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回复: 0

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升学、恋爱成关键困扰

[复制链接]

6223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739
发表于 前天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好,但这一状况明显受到生活方式的显著影响。在众多风险因素中,升学问题尤为突出。同时,恋爱经历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心理成长课程。

大学时期是个人成长、身心发展、知识积累以及健康素质塑造的关键阶段。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广泛推广,大学生的人数持续增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他们挖掘潜能、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生活的不确定性、升学就业以及恋爱等问题的困扰,大学生群体往往容易遭受心理问题的侵袭。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2021年7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需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强调要增强专业支持和科学管理,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入2022年,教育部将强化和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行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计划,并将科学识别、实时预警、专业咨询以及妥善应对作为年度工作的重点之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推出了我国第三部心理健康领域的蓝皮书,其中收录了《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揭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尚可,然而,有必要提升对他们在生活方式、职业规划以及恋爱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2022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针对山东、河北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8万名15至26岁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调研主要关注了睡眠质量、压力水平、无聊感等生活方式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大学生在学习与恋爱方面的现状及其对心理健康可能带来的影响。根据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表现不错,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生活满意度较高

报告显示,高达78.52%的学生未处于抑郁风险之中;然而,焦虑情绪在大学生群体中更为普遍,仅有54.72%的大学生不存在焦虑风险。此外,男女生、不同学校、户籍以及学习阶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不同。



研究发现,男生的抑郁倾向略胜于女生,而女生的焦虑倾向则略胜于男生;此外,持有城镇户口的大学生,其抑郁和焦虑的倾向均明显大于农村户口的大学生;同时,就读于重点院校的学生,其抑郁和焦虑的倾向也显著高于非重点院校的学生;此外,本科生的抑郁和焦虑风险明显超过了专科生。

在生活满意度的评估中,报告显示,绝大多数人(74.10%)已达到或超过了“基本满意”的标准,然而,有一部分学生(17.24%)在评价自己生活满意度时感到困难,而仅有极少数大学生(8.66%)对生活感到不满足。

构建心理健康智能筛查机制,实现监测、反馈与干预的自动化流程,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手段。根据调查数据,知名院校及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不佳,这一现象亟待关注。因此,有必要为大学生量身定制心理健康跟踪与服务方案,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的预警体系,增强大学生应对心理健康危机的能力。

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明显影响

该报告针对睡眠质量、压力来源以及无聊感这三个维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生活方式影响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揭示,大学生在学日的平均睡眠时长为8小时,其中有近八成(79.14%)的学生睡眠时长达到7小时或以上。多数学生(53.80%)对自己睡眠质量的评价为“比较好”或“非常好”。研究还表明,睡眠质量较高的学生,其抑郁和焦虑的得分明显低于睡眠质量较差的大学生,且他们的抑郁和焦虑风险也相对较低。在压力来源方面,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包括学业负担重、思念家人以及不确定自己适合何种工作。进一步的调查发现,高压力是导致抑郁和焦虑的风险因素,因此有必要关注大学生的压力来源,并针对性地制定缓解压力的干预措施。无聊源自对生活缺乏意义的感知,所引发的消极情绪体验,据报告显示,大学生在无聊感上的高分与增加的抑郁及焦虑风险存在关联。因此,在大学阶段,有必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广泛参与各种活动,以充实课外生活。

升学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风险因素

近些年,考研在大学生群体中愈发流行,成为了一种普遍趋势。这种激烈的竞争迫使学生们在学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此同时,学业压力和未来规划的不确定性也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之一。鉴于此,升学问题很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即50.44%,计划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这些有读研意向的学生,其焦虑程度明显较无此打算的学生为高。虽然适度的焦虑感有助于备考和学术学习,但若备考过程中学生出现过度焦虑现象,就必须采取及时的措施进行干预。



健康良好的恋爱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成为浪漫伴侣是成年初期的一项关键使命。依据埃里克森关于人格成长阶段的理论,大学生群体正面临亲密感与孤独感之间的矛盾。故而,在大学期间,恋爱经历可能对学生的个性成长及心理状态产生显著影响。

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中,恋爱关系占比达到27.61%,而有41.93%的学生选择单身且不急于寻找伴侣,另外25.40%的学生则处于单身且渴望脱单的状态,其他学生未作相关报告。

研究结果表明,在心理健康方面,处于恋爱状态的大学生其抑郁和焦虑得分均相对较低,而单身且渴望脱单的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得分则明显较高;同时,在无聊感方面,恋爱中的大学生体验到的无聊程度也是最低的。由此可见,拥有健康和谐的恋爱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需强化恋爱心理健康的指导,针对学生们各自成长的特点,专门开设相应的课程,旨在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理性的婚姻爱情观念。

相关链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7 09:36 , Processed in 0.0926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