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回复: 0

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热映,马文革忆与国乒有关的那些年

[复制链接]

6551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727
发表于 2025-4-27 20: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5年5月8日 天津市体育馆新落成 阔别斯韦思林杯6年之久的中国乒乓球队 在馆内惊险战胜瑞典队 男乒“无敌的寂寞” 从那一夜开始奏响序曲

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此前上映。这段往事艰苦卓绝又令人心潮澎湃。它再次徐徐在观众面前展开。中国乒坛名宿马文革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他直言这是他看过最好的体育电影。

影片里 带头大哥白民和 擅长横板弧圈快攻 他是国家队的“杀手锏” 有点“拽”还带点萌 大雨中咆哮式检讨那一幕 是电影名场面 白民和原型是世界冠军马文革

影片上映后 马文革看了五六遍 看着片中年轻的“自己” 与国乒有关的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事 在他脑海不断闪过 最近在与中新网记者的对话中 他缓缓道出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为了胜利,我拼了”

熟悉国乒的老球迷或许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时。中国乒乓球曾陷入绝望低谷。以瓦尔德内尔为代表的欧洲力量迅速席卷世界乒坛。在他带领下。瑞典队在世乒赛取得三连冠佳绩。

那时的马文革,是国乒男队用以和欧洲强队对抗的“武器”。1995年世乒赛男团决赛,国乒与瑞典队再次相遇。马文革被安排第二个出场,对阵佩尔森。在他之前,队友王涛和瓦尔德内尔激战3局,最终1:2输掉比赛。

此前马文革与佩尔森交手,他从未输过。然而此刻他站在自家门口的赛场,肩负着重夺斯韦思林杯的希望,巨大的压力向他涌来。他心想:要是自己输了,重夺世乒赛冠军基本又得等两年。

资料图:运动员时期的马文革。

马文革第一局领先却被佩尔森逆转。他当时受到一点小打击。后来就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拼了。重新调整心态后马文革进入忘我的状态。他屏蔽了场边的一切喧嚣。他在场上尽情释放自己。

这场比赛过程跌宕起伏。最终马文革逆转获胜。这场胜利为国乒保住了冲冠希望。决胜局王涛再胜佩尔森。国乒在主场完成绝地反击



资料图:第43届世乒赛上,中国男队捧得斯韦斯林杯。

“没有辜负教练的期望”

王涛拿下最后一分后。他把球拍抛向天空。随后整个人仰面躺倒在地。场边的马文革等人冲上场。他们像叠罗汉一样。压在王涛身上疯狂庆祝。

马文革站在领奖台上。他的眼眶一阵湿润。他内心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至少没辜负教练对他的期望

实际上在决赛前一天的晚上 教练组仍在探讨是否让马文革上场 据马文革回想 那时他的状态已非巅峰 他说 92、93年他状态最佳时 处于上升阶段 但1994年肩部意外受伤 他的整个技术下降迅速

那次受伤之后 马文革七八个月没打比赛 只能看球不能碰球 严重时胳膊都抬不起来 关键时刻 一位来自深圳的医生主动站出来为马文革治疗 一周后 马文革肩伤好转 他开始慢慢恢复训练 一心准备世乒赛

然而伤病对他的影响,远超预期。在世乒赛半决赛中,马文革连丢两分。这使得教练组对决赛的排兵布阵产生顾虑。教练组表示,按照以往经验,没有队员在半决赛输两分后,决赛还能上场。所以很多教练对让他参加这场球意见很大。

最终 时任国乒男队主帅的蔡振华力排众议 马文革因此获得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资料图显示 2012 年 11 月 18 日 2012 年乒超联赛男团第 9 轮比赛 天津渤海银行以 3 比 1 的比分战胜江苏中超电缆

“天津需要我”

1995年世乒赛结束后 马文革已接近退役年龄 他决定前往德国打球 一方面是因为年龄增大 且身上有伤病 无法跟着队伍进行高强度训练 另一方面 许多年轻队员崭露头角 他觉得应该给他们更多机会 从个人角度出发 他也希望延续自己的乒乓球生涯 一方小小的球台 承载着马文革的过去与未来 始终令他难以割舍他带着妻子来到异国他乡,继续追逐与乒乓球有关的梦想。

马文革在德国待了十几年。期间他辗转于四个俱乐部。依靠在国内打下的坚实基础。他在德国也拥有了一批粉丝。他表示很喜欢和球迷接触交流。赢球之后。大家会聚在一起喝酒聊天

马文革慢慢适应了在德国的生活。他是天津人,一直牵挂着家乡乒乓球事业的发展。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时,马文革37岁了,他重新参加比赛,代表天津队出战男团比赛



那时天津乒乓球成绩差 后备人才储备不够 2009年 马文革受邀请回到家乡执教 说到当时的选择 马文革坦率讲 当时没多想 蔡指导之前问过我 愿不愿意去国家队二队任教 但我觉得天津更需要我 所以我应该回来

在他的带领之下 2019 年天津队拿到了队史上第一个乒超联赛冠军 然而让人感慨不已的是 天津队夺冠后没过多久 就因为变故不得不转让

资料图:中国乒乓球男队与斯韦思林杯。

“只要干得动,就一直干下去”

或许在回国前 马文革未曾料到 国内执教之路会以这般戏谑的方式结束 但在他那一辈人身上 大多闪耀着纯粹的理想主义 还有爱国精神 即便没有俱乐部 他也要把对乒乓球的热爱传递下去

如今马文革开办了自己的训练基地。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为国家输送更多人才。

马文革常和孩子们整日相伴,这也让他时常忆起儿时训练的情景。那时他家住得远,每天上学得跑两三公里。唐山大地震时训练没中断,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练。有时练得太晚,就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睡在球台上。

在他眼中 当下孩子的训练条件 跟他小时候比 已发生巨大改变 他说 小时候 买双白球鞋都不舍得穿 还要拿粉笔把鞋涂白 接着一跺脚 粉笔沫直呛鼻子

小时候日子苦。但马文革认为。既然喜爱乒乓球。那就得把球打好。秉持这种简单信念。他从天津队一路打到国家队。离开赛场后。他所有选择都和乒乓球有关。就像电影主题曲所唱

向着天,迎着光,

满身泥泞也无妨。

有爱的力量,谁可阻挡……(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9 02:25 , Processed in 0.1017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