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回复: 0

央视创业帮崛起:王利芬、张泉灵等媒体人如何开拓新未来?

[复制链接]

6367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173
发表于 2025-4-22 09: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将陌陌的唐岩、YY 的李学凌、雪球财经的方三文等划作“网易创业帮”的成员,把李开复、小米的林斌、兰亭集势的郭去疾等归为“谷歌创业帮”的成员,那么一个曾经同样隶属于某大型组织的、新的“创业帮派”正在逐渐形成,这个“创业帮派”是以王利芬、马东、黄健翔、段暄、武卿等媒体人为主要成员的“央视创业帮”,而在不久前加入该“央视创业帮”的新成员有张泉灵、郎永淳、张洁等。从相同的组织中出来,他们身上是否会有某种类似的属性呢?源自同一个地方,他们是否正在朝着不同的未来前行呢?

i黑马 吴丹 1月16日报道

内容"拓荒者"

制片人王利芬是早期的拓荒者。2010 年他离开了央视。之后他创办了在线教育优米网。那时这个网站还没有现在这样洋气的名字,而是一个“为创业者提供知识讲座的网站”。早期他邀请过雷军、俞敏洪、李开复等不少大咖录制过“创业课程”。其商业模式采用会员付费收看。黑马登陆网站发现,首页有一则滚动页面,其内容是“别告诉我你懂创业组织模式”的课程。该课程的录制时间是 2015 年 4 月,观看人数为 1881 人,单课价格是 59 元。由此可以看出,优米网找到了自己的受众和定位。然而,单课 59 元的在线视频内容很难被认为是正确的商业模式。

事实上,王利芬因打造了《赢在中国》的 IP 而被人熟知。《赢在中国》是一档商业真人秀视频栏目,该栏目请大佬对创业者进行点评,也更符合王利芬之前在央视的制片经验。

做内容方面,马东在文娱方向创业所拥有的受众比在财经类的要多。这形成了收视优势,然后再投放广告,这种方式和电视台做节目时的逻辑是一样的。

叮当和张绍刚两位评论员对马东的调侃成为了节目一大看点

有意思的是,马东的《奇葩说》采用了这种方式,邀请了蔡康永和高晓松担任评委,这与当年的节目极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网络节目具备了更具趣味性的后期制作。当马东穿着苏格兰裙搭配白袜出现在视频中央时,后期字幕呈现为“小朋友”;当某位美女进场时,其头上会出现内心戏字幕“好美”。

这是一种与央视截然不同的玩法,然而马东在玩的时候却没有给人违和的感觉。甚至黄健翔在节目中还发出了“尺度这么大?”的评价。因为这是一档纯粹以内容搞笑的节目,所以可以采用最原始的商业模式,通过流量来吸引广告主。去年,马东成立的公司已经获得了创新工场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不久前他又宣布与优酷土豆展开合作。马东成为了央视内容创业的代表。

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内容:财经类节目受众面不广,难以凭借流量和广告实现变现;娱乐节目天生就能够吸引观众,从而引发资本的热烈追捧。那么,“央视创业帮”制作其他节目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体育在爆发,调查没市场?

黄健翔、刘建宏、段暄,CCTV 5的三位名人去向各不同。

去年四月,i 黑马有报道称“黄健翔创业动吧,要做体育界的 Uber”。此报道中提到,黄健翔打算与伙伴白强一同去做一件在体育界进行资源整合的事情,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整合球队、场地等。并且文中明确指出,黄健翔主要承担“品牌和宣传”方面的工作。不过,“央视创业帮”师姐王利芬是这样,黄健翔看起来也更喜欢做内容方面的事。在他身上目前有两件事最为受人关注:一件是侃球节目“足球黄腔”;另一件是通过微信公众号“黄健翔说”发表的足球评论文章。前者从去年 5 月开始播出,到现在已经有 69 期了。后者在 2014 年 4 月开办,最开始像罗辑思维那样发送 1 分钟以内的语音,过了 5 个月就改成图文推送了,并且现在依然每天都在更新。由此可以看出,黄老师真正热爱的是表达事业。

“央视创业帮”的体育频道,是他一个人在战斗吗?

1 月 13 日,段暄以“香蕉计划”的 CEO 这一身份参加了某活动。他在活动中宣称“未来要做体游互动”。这是他首次以新身份在公众视野中出现。2015 年底,他从央视离职。

段暄如同黄健翔一般,在央视停留了相当长的时间,达 20 年之久。在他发布的告别微博里,粉丝们利用这个机会回忆了一番自己的《天下足球》青春记忆:“43 岁的暄哥就伫立在那儿,饱含深情地望去,眼中满是自己 28 岁时的模样。”段暄在上述活动中表示:“体育的春天来了,体游互动是我们公司的战略。”他之所以有此向往,重要原因在于:“未来几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中国经济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游戏产业将会扮演生力军。”段暄还说,公司董事长“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事,而不只是把眼光放在挣钱上”。如果是其它初创公司的董事长说出最后一句话,那是值得怀疑一下的。然而,由香蕉体育的董事长王思聪说出这句话,就不会值得怀疑。

上次柴静“穹顶之下”刷屏已经过去一年了。这位知名的调查记者通过调查新闻的方式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虽然这被认为是一次成功的传播事件,但是柴静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这次拍摄没有商业方面的投资,而是她自己拿出 100 万将其制作完成。一项调查报道是基于环境污染的,它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相信如果柴静去创业了,她不会缺少投资。只是她会以怎样的形式继续下去,这很引人关注。

央视调查栏目《焦点访谈》有另一位主持人叫武卿,她选择了创业。去年 9 月,在那篇阅读量超过 10 万的《告别焦点访谈,我创业了》的近万言辞职信里,她表示,在离开央视之前,自己进行了很多努力,还花费了两个月时间写出“央视转型方略”,但最终没有结果,所以选择离开,并且“不后悔了”。后来她加入了“正和岛”这个企业家平台。她差点参与一个金融项目,但由于觉得这并非自己所长,所以最终没有去。做过《索命麻醉》《艾滋孤儿跟我回家》等调查报道的她,告诉 i 黑马目前创业项目需要保密。她给出了两个关键词,分别是“深度”和“科技”的节目。她还首次透露李善友是自己的投资人之一。她身为创始人,称当下自己最为需要的是有关战略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关于商业模式方面的知识。

1 月 1 日,武卿在《新闻调查》工作。其领导张洁发微博称离开了央视去创业,新的方向是继续制作新闻纪录类节目。i 黑马询问武卿对这件事的看法,她回答说:“张洁具有理想主义,并且有才华,他的离开是必然的。”

从内容到社群,“挣钱不丢人”

做内容是媒体人创业的本能。罗振宇是从媒体开始,走了一条社群经济的路。王凯也是从媒体开始,走了一条社群经济的路。

罗振宇是“央视创业帮”的成功典范。他的特点之一是不再带有“央视制片人”的标签,而是成为了“自媒首富”,并且是“罗辑思维”的精神领袖。在年初的《时间的朋友》演讲中,罗振宇表达了一位前媒体人的商业思考:只有挣到钱,才能让传统媒体人的突围看到信心,因为如果没有赚到钱,就没有说服力。B 轮融资已经完成,估值达到 13.2 亿。罗辑思维在商业模式方面具有创新性,然而它也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争议。争议的焦点来自它的商业模式,即这样的变现方式是否可持续。

老罗自己称,他的会员把未来二十年的跨年演讲门票全都购买完毕了。

会员制正逐步取代单纯的广告,成为免费内容的关键商业模式。在互联网中,订阅和支付的行为既简单又快捷。然而,在那些各种流程都长得多的广电系统里,这种情况是难以想象的。

内容收费这件事不太靠谱。创作内容的目的是进行传播,而非赚钱。即便在这方面设定一分钱,也都是与传播的本质相背离的。另一位从央视出来的主持人王凯如此告诉 i 黑马。在确定“凯叔讲故事”的商业模式之前,他曾认真研究内容究竟该怎样商业化。一个 3 人的初创团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发展到 60 人的规模。王凯以讲儿童故事作为突破点,他没料到发展会如此迅速。据他保守估计,他所讲的 600 个故事在喜马拉雅、荔枝、微信订阅号等各个平台的收听总数已经达到了 2.5 亿次。随之而来的是,这也为“一个讲故事的微信号”带来了更多的尝试。他的社群情况与罗辑思维不同,其“产品使用者”和“消费决策者”是相互分离的。这就带来了另一个有可能的尝试,即做亲子社群,并且围绕妈妈以及孩子的需求来开发产品。

现在王凯开始在电商和社群领域进行尝试。他除了有音频节目外,还准备回归到视频形式,开始在电视台演绎故事。打造原创 IP 是可以预见的前景之一。



王凯在走上这条单点突破到亲子社群的道路之前,曾经有过两次创业尝试。一次是在刚离职的时候做的公益项目“爱心衣橱”;另一次是做了一档脱口秀节目“凯子说”。然而,直到“凯叔讲故事”出现,他才真正地确认了方向。

这也是一次关于内容和商业的摸索。

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的去向与内容产品并无直接关联。她选择了一个离钱很近的行业,即成为天使投资人。在某传媒活动中,她表达了自己作为新晋投资人对于“钱”的看法:只有能够帮投资人赚到钱,我们才有可能投入钱,这是最合理且最道德的逻辑。传统媒体人通常具有文人的属性,在进行商业探索时,常常会有关于“道德”方面的深层思考。这种类似的思考也曾在罗振宇身上出现过,他曾多次发表“挣钱不丢人”“我是商人”等言论。然而,实际上,在另外的语境中,我们很少能看到一个电商或者 O2O 的 CEO 说出类似的话。

张泉灵投资于哪些领域呢?答案依然是从事内容相关的领域。不久前她进行了一次演讲,宣称自己最为看好“这四个领域”,并且这些领域几乎全是自媒体。在她的辞职信中,也隐约表达了一些担忧:即便失败了又能怎样呢?这不过是另一次新的开始罢了。

综上,主持人、制片人们选择的新事业大多与内容相关。在曾经的组织里,他们击败众多选手,成为了最佳人才。他们也曾是民众目光唯一聚焦的地方。他们一同见证了电视媒介的兴盛与衰落。短短几年间,媒体行业发生了迅速且巨大的变化,大平台被边缘化,媒体人也在重新寻找着自己的价值。选择去哪儿,找谁玩,怎么玩,成为考验局内人智商情商的难题。

社会转型之下,不只是媒体行业这样,各种大型组织也都是如此。平台曾经拥有的优势,在技术进步、信息透明以及民间资本的面前,已经失去了光彩。手艺人们正以一种最贴近用户的方式去面对眼前的市场。当众人都处于同一赛道时,比拼的不仅是玩家的体力,还有他们的勇气和耐力。

毕竟,这即将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在才仅仅是个开始。

附“央视创业帮”名单

段暄

1995 年开始在央视任职。他长期主持像《天下足球》这样的知名足球节目。同时,他也是央视多年来各类足球比赛的主要解说员。

2015 年 12 月 22 日,“香蕉计划”得到了王思聪的投资。该计划宣布,足球名嘴段暄正式加入“香蕉计划”,并担任香蕉计划体育的 CEO。此消息一经传出,就意味着段暄正式与他就职 20 年的央视告别了。

武卿

武卿在央视最先做的是一档名为《公益行动》的节目,这档节目属于公益纪录片类型。之后,她加入了《焦点访谈》,在其中担任调查记者一职。

2015 年 9 月 11 日发表的文章有透露相关信息,称其将从央视辞职去创业,然而对于具体的创业项目以及投资方并未予以公布。目前能够知晓的是,其合伙人的名字叫做解晶。

郎永淳

1995 年进入央视,而后开始主持午间的《新闻 30 分》节目。2011 年 9 月起,在央视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担任主播一职。

2015 年 9 月 2 日,郎永淳从央视离职。2016 年 1 月,找钢网的 CEO 王东予以确认。郎永淳已入职找钢网,并且在找钢网担任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这一职务。

张泉灵

张泉灵于 1997 年考入央视国际部。她担任了《中国报道》的记者、编导和主持人。2000 年,她担任新版《东方时空》的主持人,还担任了焦点访谈等栏目的主持人。

2015 年 7 月上旬,张泉灵确定从央视离职。如今,张泉灵已投身创业投资领域,她与猎豹 CEO 傅盛的战队展开合作,担任紫牛基金的合伙人。

刘建宏

1996 年 3 月底,开始在央视体育栏目《足球之夜》工作。在此期间,负责解说世界杯、欧洲杯等重大足球赛事。并且,还主持了 2008 年和 2012 年的奥运会报道工作。

2015 年,该体育节目由乐视体育播出,节目名为《超级比赛日》。

王涛



王涛在央视的身份一直是编导。他因担任竞技游戏《实况足球》多个版本的中文解说配音而闻名。之后,他负责《天下足球》《爆笑体育》等多个板块的配音工作。

2014 年 4 月,王涛从央视正式离职。他开始全职经营自己的公司——北半球传媒。他创办了网络视频栏目,其中有《足球各种嘿》《翻转巴西》。他还将上线“骚客”App。他希望在电商、球迷文化以及 UGC 视频等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王凯

2005 年开始担任央视经济频道《财富故事会》栏目的主持人。2009 年 9 月初,因马斌照片事件,央视二套《第一时间》里的《马斌读报》栏目改名为《读报时间》,主持人换成了王凯。

2013 年 3 月 14 日,王凯通过微博表明了辞职的决定。2013 年 7 月 19 日,发布了《凯子曰》的纳贤通告,从此正式迈进自媒体脱口秀的领域。同年 10 月 1 日,专门为孩子讲述睡前故事的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正式创立。

马东

2001 年开始在央视工作,担任《挑战主持人》的制片人、总导演以及主持人。2011 年担任春晚的总导演。

2013 年,马东离开了央视。之后,他先是加盟了爱奇艺,并担任首席内容官一职。2015 年 10 月,马东宣布从爱奇艺离职。与此同时,他自己创办的米未传媒宣布成立。米未传媒将以内容为主导,节目制作将是其重点。

王利芬

毕业后在央视供职。曾担任《东方时空》的记者和编导,也担任过《焦点访谈》的记者和编导,还担任过《新闻调查》的记者和编导。2000 年担任《对话》的总制片人兼主持人。2003 年创办了《经济信息联播》,创办了《全球资讯榜》,创办了《第一时间》。2006 年,创办了《赢在中国》,之后又创办了《我们》,并担任总制片人兼主持人。

2010 年 3 月 17 日,王利芬在博客上表明了她从央视辞职的消息。随后,她创办了以创业为主题的原创视频网站优米网。

罗振宇

罗振宇曾担任央视《商务电视》的制片人,还曾担任《经济与法》的制片人,以及《对话》的制片人。2008 年他从央视离职,之后成为了自由职业者。他曾担任《决战商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担任过《中国经营者》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还担任过《领航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同时他还是第一财经频道的总策划。

2012 年,与申音进行合作,从而打造出了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2014 年 5 月,罗振宇和申音分开,接着宣布将对《罗辑思维》进行独立运营。

黄健翔

1994 年,受聘于央视体育部,开始从事体育节目解说和主持工作。2006 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因在 1/8 决赛中对意大利和澳大利亚比赛的激情解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议论。同年 11 月,离开了央视。之后,辗转于数家地方台,主持体育和娱乐栏目,并且参演了电影和电视剧。

2015 年 4 月,黄健翔与白强以及斯内德一起创立了足球培训 O2O 项目“动吧”。他们引进了荷兰“线上 + 线下”的青少年足球教学体系。并且与中小学和足球俱乐部合作,为青少年提供足球教育。该项目获得了 550 万融资。

本文的作者是吴丹,这是 i 黑马原创的内容。如果想要转载,就需要联系邮箱获得授权,要是没有经过授权就进行转载,那是一定要追究责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8 03:10 , Processed in 0.09575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