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回复: 0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区别:哪种更适合你的健身需求?

[复制链接]

6527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653
发表于 2025-4-25 19: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运动,有的人喜欢健步走,有的人喜欢跳舞,有的人喜欢瑜伽。而有的人喜欢举哑铃,有的人喜欢玩器械……看似都在动,但这些不同形式的运动,由于“供能方式”不同,有着“有氧”与“无氧”的区别。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仅一字之差,然而两者差异极大。”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的周越教授介绍道,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各自具备锻炼方面的优势。那具体的区别在何处呢?各类人群又更适合哪种运动呢?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吧。

[]

运动如同汽车的发动机,需要燃料来提供能量。人体的主要供能来源为脂肪、糖类和蛋白质。当运动强度处于较低水平时,耗能相对较少,氧气能够有足够时间被输送至组织细胞中进行代谢,也就是“有氧代谢”,通过燃烧脂肪来满足人体的能量需求,这样的运动便是有氧运动。通常,能持续较长时间的运动属于有氧运动。比如健步走这种运动可以长时间进行;慢跑也能长时间进行;游泳同样可以长时间进行;骑自行车能够长时间进行;跳舞可以长时间进行;瑜伽能够长时间进行;打球也能够长时间进行。

运动非常剧烈或急速爆发时会进行无氧运动,比如举重、百米冲刺、短跑、摔跤、投掷、肌肉器械训练等。在这种情况下,机体瞬间需消耗大量能量,而氧气来不及到达细胞参与燃烧,有氧代谢难以满足身体强大的耗能需求,于是体内的糖会进行无氧代谢,以迅速产生大量能量来补充,处于这种状态下的运动就是无氧运动。换句话说,无氧运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

有氧运动十大好处

0 1

老痴风险低

瑞典哥德堡大学萨尔格学院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年阶段进行较多有氧运动的女性,经过 40 年之后,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降低了 88%。

0 2

抗衰老

英国伦敦大学对比了 125 名年龄在 55 至 79 岁之间的业余自行车运动员和 75 名年龄相仿且极少运动的人。发现骑车的人免疫系统在承受老化风险方面表现更优。

0 3

肌肉更健壮

一项研究发表在美国《体育与运动科学评论》上,该研究显示,那些每周进行 4 次、每次 45 分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的男性,他们的腿部肌肉量增加了 5%到 6%。

0 4

防止心脏损伤

一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循环》杂志上显示,从事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使左心室功能显著提升,并且有助于对心脏主动脉硬化进行防止。

0 5

促进肠道健康



有氧运动能够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这些微生物可以对炎症产生作用。炎症是肠道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0 6

改善胆固醇水平

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的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进而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0 7

预防糖尿病

中日友好医院的内分泌专家发现,每天进行 20 分钟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起到作用。这种运动能将糖尿病患病风险减半,原因在于它改变了身体使用血糖的方式。

0 8

改善皮肤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者表示,中年人如果经常从事有氧运动,那么他们的皮肤看起来会更健康,也会更年轻。

0 9

减轻抑郁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运动科学家发现,严重抑郁症患者每天进行 30 分钟的跑步。持续 10 天后,他们的抑郁症状有了明显的减轻。

10

增强记忆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研究表明,老年女性若有轻度认知障碍,每周进行 2 次有氧运动,包括散步和游泳,那么她们大脑中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海马体体积会明显增大,并且记忆力也会增强。

无氧运动有四大好处

0 1

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无氧运动在增加肌肉耐力和速度方面有很大贡献。有氧训练对骨密度增大效果不佳。力量训练属于无氧运动,它增加骨密度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0 2

提高新陈代谢率



运动之后,肌肉的新陈代谢率会上升,身体的免疫力也会得到提升。所以与有氧运动相比,它的“减脂”效果并非体现在运动的过程中,而是体现在运动结束之后,能够达到即便不进行运动,也能有“减肥”效果的状态。

0 3

降低了疾病死亡的风险

无氧运动能够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也能够增强肌肉的力量。通过无氧运动,疾病死亡的风险得到了有效降低。如果人的握力提高 10%,那么疾病风险就会降低 30%。

0 4

锻炼肌肉

无氧运动速度较快且爆发力较猛,人体内的糖分无法及时通过氧气进行分解,只得依靠“无氧供能”。此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量的乳酸,致使肌肉疲劳且不能持久,运动过后会让人感到肌肉酸痛,同时呼吸也会变得急促。无氧运动是一种能够锻炼肌肉,使身体变得更强壮的运动方式。

有氧无氧因人而选

青少年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时期,仅依靠体育课难以满足其所需的锻炼量。建议每天至少要进行 60 分钟的身体活动,并且以有氧和无氧运动相结合的方式为主。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的鲁智勇表示,依据青少年的身体发展规律,6 至 14 岁是耐力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运动主要以耐力运动作为主要形式,通常孩子在学会独立行走之后,就能够对其耐力素质进行训练。有研究报道,在世界范围内,14 岁以下的孩子跑得速度最快,马拉松成绩能够达到 3 小时以内。耐力素质的训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好处,还能让他们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14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应过早进行力量训练。人的心血管系统发育完善需到 14 岁以后。14 岁之前若过多训练力量,容易致使心血管系统受损,进而对以后的生长发育不利。

14 到 28 岁是特殊的年龄段,因为此阶段是人体的生长发育期。全身骨骼以及肌肉系统正处于逐渐强壮的过程中。此时若给身体以相应的良性刺激,人体生长发育会更快,且强度更大、更结实。所以,对于青年运动员而言,在其能力范围内,应尽量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像球类运动、跑跳运动等都可以。

中壮年

成年人工作较为忙碌,所以运动时间相对较少。然而,建议大家每周至少要完成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倘若身体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每周额外增加 1 到 2 次的肌肉器械训练。

鲁智勇称,28 岁过后,人体的骨骼系统已发育完毕。像内脏系统等其他方面也都发育得较为完善。此阶段属于人体发育较为旺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于运动项目的挑选可以极为丰富。适宜选择有氧运动,不同的个体能够依据自身的个人能力,去选择跑步或者游泳等项目。可以根据社会交往的需求来选择一些球类运动,比如篮球,它有益于身心;还有足球,也有益于身心。

老年人

年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会逐渐下降,这使得运动变得更加困难。然而,即便如此,也应该坚持每周进行 3 至 5 次的锻炼,并且以有氧运动为主。对于活动能力较差或者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可以选择相对温和的锻炼方式,像健步走、打太极等。另外,还需要注意做一些能够锻炼平衡能力以及预防跌倒的活动,例如游泳、跳舞等。

鲁智勇称,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体育爱好者,在进行项目选择时需谨慎。因为此阶段人体的心肺功能以及身体肌肉力量都在下降。对于项目的挑选必须考虑到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故而项目选择最好以快走、慢跑或者游泳为宜。其次,台球、高尔夫球、门球等这些活动量较小的运动项目,都适合老人进行有氧运动。这些运动能够促进心肺功能,还能让肌肉力量保持在一定的刺激状态下,对身心有益。

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8 23:26 , Processed in 0.3643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