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回复: 0

中国科技企业加速布局新加坡:中美博弈下的东南亚战略与经济影响

[复制链接]

6551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727
发表于 2025-4-25 04: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

中国的互联网科技巨头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对新加坡进行布局。这主要是由于新加坡在区域内所具有的地位。此次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实际上起到了加速的作用,促使这些企业加快了在新加坡布局的步伐。

新加坡在中美之间一直秉持着中立的立场。张军博士指出,新加坡自身是一个小国,倘若选择站边的话,实际上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举动。

对新加坡而言,中国大量进入对其经济只有益处,不存在威胁一说。新加坡的领导力集中在区域,也就是在东南亚地区,中国不会取代新加坡的领导力。相反,中国会借助新加坡在东盟的领导力去影响这个区域以及世界。

这次疫情对新加坡的影响实际上是很大的。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外国人。政府鼓励企业在新增职位时要优先考虑新加坡人。外籍员工在申请工作准证以及续签的时候,政府有可能不会批准。

凤凰网香港号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节目,我是陈笺。特朗普政府宣布,从 9 月 20 号起,美国的企业不被允许与腾讯旗下的微信有任何生意方面的往来。另外,字节跳动在美国的发展历程充满波折。尽管特朗普政府在原则上批准了它与甲骨文之间的合作,但未来的情况如何,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新加坡这几天成为中国互联网科技巨头落户的热门国家,这在另一方面可以看到。阿里和字节跳动之后,最近腾讯宣布会加大在新加坡的投资并开发新市场。那么新加坡作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选择地,其优势是什么呢?中国企业怎样才能避免在美国出现的那种被动局面呢?相关话题,今天的节目时间里,陈笺邀请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客座副教授张军博士,大家一起来进行探讨。

美国打压之下,中国企业布局新加坡

凤凰网香港号陈笺向张博士问好。近期发现新加坡变得很受欢迎。阿里和字节跳动之后,腾讯也宣称要把新加坡发展为其亚太业务中心。中国的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选择在新加坡落户,不知是因为美国的打压,还是原本就看好新加坡市场呢?

张军表示,这几个公司在新加坡进行布局并非是此次疫情之后才有的情况,也不是在美国打压中国之后才出现的。实际上,它们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新加坡了,主要原因是新加坡在区域内的地位。此次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起到了一个加速器的作用,进一步加快了这些企业在新加坡进行布局的步伐。

凤凰网香港号陈笺称:我们看到,中国的科技巨头纷纷在新加坡落户。此外,像英国的戴森,将其总部从伦敦迁移到了新加坡。还有德意志银行,把它的亚太区总部从香港搬到了新加坡。在地缘政治相当紧张的环境之下,为何有如此多的跨国企业搬到新加坡呢?它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呢?

张军称,新加坡在多方面具有优势。其一,新加坡的政策区域具有辐射能力;其二,新加坡是双语国家,具备语言优势,全国民众都能讲英文和华语,甚至有些印度人也能讲华语,其语言优势较为突出;其三,新加坡在物流、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为优越,长期以来一直是最佳的港口和机场,像樟宜机场连续多年都排名第一。在这方面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得来新加坡投资具备良好优势;新加坡的法律环境利于投资,对知识产权尊重度高,政府在监管方面以及连接度等方面也都是有利条件。

近些年来,有一些企业的高管和拥有巨资财富的人士纷纷来到新加坡。主要是因为新加坡在家庭资产信托管理方面有非常好的政策,这对于财富的安全性方面能提供天然的良好保障措施。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纷纷在新加坡落户,像最近今天评选出的福布斯排行榜里的新加坡首富张勇也来自新加坡。新加坡的家庭信托基金有管理规定。若再进行投资,当你入籍新加坡后,在资产管理方面或许会有诸多优惠条件。这些因素使得众多人士和企业纷纷选择在新加坡落户,尤其在互联网产业和金融科技领域,新加坡的表现十分突出。

新加坡政府早年计划建立全球数据中心,因此在基础建设和政策引导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后来,金融管理局推出了对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鼓励措施,这使得数据中心在新加坡近两年迎来了蓬勃发展。许多巨头公司纷纷在新加坡设立数据中心,刚才您提到的脸书、微软、谷歌以及阿里巴巴等公司都在新加坡设立了他们的数据中心。为什么要在新加坡设立数据中心呢?除了之前提到的那些优越条件外,还有一个客观条件,那就是在海底电缆方面,新加坡是重要节点。从数据安全性来看,新加坡有充分保障,地理位置上没有海啸和地震,政府本身在数据安全性方面提供各种政策和设施保障。我想这些是给数据中心在新加坡发展是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这两年来,亚洲已成为全球数据会计的一个中心。未来 3 至 5 年之内,新加坡将逐步成为该区域最重要的节点国家。从这方面来说,中国的这些巨头公司以及世界各地的巨头公司纷纷在新加坡落户,并不令人感到奇怪,这与新加坡政府这些年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是紧密相关的。

新加坡不选边是最大的优势

凤凰网香港号陈笺称:在中美进行博弈的过程中,新加坡能否找到一个平衡点呢?它是否会受到美国政府的影响呢?这种影响会不会进而对中国企业在新加坡的发展产生作用呢?



从政府层面而言,新加坡如今是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都希望争取的地方。因此,中美都期望新加坡能够做出选择,站在各自国家一方。然而,就新加坡自身而言,从其国家自身的利益出发,鉴于新加坡本身是一个小国这一情况,如果选择站边,实际上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举动。

新加坡在中美之间维持着一贯中立的立场,这是我所认为的。这些年来,新加坡与中国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比如在重庆建立了政府间的合作项目,以及早期的苏州工业园和广州知识城。在各个方面,包括科技、知识产权以及政府项目等层面,都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政府官员有管理方面的培训,其中包括市长班、局长班等。在管理方面,他们进行了许多交流,并且与中国的合作极为密切。

新加坡与美国存在合作,在医疗、通讯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合作。新加坡不选边是其优势,能借助中国和美国的优势,因为中国和美国的诉求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且各自优势也不同,所以新加坡夹在当中不选边便是最大的优势。

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凤凰网香港号的陈笺询问:中国企业要在新加坡实现更顺利的发展,在哪些方面是值得留意的呢?

张军认为最重要的是需注意遵守本国法律,这极为重要。因为国内部分企业过去数年习惯做事托关系、走政府关系,而这在新加坡肯定行不通。新加坡政府办事效率高大家都清楚,实际上无需走那些关系,只要条件符合就能获得政府批准。好多早期以及近期出海的企业出来后,办事情时会带有一些习惯,这些习惯多多少少都存在,这是非常不好的。实际上,这对整个群体产生了一个比较负面的影响,这是其中的一点。

还有一个方面是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例如,我们中国的餐饮业服务如今绝对是超过新加坡的,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出色。然而,到了新加坡之后,有些服务让人感觉有些过度了,过于殷勤,反而让客户感到不舒服。这是一个逐渐进行本地化的过程。

一个是法律方面,新加坡自身的法律与中国的法律体制存在差异。因此,前往新加坡或其他国家时,合规合法的进程极为重要。

凤凰网香港号陈笺称:我们能看到美国的发展状况较为良好。其本土化运作或许是其优势之一,例如它所聘请的高管是前迪士尼的一位副总裁等。那么这些公司在新加坡如何避免水土不服并更好地发展呢?在新加坡政府方面,比如在组织架构当中,本地员工与外国公司的企业高管是否有比例方面的要求呢?

张军称这点极为重要,其实中国企业前往国外发展,以及其他国家的公司到新加坡或者到中国发展的情况是相同的,从相反角度来看也是如此。当初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之际,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外公司进入中国后,若全部由本国管理层负责,便会存在一个很大的真空空间,即高层与基层之间缺乏沟通,因为二者的想法完全不同,理念、文化以及管理方式皆存在差异。中间的真空需靠本地人才去填补,并且起到桥梁作用,这十分重要。所以在新加坡,美国的一些公司、欧洲的公司都会聘请本地员工担任其高管。新加坡本地的员工包括马来西亚的人。因为新加坡曾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所以马来西亚被视为本地。实际上,有很多来自马来西亚的人在企业中担任管理层角色。

我们中国来的这些出海公司如今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公司内部会尽量聘请本地人进入管理层。同时,政府在规定的名额中也强调,在一些领域要注重本地人所占比例,不允许全部都是外国人,要求一定程度的融入。而新加坡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大致在国家层面的种族核心方面就做得很好。从企业本身的小范围来讲,若要做好和谐,就需要把本地的人加进来。因为本地人才能够协助中国企业加快本土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去年公布的 500 强和今年刚公布的 500 强中显示,中国在 500 强企业数量上已首次超越美国。我们来看一下盈利程度,中国的盈利水平很低,大概仅有 14%。这远远低于美国的 500 强企业,在去年的占比中更低。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美国的打压,对新加坡以及东南亚而言,是一个机会。许多制造业以及一些供应链重新布局到了东南亚。这使得我们中国的一些企业也需要在东南亚这些国家进行布局。这是值得我们考虑的一个方面。

中国对于新加坡没有威胁这一说

凤凰网香港号陈笺称:我们留意到,阿里此前花费 40 亿美金收购了新加坡的第二大电商。随后,在 5 月份疫情期间,又收购了 AXA TOWER,即安盛保险大厦 50%的股权,花费了 12 亿美元。中国的科技巨头纷纷加大在新加坡的投资力度,那么新加坡方面有怎样的反应呢?是否产生了像美国那样所谓的对“中国威胁论”的担忧或恐惧呢?

张军称,所谓“中国威胁”的说法,在新加坡方面并不存在。中国不会威胁到新加坡,原因在于新加坡自身与美国不同,它不是“世界警察”。同时,中国也并未威胁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所以,对于新加坡来说,中国的大举进入只会给新加坡的经济带来好处,不存在所谓的“威胁”。新加坡的领导力处于区域范畴,即在东南亚地区。在中国,这被称为东盟的领导力。中国不会取代新加坡在该领域的领导力,相反,中国会借助新加坡在东盟以及东南亚的领导力,对这个区域产生影响,进而对世界产生影响。我认为在新加坡不存在所谓的威胁这一情况。

凤凰网香港号陈笺称:新加坡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今年年底即将发放数字银行的牌照。我们注意到腾讯支持的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加坡当地公司 SEA,他们将合作申请其中一个牌照。此外,阿里的蚂蚁金服以及字节跳动也都会申请数字银行的牌照。那么,新加坡政府对于外资进入金融领域有着哪些门槛和限制呢?

新加坡在金融管理方面要求极为严格。新加坡的金融管理局对金融科技以及像区块链这类新型科技给予大力支持,其支持力度在国际上居于高位,这促使许多做区块链的公司纷纷前往新加坡。尤其在过去的两年里,实际上我曾主持过两届区块链大会,协办过两届区块链大会,参加的人数都在 1000 多人。但是你仔细观察,实际上前来的大部分是中国的一些企业,这些企业都在参与玩币。这样就会给大家留下一个印象,即区块链就是虚拟货币,并且被画上等号了。但实际上这远远不是真实的情况。政府也在持续地纠正在这方面的误解,与此同时,对于区块链以及虚拟货币、数字货币,政府也是大力倡导的。

新加坡去年宣布要增发一些牌照,其中有两个是全数字银行牌照,还有三个是数字批发银行牌照。全球共有 21 家企业机构申请这些牌照,在第一轮筛选中刷掉了 7 家,目前还剩下 14 家。原本说今年 6 月份要宣布最终这 5 家的归属,但由于疫情的影响,政府将抗疫放在首位,所以此事被推迟了。估计到年底或者更迟,具体时间尚未公布。因此,政府在这方面非常谨慎,并且出台了许多政策。例如,新加坡注册数字银行要求必须至少是新加坡本地的公司或个人占控股大股,不允许国外公司控股,这使得像蚂蚁金服这样的企业必须与本地公司合作,否则无法获得牌照。

疫情影响下的新加坡



凤凰网香港号陈笺提出疑问:这场疫情究竟给新加坡经济带来了何种影响呢?我了解到新加坡政府倡导居家办公,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极为严谨,若雇主未做到相关要求会被处罚问责,那么这种模式会持续下去吗?

张军称这次疫情对新加坡的影响具有举国性且非常大。尽管政府在疫情控制方面目前成效显著,如今我们已能上街随意活动,在佩戴口罩的情况下可以四处走动,在特殊情况下还能批准 50 人的活动,多数情况下 4 个人一起吃饭是没问题的。

对于企业而言,新加坡开展的大部分业务都需出国,因此需要频繁前往新加坡之外的地方。然而,由于当前疫情的缘故,我们都无法外出,所有人都得待在新加坡。就像我们最邻近的马来西亚新山,以往我们开车过去,在吃饭的时间就能到达,可现在这个地方我们也无法前往。如果这样继续进行下去的话,我们所有的业务都没办法去进行了。

比如公司要向泰国销售设备,那你就得飞到那里。如果人飞不过去,即便把设备运过去也没什么用。你要卖材料,人也得能飞过去。在所有这些人员无法交流的地方,我们都清楚,像这样继续下去开展业务是不行的,除非像现在做电商那样。电商对于新加坡而言是占比很小的一部分业务。其本身的物流资源、材料和物品都并非在新加坡生产,而是在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这意味着跨境的程度过于严重,由此带来的经济收入也非常小。实际上,对于一些小国家以及其他国家,都有类似的这种影响。中国内部可以自由走动,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存在着庞大的内需市场,美国和日本在这方面具有优势,然而新加坡却没有这样的优势。

对于媒体和一些与互联网相关的公司来说,可以在家办公。然而,对于制造业而言,在家是无法进行工作的。所以,我预测在新加坡疫情过后,共享办公领域可能会蓬勃发展。

凤凰网香港号陈笺称:这场新冠疫情对新加坡的经济以及就业市场都造成了相当大的打击。仅上半年的数据就显示,有近 13 万人被裁员。不少当地人在抱怨职位似乎被外国人占据了。那么,裁员的重灾区究竟是本地的新加坡人,还是外籍员工呢?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张军表示,这次来讲的话,受影响最大的应当是外国人。在裁退的时候,一方面政府鼓励企业在新增职位时要优先考虑新加坡人,这里的新加坡人包括新加坡公民和新加坡永久居民(PR)。在申请工作准证以及续签证的时候,很多情况基本上都不会获批。正因如此,这些人就失去了工作。即便公司方面想要继续聘用他们,但由于政府不批准,他们还是失去了工作。我们也遇到了很多朋友因为这个原因而不得不回国。所以,这一次对于外国人来说,尤其是像中国和印度方面的人来说,影响是相当大的。

对于新加坡本地人而言影响也很大。例如我今年带的应届毕业生中,有许多学生到现在仍未找到工作。之后我去了解情况,询问学生为何中国学生有工作而本地学生找不到工作,原来原因是……中国学生在四年级开始时,由于签证原因,很早就开始找工作。新加坡学生通常是先毕业,然后旅游两个月,之后才找工作,因为他们的工作比较好找。今年情况有变,他们遭遇了疫情。等他们毕业去寻找工作时,已经没有工作可找了。这些孩子非常不幸,很多到现在仍找不到工作,甚至还有一些去做打杂的工作,所以对本地人的影响也很大。

前几天有报道称,若新加坡的疫情持续下去,新加坡的中小企业可能会全军覆没,这是个极为严重的现象。若出现这种情况,对新加坡的影响将是致命性的。我认为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裁员是企业在万不得已、被逼无奈时才会采取的最后举措。此前,企业一直依靠之前的积蓄来维持生存。政府拿出了 1000 亿储备。这在新加坡历史上是首次拿出如此大的储备用于救济。从公司层面到百姓生活层次,针对不同层次都在想办法救助。然而,这种情况不可长久,总有一天会资源耗尽。这些钱花起来就像流水一样。另外,若进行裁员,员工都裁完了,那谁来干活呢?如果公司没活了,你能坚持的天数是不确定的。因为以前的积蓄会逐渐花完,到那个时候,很可能就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局面。

凤凰网香港号陈笺称:中国的这些巨头纷纷入驻新加坡,并且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那么,新加坡的民众对此是怎样反应的呢?

张军表示,总体而言,如今新加坡的失业率已经处于非常高的水平。只要有新的工作机会出现,大家都会感到高兴。中国现在的这些巨头公司进驻新加坡,既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就业。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都是受到欢迎的。

凤凰网香港号陈笺称:今年是中新建交 30 周年这一重要日子。中新关系目前状况良好。那么,怎样才能让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长久地延续下去呢?

张军称,在过去的 30 年里,总体而言一路较为顺畅,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后继续前行,他认为新加坡一如既往地不选边。同时,他觉得中国不应过于强调大国姿态,放下一些身段,这对中国反而有好处。一些早期出现的中国出海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做得很出色。我认为低调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太高调,肯定会引发所在国人们的一些嫉妒和反感。

凤凰网香港号的陈笺表示:感谢张博士为我们进行的分析与解读。在当前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且疫情对经济造成严重打击、经济处于非常低迷的状况下,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再次感谢您,张博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9 02:08 , Processed in 0.1009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