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回复: 0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建安文学如何冲破沉寂成诗歌高潮?

[复制链接]

6551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727
发表于 2025-4-28 02: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言

东汉末年,天下比以前更乱了

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所处的建安年间,时间跨度为公元196年至公元219年,这段时期史称建安时代。当时政治愈发黑暗且腐败,地主阶级疯狂剥削百姓,土地兼并现象不断加剧,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且相互倾轧,地主豪强和军阀纷纷割据自立,致使天下比以往更加混乱。

乱世会出现英雄,文学领域也是这样。建安文学产生于动乱的历史背景下,它冲破当时沉寂的文坛,形成了诗歌高潮,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一股清流。建安文学在艺术上继承且发扬了汉乐府的优秀传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何谓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

建安文学创作时间集中在建安前几年到魏明帝最后一年即公元239年。地域上以北方曹魏为中心。作家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及蔡琰、应璩、繁钦等为代表。他们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臆。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建安文学又称建安风骨。当时北方大权掌握在曹操手中。曹氏喜好并提倡文学。于是他们周围形成了文人集团。“建安七子”中孔融除外。其他“六子”在文学事业上是曹氏父子网罗的“羽翼”。建安文学实际上是曹氏统治下的文学

建安文学在艺术上继承并发扬汉乐府的优秀传统

建安文学于诗、赋、文创作领域均有新突破。其中五言诗成就最高且影响最大。五言诗的形成与兴起源自乐府民歌。如此一来,五言诗在艺术上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的优秀传统。建安文学亦是如此。

建安文学留存至今的作品极少。仅仅三百余篇而已。其中“三曹”的作品有一百六十余篇。“三曹”的文学作品是建安文学的主体。在艺术上继承并发扬汉乐府优秀传统。这方面成就极为突出。

一、曹操对汉乐府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影视作品中的曹操

曹操身为建安文学的主将。曹操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曹操至今留存二十余首作品。这些作品全都是乐府诗。

(一)用乐府旧调旧题写新内容

曹操善于运用乐府旧调创作新内容。其作品描绘了军阀混战时期的凄惨景象。风格刚劲且苍凉。展现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豪迈气概。

蒿里行

汉朝传到第二十二代皇帝,所任用的人实在不好。这些人像猕猴戴帽子穿衣,才智短浅却谋划称强。他们犹豫不决不敢决断,趁着皇帝外出狩猎就抓住了君王。白色长虹穿日而过,他们自己也先遭受祸殃。奸臣把持国家大权,杀害君主毁灭都城。颠覆了皇帝的基业,宗庙因此被焚烧损毁。皇帝被迫流亡向西迁徙,一路哭泣着前行。远望那洛阳城郭,微子为此哀伤不已。

关东地区有仗义之士,他们起兵讨伐众多凶徒。起初在孟津会盟,心意指向咸阳。军队合力却不齐,犹豫着像大雁般行进。权势利益使人争斗,随后便自相残杀。淮南的弟弟称帝号,在北方刻制印玺。铠甲上生满虮虱,百姓因此死亡。白骨暴露在野外,千里之地听不到鸡鸣。百姓百中仅余其一,想起这些令人肝肠寸断。

《薤露行》《蒿里行》原本是汉代民间的挽歌。曹操将它们用来写成五言诗。这些诗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象。对外戚误国和军阀专权进行了批评。深刻且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以及人民的疾苦。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二)将古体“四言”写出新生命

短歌行



面对美酒应当高歌,人生短促能有多少时光!就像清晨的露水,过去的日子苦于太多。情绪激昂,忧愁难以忘怀。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只有美酒。那穿着青领的学子,令我情思悠长。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吟至今。鹿儿呦呦鸣叫,在原野吃着艾蒿。我有尊贵的宾客,奏起琴瑟吹起笙。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能摘取到?忧愁从心底涌起,不能断绝。客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前来探望。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心中惦记着往日情谊。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乌鹊向南飞去。绕着树木飞了三周,哪根树枝可以栖息?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其一)

曹操有几首至今久经传诵的经典作品。像《短歌行》《观沧海》都是四言诗。但这不能说明曹操就是复古派。曹操的文学倾向恰恰是反正统的。他创作四言诗时真正摆脱了古典的束缚。还从汉乐府民歌中汲取了营养。他对旧体的四言诗做了加工和改造。让其具有新内容、新血液、新情调。

观沧海

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曹操《观沧海》

《观沧海》这首诗气魄雄伟。它想象丰富。是前所未有的纯粹写景的名篇。这样的四言诗。绝不是墨守成规的拟古派作家能写出来的。

(三)用古体“四言”抒发理想和壮志

龟虽寿

神龟虽然寿命长久,可仍有终结之时。螣蛇即便能乘云驾雾,最终也会化为土灰。年老的骏马伏在马槽旁,志向却在千里之外。有志之士即便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也不会停止。人的寿命长短,不仅仅取决于上天;调养身心的好处,能够让人获得长久的寿命。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曹操《龟虽寿》

曹操还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千古名篇《龟虽寿》,它是古体“四言”诗。曹操在诗中,用精炼诗句展现封建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理想与雄心,体现自身理想壮志。诗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展现出曹操积极的进取精神

二、曹丕对汉乐府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影视作品中的曹丕

曹丕乃曹操次子。哥哥曹昂离世后,他继承曹操爵位。之后取代东汉王朝统治,建立魏国,成为魏国开国皇帝。曹丕留存至今的诗有四十余篇。大多写男女爱恋与离别之情。其成就比不上曹操。不过曹丕在学习乐府民歌艺术形式方面颇为大胆。敢于展开新的尝试

(一)继承汉乐府优秀传统中创新,首写七言诗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转凉。草木凋零,露水成霜。群燕辞别而归,天鹅向南飞翔。思念夫君客游在外,愁思肝肠寸断。满心思念,眷恋故乡。夫君为何久留,寄身他乡?我孤独地守着空房,忧愁之时思念夫君,不敢忘怀,不知不觉泪水落下,沾湿衣裳。拿起琴,弹奏清商曲调。短歌轻吟,却难以唱长。明月皎洁,照着我的床。星河向西流淌,夜还未到尽头。牵牛星与织女星遥遥相望,你们究竟有何罪过,被天河分隔两方。——曹丕《燕歌行》(其一)

曹丕于诗歌形式创作方面,处于建安文学前沿位置。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燕歌行》。该诗语言清新秀丽。情致婉转含蓄。音节协调和谐。将人物情感展现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古老的完整文人七言诗。在当时堪称开辟了诗歌新格式。成就颇为突出

(二)形式新异蹊径独辟,不拘于汉乐府传统

曹丕称帝衣锦还乡

春天万物都在生长。草木随着大风纷纷扬起。飘落得多么轻快。内心独自站立多么孤独。四季舍弃我匆匆奔走。如今我穷困潦倒想要做什么。人生处于天地之间。忽然就像飞鸟栖息在枯枝上。我如今穷困潦倒想要做什么。适合您身体穿的。为何不满足您口腹所品尝的。冬天穿着貂皮温暖。夏天应当穿着轻薄凉爽的绮罗。行动辛苦自己。我将要做什么。比不上您年轻力壮的时候。乘坐坚固的车子。鞭策肥壮的骏马……

曹丕创作了杂言诗《大墙上蒿行》。这首诗长达三百六十四字。它虽属乐府旧题。但曹丕不拘泥于汉乐府传统。诗中杂糅了三言短句与十三言长句。在同一首诗里参差变化。形式新颖独特。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

(三)诗歌语言倾向于民歌,不加雕饰如同白话

人生在世为何如此不同。上留田。富人吃着稻粱。上留田。穷人只能吃糟糠。上留田。贫贱又有何妨。上留田。禄命掌握在苍天手上。上留田。如今你叹息又能埋怨谁呢。上留田。——曹丕《上留田行》

钟嵘《诗品》评价曹丕的诗“率皆鄙直如偶语”



三、曹植对汉乐府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影视作品中的曹植

曹植一生的处境和他的父兄不一样。建安年间,也就是曹植二十九岁以前,他在邺下文人集团里,过着贵族公子的生活,诗酒作乐,随辇侍宴。后来,因为封建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猜忌倾轧,在哥哥曹丕和侄儿曹叡两代皇帝的压制下,他如同动物园里被圈养的动物,在各种监视下度过了十一年,最终“汲汲无欢”地离世。曹植在文学上有颇高成就。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乐府诗歌领域。他继承了汉乐府的优秀传统。并且对其予以发扬。

(一)运用乐府传统手法,“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曹植的诗篇悲凉慷慨。多方面反映了他渴望在政治上出人头地的壮志。也反映了他的热情。常在诗中用汉乐府诗曲折隐晦的比兴手法表达内心痛苦。有时借夫妇喻君臣。有时借古事讽当世。

曹植作《七步诗》

煮豆子用来做羹。过滤豆子制成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本来都是同根生长。煎熬为何这般着急。——曹植《七步诗》

《七步诗》是一首“寓言”诗。它用萁豆相煎来比喻骨肉相残。这明显采用了乐府的传统手法。并且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厨准备丰盛膳食,烹煮羔羊宰杀肥牛。秦筝声音多么激昂,齐瑟和谐又轻柔。阳阿跳起奇妙舞蹈,京洛传来著名歌谣。欢快饮酒超过三爵,宽松衣带倾出众多美食。主人送上千金寿礼,宾客献上万年祝福。长久的交情不可忘,对人冷淡有始无终是道义所指责的。谦逊君子的品德,弯腰如磬有何所求。狂风飘飞白日,时光飞驰向西流去。

又如他那首有名的《野田黄雀行》。相传此诗是因悼念朋友遭曹丕迫害,自己恨不能营救而作。但其结尾“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却凭借天真的理想,对生活寄寓了憧憬与希望。钟嵘在《诗品》中称赞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二)借鉴汉乐府民歌,开“应制诗”、“咏怀诗”之先河

《洛神赋图》中乘坐轺车的曹植

明亮的太阳照耀着青春时光,及时的雨水使飞扬的尘土安静下来。寒冷的冰块避开炎热的景象,凉爽的风轻拂着我的身体。清澈的美酒斟满了金色的酒杯,菜肴丰盛地陈列着。齐国人献上奇妙的音乐,唱歌的人来自西秦之地。风度翩翩的我家公子,机智巧妙犹如神明。

内容大多没有可取之处

前往承明庐拜谒皇帝,之后即将返回故乡。清晨从京都出发,傍晚经过首阳山。伊水和洛水宽广又幽深,想要渡河却没有桥梁。乘船渡过汹涌波涛,怨恨那向东的路途漫长。回头瞻望眷恋都城,伸长脖子内心哀伤……——曹植《赠白马王彪》(部分)

曹植后期的诗不再局限于模仿汉乐府民歌。他借鉴了汉乐府民歌。但又超越了汉乐府民歌。像组诗《赠白马王彪》。诗句中交织着哀伤之情。恐惧之情。愤怒之情。反映出他对朝廷的愤怒情绪。还揭示了曹丕父子残忍暴虐的本质。这实际上是咏怀诗的先驱。开创了咏怀诗的先河。

结语

建安七子

说到建安文学的艺术特色,就得回溯汉乐府。建安文学在艺术方面主要是继承且发扬了汉乐府的优良传统。说到建安文学,就一定要提及“三曹”。“三曹”是建安文学的高峰。在继承并发扬汉乐府的优良传统上,“三曹”表现得格外突出。

建安文人亲身经历了汉末的动乱生活。他们接触了较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所以能够继承汉乐府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创新。在“三曹”的号召和推动下。建安文人继承并发扬汉乐府的优秀传统。创作了一批优秀文学作品。冲破了当时沉寂的文坛。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参考资料:

地点在太原

钟嵘所著。曹旭进行集注。名为《诗品集注》。属于[M]类书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为2011年10月1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9 02:44 , Processed in 0.1014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