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回复: 0

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核心思想-复兴文艺启蒙运动代表人物

[复制链接]

6367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173
发表于 2025-4-21 11: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中国近代文化50讲试听课程

西方文化基因: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现在开始,我们来讲近代中国文化五十讲。其中第一部分名为落日余晖,讲的是近代前夜的文化动荡。

中国近代历经诸多苦难与波折,呈现出内忧外患的状况,国家积贫积弱,灾难极为深重。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如同被人当作刀下鱼肉,然而,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一定要去看一看当时的整个世界格局究竟是怎样的。当时的整个世界发生了诸多变化,中国在哪些方面没有跟上步伐,从而导致我们落后了呢?这是我们认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基础和前提。所以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是针对中国近代的整个世界背景以及文化背景向大家进行一个说明和交代。有了这个交代,我们能够更好地去理解近代社会所处的国际环境。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为何灾难深重。

第一个问题,西方文化的基因体现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在近代,中国与整个西方相比,从表面现象来看我们是落后了。然而我要提出疑问,中国是如何落后的呢?并且如果我们把整个历史的视角拉长,就会发现在 17 世纪以前,中国与西方相比,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并不落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西方还要先进得多。但为何后来就落后了呢?西方是如何实现快速发展的呢?它的文化基因又是什么呢?这些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让大家了解的内容。

朋友们,为何要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开始讲起呢?要认识一个社会的面貌,就需要注重去探究它的历史起点和文化基因。如今整个西方社会之所以呈现出如今的样子,其基因源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所以,我们有必要很好地去理解,什么是文艺复兴,什么是启蒙运动,并且在此基础上,到底孕育出了西方社会的何种形态和面貌?

首先来看文艺复兴是如何发生的。大家学习西方历史可知,从公元 5 世纪到 15 世纪,这 1100 年被称作黑暗的中世纪。之所以被称为黑暗,是因为宗教控制了整个西方社会,这导致整个西方的思想、理性、人文等各个方面都遭到了极大的压抑。宗教以及《圣经》成为了解释一切的具有绝对权威性的事物。倘若任何一个人违背了教会,违背了《圣经》的说法,那么他就会被称作异教徒。程度较轻的会被判处终身监禁,程度较重的则会被活活烧死。

在这种情形下,西方社会一直在寻觅一个时机,要怎样去冲破宗教的愚昧,迈向一个所谓的现代社会。到了 13 世纪与 14 世纪这个阶段,这个突破的口子即将开始形成,这便是我们所理解的文艺复兴以及启蒙运动之所以会发生的缘由。

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首先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生活开始丰富起来后,宗教的很多禁忌便会与市民生活的需求产生矛盾。在这种情形下,经济在某种程度上的发展,为冲破整个宗教思想的束缚准备了一种条件。



当时整个欧洲在近代曾发生过几次大的流行病,其中尤其以黑死病最为严重,导致很多人死亡,状况极为残酷。在这个时期,整个欧洲的人,尤其是那些笃信宗教的人,开始产生了怀疑。宗教曾经把人控制得如同铁桶一般紧密,它曾经许诺过,如果按照宗教的要求去做,就会得到幸福。可是当遭遇黑死病等流行疾病,导致大面积死亡时,人们就开始产生疑问,自己之前所信奉的这一套是否还正确,在这个时候,就会对整个宗教产生怀疑。

西方 1100 多年来整个宗教的大厦根基开始松动。此时,东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的文物、雕塑、文学、绘画等艺术随之散播到其他地方,尤其散播到地中海沿岸,像意大利地区。当看到古罗马帝国的文物雕塑、绘画以及古希腊的一些东西传到地中海沿岸时,立刻发生碰撞。人内心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一下子找到了一个迸发点。

大家发现了什么是文艺复兴,这种复兴从表面来看是对古罗马艺术的一种追求,而其背后所揭示的是一个新时代的兴起。那么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句话,即人的发现、人的觉醒,或者说是人性的解放。当时在整个文学界出现了三位杰出人物,分别是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当然还有艺术领域的三位杰出人物等。他们迅速撕开了旧的中世纪口子,进而迈向了新时代的曙光或者道路。彼特拉克有一句名言,他称“我是凡人,只需凡人的幸福便足够”。其背后蕴含着深刻意义,即宗教对人性的种种束缚,他已受够了,他就是个俗人,只想要平凡人的生活,不想再听那些宗教对他的束缚、压抑等说法。彼特拉克的这番话颇具代表性。他实际上极为形象地表明,文艺复兴是将人的诉求、人的觉醒以及人性的解放大声呼喊出来。

达芬奇有一幅名为《蒙娜丽莎》的画。这幅画描绘了一位妇女。它是一幅名画,几乎每一个接受过教育的人都看过这幅画。有人在写作文时会形容蒙娜丽莎的微笑十分漂亮。然而,客观来讲,蒙娜丽莎的那个微笑,与当今社会上流行的影星相比,不能说蒙娜丽莎就特别漂亮,实际上并非如此。蒙娜丽莎的微笑在人类的思想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在达芬奇之前,几乎所有的画,画宗教,圣母、天使都是宗教画。

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起始,艺术家需从遥远的天国转向世俗生活,将一位妇女作为绘画主题,这表明整个人类生活以及艺术家创作的主题开始聚焦于人,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人的发现、人的觉醒、人性的解放。在多种条件聚合后所引发的化学反应作用下,人开始觉醒,人性开始解放,人的主体性开始得以释放。这个时候,薄伽丘的《十日谈》是这样,达芬奇是这样,彼特拉克等等也是这样。一大批文艺复兴的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他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是为平凡的人去争取权益,为人性的那种需求去大声呼喊。文艺复兴绝非仅是古罗马艺术的复兴。真正的情况是,人开始觉醒了。原本被神和宗教所控制的人,如今变成了这样:我要说话,我要思考,我要决定自己的生活。总之,人性的解放构成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主题。

文艺复兴之后,人觉醒带来了什么后果呢?过去一直是宗教控制着人,人能想什么、不能想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由宗教来决定。而人性解放之后,人类要自己去决定自己的生活,自己决定要做什么,自己决定要思考什么。在此时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以往都是依据宗教教会以及《圣经》的说法,当人类摆脱这些之后,我们需询问人是否有做主的能力?于是启蒙运动随之产生了,启蒙运动实际上开启的是什么蒙呢?康德有一篇文章专门论述什么叫启蒙?康德的意思是启蒙就是开启蒙昧之蒙,即人要培育自主思考,自己去决定自身命运的那种力量,我们将其称之为启蒙。

在启蒙运动期间,西方人提出了一个口号叫理性。西方人觉得,理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这种具有理性的能力,能够让人们自己去决定自己的命运。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孔德(奥古斯特·孔德)等人认为,人类无需依靠宗教的控制,也不需要宗教的蒙昧,仅凭借人类自身理性的力量,便能够认识社会规律,决定自身的生活。启蒙运动不仅在理论上如此主张,并且还将付诸实践。在启蒙运动期间,许多思想家凭借理性的力量构建了整个社会制度架构。像洛克(约翰·洛克),像孟德斯鸠,像托克维尔(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像潘恩(托马斯·潘恩)等。他们依靠人的理性所构建的一套社会制度,并非仅仅停留在纸面和理论的空谈层面,而是与实际相联系并从属于实际。大家知晓,美国有独立战争,法国有大革命等,它们相互交替、接连发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都是启蒙运动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像《权力法案》以及《人权宣言》等这类对整个西方历史产生影响的政治文件,在某种程度上给西方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朋友们,当我们中国人处于传统社会结构之中踽踽独行之际,西方在这个时代已大力倡导人的觉醒与人性解放,并使其成为整个西方社会的主流。当一个人还在传统社会机构里,匍匐在皇权之下,以奴才自居之时,西方已经有了《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朋友们,大家是否察觉到中西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是我们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灾难的一个大的背景。

我们来总结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这段时期,他们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呢?我们察觉到,西方社会在文艺复兴之后开启了一个最为核心的理念,那就是个人的自由。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发现以及人的自由,就如同彼得拉克大声呼喊的那句话,我是一个凡人,我只需要凡人的幸福就足够了,这实际上喊出的就是个人的自由。西方社会从古希腊延续至今日,有着原子论的传统。像大家研读德谟克利特、莱布尼茨等人物时,他们都持有一个基本观点,即这个宇宙或者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原子和单子所构成的。在社会学方面,他们也秉持着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整个社会的结构是,原子式的个人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所谓至上,意思就是在价值层面上是最高的。原子式的个体在理念方面有所体现,其核心理念为个人的自由处于至上地位。

什么是原子式的个体?什么是个体至上?什么是个人的自由至上?原子式的个人意味着他与中国文化不同。我们中国文化对人的看法是,人处在各种关系之中,例如我们与自然有关联,我们与社会有关联,我们与父母有关联,我们与单位和朋友也有关联,这是中国人的认识。当然,中国人的这种认识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西方人因有着根深蒂固的原子论传统,他们认为人是孤立的个体,非常看重个人的权利,所有价值都需服从于个人的自由至上。这意味着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整个西方社会所形成的社会结构,一切都以服务于个人至上、个人的自由至上为目的。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英国的一个国王在遇到下雨时,打算躲到老百姓的房间里,然而这个老百姓却不让国王进入。其中有一句名言,需明确这只是个故事,这句名言便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那么,为何风能进,雨能进,国王却连避雨都不行呢?国王所代表的是公权力,也就是国家的公权力,你不能对私权进行打压、干涉和侵犯。因此,国王不能进入。从整个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都需要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努力。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开启的整个西方社会结构是原子式的个体,这构成了整个西方社会的根基。基于这一根基,产生了西方社会的治理结构和社会结构,其政治、法律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是要为个人至上、个人的自由至上服务的。

再看新冠肺炎期间,整个西方社会的表现。他们为何不戴口罩呢?因为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社会所开启的整个社会的基本形态,是建立在个体至上、个人自由至上的基础上的。所以,戴口罩会对个人产生束缚;不让他们社交,会对他们的行动自由造成束缚;不让他们上班,会对他们的社会活动自由进行侵犯。而这些,是他们坚决不允许的。所以西方社会提出群体免疫,某种程度也是不得已的一种东西。



中国的社会尚处于传统社会,独自前行之时,西方社会的文艺复兴已然打破旧时代,迎来迈向新时代的曙光。启蒙运动不但提出人类具备自己决定自身命运的能力,即理性,还将其付诸实践。正因如此,整个欧美一系列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便是从理念转化为现实的一种具体展现。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整个西方社会的基因是原子式的个体。他们崇尚个体至上,崇尚个人的自由至上,这是西方社会的根基。

西方社会除了有刚才所讲的那种力量外,还有宗教的力量。从文艺复兴开始,从 13 世纪到 14 世纪一直到今天,西方社会整个社会的基础,除了以原子式的个体作为西方社会治理建构的根基之外,就是宗教的力量。一个人变得膨胀,大喊“我有我的欲望,我要追求我的欲望”,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性的恶该如何被遏制呢?除了依靠法治之外,宗教的力量也是其中之一。这就是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到今天,整个社会的一个基本结构。

近代的中国在 17 世纪之前,在整个世界格局中,我们并不落后,有些地方甚至是先进的。然而,到了 17 世纪,我们却落后了,并且被西方远远甩在了后面。大家在阅读欧洲的启蒙运动期间,像卢梭、伏尔泰、亚当·斯密等许多西方启蒙运动时期出现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的作品时,会发现他们对中国有着认可和膜拜之情。那么,为什么 17 世纪我们就落后了呢?我们又是如何被西方甩得那么远的呢?

朋友们,文艺复兴开启了人的发现、人的觉醒和人的解放。在这之前,人性的力量被压抑和控制了 1100 多年。如今,这些被压抑的力量得以释放,得以展开。当人的这种内在力量被压抑了 1000 多年后,突然被释放和展开,便会汇集成一种排山倒海般的改变力量。在这个时期,我们的中国社会仍存在着一口一个奴才、一口一个嗻的现象。在这样的社会整体状态下,中国与西方拉开距离,并且被这个时代所抛弃,这就变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现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8 03:30 , Processed in 0.13006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