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回复: 0

1000家中国企业在印尼现状:经贸合作成果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复制链接]

6551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727
发表于 2025-4-26 04: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采纳了一些企业的意见,对本文进行了小小的修改,并且补充了一些以前在电子调查中关于中国企业在印尼现状的其他结果(这是首次发布哦)。今天,再次将本文发布出来,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打扰。

题目原本打算写“1000 家中国老板在印尼假装生活”,然而经过思考后觉得还是应该正经一些,于是就把主标题给更改了。

近年来,中国与印尼的经贸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是 2013 年 10 月,中国领导人在印尼首次提出“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印尼是该倡议的重要起源地。两国领导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合作成果十分丰富。据两国政府认可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当前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事实上的第一投资来源国。去年,前往印尼的中国人,包括游客,已达 200 多万人。

俺在印尼的每一天,从早晨一直到晚上。除了要完成老板交代的一些任务之外,主要的事情就是和中国老板们进行交往。去倾听他们的故事,对他们的境遇表示同情,去了解他们的苦衷,知晓他们所面临的困难。

见过神采奕奕的成功企业家,见过面容憔悴的失败小老板;见过身着西服的智库专家,见过穿着背心短裤的个体户;见过心怀恶意的骗子,见过讨要欠款无门的债主。

今天来吐槽一下当前在印尼走出的中国企业的现状,并且进行抛砖引玉。

一、目前在印尼,到底有多少中资企业?

谁都没有进行过正式的统计,并且也很难进行统计,原因是中国人数量众多且分布分散。在民间比较被接受的说法是有 1000 家以上。本人掌握的数据表明:1. 当下半官方的印尼中国商会的正式会员大概有 250 家,这些会员基本都是在印尼正式注册的中国大陆企业,其存活率近乎 100%。2. 印尼目前最大的行业群体即建筑建材,不久前举办了一次联谊活动,出席的中国企业也是约 250 家,不过其中有一些已经是商会会员,经本人粗略观察,大约有一半的重合情况,也就是说这个行业中未加入商会的中小企业大概有 125 家。还有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另外,那些还没有加入商会的较大公司,像手机行业、物流行业、冶炼行业等,估计数量不会超过 100 家。目前在印尼正式注册且有经营活动的中国企业,个人估计不会超过 500 家。不过,那些打酱油的企业以及还在路途上的企业未被计算在内,像近期热门抢滩“蓝海”的小微互金“企业”等。这些企业流动性大,经营状况不稳定,存活率也较低。

二、在印尼的中国企业都从事哪些行业?

从 2016 年底我所做的近 200 家民调数据样本中能够看出一些迹象。

三、这些企业都属于什么性质和经营地点分布

从数据样本中能够看出,国企大概占据 40%的比例,民企也约占 40%,个体或其他约占 20%。从事业务的地点有将近一半在爪哇岛,另外一半则分布在其他各个岛屿。

四、上次电子调查的其它一些结果,仅供参考



五、中国企业为双边经贸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1、国(央)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当今的承包工程和以前的形式有很大不同,正在从 BOT 向 EPC、EPCF 过渡。在印尼能拿到项目,取决于谁的融资能力强,企业实力强就有机会拿到项目,就像有奶就是娘一样;谁的实力大,就看资金情况,资金能说明一切。这也是像印尼这样急需基础设施建设且缺钱的国家所期待的。同时有一些民企承包商因这些国(央)企在国内而得以分一杯羹,从而形成了建筑建材和机电设备领域这个在中国印尼中规模最大的企业群体。当然,印尼业主乐意与这些国家队进行交往,尽管它们机制不够灵活,决策效率或许也较低,但它们财大气粗且忠贞不渝,就如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一样。

以电力项目作为例子,自本世纪以来,中国在印尼所涉及参与的电力项目情况如下表所示:

以上数据是纯粹通过民间途径搜集而来的,不具备权威性,必然存在遗漏或者谬误的情况,仅仅供参考而已。

印尼迄今为止的总电力装机容量约为 50000 兆瓦。这意味着印尼目前每发出的一度电,其中将近半度电是由中国帮助投资或参与建设的。

若干港口疏浚项目等等等等留下了基建狂魔的身影。

中国是目前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可以说是印尼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助力者,这一点完全合理,毫不夸张。

2、民营企业在产能合作领域大显身手

以镍矿山冶炼企业为例,看下表:

另外,在氧化铝冶炼方面,山东魏桥、杭州锦江、南山铝业等民企在进行投资建设。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领域,民企抢先进入了。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和金融政策的变化,一些已开工的项目被国企部分接盘,这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

中国的矿山冶炼企业在近年来的两国经贸合作中十分突出。它既符合两国的产业政策,又让东部地区那些遥远且落后的人们看到了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实力与诚意。此企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充分体现了两国人民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值得大书特书。

3、在民用消费品领域,国企民企各领风骚

比如,中国手机企业(OPPO、VIVO、小米、华为等)已经将中国产品的口碑做到了印尼的乡村一级;物流企业(J&T)也做到了;烟草(利群)做到了;冷食(AICE)也做到了。另外有大批中国的建材企业,以海螺水泥为首,涵盖大中小各类企业;还有五菱和东风等汽车企业;以及聚龙棕榈油、新希望饲料、嘉乐纺织品、蒙牛奶品等一大批落地项目,这些项目已经或即将在印尼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作用。



有一些特殊行业,像石油石化以及通讯电信,它们主要是以国(央)企的形式存在,民企要进入这些行业是比较困难的(华为除外)。

4、服务类企业功不可没

金融机构方面,像国开行、进出口行、中信保、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太平保险、中国人保等;运输物流企业方面,像国航、南航、厦航、东航、中远、新海丰等;服务类企业方面,像贸促会、律师事务所、报关行、旅行社等,同时还有八大菜系齐聚的中国餐饮,它们都为中资企业在印尼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5、传统的贸易转型公司继续在为两国经贸发展发挥余热

这方面有长虹、格力、创维、海尔、美的、方太、三一、中联、天狮、天士力等企业。其中,有的企业已经完成了从贸易到投资的转变,将中国制造转化为本土制造。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升两国贸易额,尤其是减少对印尼的贸易顺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6、值得重视的新进入印尼新兴产业

房地产行业方面,有央企中铁、中交、中建,上市公司碧桂园,民企贵州花果园,国企青岛建设,园区开发企业广西农垦,以及十几家中小开发商的项目已落地。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对若干本土大型电商企业进行了注资,同时还有一大批前途未卜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等。这些企业能否在印尼实现“长治久安”,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

六、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的内外部主要问题

当今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了很大的改变。中美贸易战的本质在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想要遏制中国的发展。他们给中国戴上了政治方面是威权主义、经济方面是国家资本主义、外交方面是扩张政策的帽子。在印尼这里,这些观点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不久前,反对党领袖宣称 2030 年印尼将不再是印尼自己的国家,关于印尼已被某些国家占领的舆论十分喧嚣。即便身为当政总统的佐爷,也必须考虑一些怀柔的手段,以谨慎应对民意。因此,我们在印尼的国企承担着极为沉重的国家责任。它被视为中国崛起的重要力量,其一举一动都容易被认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并且,它还享受着中国政府的补贴,以此来压制西方或本地资本。在国内,国企的主要领导岗位如今已成为“高危”的职业。一方面,有人在吐槽“千刀万剐不当国企一把手”;另一方面,他们又得忙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要进行倒贷、还贷以及债转股等事宜,同时还得防备着 XX 组,根本就没有心思去努力开拓海外市场。结果是,世界 500 强的中国企业大部分来到了印尼。很多领导心里想着海外走出去能开张吃三年,然而实际上却是三年未开张。他们倾注的精力与拿到的项目不成比例,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一些已经落地的中资项目,基本上依然处于封闭的自我经营怪圈之中,就如同大饼卷着手指头,自己吃自己。众多在印尼的中小企业,是依靠目前这几个由中国投资的大项目来获取生计,它们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印尼官员对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的真实目的存在很大怀疑。不少本地老板认为,中国是把自身过剩且淘汰的产能转移到了印尼,这对本地企业和市场造成了冲击,同时还掠夺了本土资源,并且留下了污染的环境。目前反对党大力宣扬印尼国家外债过多以及外国劳工非法务工等相关话题,这些话题都指向中国,其目的十分明显。然而,我们的舆论宣传软实力却未能及时跟上,呈现出一种贡献多大就被认为罪过多大的情况,这让人有点感到窝火。

中国企业在履行当地社会责任方面尚有提升空间。实际上,部分中国公司在这方面已取得较好成效,但整体而言仍显不足。在某些 NGO 组织或民粹主义分子看来,中国企业仿佛是带着经济掠夺的原罪而出现的。一些不良团体会联合那些未直接或间接受益于中国投资项目的后来者,煽动不明真相的村民闹事。如果我们不及时制止这些人的行为,不做更多有益之事,就会处于很被动的境地,甚至可能导致项目失败。当然,我们不能一直做散花童子。我们需要讲究“斗争”策略,熟悉各种“玩法”。在这方面,有些标杆企业已经进行了很好的尝试,中国商会成员内部也将开展有益的交流。总之,中国企业必须摒弃国内的习惯做法,静下心来深耕细作,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内部存在无序竞争,这消耗了诸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一个电站项目进行招标时,7 家投标总承包的企业里有 5 家是中国的,另外 2 家则是提供设备的。对此,驻外机构难以协调,触碰任何一方都不合适,只能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低价竞争,舍弃经济效益,让业主获利;一个从事本土工程的小姑娘近期创建了一个公众号,每期会发布 2 到 3 个通过自己渠道获取的本土招标项目,很快就有近千人阅读;印尼目前数量最多的两个中国微信群体分别是餐饮群和建材群,一个关乎人们的饮食,一个关乎企业的需求,无论是供应商还是采购商,随便组建一个群都能达到 500 人的上限。这些表明一个情况:狼多而肉少,饥饿时就不会挑选食物。人已经走出来了,但是事情还需要慢慢熬过去。

资金短缺以及三角债均为一个重大问题。那些资金充裕的国企,存在因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进行跨界经营而导致资金无法到位的情况,此类情况不在少数,致使项目只能时断时续地进行。有些房地产项目已经拖欠多家款项,承包商的垫资已无法继续维持,只得对进度进行调整并另寻办法,差一点就变成了烂尾楼。所谓的互金行业靠拿钱生钱。印尼政府目前对其睁一眼闭一眼,暂未采取严厉措施,但有前提条件,即放贷资金不能在本地融资,国内资金又无法流出(或许原本就没有)。于是这些互金行业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有的甚至公开承诺高回报,搞起了本地众筹,将庞氏骗局引入了印尼。一些地下钱庄也开始蠢蠢欲动,因为有市场需求,个人 5 万美元的外汇额度根本不够用。国家刚刚实施降准政策,释放了 7000 亿资金。地主家的余粮也快消耗殆尽了。此次降准是定向债转股。国企在经营中可以将经济效益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而民企却不能这样做。境外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生存发展,自行寻求福祉。家乡无法承载人们的肉身,他乡又无法安放人们的灵魂。看着似乎很热闹,但实际上并不能赚钱。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心中充满了焦虑。长此以往,中小民企的老板早晚都会面临困境,有可能成为“两院”院士,即进入法院和医院。

需要密切关注印尼政商环境的新变化,例如印尼的选举年以及印尼盾贬值等情况。同时,更要留意在中美关系发生新变化时,印尼政府的态度和政策的转变,要谨防某些官员凭借“爪哇智慧”左右逢源并从中获利。对于这里外部环境的相关情况,就不再进行详细说明,大家可以查阅本号之前的文章。

写到这里,觉得有关中国企业在印尼的相关数据仍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打算再次开展一次民间的电子调查问卷,以便及时更新旧的数据。只要在印尼有业务,无论是已注册公司还是未注册公司的,都可以踊跃参与。想要搜集的数据都很简单,就是几道选择题,而且还可以抽奖呢。大家一起努力,力量就会更大,只需举手之劳,长按下面二维码进行选择即可,老杜在此拜托大家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9 02:26 , Processed in 0.1045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