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回复: 0

新时代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河南高校庆祝建党100周年弘扬红色精神

[复制链接]

6431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365
发表于 2025-4-23 14: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时代的青年学子

伴着红色基因出生

在红色旗帜下成长

红色是他们的信念之源、

自信之基、立身之本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

河南各高校

纷纷用自己的方式

弘扬红色精神

绽放青春风采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后,我省高校以国家领导人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依据。高校突出真学真做,将本地、本校特色与实际相结合,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把传承红色基因和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切实让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起步且高质量开展,以此礼赞建党百年。

一、用好身边红色资源 讲好红色党史故事

我省各高校把河南红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将党史学习教育生动素材发掘并发现出来,把红色故事讲好,让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载体得以丰富。

郑州大学致力于讲好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故事,专门建设了焦裕禄精神专栏。该校邀请了 82 岁的郑大一附院(原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专家杨璧卿,他曾担任焦裕禄住院期间的管床大夫,由他讲述焦裕禄“生命中最后 53 天”的经历,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组织师生前往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兰考,在焦裕禄展览馆进行讲学,也在焦桐树下开展讲学活动。通过这些教育实践活动,传承、弘扬并践行焦裕禄精神。另外,学校主办的“弘扬焦裕禄精神美术作品巡展”在京的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此巡展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还被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单日的参观人数最高达到了 1500 人次。

河南大学在 2019 年与开封市委共同建设了焦裕禄干部学院,还成立了焦裕禄精神研究院,并且举办了“焦裕禄精神论坛”,持续深入地对焦裕禄精神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一直以来都坚持将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贯穿于“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之中,竭力让焦裕禄精神在立德树人以及办学治校等方面持续积聚正能量,充分发挥其重大作用。坚持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以焦裕禄同志的“亲劲、韧劲、拼劲”来扛起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撑起干事创业的精神气质。切实将焦裕禄精神内化为全校师生坚定政治立场的力量,播种思想信念的力量,树立远大理想的力量,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让它成为全校师生更广泛、更持久、更真诚的信仰。学好用好红色资源,开展扎实的“学习焦裕禄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开展扎实的“学习焦裕禄精神,不负教育育人使命”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讲好“河大故事”,展现“河大精神”,强化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强化广大教师的社会责任,强化广大教师的职业自觉。

河南师范大学探寻校史里的红色资源,安排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与附属小学的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一同跟党走”的活动,将身边的红色故事讲给小学生听。利用理论人才的资源优势,组建了由 15 位专家学者构成的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前往 34 个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进行宣讲。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发挥引领作用,成立了大学生宣讲团,深入到学生班级和宿舍进行面对面宣讲。同时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走进小学、社区以及乡村去宣讲党史。

河南警察学院积极弘扬“长霞精神”,铸就忠诚警魂。学院举办了“学习长霞事迹 弘扬长霞精神”座谈会。在 4 月 14 日任长霞同志牺牲 17 周年这个时候,学院组织党员师生代表前往登封市连天公墓进行祭奠活动,同时还参观了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展。清明节开始后,学校在其官网和官微同步开启了线上祭奠任长霞的专栏。全院的师生、毕业的校友以及社会群众都纷纷留下了留言,他们在缅怀公安英烈的同时,也在弘扬英模精神。4 月 27 日,学校举办了“长霞式百名功模校友发布厅”的启动仪式以及首场报告会。学校的党委班子和上千名师生在国旗广场两侧夹道欢迎,以最为隆重的礼遇欢迎功模学子回到母校。学校会通过高标准建设长霞纪念馆,也会建设长霞事迹 VR 体验馆。同时,实施“长霞精神”“三进”工程,举办长霞科技文化艺术节,评选“长霞式最美教师”和“长霞式最美学生”,打造系列“长霞+”品牌等主题内容。以此赓续“长霞精神”的血脉,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为全面加强河南公安队伍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创新形式,传承红色基因



我省高校把红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同时对方式方法进行创新,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从而切实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起步且高质量开展。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用好教育资源,把红色文化“学起来”。学校建成了一个总面积为 700 平方的“三大文化”教育基地。这个基地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场景再现以及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得师生能够进行系统化、近距离且体验式的党史学习以及红色文化学习,从而打造出了师生身边的“红色基地”。

安阳师范学院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丰碑”——红旗渠建造者专题摄影展。“丰碑”摄影展把镜头对准了红旗渠建设者。其以人物肖像和环境肖像作为主要的展片形式。这是安阳师范学院的师生历经 3 年时间,行走了千里山路,探寻了林州的 456 个村落,走访了 500 多位修渠老人,从 8 万多幅照片中挑选出来的精彩作品。展览分为四个篇章,分别是“团结协作”篇章、“英模竞彩”篇章、“无私奉献”篇章、“群英璀璨”篇章。这些篇章展现了红旗渠建造者在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与天斗、与地斗的奋斗历程。

信阳农林学院对大别山红色基因进行挖掘,以“精”作为品质,着力打造“七个一”工程。学校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七个一”系列活动,包括读党史书籍、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看红色电影、讲红色故事、唱红歌、做好事、写学习教育心得体会。这些活动紧贴大学生实际特点,通过观看红色革命电影,聆听红色革命故事,传唱红色革命歌曲,以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河南工程学院深挖伟大民族英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人民军队杰出将领杨靖宇将军这一作为学校杰出校友的红色资源。深入打造并弘扬杨靖宇精神的“六个一工程”,包括建成“青年杨靖宇纪念馆”且组织参观,观看《杨靖宇》红色电影,打造青年杨靖宇主题话剧,培养“靖宇国旗护卫队”,动态遴选命名“靖宇班”,集中表彰“靖宇标兵”。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以下内容建设:“靖宇故事会”“靖宇精神论坛”“靖宇故事绘本”“靖宇故事微电影”“靖宇小道”“靖宇广场”等。形成了“尚德讲吧”等一批思政工作成果,这些成果有内容且有特色。

并且成立了河南红色文化传承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以国家领导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视察河南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指导。其目标是传承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大别山精神。任务是打造“看得见,触得深,有影响,有效果”的河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并且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进入校园,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在校大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平顶山学院组织了师生代表。他们来到宝丰县的红色教育基地。在这里开展思政课实地教学活动。大家参观红色场馆。大家聆听授课讲解。大家重温红色历史。大家感悟红色精神。大家传承红色基因。大家汲取奋进力量。在纪念馆的大型浮雕地图前,平顶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培文老师进行现场授课。他分别以《中原局机关为何转移进驻豫西》和《宝丰会议及其重要意义》为题目,结合实物对这段历史和重要事件进行了详细讲解。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建成了一个大型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这个基地是全省高校中唯一以党章为主题内容的。它的中心面积有 700 余平方米,分为 6 个展厅以及党章知识测试室、党员活动室、接待室等部分。它是全校党员进行党章学习教育、党性锻炼、廉政警示、支部活动、主题党日、思政课现场教学等活动的综合性教育平台,这些活动都集中在这个基地进行。4 月 21 日,省教育厅的党组成员以及副厅长张传广为学校的党章学习教育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他对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所采取的创新性举措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当下,已经有多个厅局单位、高等院校以及社会团体来到学校进行参观交流,这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了浓厚的学习党史、尊崇党章以及维护党章的氛围。

三、开展实践活动,用红色文化筑牢立德树人之魂

我省高校为使党史学习教育生动起来,以确保学习教育能走深走实,一直在不断进行探索创新。高校开展实践活动,开发研学课程,把党史讲得生动鲜活,还用红色文化筑牢了立德树人的灵魂。

洛阳师范学院借助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洛八办)纪念馆。组建了红色研学课程开发团队,该团队由思政课教师和历史学专业教师构成。他们深入探寻纪念馆各类文物、展品背后的红色故事,以及所展现出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时代价值。并且成体系地开发出了《刘少奇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组织的威力》《信仰的力量》等 12 门红色研学课程。红色研学课程以点串线。它将“洛八办”纪念馆的点位和展厅进行了有机串联。分别在 12 个不同教学点位进行讲授。这样起到了与纪念馆场地背景相互呼应的效果。也起到了与文物展品相互映衬的效果。还起到了与文物展品互为补充的效果。从而构建起了情与景统一、事与物结合的“立体式”党史情境教学体系。这种体系寓学于游、寓教于乐。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各部门各单位的负责人前往豫西公学。他们在那里开展了实地体验式教学活动。同时,还举行了“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溯源地——豫西公学(旧址)”以及“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德育实践教学基地”的揭牌仪式。豫西公学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果园乡杨村,它脱胎于抗日烽火之中。1945 年 3 月,中共豫西二地委、二专署、二军分区创办了这所学校,它原本是一所抗大式学校。在抗战后期,这是党在豫西创办的一所干部学校,专门为抗日根据地培养德才兼备且军政兼优的干部。豫西公学历经多次迁址,多次更改名称。然而,红色的火种一直传承未曾断绝。它在党的革命时期、建设时期以及改革时期,都为党和国家培育出了众多优秀人才。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及丰富的营养剂。



通过这些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学院在观影后及时召开交流会。创新“党史+艺术”的形式,开展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以及系列文化活动,使广大师生在创作与表演的过程里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滋养。

四、结合专业特色,打造另一种“红”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之后,我省的各所高校依据自身的行业特色,切实地推进了党史学习教育。

河南农业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学校结合省领导到校宣讲的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调研工作精神,召开了专门会议来进行研究学习。同时,依托“乡村振兴研究院”,采取了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五大振兴”以及省委提出的“五个走在前列”展开,充分发挥了科技和人才优势,对畜牧类优势专业发展、原阳实验基地建设、校地合作扩大以及花卉蔬菜基地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谋划。与南乐县携手打造“西红柿”小镇,和郸城县人民政府一同创建河南现代农业研究院,与林州市政府以及红旗渠干部学院一起共建红旗渠乡村治理研究院。与兰考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通过共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共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共建现代农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围绕黄河流域文化传承,与郑州市委外办共同商议并建设黄河流域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签约,共同建设黄河生态绿色发展研究院。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河南工业大学的党史学习教育带有粮食的味道。该校的粮油食品是传统优势学科,学校深入挖掘党史里的粮食文化,凭借学科专业的特色来引领党史学习教育,让其扎实且深入地开展。开展建党百年的《5·18 红色粮政专题展》,该展览展示了中国粮食博物馆所收藏的 2000 余件红色粮政展品。通过此展览,能够引导广大师生知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战胜饥饿、实现吃得饱,进而达到吃得好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战斗历程。同时,也能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让师生的爱国情怀得以厚植。学校开展了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以及网络微党课的建设。丁建波老师的《老丁讲党史》系列党史微课,围绕多个主题进行录制。这些主题包括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还有从取消公粮到种粮发钱的历史性转变,以及土地革命等。该系列微课录制了十余期粮食文化党史微课,其微课视频在网上的浏览量已经超过了 500 万次。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把航空报国精神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整个过程。该校开设了“航空文化中的党史”这一栏目。以与航空报国先锋进行对话以及讲述航空文化故事作为青年学子学习“四史”的起始点。推出了一系列航空报国的故事。引领师生从航空报国先锋以及时代楷模的身上获取“为国、爱国、报国”的养分。以“讲述航空经济、奋进强国梦想”为主线,组织并开展“航空经济与强国梦”系列专题党史学习教育公开课,以此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宽度与深度。充分运用航空文化馆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功能,把航空故事讲好,让红色基因得以赓续,使爱国情怀得以厚植。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把中原铁路红色文化当作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团干部和思政课教师带领着,由“好道理”宣讲团、“青马工程”学员等组建了“中原铁路红色文化青春寻访队”。他们顺着中原铁道线进行寻访,把铁路红色文化逐一找寻。将中原铁路红色资源串联起来,凝练出“播下火钟、革命起源、浴血斗争、攻坚克难、负重前行、唯难必克、连通世界、沧桑巨变”这 8 个主题。打造了洛阳机务段、郑州机务段、郑州北站、百年站史馆、中铁联集等 10 个铁路红色文化寻访地。从而形成了一条沿着铁道开展实践育人的“线路图”,使河南铁路“好故事”成为了“成长营养剂”。中原铁路红色文化的青春寻访行动,成为了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亮点;成为了思政教育的一个着力点;成为了实践育人的一个好途径。

红色是青春靓丽的底色

代表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指向着光辉前程的方向

青年学子必定会

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

用自己的行动

助力祖国的伟大事业

向前推进

统筹 | 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黄发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8 11:01 , Processed in 0.5097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