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回复: 0

攀登白马尖:实现夙愿背后的经历与对家乡景点的回忆

[复制链接]

6559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751
发表于 2025-5-5 04: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了这样一个题目,或许让大家感到疲惫了,从这句话中,你好像能听见一声声沉重的喘息,看见一颗颗滴落的汗水,还可能察觉出我们在途中有过多次想要放弃登顶的想法,进而萌生出一种为我们担忧的心理。谢谢关心,不好意思了。

其实,这次攀登白马尖,确实有上面一段话里所表达的意思,然而并不完全如此。之所以采用这个毫无诗意的题目,主要是因为登上大别山最高峰白马尖,是我们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这次终于实现了。

记得在一篇文章中,我讲过我和老伴儿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喜欢四处走走,去登山,去看水之类的,这也能称作旅游。我们家乡霍山县以及霍山周边的多数景点,基本都已去过 。列举一下应该没什么问题,就算是为家乡旅游做些宣传。从近到远依次是:仙人冲祥云寨,西石门护国寨,佛子岭大林社,衡山镇南岳山,胡家河大峡谷,上土市铜锣寨,金安区东石笋,裕安区九公寨,金寨县天堂寨。还有佛子湖,别山湖,舒城万佛湖,响洪甸水库,梅山水库等。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四五年前我骑着摩托带着老伴游览过的。可是大家发现,名单里面没有白马尖。其实很早以前,我们心里就有登上白马尖的想法。但好像被“大别山第一高峰”的名头吓到了,一直没能去成。以至于这几年它成了压在我们心头的一块石头。以至于我们无论去哪里游玩,都一直忘不了白马尖这个让我们牵肠挂肚的“心尖尖”。”这无疑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吧。

人这种高等动物具有不同的心理趋向和性格特点,具有不同的喜乐和追求,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比如我和我老伴喜欢“游山玩水”,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因素在起作用。细细说来,我认为起初是一种“童心”在起着怂恿作用。爱玩是人们孩提时代的特征,宋代陆游《园中作》诗写道:“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羣儿竹马嬉。”从一定意义来讲,人进入成人阶段后,甚至到了中年、老年,随着时代与社会环境改变,人的心理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与发展,有的人表现得自然些,有的人则较为刻意,心理会变得纷繁复杂。这种趋向虽说无可厚非,但实际上也值得商讨。从某种意义讲,一个人要是能拥有一颗童真的心,其实是生命的一种幸运。人生要是能够拥有一颗童心,那将会减少很多烦恼,快乐是金钱买不来的幸福,所以,拥有童心就拥有了世上最好的财富。从这个意义来讲,更具童心特质的“游山玩水”,比伤神费力的其他活动要好很多。不知有没有人同意我这种看法,但我是这样觉得的,因此这么多年来,只要条件许可,我和妻子一直坚持出去走走。这么多年一直坚持,我已经跑遍全国一二十个省份,登上了黄山、天柱山、张家界、龙虎山、太行山等众多名山,妻子也跟着去了不少地方。前不久我们一家人还登上了牯牛降和九华山,在九华山顶,我心里想,是时候去登上白马尖了。

本来计划8月份去征服这座高山,然而7月27日得知,8月份孩子们都要上班,计划必须提前,否则孙子没人带。查看天气服务,最近一周都有大雨,还有黄色预警,恐怕不宜登山。但是28日没下多少雨,29日情况会怎样呢?那天清晨起床后去淠阳湖散步,五点过后走出家门,看到半圆的月亮挂在天空,空气凉爽,心想今天老天爷不会下雨吧,之后绕淠阳湖一圈返回,妻子和我有同样的判断,于是我们俩吃过早饭,匆忙准备了一点食品和矿泉水后,立刻出发,开启了白马尖之行。

汽车行驶在霍山最美环线上,青山呈现出黛色,景色崭新美丽如同画卷。柏油路面是新铺设的,车子行驶在上面,似乎十分惬意,人的感觉自然也是赏心悦目。路上车辆较少,妻子首次走这条路,我一边驾车,一边不时给她介绍路两边的景点,比如鲜花小镇、扫帚河、屋脊山、情侣树、西冲画廊、长院露营地、龙井冲观景点、宋家河水车等,我都进行了指点性介绍。大约8点多的时候,我们抵达了白马尖脚下的白马尖主题宾馆。在工作人员指挥下停好了车子,把一个大背包放到了车里,之后就前去买票,并且有了一点意外的小惊喜,售票员查看了我们俩的身份证后表示我们可以买半票,两张票一共96块钱。记得去年我和老伴去成都三星堆旅游,当时也出现过类似情况。我们跟诗友们一起去买票,因为是内票,需要以票换票。好多诗友都拿出身份证买了半票,可我们却忘了拿身份证,差点就买了全票。多亏被我称作“海棠妹子”的诗友提醒,我才拿出身份证,结果省了60元 。现在看来,我和老伴还没完全进入新角色,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步入人生的秋冬阶段。如今在我们同学群里,同学们发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段子,不少段子很精彩,然而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认为像我们这些60后,此时无需那般敏感,那般迅速,那般强迫自己改变角色。一个关于伟人戒烟的故事,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许多事情还是顺应自然为好 ,不然生物钟会适应不了 ,大脑意念也会适应不了 。要依据自身实际 ,作出顺应自然的选择与取舍 ,如此才可能是正确且科学的应对方式 。我们这次去登上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别看临行时给人仓促之感,其实只有我们自己清楚,我们在身体能量储备方面做了很多功课,我们在物质准备方面做了很多功课,我们在精神心理准备方面也做了很多功课 。

大约是初中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大别山”这个名字,还知道我们本就是大别山中的人。那大别山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之前并不清楚,后来从有关资料才了解到,大别山名称源自我国第一部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大别山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与文化渊源,大别山脉连绵数百里,它是中国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山南麓的水会流入长江,北麓的水会流入淮河,所以大别山南北的气候环境全然不同,植物差异也非常大。相传西汉汉武帝祭祀古南岳天柱山时经过大别山,他登上大别山主峰后,观赏了南北两侧的景色,不禁感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之大别于他山也!”随行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公元前145 - 公元前87)记录了此事,于是大别山由此名声大振。相传东汉永平十一年(68 年),汉明帝刘庄为铭记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到中国传播佛教,在黄河流域的洛阳兴建了白马寺,佛教讲究映照关系,为在长江淮河流域宏扬佛法,便将长江淮河分岭的大别山主峰命名为白马尖,此后就有了“北有白马寺,南有白马尖”一说 ,大别山主峰为何叫白马尖呢?

实际上,白马尖的实际海拔为1774米,在开发之后,于顶峰建造了一座高3米的地理坐标,其“777”为连写形式,这不仅增添了坐标的美感,还巧妙地让山体增高了3米。这种艺术表达是可行的,然而,要让白马尖真正达到1777米的高度,绝非短时间能够实现的。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好大喜功的人,特别是做学问的人,千万不要把这座山的高度定为1777米,那是绝对不允许的。这座著名的山峰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太阳乡金竹坪村和安庆市岳西县的交界处,它是大别山主峰,是国家地质公园,也是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从远处眺望,白马尖的形状如同天马在飞腾,它独自挺拔秀丽,周围群山都显得低矮。走近倾听,山上有清泉急速流淌,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美妙韵律,还有潺潺的溪水声,能听到清脆的鸟鸣声,清溪湍急,声音相互交融成韵。闻到扑鼻而来的花香,听到阵阵松涛声,让人心情愉悦,仿佛有回归自然本真的感觉。这里古木高耸入云,枝叶随风舞动姿态优美,原始生态被完好地保存着 。信步山间白马尖,山中林深谷幽,古木参天,姿态婆娑多姿,怪石形状各异,惟妙惟肖。其中,虎头岩形似饿虎扑食,飞来石拔地而起,蛤蟆石岿然不动,拱状石似动非动。原始森林中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金钱松、青钱松、红豆杉、香榧、都枝杜鹃、天女花、黄山松等植物应有尽有,金钱豹、果子狸、豪猪、白冠长尾雉、甲板龟、娃娃鱼等动物也一应俱全。特别是东北坡有千年都枝杜鹃园,那里生长着上千棵都枝杜鹃,它们姿态各异,春暖花开之时,漫山遍野都洋溢着华贵之气,其赏心悦目程度举世罕见,登上主峰之巅,在天高云淡之际,登顶远眺,极目四周,能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这里的优美风光令人惊叹,这里的高超艺术性令人惊叹,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开发的旅游风景区中最具艺术性的,其创意设计在我国风景区开发史上独树一帜,其开发过程在我国风景区开发史上独树一帜,很有传奇性,其独特性在于景区建设风格是在提炼大别山特定文化元素的前提下形成的,其独特性在于景区建设风格融合了自然要素,其独特性在于景区建设风格融合了时尚要素,从而形成了大别山主峰景区自成体系的景区风格,所以极具观赏价值。



好奇心是动物在对某事物的全部或部分属性处于空白状态时,本能地想要增添此事物属性的一种内在心理。心理学表明,好奇心是个体在遇到新奇事物或者处于新的外界条件下时,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我要在这里告诉大家,我出生于大别山,在大别山长大,在2018年7月29日之前,我对大别山自然不能说不熟悉,然而对其主峰白马尖,却一趟也没去过,它对我来说完全是个“新奇事物”。并且可以坦白的是,上面两段文字的介绍和描写,是我在对白马尖产生莫大兴趣后,从“度娘”那里找到的,然后有意识地加以适当改造而成的 。在这里之所以要这样颇为让人不屑地“巧夺美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个中缘由,请允许我在这里卖个关子,暂且不说,请大家见谅了 。毫无疑问,上面那些美丽的文字,增加了我因家乡有一座高峻大山而产生的自豪感,又使我对家乡的这座名山,增加了更加强烈的好奇心,还不断地引发了我以及我老伴“到此一游”的浓厚兴趣。几年间,有好多次都涌起攀登白马尖的冲动,却都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这次我们终于抑制不住,最终抵达了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园区 。

向保安和验票员打听上山的路程,他们给出的答案差不多,都说有3.5公里。7里路,来回大概4个小时就够了。我心里想,我每天早晨晨练都要走1万多步,算下来也有13、14里路,可我并不怎么累。要知道,我和老伴晨练就是为登顶做准备呀!这么一想,心里不免涌起一种“不在话下”的轻松感。虽说有这种轻松的意识,真正登山时,我们还是本能地做足了物质方面的准备,我背上了一个小型隔层挎包,挎包里装了四瓶矿泉水,还装了一些饼干、薯片之类的食物,妻子也背了一个小包,包里放了一些糖果之类的东西,还放了一些小物件。

过了验票口没多远,看到一块牌子,牌子上面写着三个鲜红的字“红军路”。红军路是条羊肠小道,而我们登山的路铺了石头台阶,自然好走很多。但要翻越白马尖,“红军路”和旅游路肯定是相依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这次登顶白马尖,还有一种“重走红军路”的意味呢。许多人都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壮举。1947年夏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全国性大进攻的序幕。大别山区位特殊,处于华东地区,临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有着独特的战略地位。解放军进入大别山,好似一把利剑插入敌人腹部,从而一举掌握了解放战争的主动权。最近我参与了《霍山地名故事》的编辑工作,我了解到白马尖地区在上世纪初就是我们的红色根据地,是红军诞生地之一。然而在我们收录的红色故事中,确实没有关于“红军路”这一史实的故事,这是我们采录编撰者应进行检讨的事。在“红军路”的路口立了一块牌子,牌子上面的文字详细介绍了那次战役。1935年2月13日,当时天寒地冻,红军第28军八十二师从金寨开赴霍山开辟游击根据地,国民党第二十五军九十四旅在后紧追不舍。红八十二师直奔霍山太阳乡,迎头又遭到敌十一路军的堵击。南面是白马尖雪山,西边和北边是围追的近万名敌军。红28军近两千名指战员被围困在白马尖北坡山脚下狭长山谷中,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唯一的生路就是向南翻越1774米的白马尖,从绝境中杀出一条生路。我们红28军的前辈们在冰雪中快速行军三十里,翻过了白雪覆盖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抵达马家河龙井峡一带,接着又日夜赶路50多里,于15日清晨到达潜山,跳出了敌军的包围,还开辟了新的根据地。在这个过程中,白马尖无疑成了一道敌军难以跨越的天然屏障,阻挡了敌军对红军的追击!后来人们把红军经过的这条羊肠小道,称为了“红军路”。

大凡有名的山往往会孕育出大河,白马尖是全国知名的大山,它发源的河流必然有许多条,只是我们这次步行登顶的出发地在白马尖北边半山处,旅游台阶是顺着山涧溪流铺设的,这条山溪大概就是东淠河的源头 。在红军路与登山通道的分叉之处,垒起了两座大石坝,这两座大石坝分别形成了两座山塘。在山塘的左侧,一条石脊从大山之上延伸下来,一直抵达水塘边,看上去很有些大象鼻子的模样。我没看到写有景点名称的牌子,心里寻思,这儿应当算是一处颇具特色的景观,要是称作“大象饮水”,应该还是有几分相像的。在这里写出这样一个细节,是有我的一番考虑的。因为,接下来我主要要表达的是我在登山过程中的一些主观感受 。上午九十点钟,我们先在山溪旁的老树林子里向上走,这片树林十分茂密,树林里都是些杂树树种,其中一些树的名字我们叫得出来,另一些树的名字我们叫不出来,树林里有攀爬有力的藤萝翠蔓,也有正在老去蚀朽的枯木,树林里的树有的长得很直很顺畅,有的长得很有些弯曲秀逶迤。那天上午我们去的时候,正值三伏季节,骄阳似火,天气很炎热,然而我们走在林子树荫里,听着潺潺的流水声,伴着半山里吹拂的林风,却一点儿都没感觉到闷,也没感觉到热,当然也没怎么感到累,感觉挺惬意的。

但是,在行走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我和老伴都感觉好像缺了些什么。先不说外地的大山,大别山的几座弟兄山,都有它们各自的特色。天柱山挺拔且俊朗,天堂寨恢弘且有格局,就算是铜锣寨,也玲珑又秀气,一路上小景点接连不断,不时给人带来惊喜。那么白马尖呢?我们已经登山一两个小时了,却没有出现一个能让我们五官感受到激情的地方。天造地设、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很难找到,就连人造景点,甚至人们登山必需的基本设施,比如如厕设施,也没有或者基本没有。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啊!为了登山而登山,那或许是专业登山运动员们的事,可这里毕竟打着旅游的招牌 。来到这里的人,是为了一睹“大别山第一高峰”那迷人的风采。然而这样的登山活动没有丝毫吸引人的地方,自然没什么意思,也必然会让人觉得疲惫。在我们向上攀爬的进程中,时不时会碰到向下走的人,我原本以为是登上山顶后往回返的人,经打听才晓得,他们之中百分之七十都是没登顶就成了“逃兵”的人,我和他们都有过一些交流,前来的人中有两拨是从阜阳来的、两拨是从南京来的、两拨是从合肥来的,还有从镇江、麻城等地来的游客。除了合肥一位玻璃公司员工成功登顶外,阜阳那个五岁的幼儿园小男孩最让我钦佩 。

那位五岁的儿童,以及他三十来岁的父亲,是在我们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的时候赶上我们的。我和他们进行了简单交流,之后他们超过了我们。我只隐隐约约听到孩子说有些口渴,父亲表示往前走如果能买到水就买,大概是这个意思。说完这些,这父子俩就走出了很远。具体走到了哪里实在说不清楚,因为沿途基本上没有景点指示 。看着父子俩登山的背影,我对这个孩子有些担心,他真能登上山顶吗?好多大人都因体力或没水放弃登顶计划了!当时我俩矿泉水也不多,零食还有些,这是因为我曾在这方面吃过亏 。我在《龙井峡——我一辈子的记忆》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09年我去白马尖南麓风景区龙井峡游玩,因为没作准备,我几乎饿晕了。当时老远看到了“村落”,结果发现原来是一个游客野炊的塑料棚摊子,同事们帮着翻了个遍,什么也没找到,这时候我的肚子就显得更饿了。先前我在灌河里喝大凉水,喝了一肚子,肚子里咣当咣当响,可不管用,又盼望着路边有秧泡野果之类的,结果什么都没见到。于是我只能拽路边的荒茶往嘴里塞,荒茶苦涩苦涩的,也只能吃了。一位同事看到了一棵野天麻,把它拔了起来,我洗了洗,没犹豫就往嘴里塞,没经过咀嚼那些繁杂程序就进到肚里了,虽说有些土腥气,但还真有点甜呢!“饥不择食”,在饥饿的时候吃东西感觉最好,我可是彻底体验到了。那个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红军长征时吃牛皮带的故事,心里寻思着,大概也就那样吧?

可是,我们还有食物,还在一处山泉处续上了两瓶水,我和老伴后来的路程,是靠着一种意念,一种心理支撑才坚持下去的。途中总共不知有没有五六块指示牌,有四块我记得特别清楚,第一块写着“前面还有2000米”,第二块写着“前面还有700米”,第三块写着“前面还有400米”。这可是大别山的第一高峰,其海拔高达1774米,我和老伴都已年过花甲。在上了十来里呈“之”形的路程后,进入“奇松通道”,此后登顶之路的台阶都铺设在山脊的直线上,两侧是深沟,既没有迂回缓坡,也没有缆车,这可非常考验真功夫!说实话,我和老伴体力有些跟不上了,有一阵子,老伴说她头晕,我说放弃,老伴没答应。我告诉她,别往两旁和上面看,只看前面一步台阶,头就不会晕。老伴照我说的做了,头果真不晕了。400米的顶部路程,我们攀爬了近50分钟,已经看到那个“1777”的标志,马上就要登上白马尖了!后来我将这一段心理砥砺的历程称作进取精神,也可以说是“好胜心”,它是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志 。人一定要有童心、好奇心、进取心这“三心” ,不然的话 ,在人生旅途中尽管会少很多困顿和风险 ,但往往也会错过许多美好的风景 ,人生的诸多快乐 ,可能就会在你左顾右盼时悄然溜走了 。

这里应当表达我们的谢意。我们攀登到第三块牌子的时候,遇到了一群人,他们来自合肥某玻璃公司,登上高峰后正向下撤,他们不仅主动向我们介绍剩余的路况,还挥起拳头鼓励我们加油。有一位年轻姑娘,原本以为她已经从我们身旁走过了,可她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于是又转过头往回追我们。她大声说道:“大娘,我把我的木棍给您,您在上岭,更需要它。”我老伴推脱不要,觉得这姑娘什么都要让给她。之后,这姑娘不由分说,把她手中的一根木棍递给我,让我转交给我老伴。还别小瞧了这根木棍,老伴说,多亏了这根小木棍,上山时它帮了不少忙,下山时,这根小木棍立下的功劳也很大。上山容易下山难,我老伴登山时,下山是她最薄弱的环节。登黄山、天柱山,甚至铜锣寨时,下山时她的膝关节都成了阻碍,只能艰难地挪动着下山。这次正是因为有这根小木棍的帮助,她最终顺利地下了山,走到宾馆后,她还在念叨那位赠送者的好处。还要讲讲那位五岁小男孩,我们快到山顶时遇到了刚从山顶下来的他和他爸爸,他看到我们时,兴奋地告诉我,山顶那儿有个小超市,里面卖纯净水 !他的举动让我极为感动,于是我请求和他合了一张影,很多人看到照片后,还误以为他是我的孙子呢。这两个细小的事例,无疑又坚定了我对社会的一贯看法,世上好人还是占多数,做好自己就能太平。



写到这里,大家能明白我为何在前面不合时宜地借来一大段关于白马尖的景物描写吗 因为据我的体验 登顶到最高处时 除了对奇松通道上的“黄山松”的挺和直发出一番感慨外 感慨会很少 黄山松只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 没有高海拔 就不会有高品质!通常情况下,游人不会再有精力去欣赏其他美景了,也没办法看到上面文字所描写的美景。倒不是因为大别山第一高峰没有那些美景,而是因为那些美景分布在主峰周围方圆几十里的大山里。如此路径设置,游客一次登临,完全不可能欣赏到白马尖那些迷人景观。龙井峡大峡谷里有龙潭和瀑布,它们绝不比其他名山大川逊色。我在那里见到了“彩虹瀑布”,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的纯自然的彩虹瀑布倒映在圆圆的龙潭之中,它比人工景观精彩许多倍。而且,那里的瀑布、龙潭都在等着成群结队的你去欣赏!

终于登上白马尖了,做了深呼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哇,太壮观了,太有气魄了,环顾四周,以白马尖为中心画圆,四周是山的海洋,波澜起伏,都向着我们脚下的白马尖鞠躬折腰,“一览众山小”,那种感觉好极了,登山的疲劳似乎一下子都跑光了,可是审视山顶上的风景,一种愧疚之心油然而生!这就是我长久以来一直向往的白马尖吗 ,这就是那座声名远扬的大别山主峰吗 ,这就是那座在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山吗 ?不可能呀 ,不会是这样吧 !我曾在脑海中想象过一万次 ,可怎么也没想到这座山的顶峰之上 ,竟是那般荒芜 ,那般寒酸 。除了那尊人们熟知且受人敬仰膜拜的大别山主峰主题坐标外 ,竟然一处建筑都没有 。亭子在哪里呢 ?宾馆又在什么地方呢 ?游人休息的长廊消失到哪里去了 ,你拥有两米多的身材 ,你是否具备姚明的风采呢 ,魅力取决于是否有丰富的内涵 ,记得前面存在一段评价性的描写 ,内容为 :“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开发的旅游风景区中最具艺术性的 ,其创意设计和开发过程 ,在我国风景区开发史上堪称独树一帜 ,极具传奇性 。”这“独树一帜” ,实在是意味深长啊 !

正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一道闪电划过天空,紧接着一声响雷劈下,我站在白马的脊背上,看到四周的乌云向天空中央聚拢,紧接着雷闪交加,狂风猛烈地吹,松涛声阵阵,如同万马奔腾……

恍惚间,我好像看到一匹大白马,它铁蹄似要奋起,仰天长啸,喊着:上帝啊,请赐我一驾马鞍、一副辔头、一套铠甲吧。蛟龙要出海,骏马要飞腾。白马啸西风,天地留长音

汪德国

是中学高级教师,是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是安徽省诗歌学会会员,是六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是霍山西山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是霍山小南岳文学社会员,是《佛子岭文艺》副主编,从事诗歌、散文以及小说创作,在几十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四百多篇(首)。已出版诗文集《撷英霍山》,已出版诗文集《随风流韵》,还出版了散文随笔集《生活大巴》,与他人合作出版了《山口漂流风情》,作品入选《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2017》,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优秀作家散文选》。曾获得“国际文学作品”优秀奖,在佛子岭水库60周年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获得淠河文学奖,在新视野杯“.我与自然”散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格律体新诗春季全国诗赛中获得二等奖,在第三届全国诗文当代文学精品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获得“新农村”杂志五年以来优秀散文奖,获得百恒茶业全国诗赛特别奖等 。

《同步悦读》是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它每日更新,主推原创,分享精品,不唯纯文学,只重悦读性,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在2017年6月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发表在同步的作品,除微刊阅读外,同时拥有众多网站读者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9 03:12 , Processed in 0.9026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