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回复: 0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揭示文革创伤与历史反思的文学现象

[复制链接]

6383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221
发表于 2025-4-23 00: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7 年开始,有一大批小说相继出现。这些小说反映了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它们沉痛地揭露了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以及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还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并且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因表现出对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它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追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理想主义带有理性色彩,这使得反思文学缺失了“伤痕文学”那种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一定程度上对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进行了回避。代表作家及作品如下:茹志鹃有《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创作了《布礼》《蝴蝶》;方之的作品是《内奸》等。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新写实小说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为: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形态进行还原,真诚地直面现实,真诚地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拒绝并背弃了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它努力去还原生活的本相,展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它力求复原出一个未曾被权力观念进行解释、加工和处理过的生活的原本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能追溯到文革时期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不过,这种先锋精神直到 80 年代中叶才形成强大的阵容和声势。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可视为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比他们稍晚且被人们看作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90 年代初时,当初被人们视为先锋的那些作家们,纷纷减弱了探索的力度。他们采取了一种更易被一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与商业文化相融合。这标志着 80 年代中期以来先锋文学思潮的结束。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去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回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了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8 05:07 , Processed in 0.1151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