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回复: 0

温州慧中公学名师林在凑:教学成果丰硕,性格极具反差感

[复制链接]

6527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653
发表于 2025-5-4 01: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师

林在凑

温州慧中公学小学数学教师

是温州市教坛新秀,也是教坛中坚,还是高级教师。身为浙江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是市县级学科评价小组成员,是京苏粤浙卓越班学员,是市瓯越教育“未来名师”培养对象。

[[]]

在三尺讲台之上,有一位老师,他身着白色衬衫,戴着一副金属细框眼镜,眼神犀利得像刀一样。在课堂上,他会眉眼弯弯地对学生毫不吝啬夸赞,也会随时向开小差的学生丢去一记“眼刀”。极具反差感的性格色彩在他身上自然切换。他就是本期慧中人物林在凑。

他常说,学习需要有像“冷猫热狗”般的心态,要像猫一样,潜心安静地学习,要像狗一样,热情尽兴地玩耍。“冷猫热狗”原本是刘墉短文里主人公自我打趣的桥段,却是林在凑多年来奉行的人生哲学。

“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这句话带有一定的调侃意味,然而在林在凑身上,这却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

2000年,林在凑从师范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泰顺的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因为学校教师紧缺,体能类学科都落到男教师身上,刚毕业不久的林在凑便“被动”承包了整个学校的体育课。

他开玩笑地说,读师范的时候是全科教学,学校缺什么教师他就教什么,除了音乐,其他科目他都教过。林在凑似乎有着多种才能,在不同岗位上总能取得成绩。

几年后,上海体育学院本硕连读向他敞开了大门,他凭借良好的课感状态赢得了名师的青睐,时任泰顺科学名师吴芳(现为百里路小学副校长)向他抛来了橄榄枝,邀请他加入科学团队,泰顺数学特级教师沈正会更是将林在凑收为“爱徒”。

在外人看来,林在凑的情况是条条道路都能通向罗马,其教学前景一片光明,然而,这却成了他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道“坎” 。

三条腿走路,是永远走不好路的。恩师曾仁调老先生曾提醒林在凑,若继续学科糅杂地教下去,或许连专业这条路都会走没了。这句话让林在凑醒悟,他开始思索未来的方向。

2008年,林在凑迎来身份转折,他正式以“数学老师”的身份调入泰顺一所民办学校专职任教,他从“教学”转向“数学”,最终在专业发展的三岔路口作出了选择。

数学是很有意思的学科,是解开谜题后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更是拨开迷雾后畅快淋漓的体验。在林在凑看来,数学是值得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事业。

从体育老师转变为专业数学老师,就如同业余选手迈向专业舞台,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

刚转型的那几年,林在凑会利用闲暇时间,疯狂刷名师大家的讲课视频,还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课题研讨,以此不断提升课研以及教学水平。

林在凑凭借着这一份热爱与执着,在短短几年间实现转变,从“跨界”教师蜕变成骨干教师,进而成为学科带头人,还获得了各项殊荣。



以往的经历都是人生的景致。林在凑时常思索怎样让课堂变得更“有意思”,试图在学科的界限之内和界限之外寻觅更宽广的空间,多学科的教学经历恰好为他带来别样的跨界“景致”。

体育课堂是学生互动性与参与度很强的学科之一,这位从前的体育老师把这一优势拓展到了数学课堂,他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模式,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说理”的场所。

他会抓住学生具有好奇心理的特点,精心设置教学问题,在课堂上抛出问题,鼓励学生来“说理”,然后老师再来“评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质疑,释破疑问,讲清数学道理,揭示数学本质,让课堂成为学生“讲道理”的场所,借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在林在凑的数学课堂上,能发现学生比一般课堂的学生更为自在热络,学生们会聚成一团热切讨论课题,碰到瓶颈时林老师会适时出现加以点拨,如此一来一往就完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

他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小学数学的目的并非是让学生用以应对考试,也不是为了得高分,而是要助力学生“打好地基”,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并且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他讲,数学的美跟汉字点横撇捺间的意味深长不一样,数字传递的是简洁和严谨,一点一线体现着数学人做事认真、一点儿不马虎的态度,学习数学就是学习如何做人 。

学生以林在凑形象设计的一组漫画

01

02

03

课堂上,他治学严苛,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听讲,课后作业格式需统一规范,书写必须从左至右,字迹要工整,订正需留痕,学生要做到“提笔就认真” 。

课堂之外,他能和学生融洽相处,常与学生相约去打球,调皮的学生还会喊他微信昵称,像冷猫、冷猫兄、凑哥,甚至会把林在凑的照片做成可爱表情包,这成了师生间独特且充满爱的互动。

数学老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体育老师豁达开朗、随性洒脱,两种极具反差特质的性格在他身上和谐地熔铸在一起 。

学生将林在凑照片

制作成表情包

叶圣陶先生讲过,“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 。教育如同庄稼一般,需要漫长的时间周期 。只要用爱去浇灌学生 ,用心去栽培 ,终究会长出属于自己的那颗果实 。



林在凑曾有一位学生,该学生五年级时数学成绩在班级里仅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他特别喜欢打篮球,然而一上数学课就左顾右盼、按捺不住。为帮助该学生建立良好学习状态,林在凑与男生约定,上他的课允许“有特权”,不过前提是要完成他布置的学习任务。

往后的日子里,林在凑为这位学生单独开了一个小教室,鼓励他自主学习,只要能完成任务,就可以自主分配时间 。林在凑跟他说,运动是可行的,但是运动和学习要分开 ,学习的时候要自觉认真 ,运动的时候可以尽情地去外面 ,去撒野也没关系 。

这样的做法毫无疑问是冒险的,从一开始,家长就表示反对,学校也同样如此,他们担心这属于不务正业。然而,最终的结果证实了,林在凑的“私人定制”策略是正确的。在他的助力之下,这名学生依靠自学,完成了下半学期的所有学习任务。其数学成绩一路飙升,在班级中名列前茅。不仅如此,还激发了学习兴趣,到六年级毕业时,便通过自学掌握了高阶数学的微积分 。

他表示,当老师要凭良心,不能放弃任何一份希望,一个学生对于老师而言或许只是五十分之一,然而在其父母那里却是百分之百,并且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

他坚决反对把学生划分出不同等级,不管成绩是好是坏,他始终乐意去帮助有上进心的同学,帮助想要改变自身现状的同学。他常常鼓励同学们大胆向他提问,不论题目是简单还是复杂,他都不进行指责,而是认真去聆听同学们的疑点难点。他平等且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坚信每位同学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每位同学都存在无限的可能性。

林在凑用真心去换取真情,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事情,他都乐意去接触,乐意去尝试。他始终觉得教育的成功,并不只是在于培养最优秀的人,还在于培养不断进取的人。他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而这跟慧中“教育即生长,儿童即可能”的理念十分契合,所以吸引他加入了慧中这个“大家庭”。

今年,林在凑身为慧中小学课程研发中心的负责人,有着自己的小目标。他期望,能够打造契合孩子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该体系要从儿童视角出发。要做出一套具备生命力的课程。要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被关注到。

任何一项事业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执着、坚韧与操守,教书育人这项事业也是这样。或许教师职业的魅力就在于凭借自身力量,成为陪伴学生成长道路上为其遮风挡雨的人,林在凑也是如此。

END

文字:苏婷婷

监制:季义

往期推荐

01

点击阅读

02

点击阅读

03

点击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8 23:18 , Processed in 0.0999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