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回复: 0

一年一度喜剧大会第二季开播!职场加班喜剧为何引共鸣?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341
发表于 2025-5-9 18: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月底,《一年一度喜剧大会》第二季盛大启幕。承袭着去年“爆梗”带来的热度,这档以喜剧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再度成为社交圈内的热门话题。在最新一季的节目中,首轮亮相的几部喜剧作品,不仅让观众捧腹大笑,更在喜剧范畴之外,触动了许多人的情感。这种情感共振不仅源自演员的演绎、逗乐的情节,还有那些所谓的“笑点”,而且还来自那些戏谑夸张、欢声笑语的表面之下,那些源自现实生活的体悟和“苦楚”。

几部令人难以忘怀的喜剧佳作中,《黑夜里的脆弱》以其独特的“职场加班”主题,赢得了极高的评价,并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在这部作品中,阿奇扮演的职场前辈在生日当天不得不在公司加班,表面上他显得轻松自如,悠然地向职场新人们传授经验,然而,随着周围环境的变暗,他的情绪立刻发生了转变,仿佛换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模样,变得忧郁而深沉。

从戏剧的角度分析,剧中人物两种性格的鲜明对照与迅速转变,不仅是对现实的一种极致夸张,更是制造“笑料”的关键所在。然而,对于同样身处职场、作为“打工族”的观众而言,剧中角色在加班时内心的激烈波动,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众多人都能深刻共鸣的亲身感受。与此类似,备受赞誉的《排练疯云》和《再见》等作品,在众多幽默桥段中巧妙融入了“失业”“失恋”等可能触动部分观众心弦的现实题材。相较于单纯的喜剧效果,“笑中带泪”成为了这些作品的显著特征。



非但如此,近期,另一部广受欢迎的喜剧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亦采用相近手法,触及了观众深层的敏感话题。节目内容涉及从日常生活的压力到职场的不良风气,从人际关系到网络暴力的诸多方面。脱口秀表演者在舞台上讲述趣事的同时,也在观众欢笑的推动下,将众多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摆上了公共讨论的舞台。观看节目之际,多数观众最初的反应可能只是发出欢声笑语,然而在笑声散去之后,那些幽默的片段所留下的印记却不会迅速淡去,反而会持续萦绕心头,激发出人们更多的遐想与回味。

脱口秀界常言:“脱口秀并非简单的段子,而是你在生活的强烈冲击下所释放出的欢笑。”此话初听或许显得深奥莫测、难以捉摸,然而细细拆分,其内涵实则一目了然。

脱口秀抑或其他喜剧形式,其内容创作均源自生活,并超越了生活的本身。若缺乏现实生活的坚实基础与参照,那些笑料便难以达到引人发笑的效果。

在当代社会,喜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主要功能在于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抒发情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让喜剧在压力和情绪的根源上发力,运用再现、夸张、讽刺、自嘲等技巧,引导人们从多个视角审视现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强烈冲击往往只会引发不快和迷茫。当观众们点亮屏幕、踏入剧院,便会目睹这些“碰撞”在喜剧创作者的诠释中,绽放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光芒,从而尽情地开怀大笑。



这种因生活强烈冲击而产生的笑声,彰显了一种勇于面对、不回避现实困境的生活魄力。在笑声之后,我们不仅能在个人生活的困境中承受压力、保持乐观,还能对社会中引发“冲击”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与交流,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剧作以幽默的方式为观众排解烦恼,将那些令人头疼的事情巧妙地转化为笑料;而在《脱口秀大会》上,那些看似轻松搞笑的段子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思考。这些节目共同展现了这种“喜剧精神”,而这恰恰是它们中最宝贵的一部分。

2011年,陈道明与何冰联袂出演的话剧《喜剧的忧伤》于北京举行首场演出,此剧多次复排,收获了众多赞誉。这部作品及其原著《笑的大学》所揭示的,是喜剧与笑声在娱乐领域之外的深层内涵。导演徐昂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喜剧并非低俗之选,其目的在于引发笑意,但其价值远非笑点的高低所能概括。笑声并非简单的抚慰,它更是一种能够打断常规的力量。””《一年一度喜剧大会》的节目口号也说:“大笑有力量。”

优秀的喜剧作品不应仅止步于逗乐观众,使人一笑而过,自然也不应忽视喜剧本身的特点,而变得庄重严肃、充满沉重。唯有妥善处理“生活的冲击”所激发的喜剧灵感与冲击力本身,让观众在欢笑中仍有思考的空间,进而对生活与现实持有更加积极的态度,方能引发发自内心的、触动灵魂的笑声,体会笑的强大力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8 10:14 , Processed in 0.7893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