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回复: 0

父母非圣人难免有不完美 他们是我们与死神间的一堵墙

[复制链接]

6455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437
发表于 2025-5-5 06: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的父母都不是圣人,总会有各种不完美。

总会有犯各种小错误,这些错误有大有小,有时会苛责,有时情绪不佳,有时观念守旧,有时因读书少而不懂教育 。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前几天,高亚麟做客《我家那闺女》,说了一句很扎心的话: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初闻不知其意,细思深感悲凉。

父母在,不管你是30岁还是60岁,都觉得死亡太过遥远。

可是父母一旦离开,你顿时就领悟到生命的短暂,瞬间变成了没有父母庇护的孤儿。

正如老舍先生所言: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的起点,却无法陪伴我们走向人生的终点。

这是何等的寂寥和悲伤。

我想,每一个在深夜于手术室门口等待过的人,都能深刻体会这一点。每一个在手术风险告知单上签过字的人,也能深刻体会这一点。每一个参加过亲朋好友追悼会的人,同样能深刻体会这一点。

三年前,我奶奶离世,那时,我爸爸常常在午夜从梦中惊醒,他说自己梦到奶奶了 。

他梦到奶奶在前面走着,走得速度很快,他于是拼命地追赶,想要说上几句话,然而前面的人似乎听不见,身影越来越模糊,怎么追都追赶不上。

他回头一看,发现身后的路同样漆黑一片,他仿佛是迷失方向的小孩,找不到回家的路,内心充满落寞,满心彷徨,无比悲伤,满是恐惧,且十分无助。

眼前突然浮现出一幅画面,那是奶奶火化的那一天,爸爸落寞而悲伤地站着,他看向远方冉冉升起的烟缕,嘴里喃喃低语着:我没有妈妈了......

妈妈生下我时,剪断的是血肉相连的脐带,这是我生命中的悲壮时刻;然而妈妈离世时,剪断的是我情感上的脐带,这是我生命里的悲哀之事。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我想,它应当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好似偏离了方向的航船,仿若没有了根的枯树 。

总是感觉生命的钟摆,在心里不停地挥动,不停地摇晃,仿佛下一秒就是人生的尽头 。

如同费玉清宣布退出娱乐圈时,在信中写的:

父母去世以后,我顿时失去了人生的归属,没有了他们的关注,也没有了他们的分享,绚丽的舞台让我愈发感到孤独。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此生只剩归途。

父母健在时,无论你身体健康与否,无论你年纪多大,你总会觉得有人为你撑起一片天,然而父母离世后,所有事情都得自己承担了。

这是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切领悟的痛。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你有没有想过,你还能陪伴在父母身边多久呢?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种算法:

假设一年当中,仅有过年七天能够回家陪伴父母,一天里在一起的时间最多算11个小时 。

若父母当前60岁,假定他们能够活到80岁,那么我们与父母实际共处的时长仅有1540个小时,即64天 。

这种算法并非全然精准,然而,我们陪伴父母的时间正日益减少,这是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曾告诫我们,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一定要有明确的去处。

不远游,并非不许我们在外面的世界翱翔,也不是阻拦我们多出去看看,而是讲出门在外时,一定要告知父母你去了何处,何时会归来。

小时候,我们非常渴望父母的陪伴,然而长大后,我们为何会忘记父母实际上也需要我们的陪伴。



曾经有一位老人前往手机维修店,维修师傅进行了长时间检查,之后告知老人手机并未损坏。

老人听到这话后,立刻哭了,说道:“手机没坏,可是我的孩子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呢?”

老人接不到电话,他当下的反应是手机坏了,并且他也不愿意相信是子女把自己给淡忘了。

想想,很是心酸。

反观下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那个时常“不归家”的孩子呢?

我们总是觉得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总是想着再晚一些,再晚一些,父母依旧会在原来的地方等着我们,然而时光从来不会放慢脚步去等待 。

就像毕淑敏说的:

每个孩子都坚信未来的日子还很长,都觉得会有衣锦还乡的那一日,能够从容地尽孝。然而,人们都忘却了,忘却了时间的残酷无情,忘却了人生的短暂易逝,忘却了生命本身有着不堪一击的脆弱 。

我们的父母好似一棵历经几十年生长的老槐树,在岁月的侵蚀下,由枝繁叶茂逐渐走向老树秃枝,一阵大风刮来,随时都可能把它吹倒在地 。

李小龙年轻时,独自前往美国学习武术,在美国他遭遇诸多种族歧视,甚至无人愿给他工作,后来当他最终成为享誉全球的巨星时,他的父亲因病离世 。

李小龙回到香港后,内心充满自责,他一次次在纸上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 。

无独有偶,季羡林年轻的时候,也时常漂泊在外。

后来有一回,他得知母亲病得很重,生命垂危,便日夜不停地赶路,匆忙赶回家中,然而却仅仅看到母亲留下的两句话:

“早知道你出去了就不再回来,我真后悔当年让你出去。”

“这几年我日夜想着你,这种痛苦,是你无法想象的。”

季羡林听到之后,趴在棺材上,悲痛到了极点。一直过了很多年,这依旧是他心头的一根刺,是他生命里最为沉重的悲哀。

“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界上,无论是什么名誉,无论是什么地位,无论是什么幸福,无论是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这或许是一生都难以放下的悲伤,更是一生都无法补救的遗憾吧!

有一些事情,在我们年轻之际,我们没法懂得,也不知珍惜,然而当我们懂得之时,却已然失去了。

包容父母,足以包容天下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倘若父母陪伴我们的路程是注定有限的,那么为何不多给他们一些耐心,多给予他们一些陪伴呢?

要善待父母,这是一个人最大的教养,这也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人生功课。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论调:父母皆是祸害。

在帖子里,人们一个个咬牙切齿,诉说着父母的种种不好,怀着恨之入骨的心情,给父母扣上了“祸害”的名号 。

他们埋怨父母的不争气,帮不上自己的鸿鹄之志;

他们数落父母有种种缺点,父母表现得自私,父母表现得冷漠,父母表现得蛮横,父母甚至表现得不负责任……

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很多“失职”的父母,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父母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甚至胜过爱生命。

我们的父母并非圣人,他们存在各种不完美之处,会犯下各类错误,这些错误有大有小,或多或少,他们有时会苛责,有时情绪不佳,有时观念守旧,有时因读书不多而不懂教育 。

但只要不是罪大恶极,只要他们曾毫无保留地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充足的爱,竭尽全力地抚养我们长大,这些错误,都是可以被谅解的。

生养之恩,总大过一耳光的仇。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都应当原谅父母所犯的小错误,都应当原谅他们的不完美 。

而一个真正孝顺的人,也应该做到下面的“五不责”:

总抱怨父母无能的人,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由于自身没有能力,就只会去责怪父母没有能力,这是一种把自己的失败归罪于父母的软弱行为。



人,并非完美无缺,父母生育并养育你,历经诸多艰难困苦,而你如今能够健康成长,这已然是极大的恩赐 。

所以不要去埋怨“你应当成为怎样的父母”,而是要告知他们“我接纳你给予我的全部,感激你们”。

“多穿点,外面冷”

“多吃点,别饿着”

“下班了没有,我给你煲了粥送过去”

“别总吃外面的快餐,不健康”

“别刷手机了,早点睡觉吧”

“都跟你说了,你怎么不听啊”

……

从早到晚,父母总是唠唠叨叨,这些唠叨你是不是都听了很多遍,耳朵都生茧了呢?

你总嫌弃父母太过唠叨,但你有没有想过:

在这个世界上,还愿意唠叨你的人,一定是最关心最爱你的人。

当有一天,父母变得唠叨了,你一定要多些耐心。

他们年纪越来越大,身形越来越小,他们仅仅期望你能多花些时间陪伴他们,倾听他们讲述生活里的琐碎之事 。

年纪大了,我想你一定听到过很多来自父母的抱怨,像是:

“年纪大了,赶紧找个人嫁了吧!”

趁着爸爸妈妈年纪尚轻,赶快生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孩,爸爸妈妈还能够帮你照料照料 。

……

父母会发出催婚、催生之类的抱怨,这些抱怨总会在无形中给我们带来巨大压力,所以我们选择逃避,我们开始埋怨,甚至为此与父母激烈冲突。

但就像我们开头说的,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父母催促你结婚生子,是因为他们比你更清楚地了解你的未来,他们担心自己离世后,你会独自一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所以,别去抱怨父母的抱怨,多跟父母沟通才是解难良方。

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你过得不好,父母比谁都心疼。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让人很是心痛。

儿子在城市买了一套房,便把自己的妈妈接了过去。

妈妈住过去以后,不但没有享受到福气,反倒成了“保姆”,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

最让人痛恨的是,儿子不感激妈妈,媳妇也不感激妈妈,他们还怪罪妈妈,说妈妈动作太慢,导致他们每天下班回来吃不上饭 。

人性最可怕的恶,便是不懂感恩。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生老病死,注定是人无法躲避的自然规律。

当父母生病时,自己能做到多少呢,真的是在父母久病在床时就没有孝顺的子女了吗 ?

当然不是。

大连有一位孝子,他叫王希海,他花费26年时间,无微不至地照顾植物人父亲,并且为了父亲一生都没有娶妻。

镇江句容的乡村里,有一位女教师叫王有珍,在快要退休的时候,很不幸遭遇了车祸,导致高位截肢,王家的三姐弟接力照顾母亲,长达22年 。

连邻居都时常发出赞叹,这么多年过去了,王家一直保持着窗明几净的状态,家里充满欢声笑语,完全没有瘫痪病人家里常见的那种怪异氛围和阴郁气息。

这些生活中真实的例子,无不告诉我们:久病床前是有孝子的。

回想小时候,我们生病时,父母担惊受怕,整夜不能寐,我们受伤流血时,父母同样担惊受怕,整夜不能寐。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愿你铭记,只要父母在世一天,子女都有义务和责任好好照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8 14:43 , Processed in 0.09716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