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始建于1956年的211高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你了解多少呢?

[复制链接]

6527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653
发表于 2025-5-6 23: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务处联系电话是,其邮政编码为,电子邮箱地址是,学校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东路11号。

二、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一所以中医药学为核心学科的国家级重点高等学府,隶属于教育部直接领导,并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北京市共同出资建设。该校的现任党委书记为谷晓红女士,校长则是徐安龙先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其前身是北京中医学院,该学院系经国务院批准,全国最早建立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机构。1960年,该校被中央政府确认为全国重点高等学府;到了1993年,其名称变更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随后在1996年,它被纳入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行列;2000年,该校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从而成立了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它又被选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高校;2017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以及中药学这三个学科被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8年,该校荣幸地担任了教育部新一届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现有3个校区,分别为良乡校区、和平街校区和望京校区。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该校坚守“勤学广博、厚德养人”的校训,推崇“心向学术、传承创新”的理念,恪守“立德树人为本、文化育人”的宗旨,弘扬“追求卓越、至善至美”的精神,凸显特色、强化优势。它不仅是我国培育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摇篮,也是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示范平台,中医药知识与技术创新的科研基地,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的医疗中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基地,以及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国际交流中心。学校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育、科研、医疗、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知名高等中医药学府。

该校教职工总数达到5233名,其中专职教师1478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比高达61.84%,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为84.64%,且拥有博士生导师346位。学校汇聚了6位被誉为“国医大师”的资深专家,3位“全国名中医”,33位“首都国医名师”,4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以及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此外,还有3位“特聘教授”,9位“岐黄学者”,7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5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位教学名师,1位青年项目获得者,3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位“青年学者”,3位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位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以及134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共同构成了一支以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具有影响力的中青年教授为核心的强大师资队伍。

学校始终坚守着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根本使命,致力于从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中汲取智慧,将“以文化育人”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致力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接班人。目前,该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2602名,其中包括研究生4504名,本科生7536名,以及留学生562名。此外,还有1864名继续教育学生和17859名远程教育学生。

学校正致力于打造一个着眼于未来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以高等教育为核心。目前,学校已开设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药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护理学、英语(医学、中医药国际传播)以及法学(医药卫生)等12个本科招生专业。

该学府系我国高等中医药类院校中率先设立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重要机构之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以及中西医结合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府内设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项目,涵盖了42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同时拥有七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并包含了45个硕士学位培养点。学校目前设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这些学科涵盖了1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重点学科共有48个。此外,学校还拥有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和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



学校目前拥有三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三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此外,学校荣获了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系参与完成),两项二等奖,还有八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十项二等奖。

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50个。我国设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两处,教育部直属的实验室三处,教育部认定的工程研究中心两处,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两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两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管理的三级实验室十四处,重点研究室十处,国务院台办设立的台岛中医药研究基地一处,北京市属重点实验室六处,北京市教委批准的工程研究中心一处,北京市认定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六处,以及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一处。学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8项,同时负责实施了科技部“973计划”、支撑计划、重大专项、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共计770多项。中医体质辨识的研究成果独树一帜,成为唯一被收录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中医成果,而《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则确立了中医行业的规范,并上升为国家标准。

学校设有中医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学院、国际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以及体育教学部等多个教学机构。目前设有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研究院等多个校级研究机构。

学校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以及第三临床医学院,即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三家直属附属医院。此外,还设有国医堂中医门诊部。近期,学校秉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向基层转移、资源向基层倾斜”的理念,积极开拓合作共建的新路径,成功构建了具有区域代表性的高水准中医药服务平台。同时,设立了第四所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第五所——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第六所——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第七所——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以及第八所——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16家临床教学基地,它们肩负着全校学生的临床教学、见习以及实习任务。学校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则有44个。设立了6个以国医大师为传承主体的工作室,3个全国知名中医传承工作室,2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以及40个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此外,还有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中的二室一站共44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8 23:10 , Processed in 0.5716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