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回复: 0

沉迷网络、留守儿童等问题频发!中小学、高校预警方案何在?

[复制链接]

6455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437
发表于 2025-5-7 10: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画\乔宇

中小学生面临主要问题

沉迷网络、留守儿童、单亲丧亲等

预警措施需落实:在中小学层面,需构建起涵盖“学校、年级、班级、家庭”四个层面的四级预警体系,并强化对重点学生的关爱以及提供心理辅导和援助支持。

高校学生面临主要问题

学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经济上的困境,情感上的波动,家庭遭遇的变故,以及校园内外的欺凌现象等风险因素,以及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变化。

高校需建立健全“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体系,加强关键环节学生心理健康风险的排查与日常监督,对表现出高风险倾向迹象的学生给予心理支持和必要的干预措施。

最近,通过市教委的消息,得知该部门联合其他17个单位,前些日子正式发布了《重庆市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全面加强及优化行动计划(2023至2025年)的执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规定,2023年我市所有学校将设立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咨询中心,实现全面覆盖;2024年,所有学校将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确保教师配备率达到百分之百;2025年,心理健康课程将在所有学校开设,实现开设率达到百分之百。

建立体系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



《方案》明确提出,我市需构建完善的部门协作、家庭学校社区共同育人的工作机制,并优化包括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以及干预处置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秉持五育并重的原则,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服务以及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必须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全面、充分地开设,致力于确保学生每日在校内外各获得一小时的运动时间,并熟练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巧;需大力推广普及性高、形式内容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同时,要不断丰富和拓宽劳动教育的实施渠道。

开展市级优秀心理辅导室等评选,形成精品课程资源。中小学校需每两周至少设置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保证每学期总课时数达到10节;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工学校需按照规定充分开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模块的课程;高等职业学校需将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或限定选修课程体系;普通高校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原则上学分设置应不少于2个(相当于32至36学时);托幼机构则需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设计适宜的活动场景,以促进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除此之外,我们倡导并支持学校与共青团共同创建“心灵成长社”,一个专注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学生社团;同时,我们要在校内外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的基地;此外,要充分利用“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中考和高考等关键活动及时间点,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做好监测

小学高年级、初高中、中职学生

每学年开展1次心理健康测评

《方案》中规定,需构建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体系,并设立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具体而言,应建立市、区县、学校三级监测体系,并将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工作纳入全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整体规划中。此外,各区县的教育部门需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覆盖区域内中小学的心理健康监测活动。

需定期进行学生心理健康评估。每年对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一次评估;对于高校,则是在新生入学后及时进行评估;同时,构建“一人一策”的心理健康档案,并研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档案的转接体系,以保证档案的连续性。

对于心理问题普遍的学生,应及时告知班主任和家长,强化辅导工作;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需迅速通知班主任、德育部门、分管校长及家长,并向区县教育部门报告,同时提供必要的健康和心理辅导,共同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针对心理危机严重的个案,应立即通知班主任、任课教师、德育部门、安全管理部门、校长及家长,并向区县教育部门报告,由相关部门上报至卫生健康部门,实施专业干预,并确保提供标准化的心理疾病诊疗服务。

完善预警

全市所有三级精神卫生中心

将开设儿童心理(科)门诊



《方案》明确提出,中小学需构建起包括学校、年级、班级和家庭在内的四级预警体系,并针对沉迷网络、留守儿童、单亲家庭丧亲等特殊学生群体,提供重点关照和心理辅导支持。特别是要重视毕业前后这些关键时期,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我国高校需建立健全“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体系,班主任、辅导员、团干部应定期对学生宿舍进行巡访,院系需定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加强入学、毕业、就业等关键时期学生心理健康风险的排查与日常管理,特别关注那些面临学业、就业压力、经济困境、情感困扰、家庭变故、校园欺凌等风险因素的学生,以及那些身处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等学习生活环境变化中的学生,对表现出高风险倾向的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

必须加强家校合作,确保家长切实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职责。对于遇到心理困扰或心理疾病的孩子,要主动给予陪伴,并引导他们前往心理辅导室或专业的心理机构寻求支持;针对被诊断出患有焦虑、抑郁、心境或人格等心理疾病的孩子,要鼓励家长和孩子消除对心理疾病的偏见,及时就医接受心理或药物治疗,并全力配合进行教育辅导和疏导工作。

我市还将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预计到2025年年末,全市三级精神卫生中心都将设立儿童心理(科)门诊;各类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也将普遍开设心理门诊;二级或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中,精神(心理)门诊的设立比例将达到80%;而公立儿童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开设心理门诊的比例也将达到30%。

健全保障

1000人以上的中小学校

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

《方案》规定,对于拥有1000名以上学生的中小学,原则上应按照师生比例1比1000来配置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且至少需有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而对于学生人数在1000名以下的中小学,则至少应有一名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此外,区(县)级的教研机构也需配备一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我国高校需按照师生比例不低于1比4000的标准配置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且每所院校必须确保至少有2名此类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心理辅导教师的资格评审可以归入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或德育教师等系列,亦或独立进行。

针对中小学校班主任以及高校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举办个体心理成长及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与实操技能的培训活动,并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旨在增强教师们识别和妥善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将成立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队伍,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团队以及中小学之间的结对帮扶体系,保证每位心理健康教师都能获得指定教研团队和专家团队的专项指导和协助,以此增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在一体化联动方面的效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8 14:16 , Processed in 0.1068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