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回复: 0

2024年7月生猪价格站稳19元/公斤,全行业盈利持续,第三季度盈利修复预期乐观

[复制链接]

6543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703
发表于 2025-4-26 21: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 年 7 月结束。当月国内生猪价格(外三元)快速上涨。站稳了 19 元/公斤的关口。全行业一直保持盈利状态。这使得市场对上市猪企第三季度的盈利修复抱有乐观的看法。

年内生猪价格呈现“淡季不淡”的态势。从 5 月中下旬开始,猪价开始快速上涨。它迅速突破了 15 元/公斤和 16 元/公斤,并且之后再也没有跌破。整个行业由此进入了盈利阶段。已经披露的上市猪企的中报业绩预告表明,二季度的猪价促使猪肉板块的基本面快速得到修复,龙头猪企都在第二季度实现了盈利。当前处于猪肉消费的淡季。价格呈现出强势的表现,这使得业内人士对于第三季度全行业能够盈利这一情况逐渐达成了共识。

今年二季度,猪板块呈现出“抢跑”的行情。龙头股在这个区间的涨幅普遍都超过了 20%。这是因为资金提前对二季度的盈利进行了博弈。眼下,猪板块已经经过了两个月的估值调整。那么,在今年的后五个月,猪板块能否走出猪价与股价同步的行情呢?这成为了一个很大的看点。

猪价涨势如虹

猪易通数据表明,7 月 31 日全国外三元生猪的均价为 19.56 元/公斤,单日的涨幅又扩大到了 0.17 元/公斤。对整个 7 月的猪价表现进行回顾,其走势并未出现市场之前所预测的短期震荡下跌的情况,相反,呈现出涨势如虹的态势,单月累计涨幅是 8.07%,个别省市再次刷新了年内猪价的高点,像安徽、福建、江苏等地的生猪价格超过了 20 元/公斤。

猪价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四周呈现上涨态势。自繁自养生猪头均盈利在不断扩大。单头猪通过自繁自养的养殖利润达到 459.35 元,相较于上一个周期环比上涨了 4.74%。从今年开始,全国生猪出场价格的增幅已经超过了 30%。



猪周期底部至今在演绎,因为猪肉供大于求,所以猪价持续下降。能繁母猪经历了产能去化之后,尽管需求端没有明显复苏,但供给端规模明显缩减,从而推动了价格上涨。公开资料表明,本轮周期从 2022 年 12 月到 2024 年 4 月累计去化 9.2%,去化程度已经超过 2021 年到 2022 年,比 2021 年 6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了 12.5%。

生猪养殖属于典型的周期行业。需求属于刚需,呈现出季节性的波动。供给侧的波动主导着周期的演绎。价格是企业盈亏的关键所在。今年二季度之后,猪肉价格有了明显的上涨。供应端对后市持乐观态度。二次育肥也积极地进入市场。这进一步促使了终端肉价的上涨。某农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生猪 10 个月的生长周期来考虑。供应端能够为猪价上涨起到托底的作用。而消费端的需求则是决定猪价高点的核心变量。当下正处于猪肉消费的淡季。需求端的支撑较为有限。由此预计在短期内猪价会偏强运行。从中期来看。猪价主要是以温和震荡的态势为主。

上市猪企三季度盈利可期

猪价从 5 月中下旬开始呈现强势态势,这种态势推动了上市猪企的盈利得以修复,已经发布的中报业绩预告表明行业的景气度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

数据表明,二季度全国生猪的平均价格在 16.4 元/公斤左右。大部分养殖企业都已经达成了单季度盈利的目标。在这些企业中,牧原股份(.SZ)、温氏股份(.SZ)、巨星农牧(.SH)、神农集团(.SH)在二季度每头猪的盈利超过了 200 元。

从中报预告整体来看,龙头猪企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加凸显,这体现为更高的利润兑现能力,中小上市猪企的表现较为中规中矩。龙头股牧原股份第二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约为 30.78 亿元,而一季度该公司净亏损 23.78 亿元,1 至 6 月该公司累计销售生猪 3238.8 万头。温氏股份第一季度净亏损 12.36 亿元。在此背景下,预计上半年能实现归母净利润 12.5 亿元到 15 亿元。而上年同期是亏损 46.88 亿元。ST 天邦(.SZ)、唐人神(.SZ)、天康生物(.SZ)等这些小市值猪企,在上半年都实现了业绩扭亏。

饲料价格持续走低是对上市猪企盈利修复的另一项利好。从去年三季度开始,豆粕和玉米价格逐渐下降。其中,豆粕价格相较于去年三季度的高点,最大跌幅约为 30%;玉米价格的跌幅约为 15%。饲料原材料降价,有望促使上市猪企进一步降低完全养殖成本。



二季度开始猪价呈现出超出预期的表现,并且在 7 月份猪价的涨势持续不断,这使得投资者对上市猪企在三季度以及全年的业绩扭亏情况抱有期望。那位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今年下半年猪价呈现出向上的趋势,上市猪企有希望实现半年的盈利,而盈利的规模取决于出栏量的完成程度。周期底部持续较长时间处于拉锯状态,这导致上市猪企普遍处于高杠杆的状况。即便行业景气度开始回暖,上市公司也不会轻易进行扩产以及增加资本投入。而出栏规模的增长是上市猪企盈利规模得以成长的核心所在。所以,在生猪产能回升相对较为缓慢的这个阶段,低成本成为推动盈利空间的关键因素。前述分析师如此说道。

今年上半年主要生猪养殖企业的出栏量呈现 6%的增速。一季度主要上市猪企的出栏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0%,而二季度出栏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出栏量的增速持续放缓,降到了 2018 年以来(非洲瘟疫期间除外)的最低水平。在龙头猪企中,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在上半年完成了全年出栏目标的近 50%,小市值猪企的完成度通常还不到 45%。

超过 20 个月处于亏损状态,一直在消耗上市猪企的现金流。在短时间内,即便盈利有所修复,也还不足以让上市猪企的资产负债表恢复正常。从出栏增速逐渐放缓这一现象可以看出,上市猪企提升出栏量的意愿较低,其在资本扩张方面也变得更加谨慎。上述分析师表示。

养殖板块上行的原因包括估值修复以及对未来周期预期的修复。今年二季度,猪板块行情表现突出。在 3 月中旬至 5 月末这段时间,神农集团、正邦科技(.SZ)、华统股份(.SZ)、牧原股份等上市猪企的股价有区间涨幅,且超过了 20%。对于这一轮股价与猪价不同步的行情,市场普遍认为是资金提前对上市猪企二季度业绩扭亏进行了博弈。

行情告一段落之后,很多上市猪企的股价开始步入调整阶段,并且回吐了大部分前期的涨幅。温氏股份的股价在 5 月末达到了阶段新高 22.39 元,之后出现了约 11%的回调;牧原股份的股价涨到阶段新高 50.07 元后,回调到了 41 元左右,调整幅度约为 18%;神农集团的最大回撤大约是 31%。

眼下,上市猪企在三季度的盈利预期变得越来越强。猪板块的短期回调已经基本稳定下来。接下来,能否走出猪价与股价同步的第二阶段行情呢?从周期趋势方面来看,我们认为当下依然是能够重点关注猪周期投资的时间点。其一,全行业的盈利修复才刚刚起步,之前的行情是基于预期业绩扭亏,而中报业绩预告进一步增强了资金对于行业景气度向上的确定性。其二,本轮猪周期的盈利时长有可能会比前两轮更长,主要原因是生猪产能修复较为缓慢从而推动了这一情况。养殖成本会在本轮猪周期的演绎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所以建议投资者要积极去关注上市猪企的现金流以及它们的成本能力。一位上海的私募基金负责人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9 01:48 , Processed in 0.10361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