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回复: 0

新祥旭北京考研:中文系学院介绍及招生目录(参考21年)

[复制链接]

6471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485
发表于 2025-5-5 21: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祥旭北京考研

满满干货送给你

一、学院介绍

中文学院是国内独树一帜的学院,其下设有中国文学、汉语言、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以及汉语言文学(留学生)五个本科专业。此外,学院还拥有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和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两个教育部认定的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并且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也设在此院。除此之外,还拥有国内外享有显著声誉的国学研究机构、国际汉学研究者研修中心、中国诗歌研究机构以及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单位等共计14个学术研究实体。

二、招生目录(参考21年招生)

招生人数:

拟招9人,含推免4人

学习方式:

全日制

研究方向:

0 1.现代文学

0 2.当代文学

0 3.新闻与媒体研究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53法语或254德语,这些语言科目均不可修改。

③614中国现当代文学

④817中外文学基础

考试科目③涵盖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两大板块,考生需依据个人报考方向进行选择。考试科目④的涵盖范围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民间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以及世界文学的基础知识。本专业根据研究方向划分为两组,其中01和03为一组,02单独为一组,每组将分别选拔出优秀者进入复试和录取名单。

三、历年复试线

2021年度:总分达到350分,政治科目得分为55分,英语科目同样获得55分,专业课成绩均为90分。

2020年度:总分达到360分,其中政治科目得分55分,英语科目得分同样为55分,专业课成绩均为90分。



2019年度,总分达到了350分,其中政治科目考了55分,英语科目同样取得了55分,专业课则分别获得了90分和90分。

2018年度,总分达到了330分,其中政治科目考了50分,英语科目同样取得了50分,专业课则分别以90分和90分的优异成绩完成。

四、历年录取信息

2021录取

进复试:6人(最高分391、最低分351)

最终录取4人(最高分391、最低分369)

录取分数线如下:政治科目平均分为73.3分,外语科目平均分为79.3分,专业一的平均分为124分,专业二的平均分为102.3分。

2020录取

进复试:6人(不含少干计划)(最高分392、最低分365)

最终录取4人(不含少干)(最高分392、最低分386)

2019录取

进复试:3人

最终录取:3人(最高分359、最低分355)

五、2021年北大中文系考研复试方案

复试主要侧重于对专业能力的面试考察,同时,各专业复试小组会依据各自专业的特色进行外语测试,该测试结果将作为面试成绩的一部分。

在专业能力面试环节,应试者需遵照面试小组的指示来作答。此环节的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其中60分被视为及格分数线。

3、复试权重及最终成绩

(1)内地考生

初试成绩所占权重为50%,复试成绩所占权重为50%;

最终成绩为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2)港澳台生、留学生考生

最终成绩为复试成绩*100%

4、录取

复试落幕之后,各专业和方向依据考生的总分排名顺序,提出了初步的录取建议名单。这份名单在经过中文系复试和录取工作小组的严格审核,并得到批准后,将被报送至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进行进一步的审批。对于复试成绩未达标的考生,将不会被纳入初选名单。



六、22考研复习参考书及经验指导

中国现当代文学:

以洪子诚教授所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一作蓝本,首先依照书中章节的排列,对整部作品进行系统梳理,构建起个人的知识体系。部分同学倾向于借鉴他人的阅读心得,然而我个人觉得,初次阅读时还是直接阅读原著为佳,以此检验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并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节奏。在第二次阅读时,则依据先前整理出的大纲,逐一回顾各个知识点,对知识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在第三次复习阶段,可以将历年的考试题目以及关于当代文学的专著(特别是教研室老师们的著作)作为参考,以此拓宽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依据往年的试题——可以尝试通过“名词解释”这一题型来总结知识点,比如“文学流派”通常涵盖背景、人物、作品、特点、作用、评价等方面,有时还会探讨到重要的文学事件及其命名原因。概括而言,“名词解释”这类题型具有极高的综合性。“简答题”与“论述题”则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运用以及论述技巧的展现,当然,若能融入个人的独到见解则更为理想。专著有助于深化对某些关键内容的认识,例如,我在复习期间阅读了朱寨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李扬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陈晓明老师的《表意的焦虑》以及《无边的挑战》等著作,它们能够补充洪本讲授中涉及较少或未曾提及的部分。同样地,现代文学领域可以以《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为蓝本,进行系统的整理。

中外文学基础:

该科目并未明确指定考试范围或推荐阅读书目,所有与“文学”相关的内容均可作为考察对象。因此,在准备复习时,建议参照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以了解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否则可能会感到困惑,阅读时缺乏方向。通常,中文系本科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四大核心课程——即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西方文学发展史、西方文学理论;另外还有两大重点课程——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此外,还有三个辅助课程——即文学基本理论、民间文学研究以及比较文学研究。与专业课一有所区别,文学基础的学习追求的是广度而非深度,为了防止在考试中遇到完全陌生的考点,导致无法作答(或是考点识别错误、答题思路完全跑偏)的严重失误,务必加快复习进度、全面阅读,切勿舍本逐末。不可追求全面,不必过分纠结于细节,而应专注于某一学科的核心内容或经典理论,比如在研究中国古代文论时,必须熟悉刘勰、钟嵘、司空图、王国维等大家的观点,而对于那些过于冷门的作品或流派,只需有大致印象即可。

附:21年北大817中外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

一、名词解释

1.西汉文章两司马

2.才子佳人小说

3.明朝中篇文言小说

4.叶限

5.《都柏林人》

6.农谚

7.伤痕文学

二、简答题

刘勰将《左传》誉为“圣文之羽翼,记藉之冠冕”,这究竟是基于何种理由?

关于盛唐时期的诗歌流派,有人提出存在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之分。若我认同此观点,我将阐述这两派的起源;若我不同意,我将解释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亦或是对此进行综合性的讨论。

3.以《三体》为例说明科幻小说和现实主义的特点。(20分)

4.举例说明古希腊悲剧的特点。(20分)

5.说明鲁迅和沈从文笔下的“乡土中国”的差异。(20分)

三、论述题

《论诗》一文中,古人曾言:“内心所想与言辞往往不符,文章又怎能真正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性?那些高洁的情感,千古流传的隐居之作,又有谁会相信,曾经的安仁,竟会屈尊于尘世的道路之上!”对此,我们可以运用文艺学的理论进行深入探讨。(注:潘岳,字安仁,‘争’字在此处应理解为‘怎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8 16:42 , Processed in 0.2028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