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回复: 0

中药煎煮方法全攻略:正确煎煮中药提升药效与安全性

[复制链接]

6591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847
发表于 2025-4-27 11: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样样皆为宝

[]

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提升了,选择中医治疗或者养生的人越来越多。同时,因中药正确煎煮方式未得到普及而导致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地凸显出来。

很多人或许会说:“现在存在代煎服务呀。”然而实际上,当前我国的中药代煎服务管理体系还处于建设的过程中,诸多中药煎煮方面的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所以,对于那些有长期服药需求的人而言,自己煎中药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今天小医就来和大家说说

[]

清代名医徐大椿说过:“煎药之法,最宜深入讲求。药之效与不效,全都系于此。”由此可知,中药能否正确煎煮,直接关乎药方能否取得最佳疗效。倘若中药没有被正确煎煮,不但会对药效造成一定影响,甚至还可能变成“毒药”,损害健康,危及生命。

网易新闻(2023 - 04 - 19)有报道称,一名男子服用了煎煮时长不足两个小时的白附子(也就是乌头碱)。之后,他出现了头晕、呕吐以及四肢抽搐等症状。经检查,确定该男子为急性中毒。即便立刻进行洗胃,也无法挽回他的生命,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因此,小医建议大家一定要正确煎煮中药!

不同中药质地各异,一些中药的煎煮方法较为特殊,包含另炖(煎)、烊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先煎、后下、包煎等,具体内容见下文。

中药煎服可简单概括为三大阶段:

[]

包括药材准备、煎药剂量

及煎药器具等。

药材准备

药材存在清洗方面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不建议对药材进行水洗。因为水洗可能会致使某些药物成分流失,像滑石粉、海金沙、龙骨、牡蛎等这类粉末状药物。

水洗可能致使部分药材的辅料流失。像蜜炙麻黄、醋制香附、姜汁炒黄连等药材,它们的辅料极易溶于水。若对这些药材进行水洗,就有可能造成辅料流失,进而使药效下降。

药材存在浸泡的问题。通常建议使用自来水进行浸泡。浸泡时的水量是饮片剂量的 6 至 8 倍。轻压药材时,水要高出药面大约 2 厘米。

如果处方中植物药有较多质地疏松和轻浮的,如银花、苏叶等这类花类、叶类的,那么建议浸泡 30 分钟。

若有较多诸如川芎、生地等植物的块根、根茎、种子、果实等药材,浸泡时间建议为 60 分钟,且需适当增加浸泡的水量;若还含有矿物、动物、甲壳类等药材,建议浸泡时间和水量再稍微延长一些。

煎药剂量

找医生开具药方时,患者要咨询好每一贴的剂量,还要咨询好服用时间。不能盲目自信,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也不能在网上查阅非官方资料。

煎药器具

选择煎煮器具时,通常会优先挑选砂锅、瓦罐这类较为稳定的器具。要是选用了铜、铁、铝等容易与中药材发生化学反应的容器,那么就会对药效造成一定的影响。

Part 02.煎煮阶段

包括煎煮时长、煎煮火候、煎煮频次以及某些特殊煎法。

01

煎煮时长

一般的中药一煎沸腾之后,接着用小火煎煮 20 到 25 分钟;二煎沸腾之后,再用小火煎煮 15 到 20 分钟就可以了。而像藿香、佩兰、薄荷等一些解表药或芳香类药物,它们的煎煮时间要短一些,只需煎煮 10 到 15 分钟,闻到香味就停止煎煮。

一些矿物类、贝壳类或动物类的药物,例如生石膏、磁石、生牡蛎、生石决明等。因为它们质地比较坚硬,所以需要先煎大约 20 分钟。之后再放入其他药物一同煎煮。

02

煎煮火侯

中药煎煮时,通常在沸腾前用大火,沸腾后用文火。这样能确保药液一直处于沸腾状态,从而保持药效的稳定性。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火候的选择需要依据中药功能的差异来进行相应改变。贝壳类药物和补益药需用文火久煎,而解表药通常用武火快煎。

03

煎煮频次

解表类药物通常只需煎煮一次。除解表类药物外,其他药物一般要煎两次,第一次叫“头煎”,其药效能溶出约 45%;第二次叫“二煎”,药效能溶出约 35%。之后将两次煎好的汤药混合,早晚各服一次,如此药效才最佳。

04

特殊煎法

01

另炖、另煎

为保存某些贵重药的有效成分,可采取另炖的方式,也可采取另煎的方式。这样做能够减少在同时煎煮时被其他药物吸收的可能性,例如人参、羚羊角等这类药物。

02

烊化

中药入汤剂有多种方法,其中之一是将胶类药物进行处理。可以将其放入水中,或者加入少许黄酒进行蒸化;也可以将其放入已煎好的药液中溶化,之后再倒入已煎好的药液中,使其和匀,最后内服。

03

泡服(焗服)

用开水或煎好的部分药液趁其温热,将需泡服的药物加盖进行浸泡。10 到 15 分钟之后,把药汁滤出,以供混合服用。这类药物适用于质地轻且用量较小的,像花类、叶类的药物;也适用于含有大量挥发油及特殊成份的药材,例如西红花、番泻叶等。

04

冲服

冲服指的是把药物添加到药液或者水中进行均匀混合后口服的方式。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比较粗的中药颗粒粉末。比如颗粒剂中药就能够直接进行冲服。倘若冲服之后碗里还有药渣,那就需要再次加水将其调匀,然后连同药渣一起吃掉。

05

煎汤代水

某些药物可以先行煎煮并去渣,然后用此液来煎其他药,这就叫煎汤代水。这种方法适用于体积庞大且吸水量较大的药物,比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

06

先煎

先煎时,要把每剂药中需要先煎的药物集中在一起。先煎这些药物 20 到 30 分钟左右。之后,将其他药物泡好,再加入一起煎煮。比如石决明、生石膏、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磁石等这类药物,都适宜先煎。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特殊毒性药物需要先煎且煎的时间比较长。比如附子、乌头等药物,它们应该先煎 30 到 60 分钟。

07

后下

在煎头遍起锅前的最后 10 到 15 分钟加入后下的药物。钩藤宜后下,砂仁宜后下,薄荷也宜后下。

08

包煎

这些药物需要先用纱布袋包好,然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这种方法就叫包煎。

带有绒毛的药物,例如辛夷,要是不包煎的话,就容易刺激咽喉从而引发咳嗽;粉末状的药物,像青黛,倘若不包煎,就容易让药液变得混浊,或者沉淀到锅底,还容易致使药液焦糊。

Part 03.服用阶段

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式服用正确的剂量的中药。

服药温度

因为温度会影响药效,所以大部分中药需温服,仅有少数药物可冷服,像清热泻火、解毒止咳类中药。然而,由于脾胃不能耐受寒凉,故而还是建议大家以温服的方式为宜。

服药时间

大部分中药可在饭后半小时服用,通常一剂药需服 2 至 3 次。小医提醒大家,服药时间需灵活掌握:滋补类药物需在空腹时服用,像四物汤、四君子汤等;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药物也适宜空腹服用,例如泻下剂等。

驱虫药(如乌梅丸)适宜空腹服用,活血化瘀药(如赤芍、川芎)也适宜空腹服用;安神类药物需在睡前半小时服用;服中药有困难的患者,可以少量多次分服;急重病不论什么时间都可服用。

服药剂量

临床医师要求的成人服用量通常在 150 到 300 毫升这个范围。小儿的服用量要酌情减少。因为小儿体质比较弱,胃容量较小,并且喂药相对比较困难,所以小儿的服药剂量较少。建议采用少量多次服药的方式。

3 岁及以上可煎至 40 毫升,然后分 4 次服下;3 岁到 7 岁的幼儿可煎至 45 毫升,接着分 3 次服下;7 岁到 12 岁的儿童可煎至 60 毫升,再分 3 次服下;12 岁以上的儿童可煎至 90 毫升,同样分 3 次服下。

接下来小医给大家罗列了在服用中药时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1

吃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因为萝卜具有消食、破气的作用。当吃人参、黄芪等滋补的中药时,萝卜会削弱这些药的补益作用,进而降低药效。

会使药物作用发生改变

#2

#3

一般在服用中药时不宜喝浓茶。因为浓茶中鞣酸含量较多,当与中药同服时,会对人体吸收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产生影响,从而降低疗效。尤其在服用“阿胶”和“银耳”的时候,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如果平时有喝茶的习惯,那么可以喝少量的淡茶。并且最好是在服药 2 至 3 小时之后再喝。

另外,吃中药时能否接触酒要依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有些药物,像红花、丹参、红景天、黄芩、黄芪、当归等活血化瘀类药物,需要用酒当作药引,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煎药的时候可以添加酒一同煎制,而不是用酒来送服。

大部分中药在服用时不能与酒接触。若接触酒,会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反应。像牛黄清胃丸、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丸等含有复方牛黄的中药就是如此。

#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9 07:10 , Processed in 0.1044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