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天龙八部中朱紫二姝命名竟有这般深意?名字背后爱憎情何解

[复制链接]

6503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581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庸小说起名的典故

阿朱与阿紫,这两位姐妹出自《天龙八部》,她们是段正淳与阮星竹的女儿。她们自幼便失散了,其中一人成为了慕容氏的奴婢,另一人则成为了星宿派的狂徒。她们虽然同出一母,但性格和品质却大相径庭。她们的名字来源于《论语》。

《论语·阳货》中有言:“厌恶紫色侵夺了朱红的地位。”何晏在集解中解释道:“朱代表纯正之色,而紫则是介于色彩之间的美好之色。人们厌恶紫色的这种偏好的邪气,因为它会扰乱正色。”后来,“朱紫”便被用来比喻邪乱正道或真伪难辨的现象。《后汉书·陈元传》中提到:“明智之人能明辨是非,不会被朱紫混淆所迷惑。”此外,它还用来比喻人的品德高低。刘峻在《广绝交论》中说:“她从唇边吐出雌黄之言,而朱紫的混淆则源于她的胆识。”由此可见,查氏将“朱紫”作为两位少女的名字,其好恶之情已是显而易见。

乔峰原名萧峰,此名源于他的养父,一位姓乔的农户,乔三槐。他的姓氏“乔”在字面上含有“伪装”、“变换”之意,如同“乔装”、“乔模乔样”等,正如《水浒传》中的“李逵寿张乔坐衙”所描绘。而“峰”字则与他的父亲名字“远山”相呼应。

丁典与凌霜华,是《连城诀》里的一对命运多舛的恋人。其中,“丁”字含有遭遇的含义,正如《后汉书·岑彭传》中所言:“我喜我生,独丁斯时。”同时,“丁”也关联着“丁忧”、“丁艰”等词汇。而“典”字则与抵押、典当有关,杜甫在《曲江》中提到:“朝回日日典春衣。”因此,“丁典”一词可以理解为“遭遇被卖”,这与丁典和他的结拜兄弟狄云的身世有着相似之处。

凌,即“凌寒独自开”中的凌,它迎着严寒绽放;所谓“霜华”,即是雪花的别称。那些能够抵御霜华的植物,便是菊花。与“人淡如菊”这一赞誉相契合,这也正体现了她对菊花的喜爱。因此,她的女仆被命名为“菊友”。

杨过与小龙女——“神雕大侠”杨过,字为改之,这个名字和字都是郭靖所取。《左传·宣公二年》有言:“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同时,南宋词坛上的辛派词人刘过,字亦为改之。不禁让人猜想,金庸先生是否从这位词人的名字中汲取了某种灵感。

龙女,是传说中的龙王之女。《法华经》中记载了龙女成佛的传说,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中提到了“龙女牧羊”的情节。《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用了《冷斋诗话》,其中提到了“吴城小龙女”。至于小龙女这一形象,其原型很可能源自《庄子·逍遥游》中描述的“肌肤如冰雪,姿态轻盈如未出阁的少女”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

令狐冲与任盈盈—— 令狐冲,他厌恶权谋纷争,宛如一位隐居山林的道家侠客。他,看似超脱于尘世的空虚;她,宛如满溢的清水。这或许昭示了令狐冲与任盈盈性格上的分歧与矛盾。然而,事物总是具有辩证性,《老子》四十五章有云:“大满若虚,其用无穷。”(值得一提的是——金庸在另一部作品中,通过周伯通之口也曾引用此言,足以证明这种解读并非无稽之谈。)周伯通道:“我此全真派最高深的武学,其核心在于‘空’与‘柔’这两个字,正如‘至高无上,却非完美无瑕;至满无缺,却源源不断’。他随即对这四句话的内涵做了详细阐述。郭靖听后,心中默默沉思。这‘冲’与‘盈’似乎达到了和谐统一。实际上,他们二人最终在江湖中‘笑傲’,共同度过了‘和谐’的一生。”

[补记]任盈盈的名字或许源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盈盈楼上女”。在清孔尚任与顾彩共同创作的传奇剧本《小忽雷》中,女主角的名字正是郑盈盈。此外,《老子》一书中也有提及:“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文泰来,人称“奔雷手”,在《书剑恩仇录》中担任红花会四当家,其英勇事迹足以与乔峰相提并论。“奔雷手”这一称号,正是对其武艺非凡、气势磅礴的赞誉。辛弃疾在《沁园春》中曾写道:“于今喜睡,气似奔雷”,用以形容其气势如同奔雷一般。泰,是卦名,其卦象为上坤下乾。坤为地,乾为天,地重而下沉,天轻而上升,天地相交,万物得以通达,预示着一切都将顺利。

如此一来,便能够清晰地阐释文泰来从被清军俘获直至成功脱逃出囚笼的过程,尽管经历了诸多曲折,但正如唐代诗人韦庄在《湘中作》中所言“否去泰来终可待”,这恰恰证明了“泰来”二字所蕴含的否极泰来的深刻含义。

(六)乾坤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射雕英雄传》里的五位杰出人物被尊称为“乾坤五绝”。金庸在为他们取名时,借鉴了我国传统的五行理论。

东方之色为青,属木之属性,因此“东邪”之称归属于黄药师,他常身着青袍;南方之色为赤,属火之属性,故而有“南帝”之称谓,号一灯;西方之色为白,属金之属性,是以“西毒”之名归于欧阳锋;北方之色为黑,属水之属性,因此“北丐”之号属于洪七公;中央之色为黄,属土之属性,所以“中神通”的称号归属于王重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巧妙地融入了这五位高人的名字之中。

南帝一灯,其名“一灯”源自《法华经》中的教义,意指以一灯之火点燃众灯,最终使万灯齐明。“南为火”象征着“一灯”大师的“灯”需要火的点燃。他独门绝技是“一阳指”,而太阳则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南,色赤”,意味着“灯”与“阳”都呈现出鲜艳的红色。

中神通王重阳——“中央为土”:这位人物确系历史真实存在,乃全真教的创始人,本名“王喆”,其姓氏与名字均蕴含“土”的元素。在五大高手之中,他离世得最早,其师弟继任为中顽童,即周伯通。周字中也包含“土”的意象。“中央,色黄”:作为道教的大师,王重阳因道士以黄色冠帽束发,故而又有“黄冠”之称。《推背图》作者李淳风就自号“黄冠子”。

欧阳锋,西毒之称,其名中的“锋”字寓意着“金”的锋利。在音乐领域,他并非吉他手,而是擅长演奏铁筝,这种乐器亦由金属制成。他居住在白驼山,无论是他自己、侄儿还是部属,都身着白衣。这一点在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中也有所体现,影片结尾处,欧阳锋有一段独白:“不久的将来,我将离开这个所在。”那天,黄历上写着“驿马动,火迫金行,大利西方”。

东邪黄药师在《卅十三剑客图·虬髯客传》一文中对李靖表示了极高的敬意。尽管李靖的军事才能可能并不超过韩信或林彪,金庸所敬佩的或许更多是他的功成名就后仍能保持谦逊,以及他明辨是非、善于保全自身政治智慧和人格品质的能力。尽管并未达到三毛对黄药师的狂热程度“最爱黄药师什么都爱”,但据我推测,金庸对于他塑造的黄药师这一角色还是相当喜爱的,他将极其推崇的李卫公的名字赋予了他:李靖,字药师。书中描述黄药师首次亮相时:“身着青色布袍”。“东为木”:尽管从字面上看,“黄药师”三字似乎缺少“木”字,实则并非如此。金庸以及台湾香港的文人所采用的,是标准的繁体字书写,“药”字应当写作“藥”,眼前便有一根巨大的树木,竖立在那里。

北丐洪七公,这位在旧武侠小说《儿女英雄传》中出现的邓九公,其名号与洪七公颇为相近。这部作品的名称与《射雕英雄传》颇为相似,或许有五分之三的相似度。“北为水”,洪七公姓洪,果然如同洪水滔滔,无边无际。“北,色黑”,虽然书中并未提及七公的衣物颜色,但作为丐帮的长老,他身上的衣物不论原本是什么颜色,穿上后必定会统一成一种色调——黑色。

小说里,一灯大师所施展的“一阳指”堪称欧阳锋“蛤蟆功”的克星,其内在逻辑与五行相克之理相契合,即火克金之理。《倚天屠龙记》中,明教五行旗的五位掌旗使的命名亦与此相仿,此处便不再赘述。

林平之与游坦之,一位是威镖局的少镖头,另一位则是聚贤庄的少庄主。然而,这两位公子哥儿的未来之路,显然并非如同他们的名字“平之”、“坦之”所暗示的那样平坦。查老以“平坦”之意为两位出身豪门的子弟取名,真可称得上是高人一筹!

武修文与武敦儒,他们是《神雕侠侣》里武氏兄弟,是大理武三通的子女。其中,“修文”寓意着提升文教,《尚书·武成》有言:“王从商地归来,抵达丰地,便放下武备,致力于文教。”而“敦儒”则意味着敦实而儒雅,南宋词人朱敦儒便以“敦儒”为名。武三通为子女取名“修文”、“敦儒”,本想期望他们文雅有才;然而,两位儿子却都成了英勇的武夫,与他们的名字所蕴含的含义相差甚远。

(十)夏雪宜、温青青

《碧血剑》里,他们是一对父女。夏日酷热难耐,而雪通常只在严冬降临,“夏”与“雪”本就相克,“夏”与“雪”的搭配似乎并不相宜。然而,这种评价恰好映射出夏雪宜身上那种正反两面的鲜明双重性格。过去,有人认为温青青的名字来源于《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但这种说法似乎有些勉强。《庄子·德充符》有言:“唯有松柏四季常青”,《礼记·曲礼上》亦提到:“为人之道,冬日宜暖,夏日宜凉”,而作为温仪与夏雪宜的千金,她身上兼具“温”与“凊”两种看似矛盾的性格特质。在小说中,她时而表现出刁蛮任性,时而流露出哀愁苦闷,这些情绪变化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她的性格特点。

《礼记·祭义》中记载,君子所谓的孝顺,是事先领会父母的意愿,向他们传授正确的道理。袁承志所继承的志向,原本应当是他父亲袁崇焕抵御满清的志向,然而在《碧血剑》这部小说的结尾,他却选择了隐居海外,这样的结局似乎与他的名字并不相符。在历史上,像他这样名为承志的人还有很多,比如在唐武后时期有杜承志,现代则有革命家廖承志、戏剧家焦菊隐(原名焦承志)以及作家张承志等人。

(十一)逍遥派诸人

《天龙八部》里的逍遥派尊崇道家思想,该派系的领袖是无涯子。他的名字源自《庄子·养生主》中的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与无涯子同代的还有天山童姥和李秋水。童姥这个名字意味着年纪虽大却保持童真,她的形象和武学似乎受到了佛祖释迦牟尼的影响,比如八荒六合之类的拳法。至于李秋水的名字,则直接来源于《庄子·秋水》。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无涯子的两位高徒:苏星河与丁春秋。在道家思想中,“星河”象征着无限广阔的宇宙空间,“春秋”则代表着绵延无际的时间长河。

附“函谷八友”之称,“函谷八友”乃苏星河之八名高徒。“函谷”一词,寓意道家始祖老子关山出关之地,点明了逍遥派一脉的传承渊源。

康广陵被誉为琴坛老大,其名号由三国时期的嵇康及其演奏的著名琴曲《广陵散》所组成。

范百陵,字老二,其名源自清代两位围棋界的杰出人物——范西屏,来自海宁,以及过百龄。

老三苟读(书),这个显而易见吧;



书中描绘了老四吴领军(画作),提及他曾担任“领军”一职,而他的姓氏或许源自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

老五名叫薛慕华,医术高明,他的名字中的“慕华”寓意着对古代著名医家华佗的敬仰。在中国古代,有众多以“慕X”为名的人物,比如“慕韩”、“慕华”等。此外,近代还有一位名叫黄乃裳的人,他自号慕华,曾经积极参与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变法运动。

老六冯阿三(匠),其名很庸俗,应该是用来凑数的;

老七石清露(花)中,“石”字与“莳”字谐音,意指莳花之术;清露在古诗中屡见不鲜,例如陆机在《赴洛道中作》中描绘“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虞世南在《蝉》中写道“垂绥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而《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也提及“玫瑰清露”。

老八李傀儡这一角色在戏剧中寓意深刻,姓李的名字似乎隐含着对唐朝那位在皇宫中表演梨园艺术的李隆基的暗示。李傀儡的形象,亦似乎在暗指唐高宗,他被武则天操控,宛如一个任人摆布的木偶。

穆念慈之名,有言称其源自《尚书·大禹谟》中“帝念,念慈在慈”一句,实则此说有误。查阅《尚书》全书,包括所谓的《伪古文尚书》,皆未出现“念慈在慈”这四个字。书中所载为“念兹在兹”,其中“兹”字意指“此”,故“念兹在兹”意即“念念不忘”。然而,这与穆念慈的名字并无关联。

怀念母亲的人,实际上是在怀念母亲的慈爱。在古代,人们将父亲尊称为家严,而将母亲尊称为家慈。《射雕》这部作品中,并未提及念慈的父母身份,然而,得益于铁心兄的收养,她得以感受到父爱的温暖,因此,她对母亲的慈爱更加怀念。

(十三)柯镇恶——《世说新语》:“桓石虔,小字镇恶”。

郭靖这位柯之高足所吟诵的“以国家与民众为念,乃侠之大者”,其言辞掷地有声,宛如金石之响;而这句名言,正是源自《世说新语》中的记载:“刘真长,偏袒同党,打击异己,亦为侠之大者。”

徐潮生,她是《书剑恩仇录》中陈世倌的妻子,同时也是乾隆皇帝和陈家洛的母亲。在历史记载中,陈世倌的合法妻子确实是姓徐,而“潮生”这个名字,据推测可能是金庸先生所取。这个名字的由来,或许可以追溯到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其中有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黄药师所创作的《碧海潮生曲》与桃花岛积翠亭上那副“桃花影里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的对联,显然都紧密关联着这两句诗。

李沅芷在《楚辞 湘夫人》中写道:“沅有芷兮澧有兰”,她的名字便蕴含在这诗句之中。而诗的下一句“思公子兮未敢言”,其意境与李沅芷对余鱼同所怀的深情,竟有几分相似。

“气寒西北”的形容剑术之高——源自龚自珍的诗句“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金庸对龚定庵的作品似乎特别偏爱,在《天龙八部》第35回的标题中,他采用了“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这样的表述,这句话灵感来源于龚自珍《洞仙歌》中的词句:“埋没了,弹指芳华如电。”

射雕、倚天——金庸的著作在七十年代末在台湾地区解除禁令,然而,其中《射雕》一作,却引起了台湾文化部门的疑虑,他们怀疑此书有宣扬毛氏思想的嫌疑,因此禁止其在台湾出版。金庸对此作出了解释:“射雕描绘的是中国北方民族自古流传的勇猛行为。《史记·李广传》中记载:‘是必射雕者也。’王维的诗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以及‘暮云空碛时驱马,落日平原好射雕’,都反映了这一传统。”杨巨源的诗句描绘了天空更加湛蓝,号角声依旧在塞外回荡。温庭筠的诗中,他渴望能拥有万里的沙漠,在霜晴的日子里观赏射雕的景象。在中国众多描绘边塞生活的文学作品中,射雕这一主题屡见不鲜,而“一箭双雕”的成语更是广泛流传。然而,在毛的词作中,并没有直接使用“射雕”这两个字连用,只是提到了“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国的文字属于每一个使用者,不能因为毛曾经使用过,其他人就因此不能再次运用。”

金庸的这篇文章字字属实,句句充满巧妙辩论。《射雕》这部作品或许并无刻意宣扬“鼓吹毛”的意图,然而其书名的来源,必然源自《沁园春·雪》一诗。

岳不群(附:卓不凡)——剑术宗师卓不凡与儒雅剑客岳不群两位顶尖高手,似乎在演绎一个成语:“卓尔不群”,源自《汉书》中的描述:“唯有高尚之人,方能独树一帜”。

岳山巍峨,独立不凡,其气势如同峭壁耸立,与岳不群那副道貌岸然的形象颇为相称。

岳不群被誉为“君子剑”,然而真正的君子是归属于“群”的,而那些不归属于“群”的则是小人。这并非我个人的观点,而是出自我们尊崇的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老二在《论语·阳货》中的教诲:“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金庸在为岳不群命名时,已将他的真实面目暴露无遗:他是个伪君子,实则是个真小人。

丁坚与施令威,他们的武艺尚未达到极致境界,与卓不凡、岳不群相比,实难相提并论。他们所争夺的并非成语,而是在竭力攀附一位仙人——丁令威。

《搜神后记·卷一》记载,丁令威原是辽东人士,曾在灵虚山修炼道术。他后来化作一只白鹤重返辽东,停留在城门华表柱上。这时,一位少年拿起弓箭,意图射杀它。白鹤便在空中盘旋,开口说道:“有鸟有鸟,名为丁令威,离家千年今朝归。城郭依旧,然而百姓已非,为何不修炼成仙,只见坟墓连成一片。”说完,它便振翅高飞,直冲云霄。

卜沉,号“白头仙翁”,乃嵩山派中的杰出人物,与“秃鹰”沙天江同台亮相。他们的名字似乎有着某种对应关系:“秃鹰”对应“白头翁”,“沙天江”对应“卜沉”。既然“白头翁”与秃鹰均为鸟类,那么在江水中自然“不沉”。然而,《红楼梦》中也有名为“卜世仁”的人物,看来这并非普通之人啊!

(廿一)东方不败——此人号称“武功天下第一”。

在武侠故事里,“武功”通常被理解为一种能够通过拳脚和内力对他人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的非凡能力,然而,《笑傲江湖》并非仅仅是武侠题材的作品,它更是一部蕴含政治元素的小说。在这里,“武功”可能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在“文治武功”这一成语中,“武功”主要指的是军事方面的才能和所取得的成就。“东方不败”这个名字,实际上象征着东方战神的传奇故事。

此名向问天,确实妙不可言,既蕴含了李太白“青天明月何时至,我今停杯一问天”的纯真,又体现了苏东坡“举杯邀明月”的悠然,更不缺谭复生“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放。追溯其源,实源于屈原的《天问》。至于向问天与屈原,不论其人,他们的愚忠之情相仿,以妇人之道侍奉君主的行为也颇为相似。

童百熊,其性勇猛无比,单以“一熊”命名似乎不足以彰显其英勇,故以“百熊”为其称号。由此可推想,在魔教与正教的激烈战斗中,他的勇猛程度定是超乎常人。

《笑傲江湖》中的《阳关三叠》源自王维的诗作,后来又被改编成了一首曲子。

在天地之间,那《笑傲江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首先应当是一首气势磅礴的琴音,紧接着才是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的小说。

《笑傲江湖》的旋律,与嵇康的生命节奏相互共鸣,延续着《广陵散》的余韵。追溯其源,可至楚狂接舆的悲歌:“凤啊凤啊!你的德行为何衰败?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未来的尚可追寻。罢了,罢了!如今的从政者,危险啊!”

追溯其起源,那旋律早在久远的古代便已响起:“晨起劳作,暮落休息,挖井取水,对于我等凡人,帝王的恩泽又算得了什么?”(击壤之歌)

嵇康的那句“广陵散于今绝矣”的预言竟然并未成真。《笑傲江湖》试图探寻的是我国自古以来,虽历经统治者打压与压制却始终未曾断绝的自由主义精神,为个人自由吟唱了一曲深情的哀歌。

(廿五)黑木令——历史上的商鞅形象与我们半个世纪以来的宣传不尽相同,他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受到赞誉也遭受诋毁,实际上,他身上带有不少神秘与邪恶的气息。在变法初期,他曾以“徙木立信”的方式赢得信任,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立于南门,承诺能将其搬至北门者可得赏金五十金,秦人起初并不相信,但最终只有一人尝试,结果成功获得了这笔赏金。这一事件为商鞅赢得了威望,此后他制定的法律法规严苛,使得秦人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违背。

1969年,金庸完成了《笑傲江湖》,同年便着手创作《鹿鼎记》。与《笑傲江湖》中的“日月神教”相类似的是,《鹿鼎记》里的“神龙教”。在《鹿鼎记》的第19回回目中,引用了查慎行的诗句:“九州聚铁铸一字,百金立木招群魔”,金庸在书后注释道:“此句‘百金立木招群魔’,意在比喻神龙教教主起初以利益引诱他人加入,随后则实行严厉的刑法,对教众进行严格的管理。”

制作黑木令的所需材料,或许正是商鞅昔日下令搬运的那根被称为“三丈之木”的木头?

曲非烟,出自纳兰容若的《江城子 咏史》,描绘了一幅湿润的云层低垂,山峰若隐若现的景象,影影绰绰,让人难以分辨,仿佛神女即将降临,既非雾气,亦非轻烟。

金庸曾坦言,他一生的创作深受唐代传奇的深刻影响,其中,唐代传奇作品《步飞烟》尤为突出,该篇由皇甫枚所撰写。



在《阿绣与小翠》这部作品中,我一度轻率地提到金庸深受蒲留仙的影响,然而,《聊斋志异》实则延续了唐代传奇的余韵。这两部作品在精神上有着深厚的渊源,彼此传承不息。

(廿七)周孤桐——近人章士钊,号‘孤桐’。

《论语》中成不忧所言:“智者无迷茫,仁者无忧虑,勇者无恐惧。”

乔峰所处的30年代,文坛上存在着“京派”与“海派”的争论。其中,知堂老人堪称“京派”的领军人物,而鲁迅先生则是“海派”的领袖。若用金庸的句式来形容,他们可被称作“南鲁迅,北知堂”,两人各领风骚,将文坛一分为二。至于老三建人,他并非平凡之辈,但由于他的两位哥哥过于耀眼,他的光芒自然被掩盖,无法与《天龙八部》中的乔峰相比,那种豪气干云、光芒万丈的气概,他显然无法具备。

然而,但是,周建人字“寿松”,又字“乔峰”。

慕容复,金庸笔下的“南慕容北乔峰”,如同“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般,仅凭几个数字的巧妙组合,便展现出强大的张力,蕴含着无穷的美感。王家卫导演的《东邪西毒》中,虽然有几个角色名字源自《射雕英雄传》,但故事内容几乎全部是他独立创作的。不禁让人好奇,王导为了这四个字,究竟向金庸支付了多少版权费用——即便花费较多,也是物有所值。

慕容非并非汉族姓氏,而是源自鲜卑族的姓氏。在五胡乱华时期,他曾属于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几个短暂存在的帝国的皇室成员。他的名字只有一个字,叫“复”,这个名字显然蕴含了他父亲慕容博以及整个家族对于“复兴大燕”的深切期望和狂热幻想。

金庸着手创作并在《明报》上连载《天龙八部》,这一过程始于1963年9月,历时四年。大约在1966年底或1967年初,这部作品得以完成。那时,致力于振兴故国的,无疑是蒋中正先生及其子蒋经国。

阿碧,这个名字中蕴含着最令人心动的绿色,她是江南地区最温柔可人的女孩。在书中,阿碧的话语仿佛能让人感受到翠绿的气息。她与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或许有着几分相似之处?如此可爱的她,却未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实在令人感到惋惜。于是,我引用杜甫的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来作为阿碧的判词。

张无忌,名字中的“无忌”寓意着无所顾忌,父母对他寄予了无灾无难的美好愿望,希望他一生平安吉祥。然而,命运似乎与张无忌开了个玩笑,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充满了灾难和磨难,经历了无数的困苦(林平之和游坦之的情况也与此相仿)。

在历史长河中,名为无忌者屡见不鲜。其中,有一副对联颇具盛名:“蔺相如与司马相如,虽同姓相如,实则各有所长;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魏无忌,乃战国时期信陵君的尊称;而长孙无忌,则是初唐时期一位杰出的名相。

昆仑山上的三位圣人实在微不足道——李白在《行路难·三》中写道:“陆机的英勇才华无法保全自己,李斯在晚年才悔恨没有及早退隐。华亭的鹤鸣声无法听闻,上蔡的苍鹰又怎能与之相比?”

宋人刘克庄在《沁园春》一词中感慨,时光匆匆流逝,功名尚未成就,书生年华已逝,机遇却刚刚降临,若李将军能遇到明君,那封侯拜相又算得了什么。

“何足道哉”亦是常用语。

(卅四)韦虎头——是韦小宝给儿子起的名,掷骰子而得。

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别字长康,乳名虎头。杜甫在诗中曾吟咏:“哪年见到虎头顾,满壁画作皆沧州?”

赵半山,字号“半山”,而王安石亦以“半山”为号。王安石,世人又称其为“拗相公”,性格刚烈固执。相较之下,赵半山性情和悦,待人温厚,与王安石截然不同。

或许赵是南面那“半山”,王则是北坡那“半山”吧?

胡一刀,其名粗犷豪迈,仿佛蕴含着“大刀直取敌人头顶”的勇猛与刚强。此外,还有一位杂文作家也以“胡一刀”为笔名,我曾阅读过他的一些文章,幸而,他并未辜负这响亮的名字和姓氏。

此名有两种不同的解读:(一)它可能指的是随意挥舞一刀,便模仿了“黑旋风”李逵那样的豪迈之举,一时冲动,举起板斧,随意砍伐。(二)“胡”字作为疑问词使用,其含义则转变为:世间的纷繁复杂,岂是简单的一刀就能彻底解决的?哈姆雷特的哲思略有触及:“是默默承受命运的残酷打击,还是勇敢地抵抗世间无尽的苦难,通过斗争将其消除,这两种选择,哪一种更为崇高?谁又愿意忍受世间的折磨与嘲讽,承受压迫者的侮辱。倘若只需一把小小的刀子,便能结束自己的一生?”

胡斐以“飞狐”作为自己的别号,这一信息在书中已有明确说明。关于金庸为何给他取名为“飞狐”,我们推测,他可能先有了“飞狐”这个称号,随后才确定了胡斐这个名字。

苏轼在其诗作《雪浪石》中提到的“飞狐”,指的是古代地名,即现今河北涞源县的别称,同时也是北岳恒山的重要关隘。值得注意的是,“雪山飞狐”这四个字在苏轼的诗句中仅缺少一个“山”字。

问:出没于金庸小说中的狐狸共有几条?

雪山飞狐、令狐冲、九尾灵狐位列其中——“令”字寓意“优秀”,这表明令狐冲堪称一条出色的狐狸。

苗人凤与蓝凤凰——蓝凤凰虽为苗族血统,却并非苗姓;苗人凤虽姓苗,其苗族背景在书中并未明确提及。苗人凤可能是苗族后裔,姓“苗”只是其中一个线索,另一个线索是,他与胡一刀并称,两人间的恩怨纠葛最终得以化解。胡一刀和苗人凤分别代表了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主要少数民族,即“胡”指代北方,“苗”指代南方。第三点,苗人凤身上显现出南方民族的鲜明特质,这与胡一刀身上所展现的北方民族特色相类似。第四点,苗人凤和蓝凤凰的名字中都含有“凤”字,而苗族人民对凤凰的图腾崇拜源远流长。

“人凤”这一表述等同于“人中龙凤”。在苗族血统中,有两位堪称“人中龙凤”的当代杰出人物,他们分别是沈从文和他的表侄黄永玉。两人均诞生于湘西凤凰,且与著名作家金庸有着深厚的渊源。金庸曾公开表示,沈从文是他最受影响的当代作家之一,而黄永玉则是他在上世纪50年代于香港《大公报》共事的旧同事。时至今日,他们之间依然保持着联系。

金庸与苗族之间的情谊远不止于此,在56年前,他曾这样描述:“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在湘西居住了整整两年。那个地方正是沈从文的《边城》中所描绘的翠翠的家乡,那里的汉族人和苗族人几乎无人不擅长歌唱。我用铅笔逐一记录下这些歌曲,累积起来,总数超过了千首。”

袁紫衣——所谓“紫衣”,实则指的是“缁衣”,僧侣们身着缁衣和芒鞋,袁紫衣以此命名,似乎在暗示她是一位比丘尼。

《缁衣》一诗出自《诗经.郑风》,其中首次提到了“缁衣”二字。诗名直接为《缁衣》,诗句中有“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之句。缁衣与佛法僧并无直接关联。

洪安通——“安通”这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意味着安全无阻、通行无碍;(二)然而,以“洪”为名,这样的方案是否真的可行呢?

《侠客行》这部作品中,描绘了两对兄弟的故事,他们的名字都含有“三”和“四”这两个数字。其中一对是师兄弟,他们分别化名为张三和李四;而另一对则是亲生兄弟,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丁不三和丁不四。

张三和李四这样的名字显得十分平凡,缺乏任何特色,正是为了达到那种在人群中默默无闻、独树一帜的效果。

不三、不四则是最不寻常,光芒万丈的名字,亏金庸想得出来。

谢灵运自幼寄居他人家中,族人以“客儿”称呼他,世人便尊称他为“谢客”。李白的诗句中提到:“海上的旅人谈论着瀛洲,烟波浩渺,难以寻觅真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8 20:48 , Processed in 0.10709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