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回复: 0

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复制链接]

6383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221
发表于 2025-4-21 10: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旅法工程师协会(AICF)在 2024 年 1 月 26 日晚于巴黎举行了一场交流活动,活动名为“周五工程师之夜”,其主题是“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五百年欧洲的蜕变”。

主讲嘉宾罗小平对历史怀有浓厚兴趣,他曾担任中国旅法工程师协会的前会长。在九十年代初,他来到法国留学,期间先后学习了化学、管理和金融等学科。之后,他在法国、德国和荷兰为跨国公司工作了很长时间。之后,他开始创业,从事中欧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咨询工作。在疫情期间,他专心致志地研究中外历史,并撰写完成了《历史与启示》一书。

讲座由中国旅法工程师协会前会长倪金城主持。

罗小平认为文艺复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今晚要讲的内容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狭义的文艺复兴,包括其背景、开始时间、影响地域以及复兴的内容。另一部分是广义的文艺复兴,其中包含之后的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如宗教改革,包括基督教的三次大分裂、天主教与新教的区别以及宗教战争;科学革命,有《天体运行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还有启蒙运动,涉及《百科全书》《论法的精神》等。这些内容历经近五百年。

文艺复兴

狭义的文艺复兴于十四世纪从意大利起始,逐步对欧洲的中北部以及大不列颠产生影响,这是一场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究竟复兴了什么呢?又开创了什么呢?在文艺复兴之前的中世纪,曾发生过宗教战争,经历了众多战事,像十字军东征就进行了十次。并且在 1353 年,还发生了黑死病,也就是瘟疫,在历史上,每当瘟疫发生时,通常都会有重大事件发生。中世纪战争、宗教、黑死病,这是文艺复兴产生的一个背景。

文艺复兴有一个背景是佛罗伦萨。那个时代的意大利存在很多公国,像威尼斯以及佛罗伦萨等。它们的经济较为发达,在其他地方还在打仗之际,它们已经开始发展诸如比较发达的工商业、手工业等。文艺复兴从佛罗伦萨开始。去过佛罗伦萨的人都知晓但丁,他的著作《神曲》表明了中世纪的终结以及新世纪的来临,所写的故事大约在 1300 年,涵盖从地狱到炼狱再到天堂。

1453 年东罗马帝国覆灭。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即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五世纪,文化极为发达。西罗马帝国覆灭后到东罗马帝国,1453 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灭亡之际,有一大批教师和知识分子,从君士坦丁堡带来了大量的哲学、文学、艺术、神话作品,且这些作品大多为希腊文。他们去了哪些地方呢?他们去了罗马,还去了佛罗伦萨。正因如此,有一种说法是文艺复兴从 1453 年开始。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倾向于但丁这个观点,他的作品向世人宣告了新的世纪已然来临。在 1300 年至 1800 年这 500 年的时间跨度内,欧洲经历了极为巨大的变化。

从地域观点看,有三个人非常重要。

第一个是查理五世。历史往往与国王相关。文艺复兴起始于意大利,意大利较为特殊。欧洲自查理曼开始,在公元 800 年 12 月 25 日,他加冕后实现了欧洲的统一,其后他的儿子和孙子将欧洲划分为三部分,即西法兰克、中法兰克和东法兰克。西法兰克等同于现今的法国。中法兰克等同于从荷兰至意大利的范围。东法兰克等同于现今的德国。之后,中法兰克与东法兰克合并,形成了神圣罗马帝国。

法国在欧洲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原因是法国挑起了诸多战争,且都是法国对他国发动攻击。意大利后来从神圣罗马帝国脱离出来,这是因为意大利较为富裕且发达。威尼斯公国从事商业活动,还与中国进行贸易。佛罗伦萨有美帝奇家族,该家族十分富裕,从事银行业。这些公国之间时常会发生争斗,一旦打起来,之后会发生的事情是,它们会去请求法国人提供帮助。英法百年战争于 1453 年结束之后,法国有几十年稍显平静。从 1494 年起,法国一直在打仗,对象是查理五世,也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92 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及其丈夫费尔南多提供的资助。他们二人在当时做了三件重要的事。西班牙首先被统一了。其次,在 1492 年,伊斯兰摩尔人被从统治伊比利亚半岛南部达七个世纪的统治中赶走了。再者,新大陆的发现得到了资助。他们的女儿胡安娜嫁给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儿子菲利普,之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叫查理五世。伊丽莎白的儿子去世后,她女儿的儿子便可以继承,查理五世也因此继承了西班牙国王的王位。1519 年他的父亲离世。之后,他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通过这一举措,将西班牙与神圣罗马帝国统一在了一起。与此同时,法国被查理五世包围了。

第二个是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 1er),他是法国人喜欢的国王,有着大鼻子且个子高。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卢浮宫的很多东西都与他有关。卢浮宫的很多作品是从意大利过来的,其中就包括莫娜·丽莎。意大利战争从 1494 年持续到 1559 年,共打了 65 年。查理五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时也是意大利的统治者。当时的意大利主要存在那不勒斯王国、米兰公国、佛罗伦萨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等。其中,那不勒斯王国由西班牙进行管理。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起初在佛罗伦萨,之后前往了罗马。1492 年,洛伦佐·美帝奇离世,美帝奇家族有两人极为杰出,其一为他的祖父,其二便是他,他既是政治家,也是外交家。他接纳了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其中有当时的大师达芬奇以及拉菲尔等。他离世之后,法国国王查理八世便开始对意大利发动进攻。英国的亨利八世与查理五世一同攻打法国。弗朗索瓦一世联合了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1525 年,弗朗索瓦一世在打仗时被俘,被押送到马德里,之后他被迫签订了马德里条约,这才得以被释放。他有两位太太,一位是来自布列塔尼的克洛德(de)。布列塔尼的克洛德离世之后,他又迎娶了查理五世的姐姐奥地利的埃莱奥诺雷(Eléonore d’),而这正是查理五世让弗朗索瓦一世回去的条件。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之后,开始逐步缓慢地扩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战争。文艺复兴传入了法国。弗朗索瓦一世邀请了达芬奇到法国。据说达芬奇是在弗朗索瓦一世的怀中去世的。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位居第三。1455 年至 1485 年期间,英国历经了 30 年的玫瑰战争。玫瑰战争是两个家族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与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联姻而告终。它结束了法国金雀花王朝在英格兰的统治,开启了新的威尔士人都铎王朝的统治。同时也标志着英格兰中世纪时期的结束,并走向了新的文艺复兴时代。亨利七世离世之后,亨利八世于 1509 年继承了王位。英国的文艺复兴在 1500 年前后开始。

文艺复兴时期比较长,差不多一直持续到 17 世纪。从地域方面来看,先是从意大利开始,接着扩展到法国,之后又到了英国,这与战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文艺复兴究竟复兴了什么呢?文艺复兴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还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同时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的美学,也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几何学,并且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等。这些复兴使得人的心灵与身体得到了解放,让人们成为了自己的主人。这幅画是拉斐尔在梵蒂冈创作的。画中有 58 个历史名人,其中包含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苏格拉底、亚历山大大帝、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并且,拉斐尔把自己也绘制在了这幅画里面。

人性具有美,人能够感受美,这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很多时候,当约束得以放开,将你的感觉全面打开,你就会发觉有很多东西未曾听到,很多声音未曾听闻,很多视觉未曾见过,还有很多感觉是你自己都未曾知晓的。而当时的这些艺术、哲学、神话、美学等,都给我们带来了自由。



建议大家前往卢浮宫观赏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我挑选了这幅胜利女神像,它是创作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希腊石雕刻,是由罗得岛的雕塑家完成的。

胜利女神像虽头手残缺,然从保存完好的躯干中,仍能体悟到女神那英勇且飘逸的气势。其两支张开的翅膀以及轻盈飞扬的衣裙,使人感受到女神在空中腾飞,具备强烈的运动感。丰满的躯体在薄衫之下,透露出力量与健康,展现出胜利及其带来的喜悦。雕塑所展现出的这种震撼与力量,以及身体的壮美,我们皆可感受得到。

中世纪持续了很久。在这期间,人们被封闭了起来。现在,人们需要重新找回古希腊所追求的人性和对美的精神,将人视为主体。公元五世纪到公元 1300 年属于中世纪。文艺复兴的目的就是要复兴古希腊时期的那种精神。对美的追求体现在这个雕塑上,它非常震撼,既美又有力量。文艺复兴是在复兴人的一种感受和精神,打开人的感受,同时也将人跟神的位置进行了调换。

这幅画是《天使报喜》,是达芬奇于 1472 年至 1475 年所画。这是圣经里的故事,在基督教中,是指天使向圣母玛利亚告知她将因圣灵感孕而即将生下耶稣,此故事出自《圣经·新约·路加福音》。

达芬奇选取对称形式,画出了两个形象,一个是跪在草坪上传达神旨的天使,另一个是在庭院悠闲读书的马利亚。此天使报喜画面颇具戏剧性,马利亚神态虽平静,但左手往后一缩的动作显露出她内心的惊讶。这幅画见证了达芬奇将多种创新引入绘画艺术,当时他运用了透视方法,而画画的透视即为几何学、数学。达芬奇还是一位工程师。

人的解放涵盖多个方面。当你经历了人性的解放之后,你的感受会发生改变。之前有很多东西是被忽略不见的,而之后我们能够察觉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非常美好的事物,人性的解放意味着心灵和身体都获得了解放。

宗教改革

狭义的文艺复兴主要涉及文学和艺术方面。实际上它的范畴远不止于此,广义的文艺复兴包含了宗教改革,并且基督教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分裂。

第一次是在 1054 年君士坦丁堡发生分裂,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信奉东正教。罗马那边的宗教被称为天主教,其领袖是罗马教皇。第二次分裂形成了新教。在中国很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因为中国将新教翻译为基督教。实际上,基督教是一个总称,包含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然而在中文里,新教徒被翻译为基督教徒。

第二次大分裂与法国存在关联。从文艺复兴起,所有欧洲历史便与法国有了联系。1309 年,法兰西国王菲利普四世将教皇留在了阿维尼翁,此状况一直持续到 1378 年,彼时仅有一个教皇。1378 年至 1417 年期间,同时存在着两个教皇。曾有一段时间,还出现了三个教皇,原因是神圣罗马帝国在德国也选出了一个教皇。这第二次大分裂未分出教派,然而在内部却导致了极大的伤害。三位教皇使得信徒不知该听从谁,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

1517 年开始了第三次分裂,即宗教改革。德国的马丁·路德提出了《九十五条论纲》,此为宗教改革运动的起点,他也是基督教新教的创立者。天主教宣称,人犯罪后需要去忏悔,还能够用钱去购买赎罪券。而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在神学方面强调因信称义。新教原本的意思是抗议教,在中文里被称作新教。这次宗教改革意义深远。它涉及到三个人,其中有德国的马丁·路德,英国的亨利八世,还有法国的约翰·加尔文。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更为重要。

宗教改革的原因在于他们将宗教转变为私人事务,不再进行公开的谈论。同时,这也是宗教战争所导致的结果。在十六世纪的后半叶,法国发生了一场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极为残酷的内战。1572 年,信仰天主教的王室为了结束这场战争,决定与新教徒的首领纳瓦尔国王亨利结为连理。1572 年 8 月 23 日,婚礼在巴黎举行,玛格丽特与纳瓦尔的亨利成婚。众人正欢庆婚礼之际,巴黎城的所有钟声齐齐敲响。随后,一场针对新教徒的大屠杀开始了,巴黎陷入了血流成河的惨状,这便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圣巴托罗缪大屠杀。

1572 年 8 月 24 日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之后,这幅画描绘的是法国王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在视察那堆积如山的尸体。

拉罗谢尔的新教徒数量相对较多。在 1621 年至 1628 年期间,拉罗谢尔发生了新教徒的叛乱,并且此叛乱得到了英国的支持。1627 年,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三的首席枢密院大臣以及枢机主教黎塞留对拉罗谢尔进行了围城。最终,他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617 年,信奉天主教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1578 - 1637 年)成为了波希米亚国王。这一事件使得大部分新教徒感到不满。欧洲在 1618 年到 1648 年期间发生了 30 年宗教战争,除了法国内部的宗教战争之外。1618 年,神圣罗马帝国对新教徒进行了大肆屠杀,因为神圣罗马帝国是天主教。战争起始于波希米亚的局部冲突,接着信奉新教的丹麦以及瑞典等国,还有信奉天主教的法国等国陆续参与进来。这场战争有几十个国家参与,它是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极为残酷,在某些地方,60%乃至 80%的人,甚至连婴儿都惨遭杀害。法国是最后参战的,这是因为黎塞留暗中操纵并支持瑞典,一直打到 1648 年,这场战争才宣告结束。

1648 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让这场战争得以结束。这场战争使得神圣罗马帝国走向衰落,而法国则成为了大国。这次战争之后,人们有了理性。人们第一次承认了国家的概念,这也是国际条约的第一次。人们承认了国家主权,不会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人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人们承认并接受了新教,接受了马丁·路德、亨利八世尤其是加尔文的思想。加尔文教派、路德教派和天主教从此被一同接受为合法的信仰体系。宗教改革是一些思想的发展,需要接受新的事物。宗教要和平共处,即政教分离,这是从威斯特法利亚条约开始的。

社会学奠基人之一韦伯创作了一本书名为《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许多人认为美国的发展是以美国的法治为基础的。他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新教的伦理对于资本主义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有一个观念叫天选之民。圣经记载,当人犯了罪后可以进行忏悔,从而获得原谅。加尔文提出疑问,难道上帝是个傻瓜吗?说要原谅就能轻易原谅吗?倘若明天又做坏事,还能再次被原谅吗?加尔文称所有人生来即为天选之民,能够进入天堂。那怎样知晓自己被天选了呢?是因为自身持之以恒地做好事。所以在美国东部,存在一些新教的理念,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天选,原因是他们持之以恒地做好事,且从不撒谎。韦伯称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这在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此观点与新教伦理相契合。

科学革命



理性的精神最重要的方面是科学革命。宗教改革起始于 1517 年,而科学革命起始于 1543 年。

古人难以超越地心学的理论。1543 年,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他第一次提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太阳才是。这是一个重大的革命。他生前因害怕而不敢出书,是在他死后这本书才得以出版。这个革命的体现就是太阳成为中心。哥白尼去世后,他的弟子布鲁诺宣称太阳是中心,且宇宙是无限的。无限的宇宙意味着没有神。布鲁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人物,他来自意大利,是哲学家、数学家、诗人、宇宙学家,同时也是宗教人物。他为了坚持日心说这一理念,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于 1600 年在意大利罗马的鲜花广场上被活活烧死。

如果没有宗教的改革,那么科学革命基本上不会发生。因为宗教不进行改革,就无法接受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说,也就无法承认地球不是中心。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是相互促进的,尽管它们的关系不是直线型的。马丁·路德对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持轻视态度,然而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一位领袖。

科学革命的两个极为重要的人物是哥白尼和牛顿,他们对整个世界观和宇宙观进行了改变。1687 年,牛顿用拉丁文撰写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部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然哲学等同于宇宙,等同于数学原理,其中表述了三大定理。牛顿表示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为宇宙太过庞大,他站在后面去开展新的工作,从而取得了新的成果。英格兰诗人亚历山大·蒲柏为牛顿写下了这样的墓志铭:自然以及自然的法则处于黑暗之中。上帝表明:让牛顿诞生吧。接着,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

老子的《道德经》首句为“道可道,非常道”。两千多年后,牛顿称“道可道,数可道”。然而,他是否真的将其全部道出呢?并未。伽利略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即“数学是上帝用来描写宇宙规则的文字”。笛卡尔曾说这个世界、宇宙、上帝是用数学来构造的,但中国人所理解的数学是代数,而真正的数学是几何学。牛顿和莱布尼茨还发明了微积分。

启蒙运动

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之间存在相辅相成且互相促进的关系。科学革命发生之后,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科学革命进行了总结,并且致力于寻找针对人类管理的相关规则。

人性得到了解放,思想也获得了解放。数学随之出现了,人们用百科全书里的知识来解释世界上的所有现象。英国有一部百科全书,法国同样有一部百科全书。卢梭和伏尔泰等都担任了编委。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力量。卢梭与伏尔泰二人颇为有趣。伏尔泰在批评卢梭时言辞极为尖刻。卢梭撰写了一篇论文名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他认为私有制乃是所有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人应当如何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应当符合怎样的关系?卢梭还创作了《爱弥儿》,这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张以自然的方法来培育孩子。该书首次在西方教育史上系统地提出了新的儿童教育观,进而在教育史上引发了一场如同哥白尼式的革命。大哲学家康德被这本书深深吸引,称其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书。实际上他有五个亲生孩子,都送给了教会。然而他自己构想了一个孩子,要从最初开始一直培养到结婚,那该如何培养呢?这个培养者就是卢梭。伏尔泰一生都在对卢梭进行批评,称他的这本书是一派胡言。难道人只有回到动物时代才会实现平等吗?实际上,每个人天生所拥有的只是相对的平等,而非绝对的平等。

《论法的精神》是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政治学名著。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的所有思想进行了总结,思考如何用自然的规律来管理人类。从广义上讲,法的精神指的是事物的必然规律。

总结

狭义的文艺复兴指的是意大利的艺术。广义的文艺复兴包含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广义的文艺复兴如同这颗树的树根,接着才有树干和果子。文艺复兴的果子分别是:工业革命,市场经济体系,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法治等。

倪金城根据录音对本文进行了整理,并且添加了部分历史细节,这些内容可能与嘉宾在现场所讲的情况存在差异。

欢迎加入中国旅法工程师协会(AICF)

或:AICF 的会员注册链接:在相关注册链接处。

年年费链接(年费20欧元):

网站/ Site WEB:

微信公众号/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8 05:14 , Processed in 0.1025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