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回复: 0

专访周洲:从央视少儿主持人到创业者,深耕父母教育领域

[复制链接]

6591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847
发表于 2025-4-29 08: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苏湛

再次见到周洲是在“有养”的办公室。周洲自信且独立。她仍有着记忆里那份率真亲切。她说:“我觉得自己是个很率性的女人。我很喜欢现在的状态。” 她曾是央视少儿频道主持人、制片人。如今作为女性创业者。她带着成熟却不世故的心态。继续在父母教育领域深入耕耘。她表示:“我很幸运。能在喜欢的行业做着喜欢的事。”

10月11日,中国首档父母成长观察实验《爸妈学前班》全网独播,每周四上午10点在腾讯视频播出。该节目由周洲创立的有养成长传媒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目前,腾讯专辑播放量近1.8亿

节目邀请了四组家庭。分别是钟欣潼(阿娇)和赖弘国。陈龙和章龄之。刘璇和王弢。百克力和张杨果而。他们远赴英国。与来自中英两国的父母教育专家一同探讨。如何实现父母自身的成长。怎样能更好地为人父母

有养创始人、实验发起人周洲(右)

与英国教育专家

从《耐撕爸妈》《不可思议的妈妈2》到《爸妈学前班》,“有养”持续深耕垂直类网综。其核心优势在于找到了更细分的父母教育领域。周洲觉得,中国父母是全世界最焦虑的人群。父母教育在中国是最需要补上的一课。《爸妈学前班》适时推出。它有着育儿先育己的理念。其节目模式有所创新。这些都为垂直领域内容的展现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聚焦“父母教育”

一次垂直领域的全新探索

周洲讲 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工作的20多年间 创业后面对越来越多95后应聘者时 她常思索家庭与父母在每个孩子成长历程里的作用她觉得在教育孩子时 我们要关注自己 关注另一半 育儿的前提是处理好自身问题和夫妻关系 父母应优先“育己” 要努力为孩子创建健康家庭环境 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周洲基于这样的考量创办了“有养”。她介绍说,“有养”是国内首个提出亲职教育的平台。亲职教育就是父母教育。它指的是父母也是一种职业,父母需要学习。

《爸妈学前班》

继《耐撕爸妈》《不可思议的妈妈2》之后,《爸妈学前班》以全新节目形态展现“父母教育”理念。该理念变得更加具象、生动。节目里,四组明星家庭前往英国。英国有着悠久教育传统。他们通过课程实验和社会实践这两大方式。与金牌导师一起探讨教育问题。并一同成长。

能够看出,《爸妈学前班》将常规的、以教育孩子为核心的关注点,转变为以父母教育优先。它从把观察亲子互动当作主要切入点,变换为深入观察并探讨父母之间教育理念的差异以及相处关系。节目里 每组家庭展现理念碰撞 经过学习有了成长与反思 传递出一种教育理念 即父母要先完善自身这个生命个体 然后去教育孩子 要与孩子一同成长 如此才能把家庭经营得更好

钟欣潼(阿娇)与赖弘国



周洲阐述了对“父母教育”的理解 他表示教育孩子得先教育父母 要解决孩子问题 就得先解决原生家庭问题 还要解决父母之间的矛盾 我们做网综 不是从传媒公司角度出发 只盯着眼前的热度和流量 而是更看重能给用户留下什么 比如干货学习 对父母教育的思考等

“有养”秉持专注父母教育的理念。其专业知识通过网综呈现。专业知识借助短视频呈现。专业知识依靠知识付费产品呈现。这些呈现处于不同场景。这丰富了用户的需求闭环。“有养”试图构建父母教育内容全产业链内容生态体系

《爸妈学前班》明星同款课程

不管是综艺《耐撕爸妈》《不可思议的妈妈2》对育儿观点进行探讨,还是《有养100s》《育学园最有养》《天王急诊室》等短视频以矩阵体系提供支撑,又或是其他《鑫然学琴:从入门到登台演奏》《育儿不焦虑:8堂父母认知必修课》《2小时帮你成为不可思议的妈妈》等线上付费产品输出干货,以及线下首个沉浸式亲子嘉年华“有养儿童节”进行摸索,《爸妈学前班》都是目前“有养”最具融合性、普世性和衍生性的内容输出形式

在体验中成长

课程+实践双维度纪实叙事

《爸妈学前班》和常规综艺节目不一样。在模式设置方面,它不突出冲突效果。它把嘉宾在课程里以及实践中的感受、转变,当作每期主题的线索支撑。在课程与实践结合的双重维度下,嘉宾纪实性地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甚至积极解决问题,这样也避免了教育理念的说教化。

比如在这期以“原生家庭”为主题的节目中,有个环节令笔者印象深刻。嘉宾需列出生命中最重要的5至10个人,亲人、朋友、同学均可。接着把他们的名字逐个划掉,这表示被划掉的人会从自己生命中永远消逝。最后留下唯一最重要的那个人。四组明星夫妻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选择。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在选择与重建里,清晰地看到了更完整的自己。

深思节目组让嘉宾探讨了解原生家庭的初衷是什么?能够看出,节目想要传达一种理念。原生家庭带来的好的部分,能够正向传递到自己的再生家庭。对我们造成伤害的部分,有些人在成长中已迈出自我修复的第一步,且努力为自己的下一代创造良好的原生家庭环境。有些人或许仍有伤害,但能以积极心态面对,通过与另一半、与孩子相处,在自己成为父母的道路上不断修正上一辈遗留的问题,进而学会做更好的父母。从子女转变为父母,不是有了孩子就能实现的。成长这个词,或许才是人们一生所追寻的意义。

这样的课程实验和社会实践数量众多。随着一期期节目播出,我们能清晰看到每位嘉宾都在逐渐打开心扉。尤其是阿娇,起初慢热,后来开心地融入集体。

周洲称,做完这档节目后,嘉宾心境有了变化,自己也有诸多感悟,做内容的初心更坚定了。她认为,对自己而言,亲子观或教育观里,尊重最为重要,然而中国父母不太明白尊重的含义。她觉得父母教育是个体系,但父母这份职业既没有学校,也没有体系。而这正是“有养”在做的事

直观视角的实验观察

代入感满足父母学习“刚需”

如今的综艺真人秀市场里 浸入式音乐节目 浸入式访谈节目等 几乎每个节目类型都乐意贴上“浸入式”标签 可以讲浸入式综艺在一定程度上是常规真人秀的升级 因为这种形式能更清晰地呈现嘉宾在特定环境 特定状态下的真实反应 还更能放大嘉宾的情感 进而达到节目与观众更多的共鸣 然而要真正实现“浸入”效果 远比想象中困难



《爸妈学前班》自开播后,播放量很快突破一亿。每期主题都能引发不同热点讨论。关键在于节目体验展现并非靠传统“浸入式”后期包装制作与特效剪辑加持。而是在普通中找共性样本,深挖情感。其独特直观视角极大增加了受众代入感,能与嘉宾一同学习成长

陈龙和章龄之

节目邀请了4组明星家庭。这些家庭背景各异。有的是新婚夫妻。有的是一胎父母。有的是二胎父母。有的父母很忙。陪伴孩子时间少。有的则24小时贴身照顾孩子。从嘉宾选择能看出节目组很用心。秉持“样本性”优先原则。4组嘉宾不以流量为标准。却代表了中国最普遍的四种类型家庭

张杨果而与百克力

周洲介绍,节目组挑选嘉宾时,确实期望搭配出不同风格。比如,刘璇和王弢在育儿观点上一直不一致。就如王弢所说,“我的目的是跟她找到中间点。”陈龙和章龄之是烟火气很重的夫妇代表。他俩总在吵架,但感情很好。而且,他们在孩子教育方面也常意见不统一。节目里家庭选择存在差别化。这能够更突出地展现教育中的不同问题。

王弢与刘璇在“共建安全岛”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 每期节目都设有“星空屋手账时间” 在星空屋这个空间 嘉宾能够安静地沉淀 交流并记录下一天的感悟 第一期里 带有艺术家气息的王弢写出了“最为感性”的手账 刘璇也被其打动 可以说 “星空屋”是嘉宾与观众共有的手账时间 涉及两个空间与时间 但大家思考的 都是节目带来的收获

节目在观察实验时 探讨父母教育在孩子成长 人际交往等过程中所需的认知和定位等普世性教育话题 让观众观看时审视自身 并有所收获 节目组想通过这种直观方式 让夫妻双方感知彼此教育孩子步调是否一致 最终找到彼此成长的平衡点

周洲作为节目发起人坦言 希望将综艺节目与有质感的内容相联系 综艺节目的2.0时代确实应当到来 在策划和制作这档节目之初 就期望且认定它与所有传统的 大众所理解的亲子节目不同不得不说 这档节目出现了 它让观众很容易找到自己家庭的影子 能感同身受 通过直观视角 观众可以审视自身与伴侣相处的模式 也能审视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不足

幕后花絮

关于未来的思考,“有养”的发展不止于网综。网综为“有养”在中国有效传播创新亲职理念开辟了通道。“有养”把节目中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在线上开设了明星同款育儿课《爸妈必修·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南》。“有养”还希望下一步把节目里“有养学院”父母学校的概念拓展到线下。

据悉《爸妈学前班》明年打算去美国拍摄新一季。还希望《爸妈学前班》通过持续拉近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我国本土的距离。通过中外教育文化的碰撞。努力在教育方面探讨出更多可行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9 07:04 , Processed in 0.1780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