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宠市场渐热给生物安全带来挑战
记者调查异宠经济背后的法律与生态风险
一线调查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实习生 贾婧枭
漫画/李晓军
近期,多地频繁出现所谓的“怪鱼”——鳄雀鳝,其中部分是由于饲养者将其放生入野,这一现象引起了公众对异宠饲养的关注和广泛讨论。
《法治日报》记者近期调查披露,当前宠物市场已不再局限于犬猫,以蛇、蜥蜴、壁虎等爬行动物为主的宠物种类受到了众多人的喜爱。与此同时,兔子、鹦鹉、龟类等动物也逐渐成为了私人饲养者的新宠。
宠物爱好者通常借助网络与商家取得联系,商家则通过邮寄手段将宠物送出。这些非主流宠物中,部分被饲养者用作观赏,而另一些则被公之于众进行销售,销售途径涵盖了各种在线购物平台、实体异宠咖啡馆以及宠物店等多种渠道。
然而,异宠市场的繁荣给生物安全带来了诸多挑战。有些人只是出于好奇心和盲目跟风而饲养异宠,却对它们的习性知之甚少。当这些异宠无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预期,例如不亲近人、气味难闻、难以照料等问题出现时,他们往往会选择遗弃这些宠物。这些被遗弃的异宠,有些可能会对他人构成威胁,而有些作为外来物种,甚至可能对本土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谁对饲养稀有宠物情有独钟?这些宠物的养殖难度如何?它们在生病时治疗又会遭遇哪些难题?记者针对异宠的生存、衰老、疾病以及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
饲养
养眼陪伴成本居高
肖特来自山东青岛,他是一位擅长养蛇的高手,家中饲养了超过二十条玉米蛇以及一对屋蛇。他透露,玉米蛇作为宠物蛇种类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性格温和,成熟后易于照顾,而且作为基础入门品种,其价格也相对亲民。
与猫咪和狗狗相比,爬行动物更为宁静且易于照料。经过大约三年的饲养,它们可以从几克的小蛇成长为重达三四百克的成年个体。目睹它们繁殖并见证小蛇孵化,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谈及自己饲养蛇类的初衷,肖特娓娓道来。
吸引人关注的另一个因素是它们的美丽外观。张仙,这位同时兼职狐狸领养与救助的人,自2016年起便开始饲养宠物狐狸。狐狸的迷人外表能够为饲养者带来视觉上的愉悦,而且在喂食时,它们还会以某种方式回应主人,仿佛在向人撒娇。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宠物内容价值研究白皮书》揭示,迎合人们好奇心的特殊宠物内容关注度持续攀升,其热度在宠物萌宠内容中占据了5%到15%的比例。
然而,美好往往只是转瞬即逝,随之而来的是饲养特殊宠物的繁琐事务,而且费用也不菲。
肖特的主要开支集中在为宠物蛇购置栖息的蛇柜上,而持续性的费用则主要来源于食物的采购。蛇类以鼠类为主食,这些冻鼠通常是通过冷冻运输方式送至家中,必须冷藏保存,而在喂食时则需提前解冻。除此之外,由于蛇是变温动物,饲养者还需准备加热垫和温控设备。同时,还要定期为蛇进行洗澡,清理其体表的鳞片和异味,以预防皮肤病和寄生虫的滋生。
吴东作为雪貂的饲养者,其饲养流程相对更为繁琐。他精心为雪貂准备了各式用品,包括食盆、专用的厕所,以及一个宽敞的双层笼子,供雪貂自由活动;考虑到雪貂对高温较为敏感,夏日里还需准备凉席、冰垫或是具有降温功能的板子;若主人外出并关闭了空调,还需放置一个小型风扇来调节温度;而到了冬天,则要为雪貂提供加绒加厚的吊床。吴东除了配备了基础用品,还额外购买了众多玩具、特制沐浴用品、去毛膏,以及能让雪貂全身钻入的毛巾袋。在饮食上,他不仅选用了高品质的主食,还准备了多种互动时可以喂食的小吃、营养补充品,以及有助于磨牙和清洁牙齿的零食。
与吴东相同,众多宠物主人开始投入精力为爱宠打造居所。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过多的装饰用品反而使得清洁变得困难,容易滋生细菌。此外,宠物用品的生产管理不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商家往往以精美的外观吸引消费者,但售后服务却往往缺乏保障。
买卖
随意定价货不对板
需求催生了市场。人们对异宠的热情日益升温,由此催生了异宠交易这一产业链,并在买卖双方之间涌现出众多代理中介。
肖特向记者透露,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蛇类商品难以寻觅,故而“蛇圈”内的交易多是通过社交平台进行。这些卖家大多为个人,他们通过普通快递发货,自行承担风险;而买家在收到货物后,必须录制开箱视频,若货物出现任何问题,卖家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这条交易链的核心成员是中介,通常由买卖双方都信任的业内人士来担当。交易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买家将款项支付给中介,随后卖家发货,买家在收到货物并确认无误后,中介再将款项转给卖家。一旦交易中出现问题或发生纠纷,中介将负责做出判断。
肖特指出,“爬圈”领域存在众多不可靠的代理商,任何人都能成为代理,且门槛极低。
他曾经遭遇过这样的情况:一个代理商虽然手头没有实际的货源,却依然在社交平台上大肆推广,利用精心制作的摆拍图片,进行坐地起价。以白化红蛇苗为例,市场普遍的价格区间在250元到350元之间,然而这位代理商却将其售价抬高到了780元。
肖特观察到,众多“爬圈”的代理商甚至缺乏基本的养蛇知识,他们依赖网络上的信息向顾客传授知识。顾客购买后,收到的宠物蛇往往与描述不符。即便代理商个人信誉良好,也无法确保宠物蛇的健康状况,因为代理商手中并无直接货源。更有甚者,有些代理商还在下一级继续招募代理商,导致一个代理商的上层结构可能多达数层。
在异宠领域,为何代理的角色不可或缺?吴东,作为实体销售者,这样阐述道:部分商家所饲养的动物繁殖过剩,他们无法将所有动物售出,这就催生了代理的必要性。然而,代理与商家之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他们可能会在同一时段销售同一条蛇。结果可能就是,蛇已被他人购走,但代理却向买家谎称蛇还在自己手中,并持续发送蛇的视频。
一些宠物爱好者倾向于通过观看视频来判断蛇的优劣,这导致部分中间商会将生病的蛇伪装成健康的。肖特指出,一旦买家通过视频选定蛇后,便需先行支付定金。即便在收到蛇后发现问题,定金也无法追回。
记者还得知,异宠的价格波动较大,即便买家已支付定金并完成交易,价格仍有上涨的可能。遇到这种情况,卖家和代理商往往会故意拖延发货,经过一番拉锯战后,多数买家最终选择退货。而卖家则将商品以更高的市场价格转售给新的买家。
肖特向记者透露,在异宠交易领域,并非全是卖家占据主导地位,买家欺诈货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买家在收到货物后故意不确认收货,向平台举报卖家发送活体动物,进而以此手段逼迫卖家退还货款;平台一旦介入,通常都会判决卖家退款,使得买家得以实现免费获取货物的目的。
如此交易模式下,宠物疫病成为另一大隐患。
记者从多位特殊宠物饲养者那里得知,他们多数选择在在线交易平台上购置宠物,或者通过熟人推荐进行私下交易,对于“检疫”这一环节,他们感觉相当遥远。对于这种情况,宠物疫病防控领域的专家表示出深深的忧虑:“特殊宠物的购买缺乏稳定的市场和明确的供应途径,动物究竟源自何处、是否接受过检疫、身上是否携带病毒,这些问题都不得而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兽医指出,在我国,针对非传统宠物所引发的动物与人类共患病的科研工作还相对滞后,关于这些动物携带的病毒是否具有传染性和致病性,以及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等问题,都还属于尚未充分探索的学术空白。
运输
快递邮寄生死难料
买卖之后的异宠运输环节也存在诸多问题。
刘嘉奇,一位在北京从事特种动物兽医工作已有五载,向记者透露,各类快递均不得寄送活体动物。宠物托运主要分为空运和陆运两大类,其中陆运途径包括高铁、火车、专车以及汽车,而空运则是指飞机的货舱。不过,不论选择哪种运输方式,都必须提前办理检疫证明,并由专业的托运机构负责执行。
特种动物相较于犬猫受到的关注较少,即便有人秘密利用快递进行运输,一旦发生意外,往往难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刘嘉奇这样表示。
确实存在一些商家采取快递方式非法运输。记者经过调查发现,部分商家向负责区域的快递站点行贿,要求快递员不对特定包裹进行安全检查,并声称寄送活物的伤亡风险由寄件人自行承担,而快递站点只需负责将包裹发出。
在这种特定条件下,部分商家只着眼于动物的销售,忽视了邮寄过程中的科学规范,统一批量发货,结果导致这些特殊宠物出现攻击、打斗,甚至相互捕食的现象。
张仙曾遭遇类似困境。某次,她买下了两只体态与年龄相仿的狐狸,一只是赤狐,另一只是雪狐。然而,她最终得到的却是一只完整的赤狐和一只被吃掉一半的雪狐。这是因为“异类宠物往往天生具有强烈的捕猎本能,体型和品种差异较大的动物不宜共同饲养,结果雪狐被赤狐吞噬了”。
某些商家采用盲盒方式售卖狐狸,随机分配,这些宠物在运输途中经历了剧烈摇晃,其中一些因痛苦而亡,另一些则遭受了不同等级的伤害。张仙曾一次性购入三只狐狸,卖家告知她将通过宠物托运的方式发货,然而当她去取货时,却发现狐狸被装在一辆运煤车上,放置在车厢底部,整整一周的时间里,它们既没有进食也没有饮水,其中两只已经濒临死亡。
刘嘉奇指出,部分商家采取随机发货的策略,这样做既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又省去了淘汰和筛选的麻烦,从而最大化地提升了利润。另一方面,一些养殖场虽然拥有养殖所需的资质和手续,但对宠物行业的认识却不够深入,且缺乏相应的资质证明,因此以次充好的情况时有出现。
医疗
兽医匮乏自治盛行
拥有八年临床经验的南昌德诺动物医院特殊动物科室的江医生指出,在运输过程中,宠物面临着生病的风险,可能会出现中暑等应激症状。由于它们的身体难以迅速适应外界环境的剧变,因此很容易引发多种代谢问题。
宠物生病了得治,然而目前异宠医院的覆盖度、专业度仍有欠缺。
这位医生指出,从事异宠医疗的职业门槛不低,首要条件是必须拥有动物医学相关的学历背景,然后才有资格考取职业兽医师资格证书。最初,国内尚无针对异宠治疗的专业培训课程,一些平台甚至邀请国外专家来国内授课,授课过程中由翻译人员实时翻译。每次接诊不同种类的异宠,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学习,这样才能有可能制定出恰当的治疗方案。
观察其接诊的病例可知,在异宠治疗领域,相较于犬猫,研究尚不成熟;然而,异宠的新陈代谢速度极快,大约是人类速度的四五倍之多,因此它们很难抵御疾病,“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即宠物主人上午可能还发现宠物有病,但到了下午,宠物就已经处于病危状态了”。
江医生指出,这些非同寻常的宠物原本属于野生族群,它们擅长隐藏自己以躲避危险。然而,一旦成为人类的伙伴,它们便会在主人面前努力振作,装作一切如常,正常地进食。但主人一旦离去,它们便会迅速失去活力,显得十分颓废。
部分特殊宠物的饲养者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因此他们通常凭借个人经验尝试进行疗愈。吴东的经验总结是:对于小病,可以自行处理;而面对重病,即便治疗也可能无济于事。
如何自我疗愈?记者发现,众多宠物主人常在网上寻求医疗建议。据某在线诊疗平台统计,去年“双11”当天,针对龙猫、刺猬、乌龟等非主流宠物的在线咨询量较前一日激增了23倍。然而,寻求医疗建议的同时,也催生了许多随意给出建议的网络“医生”。
刘嘉奇发现,网络上充斥着众多自称擅长异宠医学却毫无资质的“医生”,他们随意给出诊断,任意开药。通常情况下,一名合格的特种动物医生,其日平均接诊量大约在5至10例之间。
宠物医院的规模各不相同,其硬件条件也有所区别,而聘请的兽医在行医经验上也有所差异,这就导致了收费的悬殊。刘嘉奇表示,即便治疗取得了成功,宠物主人也可能提出异议;而即便治疗未果,也有人觉得费用过高,心生不悦。但国内尚无专门机构来处理这类争议,即便报警,也仅能起到调解的作用。
弃养
难驯服有体味被弃
若病情无法治愈或经济负担过重,那该怎么办呢?众多特殊宠物饲养者无奈之下只得放弃饲养。其背后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治疗费用高昂,还在于部分特殊宠物可能具备攻击性。
例如,拟鳄龟的行为举止与鳄鱼相似,对移动的物体有着强烈的攻击性。据鳄龟养殖专家王震所述,拟鳄龟隶属于长颈龟科,一只体长40厘米的拟鳄龟,其颈部可以伸展至40厘米之长,这使得其攻击范围较广,且其伸出头部进行攻击的速度极快,一旦咬住猎物,便不会轻易松口。
记者观察到,在部分网络宠物店铺里,存在不少人士放弃饲养狐狸,他们通过诸如“小家伙生性活泼,不惧生人”“雪狐既聪明又文静”“圆润可爱,触感宜人”等宣传语,期望有买家愿意领养他们的宠物。
张仙向记者透露,养殖狐狸的投入并不高,既无需接种疫苗,也不需喂食高品质的专用饲料,仅用价格低廉的麦麸、豆粕和腐肉即可。此外,狐狸的生长速度较快,大约七八个月即可产仔,每胎至少能生五六只。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狐狸的市场售价相对较低,吸引了众多买家,且他们往往一次性购买多只。然而,狐狸难以驯服,一旦被套上牵引绳,它们便会撕咬或竭力挣扎逃脱。
众多买家、难以驯服的特性以及明显的体味问题,使得狐狸成为了哺乳动物中弃养率最高的种类,张仙这样解释道。
不久前,张仙在社交媒体上目睹了这样一则言论:“我买的狐狸太顽皮了,真想一枪崩了它。毕竟价格低廉,我再买一只听话的。”然而,该人竟将狐狸残忍地殴打至内脏出血,随后连续一周未给它进食,最终导致狐狸不幸离世。
近期,张仙遭遇的异宠被遗弃的情况显著增加。曾有一段时间,她只得在家中自建的房屋里临时安置了三十多只无家可归的狐狸。这些狐狸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具有攻击性,甚至可能咬伤人。面对这种情况,她不得不将其中一些狐狸捐赠给了动物园和爬宠观赏园,同时,也将性格温和且年龄较小的狐狸转交给有养宠经验的人士照料。
张仙向记者坦言,若有机会重新作出选择,他绝不会再次饲养那些非寻常的宠物。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人类驯养非传统宠物的过程中,公众的接受度、完整的产业链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同步完善,这无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决定饲养任何类型的宠物时,人们都不应轻率行事。尽管异宠因其独特性而颇具吸引力,但它们在习性上可能并不适宜作为宠物来饲养,而且其交易环节中存在不少模糊地带,因此,对喜爱者而言,更加需要深思熟虑,并且这一领域亟需引入更多的规范。政府部门需着力提升源头管控水平,增强对入境货物、交通工具、邮寄物品、旅客携带行李以及跨境电商等途径可能引入的外来物种的口岸检疫和执法监管强度,并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多层次防御体系。此外,还需定期更新外来入侵物种的清单,并向公众明确指出哪些宠物可以饲养,哪些则不宜饲养。
业内人士指出,要成功应对生物安全领域的新挑战,必须汇聚各方的力量。
(文中异宠饲养者均为化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