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回复: 0

陕西农业县进阶秘籍?特色产业竟成关键驱动力

[复制链接]

6271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883
发表于 前天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陕西洋县的果农正在蓝莓实业有限公司的有机蓝莓示范园内进行蓝莓的采摘工作,这一场景通过记者张佳仪的镜头被记录下来,成为了一幅资料照片。

县域经济发展中,农业县如何进阶?

求解这道必答题,陕西给出了一个思路:做足做好特色产业文章。

县域经济的核心在于其独特性。根据陕西省统计局的数据,陕西省内划定的26个农业主要生产县在2024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6.5%的增长,这一增速超过了全省县域经济的平均水平。尤为突出的是,其中的16个特色农产品县,其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达到了6.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0.4个百分点,而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更是高达14.5%,比县域平均水平高出6.1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陕西省的农业县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潜力。近期,记者经过现场考察,深刻体会到了特色产业发展对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所发挥的强大推动力。

深挖本土资源

谈到猕猴桃,人们普遍会首先联想到陕西,毕竟在全球每四个猕猴桃中,就有一个是陕西出产的。

在陕西,说到猕猴桃,多数人最先联想到的是周至县,该地享有“猕猴桃之乡”的美誉。

5月7日,记者驱车穿梭于周至县,一路上,成片的猕猴桃园接连映入视野。在这些果园中,翠绿的枝叶交织,淡黄色的猕猴桃花争相怒放。

目前,周至县正全力推进“九大提升工程”,致力于猕猴桃产业的蓬勃发展。该县农业农村局的一名负责人如此阐述。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部分农户率先试种猕猴桃,历经发展,周至县现已崛起为全球闻名的优质猕猴桃主要产区,这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资源优势。

现今,周至县的猕猴桃种植规模已超过四十万亩,其综合产值更是达到了九十亿元之巨。猕猴桃产业已成长为推动周至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的核心产业。

立足独特资源,千阳县在全国率先推动矮砧苹果苗木培育的变革。

矮砧栽培方式在节水、省力、节肥、节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亩产量可达乔化种植的三至四倍,这与当前果业的发展趋势和升级要求相契合。在4月29日,宝鸡新时代苹果研究院的院长李丙智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千阳县是苹果优生区,也是中国矮砧苹果技术苗木发源地。

紧密围绕“矮砧栽培模式”这一果业发展的新方向,千阳县实施了“龙头企业与村集体和家庭农场联合”、“龙头企业负责建园代管”、“村集体统筹土地并参与股份经营”以及“家庭农场负责生产承包”等多种模式。通过这些措施,对陈旧的果园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了规模较大、品质优良的高效果园。目前,已建成13万亩矮砧苹果园和3万亩苗木繁育基地,年产量达到3000万株优质苗木。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洋县正努力构建全国领先的有机产业集聚区,并致力于成为高品质有机产品的供应核心基地。

4月24日的清晨,位于陕西洋县洋州街道东联村的陕西洋县蓝莓实业有限公司有机蓝莓示范园内,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李秀华正忙碌着,她将新鲜采摘的有机蓝莓逐一装箱,准备运往深圳。

李秀华表示,我们采摘的蓝莓通常在当天就能售罄,其市场零售价每斤比普通蓝莓高出20至30元。得益于“有机”这一宝贵的“金名片”,蓝莓的销售情况格外理想。

洋县位于秦巴山脉深处,紧邻汉水河畔,被誉为全球知名的朱鹮栖息地。凭借朱鹮保护区丰富的生态资源,洋县正全力以赴,积极投身于有机农业的发展赛道。

截至目前,洋县有机农业的规模在全省范围内始终位列首位。该县共认证了涵盖15个类别、超过110种的有机产品。

特色农业产业,凭借其独特之处脱颖而出。在最近几年,陕西省致力于推进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成功培育了9个国家级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这一成就位居全国之最。这些产业集群涵盖了诸如猕猴桃、苹果、羊乳、木耳、茶叶等众多“土特产”,它们正逐渐壮大成为带动民众富裕和县域强盛的重要力量。

周至县广济镇桑园村猕猴桃园(资料照片)。

放大特色优势



李丙智指出,千阳县通过引入新种苗、深入研究新技术,成功打造了以“矮砧大苗、格架密植、水肥一体化、轻简化管理”为核心理念的苹果集约化栽培模式,即“千阳模式”。

打造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放大“特”的优势至关重要。

千阳县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模式:他们坚定地实施西农的育种计划,并在千阳进行推广繁殖;同时,杨凌负责研发工作,而千阳则专注于成果转化。

千阳县携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了千阳苹果种苗研究院,李丙智、马锋旺、赵政阳等国内顶尖的苹果专家在此开展技术攻关。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千阳县成功打造了省内首个县级苹果病毒检测中心,攻克了苗木繁育的技术难关,并建立起一个集砧木圃、品种采穗圃、大苗繁育圃为一体的商业化无病毒育种体系,实现了“当年开花、次年结果、三年丰产”的苹果种植新突破。

为解决我国苹果品种单一的问题,千阳县陆续进行了组织培养并引入了110多个优良品种,投入3500万元资金独家购买了“瑞香红”、“秦脆”、“福丽”和“福久红”四个特色优良品种的生产经营权,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种植面积达到了20万亩。

目前,千阳县的苹果苗木年产量高达3000万株,这一数字占据了全国市场份额的72%以及全球市场的25%。特别是新疆、西藏、甘肃、山西等地,其矮化苹果苗木的80%均源自千阳县。

周至县着力强化其“特”字招牌的亮点,与此同时,该县亦致力于对产品种类进行优化,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周至县凭借其猕猴桃生长的优越条件,致力于猕猴桃品种的培育工作,为了打造出上乘的品种,甚至将猕猴桃的种子送入太空。借助“飞天”计划中的种子,周至县成功培育出了产量高、成熟早、抗病能力强的优质猕猴桃种质。

周至县成功培育出了超过10种新的优质猕猴桃品种,其中“翠香”和“秦美”两种品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洋县将有机产业定位为“一县一策”中的首要发展方向,并持之以恒地推进,每年都会新建10个有机生产领域的示范基地,以及10条有机产品加工的示范生产线。这一情况,由洋县有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党支部书记肖向东进行了阐述。

为提升有机品牌知名度,洋县特地划拨了专项基金,精确吸引企业入驻,并深化与我国多所知名高校如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以及陕西省水稻研究所等机构的合作关系,成功创建了洋县有机(绿色)产业专家工作站,同时研发出56项专利技术、30项科技成果以及138项农业新物种和新技术。在此期间,洋县吸纳了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团队,邀请了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本土优秀人才,针对种植、养殖技术、现代农业的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策略以及农村农业政策等方面,实施了“量体裁衣”的培训计划,旨在增强生产经营管理的综合能力。

陕西凭借自身优势,不断巩固和加强这些优势,于省级层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致力于吸引投资,扶持行业领军企业,实施产销对接的精准策略,全面助力各县域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

矮砧密植的千阳苹果获得丰收(资料照片)。

延伸产业链条

近期,我们正积极与果蔬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沟通合作,旨在进一步拓宽和增强我们的产业链条。对此,千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红忠如此表示。

着力打造和优化特色产业,提高产业水平。千阳县推行苹果产业后整理的“12533”项目,打造了一个包括苗木组培繁殖、果实筛选、深度加工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不仅将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还大力推广了“千阳模式”。

千阳县设立了涵盖苗木培育、品种选择、架材供应、滴灌系统、栽植技术、园林建设、物资保障和后期管护等全流程的集成服务输出联盟。该联盟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和千阳苹果田间大学,并提供了包括规划设计、苗木供应、滴灌设施配套、标准化园林建设以及田间管理在内的“交钥匙”式服务。截至目前,已为延安、甘肃等地区培养了超过10万名职业果农,并输送了300余名千阳苹果技术师傅至全国各地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该联盟还在全国15个省的60个市(县)推广了矮砧苗木技术,推动了全国范围内517.5万亩矮砧果园的发展。

目前,位于山西省晋城市的地区,一个以“千阳模式”为标准建设的、占地万亩的高品质苹果园项目正处在施工阶段。

杨红忠表示,该项目所采用的矮砧苹果树苗以及相关的施肥改良土壤、搭建格架等技术服务,均由千阳县的企业负责提供。他还提到,韩国、吉尔吉斯斯坦以及我国多个地区,运用“千阳模式”进行果园建设的面积已经扩展至100万亩。

提升产品价值链。陕西双亚粮油工贸有限公司于洋县地区长期耕耘,成功研发了包括黑米茶、黑米代餐棒在内的多种深加工产品,涵盖8个类别,共计72个单品。

借助“洋县黑米”这一区域公共品牌,我们公司2024年度的销售额成功突破了一亿五千万大关。据总经理周亚刚透露,目前公司团队正致力于探索私域直播的推广策略。

洋县针对有机产业、粮油蔬菜、果业中药材等关键产业链,推行了科技创新、生产标准化以及农产品加工增值等十大举措。同时,该县激励并扶持行业领军企业进行农产品初级、深加工及副产品的高效利用,还引入了北大荒集团等知名企业,投资建设有机黑米高端饮品生产线、有机米粉肽加工等重点项目。此外,洋县还致力于打造朱鹮梨园景区、八里关镇漫花山庄等集农业与旅游为一体的融合发展项目。

肖向东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上的优势,集中力量培育5至10个关键品牌产品。同时,我们将以数字经济为发展导向,加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此外,我们还将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致力于建设中国“朱鹮”有机品牌的商贸中心,以及西北地区有机产品的集散中心。

周至县正不遗余力地促进产业链的优化与提升,成功培育了猕猴桃产业及相关协会,包括种植、花粉处理、贮藏、加工、营销、包装、职业农民和电商直播等;已建成超过2680座贮藏冷库,20多家深加工企业研发出猕猴桃果酒、果汁、果醋等产品,猕猴桃的深加工能力在陕西省中占比高达90%,全国80%的猕猴桃果干亦产自周至县;县域内拥有20多家包装企业、470多家电商企业、10多家出口企业以及超过万户微商,共同打造了一个覆盖国内外市场的销售网络,使得周至猕猴桃得以远销至20多个国家。

周至县、千阳县以及洋县,这些地方无不成为陕西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县域经济迅猛增长的鲜活例证。

陕西的特色产业正不断壮大,其发展路径包括从单一产品向产业链延伸,从单个企业扩展至产业集群,以及从低端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记者:杨晓梅、孙丹、张佳仪)

记者手记



让县域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孙丹

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

陕西省推行“一县一策”策略,各县域确立了各自的发展方向,专注于发展特色产业,现已涌现出众多农业强县和旅游名县。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表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特色主导产业的培育与壮大,以及特色产业的鲜明体系构建,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全面提升。

千阳的苹果、周至的猕猴桃以及洋县的有机产品,均依托于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而迅速成长,它们的发展轨迹同样为其他地区在培育特色产业的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各县的比较优势。各县需准确把握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依托本地产业基础,针对市场需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的产业发展道路。同时,推动传统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转变,努力培育出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发展特色经济产业,关键在于促进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在陕西,众多县域正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变为支柱产业,并在深入挖掘农业多元价值的过程中,不断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显示出,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生态探险等新兴业态正在不断为陕西的县域经济注入新的价值,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当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县域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需要精心策划。我们必须守护好这些产业的“金字招牌”,并确保新兴业态能够持续繁荣。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务必改善服务氛围。致力于为县域工业发展营造更优越的条件,构建健全的产业支持政策和具体执行措施,以推动县域经济向高质量转型。面对县域工业发展在人才方面的限制,各地需关注返乡人才这一宝贵资源,为他们返乡、项目入驻等提供便捷服务。

陕西各县正致力于发展特色经济,这将推动县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其发展前景愈发光明,画卷上的美丽图景也将愈发绚丽多彩。

数据链接

2024年

陕西县域83个县(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810.03亿元

同比增长6.4%

陕西26个农业主产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974.19亿元

同比增长6.5%

陕西省的苹果、蔬菜、畜禽肉、茶叶、中药材、猕猴桃、乳制品以及食用菌等八大省级主导产业链,其综合产值已经实现显著增长。

6480亿元

同比增长5.8%

带动发展26条市级超百亿、131条县级超十亿的特色产业链

陕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8199元

同比增长7.1%

(记者 杨晓梅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7 15:53 , Processed in 0.11023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