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回复: 0

混动汽车成新能源发展支柱,未来还有哪些可能?

[复制链接]

6542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700
发表于 2025-4-29 11: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混合动力汽车受充电网络布局、电池续航能力等局限影响。它能兼顾城市通勤与长途户外双重需求。它还能助力节能减排。这种汽车正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柱。它正逐步打开市场空间。

中汽协数据表明,截至2023年上半年,纯电动车累计销量为271.9万辆,同比增长31.9%。插混车型销量是102.5万辆,同比增长91.1%。插电混动增速比纯电显著更快。

比亚迪是国内最早进行混动汽车布局的企业且实现了规模量产。从销量方面来看,比亚迪已稳居首位。与此同时,吉利、长城、长安等头部车企也在积极开展混动汽车的布局工作

混动汽车当下更契合中国市场需求且后劲十足。其未来发展有何可能。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浙江吉利动力总成研究院副院长林霄喆给出未来混动汽车发展的五大趋势判断。林霄喆还任职无锡星驱科技有限公司CEO

01 趋势一:混动汽车的“电”属性逐年增强

2020年,续航在40公里至80公里的车,占比接近70%。到2023年,这一占比已不足20%。续航在80公里到120公里的车,在快速增长后,如今开始逐步萎缩。2022年,续航160公里以上的车开始出现。2023年,其占比已达23%。

我们能从续航里程的变化趋势中看到。未来,中续航里程在插电混动汽车里会占据重要位置。长续航里程在插电混动汽车里也会占据重要位置。

另外,快充技术于2018年开始进入大众视线。自那时起开始采用直流快充。混动汽车充电功率在2018年为3.3KW。此后不断演变。如今已达到80KW。插电混动的充电能力已实现对标。纯电1小时甚至半小时充满已极为平常。

所以 充电续航里程逐年变长 充电功率持续变大 直流充电基本成了插电混动汽车的标准配置



趋势二:混动汽车对动力系统集成化提出更高要求。混动汽车对动力系统轻量化提出更高要求。混动汽车对动力系统小型化提出更高要求。

燃油车系统历经多年发展已极为成熟可靠。纯电汽车电子零部件数量更多。纯电汽车有一个非常大的电池。纯电车的重量相对较重。

插电混动车在系统层面更为复杂。它有传统的内燃机系统。还有电子系统。并且带有一块电池。车辆重量越大。其能耗越高。成本也会相应提升。

混动汽车相较于燃油车,车重平均增加50至450千克。混动汽车与燃油车及纯电车相比,前舱要布置更多零部件。所以未来对混动系统的集成化、轻量化和小型化,提出了极高要求。行业今后需在这方面取得突破。

趋势三:进行混动专用发动机开发。在追求最高热效率时。更加重视实际工况效率

混动系统的电气化推动了发动机的高效化发展。这使得混动专用发动机更专注于提高混动常用运行工况点的效率。并且无需考虑全MAP最优情况。

传统车发动机工况多为面工况。发动机功率在很大范围内独立变化。发动机转速在很大范围内独立变化。发动机功率与转速之间不存在特定关系。

没有电机辅助时,只能借助岗位实现发动机不同工作工况的调整。有电机辅助时,在发动机最高热效率点工作,此即点工况。理想状态下,混动期望始终运行在最佳油耗点。

但是 出于NVH和效率考虑 要限制不同车速下发动机转速 实际得到线工况 通过优化NVH性能 能缩小线工况范围 趋近点工况

线工况对发动机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际上我们不希望只有珠穆朗玛峰特别高。而是希望整个青藏高原都高。并且面积大。目标是让高热效率区间更靠近低负荷区间。进而使整个系统效率进一步提高。



04 趋势四:混动汽车发展将推动整车热管理深度变革

与燃油车相比 混动机车除发动机热管理外 还增加了对发电机的热管理要求 增加了对驱动电机的热管理要求 增加了对PCM(电机控制器)的热管理要求 增加了对电池的热管理要求 增加了对OBC的热管理要求 增加了对DCDC等部件的热管理要求 热管理需求变得更为复杂

怎样实现集成化并进一步降低能耗,这成了一个极为重大的课题。在未来,集成化与降能耗会成为整车热管理的两个关键方向。这将会促使热管理集成模块技术、热泵技术、发动机和电机余热回收技术、电池自加热技术、电池直冷&直热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而推动整车热管理发生深度变革。

05 趋势五:混动汽车为动力智能化提供更大的平台

从细节说起 机电耦合系统动态控制技术 借助多动力源系统协同控制 换挡质量自主寻优算法 高效动态控制算法 还有电机扭矩优化控制 达成更精准 更高效的控制

可使驾驶感受最优化

最后,借助智能网联融合控制技术,云端与智能网联实现联动。通过 GPS、云端数据等,进一步优化整合活动系统的效率。同时,对活动系统的价格进行优化。进而实现价值优化以及油耗的优化。

因此 基于整车智能能量管理与模式切换控制技术 串并联混动系统有智能能量管理 还有多动力源协同控制策略 这为动力智能化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智车战略”(ID:) 作者是胡晓 36氪获授权后进行发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9 00:57 , Processed in 0.2230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