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回复: 0

老龄化加剧!2040 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升至 28%?养老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6215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715
发表于 前天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在全球范围内,我国老龄化进程较快。据民政部与全国老龄办于2023年12月发布的《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揭示,到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8%;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则有2.1亿,占总人口的14.9%。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达到21.8%。据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4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增至28%,养老问题日益严峻。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增进老年福祉的建议,并在多个方面强调了养老机构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在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由于一些家庭养老功能的削弱以及养老观念的更新,养老机构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居家养老之外的重要养老途径之一。当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他们往往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孤独感、抑郁情绪等心理适应不良的问题,这些问题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此情境下,我们对五家养老机构的五十三位老人进行了调研,目的在于了解这些老人的心理健康基础状况及其相关因素。鉴于养老院老人的独特性,为确保问卷的准确性和高回收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方面,我们挑选了能够顺利完成问卷的老人参与填写;另一方面,在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的前提下,我们对问卷内容和调研进行了精简。本次调研的发现如下:

机构老年人人口学特征

调查机构收集到的老年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男性共有23人,女性则有30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7.8岁;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大部分人的水平较低,其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有23人;具体数据可参考图1。

图1

机构老年人收入与医疗费用支出情况

在探讨机构内老年群体的经济状况时,我们发现他们的平均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有34人的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退休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在医疗费用方面,他们主要依赖社保进行支付,具体数据可参考图2。

图2

机构老年人家庭情况

在探讨老年人的家庭构成时,我们发现他们中的多数人处于未婚、离婚或丧偶的婚姻状态,而在他们现有的家庭成员中,子女和兄弟姐妹的数量相对较多,具体数据如图3所示。

图3

养老机构环境情况

在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平均居住时间为2.88年,他们通常与室友同住。多数养老机构均配备了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具体信息可参考图4。

图4

机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

针对该机构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其平均自我评价为3.34分,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具体自我评价情况,即个人感觉与同龄人相比的健康状况,可参照图5进行了解。

图5

心理健康



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显示,抑郁症状成为衡量心理健康的关键指标。具体数据表明,在轻度及以上抑郁(GDS评分超过5分)的检出率达到了39.6%,而严重抑郁(GDS评分达到或超过8分)的检出率为28.3%,这一比例超过了全国范围内老年人心理健康调研的平均水平,详情可参考图6。

图6

老年人在机构中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意愿较低,仅为3.58,他们感觉自己的主观年龄小于实际年龄,具体数据见图7。

图7

此外,对涉及攻击性行为、自杀倾向、生活满意度、死亡相关焦虑、生命价值感知、自尊水平、对未来时间的感知以及文化世界观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指标进行了测量。

攻击行为指数为4.01,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自杀风险评分为1.71,属于偏低范围;生活满意度评分为4.38,处于中等状态;死亡焦虑指数为4.2,同样属于中等范畴。具体数据详见图8。

图8

图9中显示,生命意义感的评分为4.09,属于中等偏高的水平;自尊心评分为5.6,偏高;对未来时间的感知评分为3.46,处于中等状态;而文化世界观评分为3.93,同样为中等。

图9

影响机构老年人抑郁的因素

分析抑郁的影响因素,我们发现,在机构中居住的老年人,其健康状况与抑郁程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4;而他们的求助意愿与抑郁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351。这说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差,他们的求助意愿就越低,进而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具体数据及散点图请参考图10。

图10

依恋焦虑与回避抑郁之间存在正相关联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和0.598,这说明当老年人对亲密关系产生焦虑情绪或倾向于回避亲密关系时,他们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具体数据可参考图11。

图11



自尊程度与抑郁程度之间的关联系数为负0.374,而社会孤立状态与抑郁程度的相关系数为负0.448,对未来的时间感知与抑郁程度的相关系数为负0.647,这说明在机构中的老年人,若自尊感较低,社交圈缩小(即社会孤立程度增加),对未来时间的感知减少,他们患上抑郁的风险便会增加,具体数据如图12所示。

图12

机构老年人和社区老年人的比较

对比机构中老年人的数据与调研者近期收集的非机构老年人(共计277人)的相关信息,可以发现,机构中的老年人在生活满意度方面明显不如那些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他们每月的社交互动人数也远少于社区老年人,这反映出机构中的老年人社会隔离现象更为严重;另外,机构中的老年人对未来时间的感知也少于社区老年人,如图13所示。

图13

建议

本次调研使我们掌握了机构内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基础状况及其相关要素。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养老机构有必要更加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高他们的社会互动,强化对抑郁的预防和干预工作,进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提升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和社会交往环境,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养老机构需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涵盖心理咨询与社交互动等多种形式,旨在有效减少老年人抑郁的可能性。

举办多样化的社交活动,旨在提升老年人的社交互动,缓解他们所感受到的社会孤立情绪。

3.专门关照:考虑到老年人群体的不同特点,我们提供定制的关怀服务,重视并满足他们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需求。

亲属参与:我们倡导亲属们定期参与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以此来加强家庭间的紧密联系,并增进彼此间的情感支持。

设立周期性的心理评估流程,及时识别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老年人群的心理困扰。

调研对象的范围有限,加之取样条件的影响,所得数据在全面性上可能存在偏差。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参与问卷填写的老年人在认知能力上相对保持得较好,而实际上,在养老机构中的老人中,相当一部分人仍面临着认知健康问题,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特别是在认知健康方面,可能更为堪忧。

这项调查对于掌握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养老服务方案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为公众揭示机构老人的身心健康状态、推动养老政策的优化以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献出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

· 往期回顾 ·

· 老何所依 ·

微信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7 08:13 , Processed in 0.0992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