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回复: 0

两会聚焦中国经济:外媒炒作地方债务风险,专家怎么看?

[复制链接]

6599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871
发表于 2025-4-29 19: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会关于中国经济的问答 | 中国怎样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两会中国经济问答的第三个问题

又有哪些长效机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作出多项部署。今年预算报告围绕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作出多项部署。今年计划报告围绕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作出多项部署。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就这一话题深入采访多位代表委员。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就这一话题深入采访多位专家学者。

如何看待地方债务?风险水平几何?

一些西方媒体有这样的报道。他们称,“地方债务持续攀升”。还说,“风险无法控制”。这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拖累因素。对中国经济向好发展形成了制约。

实际上在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看来债务本身是中性的。政府适度举债能弥补建设资金不足。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无需谈“债”色变。

放眼世界,因为疫后全球经济增长变缓、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上升,许多国家选择借助财政政策发力,为经济恢复增长给予支持。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金融协会不久前发布的报告表明,2023年全球债务水平达到313万亿美元,再度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力度进一步加大

今年预算报告明确。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为39000亿元。这一限额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其目的是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表示。规模合理的债务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支出有效的债务同样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辩证认识“债务”,再来客观看待“风险”。

依据今年预算报告,到2023年末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40.74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约15.87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约24.87万亿元。这些债务余额被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债务限额以内

依据2023年GDP初步核算数据来测算。到2023年末的时候。我国政府法定负债率是56.1%。这个负债率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同时也低于新兴市场国家。

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这是基于大势的客观判断。



去年11月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他表示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我国政府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位置 中央政府债务负担轻 大部分地方债务水平不高 还有较多资源和手段来化解债务

风险总体是可控的。然而局部风险存在。隐性债务风险也还存在。这就是近年来地方债务风险受到各界关注的原因。

去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该报告是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22年中央决算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报告中提到,一些地方市县债务风险较高,新增隐性债务仍有发生。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黄世忠说 近年来 受疫情冲击 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 地方财政收支运行面临压力 一些地方偿债压力加大 隐性债务风险仍不容小觑 已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风险化解有哪些真招实招?

给地方债务戴上“紧箍咒”,经济社会发展就多一道“安全阀”。

坚持“开前门”与“堵后门”同时推进,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限额管理,在多地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工作,通报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近年来,我国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持续健全完善地方政府法定债务管理机制,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近年来地方隐性债务比法定债务更受关注。地方财政收支运行持续面临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市场对隐性债务不乏担忧。

2022年12月,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在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经济热点问题作深入解读时指出,近年来,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增速总体放缓。不过,规模仍然较大。特别是部分地方债务压力不断增大,其中县市级地方政府债务尤为突出。

2023年,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系列政策信号密集释放。其中包括严控新增隐性债务,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

财政、金融、地方协同发力——

2023年,财政部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空间内安排了一定规模的再融资政府债券。此举旨在支持地方,尤其是高风险地区。支持其化解隐性债务,清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进而缓释到期债务集中偿还压力,降低利息支出负担。

金融管理部门踊跃开展行动。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市场化手段来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依法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

压实地方责任。遵循“省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原则。各地依靠自身努力。统筹各类资源。制定化债方案。逐项明确具体措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3年工作时指出 制定实施了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方案 分类处置了金融风险 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于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介绍,经各方协同努力,地方债务风险整体缓解。地方政府法定债务本息兑付获有效保障,隐性债务规模渐趋下降。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清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地方融资平台数量有所减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这一部署。今年的预算报告强调了这一部署。今年的计划报告强调了这一部署。部署内容为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肇庆市市长许晓雄称,围绕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我国持续加大化债支持力度。推动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等有力举措。抓紧抓实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安全稳定的环境。

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防范化解风险?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要着眼当下情况。更要重视长远发展。采取堵塞与疏导并行的举措。实现治标与治本兼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预算报告、计划报告明确了多项举措。举措包括“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还包括“健全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也包括“分类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这些举措着力建设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 去年以来 一系列化债举措取得积极进展 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巩固成果 还需从长效机制治理债务

在黄世忠代表看来 要进一步推进改革 着力均衡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财权 为控制地方债务规模 降低地方债务风险 夯实财税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一项部署。预算报告也提及了这一部署。计划报告同样说到了该部署。此部署为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表示,要充分发挥政府债务在经济社会发展里的能动作用。还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提升财政可持续性。推动政府债务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杨志勇表示化债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债务风险问题根本上要靠发展去解决。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的经济基础会进一步筑牢。

在高质量发展中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是方向,更是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5%。城镇新增就业超1200万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从今年起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发展预期目标和政策部署。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周黎安觉得,中国经济长期呈现向好态势,这一态势不会改变。宏观经济调控具备充足空间,政策工具箱也十分充足。并且,财政统筹能力比大多数西方国家更强。“这些都能够成为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挑战的条件与底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9 08:23 , Processed in 0.1042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