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回复: 0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南京北京东路小学排名第几-南京北京东路小学初中

[复制链接]

6551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727
发表于 2025-4-20 07: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个人档案】:

孙双金出生于 1962 年。他是“情智语文”的创始人。他是语文特级教师。他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他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是教育部师范司《教育家成长丛书》首批 20 位入选者之一。他是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他是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导师。他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

曾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的称号,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的称号,获得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的称号,获得全国名校长的称号,获得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获得中国十大小语年度人物的称号,获得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的称号。出版了《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这部教育教学专著,出版了《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这部教育教学专著,出版了《孙双金与情智教育》这部教育教学专著,出版了《情智教育十日谈》这部教育教学专著,出版了《听孙双金老师讲语文》这部教育教学专著。

芳菲四月,日暖风轻。记者走进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大门,眼前景象与春光交相辉映。在碧波粼粼的小池旁,有古旧的木制地板、雪白的书架和一台黑色的三角钢琴,它们搭建出简洁清新的阅读一隅。伴着音乐教师指尖流淌出的悠悠琴声,许多放学了还不愿回家的孩子围坐在一张张欧式小圆桌前,安安静静地读着书。

当下师生都很匆忙,应试教育环境只看重分数。在这样的环境下,还存在一座散发着温馨气息的校园,还有一些孩子“赖”在学校不走,这是很不容易的。也许,每一个了解孙双金以及“情智教育”的人,都能够对眼前的这些情况给出最恰当的解释。

“情智”让教育带有温度

记得在两年前,记者来到北小对“娃娃科学院”的“小小科学家”们进行采访。这些孩子在镜头前从容不迫地谈论着,充满自信,并且还会对记者的提问提出疑问。这所学校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能够赋予这些孩子独特的“气场”呢?当记者走近孙双金时,找到了答案。

2003 年 9 月 1 日,41 岁的孙双金成为了北小的“掌门人”。他向记者表示,正是老校长袁浩在校园内留下的那两块铜牌,激发了他关于“情智教育”的办学理念。

一块铜牌挂在教师会议室门匾上,上面写着“心心相印”四字。我认为师与生之间的“心心相印”,教师与校长之间的“心心相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心心相印”,所有这些的总和就是教育的“心心相印”。将两颗“心”拉得笔直,就形成了两个竖心旁,“心”主要关乎情感,要想达到“心心相印”,就需要情感相互连接。有一块铜匾,上面刻着 80 多位教师的寄语。铜匾的中央是柳斌先生的两句话,即“含爱生情怀,有教育智慧”。这其中的“情”与“智”,深深吸引了孙双金的目光。

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是完整的教育呢?情与智这两个方面让我明白,只有追求情感与智慧的相互融合,感性与理性的相互滋生,才能够培养出完整的人,也就是大写的人。怀揣着这样的教育追求,孙双金从“情智语文”着手开始进行开拓,逐渐深入到对“情智教育”的全方位探索,包括“情智课堂”“情智校园”“情智活动”“情智课程”等。

为什么“情”字要先行呢?孙双金表示:教育首先是对人的教育。倘若我们的教育将儿童的情感给忽视了,即便表面看上去再是丰富多彩,可实质上却是苍白无力的。知识、文本以及教育教学都应该是带有温度的。我们一定要从“冷认知”转变为“暖认知”。

该校数学教师吴贤介绍说,孩子们对课前 5 分钟演讲环节特别喜爱。为使课堂有“好玩”之感,每节课前都会安排一位孩子站上台讲一个数学小故事。尽管数学学习内容看似硬邦邦,然而孩子们借着同伴声情并茂的讲述,能更轻易地发现规律,也更容易被唤醒和激励。吴贤称,几乎每个孩子都极为看重那难得的登台机会,在登台之前需要做诸多的准备工作。实际上,准备的这个过程,是一种从内到外的智慧的逐步形成,并且在公开演讲中所获得的愉悦感与自信心,还能够催生出新的智慧。这或许恰恰就是对北小所一直追求的“情智课堂”最为真实的一种体现吧。

了解孙双金的人都知晓,他原先的“招牌菜”乃是“四小课堂”,即“小脸变得通红”“小眼闪烁发光”“小手直直举起”“小嘴一直常开”。而现今,孙双金将“情智教育”表述为:要让教育充满审美的愉悦之感,让教学饱含思维的挑战之味,让教学满溢丰富的安静之态。省教育学会会长杨九俊评价道:“孙双金的‘四小’依然存在。然而,‘四小’并非是全面的概括,也不是唯一的追求,而是呈现出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形态,正因如此,它才能够站得住脚。”

“情智”二字在孙双金的教育场域中扎下了根,他自身也始终在追求情智共融。北小教科室主任朱萍认为,孙双金是懂得生活的人,并且他懂得在生活中陶冶性情、完善人生。她曾在一篇文章里描写孙双金:他很爱穿一双黑布鞋,凭借着儒雅的气质和从容的脚步,使一双普通的黑布鞋被他穿出了文化的味道。在一天的繁忙结束之后,青灯下常常能看到他与书籍相伴的身影。读书使得他的课堂始终弥漫着浓郁的书香,同时也让他的生活充满了闪耀的智慧……

追求“真正的语文”



语文教学是孙双金一生所钟爱的。他觉得如果几天不琢磨语文教学,就会感到浑身不自在,仿佛少了些东西。所以,尽管行政事务十分繁忙,孙双金仍然对讲台怀有眷恋之情。

四月的一个早晨,在两年前。孙双金习惯地站在走廊上,他看着那些活泼的孩子们在快乐地游戏。突然,传来一个脆生生的童声:“孙校长,我想请您去我们班上节课,行吗?”接着,那个男孩子还摇晃着孙双金的手,仰起头,脸上满是期待的神情。孙双金笑着弯下身子,摸了摸他的头,说:“好啊!你是哪个班的?”男孩子回答:“四(5)班,说好啦!”随后,小身影就不见了……

第二天一早,孙双金按约定来到了四(5)班。他在这班上了一节《12 岁以前的语文》校本教材中的儿童诗课。孩子们在他的课堂中,能感受到生活的诗意,也能享受到语文的美丽。曾听过孙双金儿童诗教学的教育专家成尚荣进行了这样的评述:课堂上的孙双金,一方面像老师,另一方面又不像老师。他像老师,因为学科基础深厚且始终在引导学生;又不像老师,因为他像个儿童,对这也说“不懂”,对那也说“不行”,总是在恳求孩子们给予“帮助”。的确,孙双金这种把自己“变矮”“变小”的教育智慧,让学生拥有了更多学习权利和更广阔的创造空间,使得师生关系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许多教育界的同行都知晓,孙双金是从以公开课为主要舞台的“正统”语文教学中的一篇篇课文教学中一路走来的。然而,他有勇气向自己提出问题、发起挑战,甚至果断地否定自己曾经非常成功的课例,在新的教育感悟的引领下重新开始。他在一次聊天里对管建刚说,管建刚也是省语文特级教师。他表示自己是从公开课一步步走过来的,然而他认为当下流行的一篇课文两节课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他觉得小学应该以大量的读、背、积累为主。正因如此,北小才有了《12 岁以前的语文》校本教材。

儿童语文学习的黄金时期,他们应该接触最美好的语言。孙双金认为,如今语文课本里的绝大多数内容都属于“非经典”。而汉语注重吟诵、涵咏、感悟、回味,因此必须回归本真,用国学经典以及经典的古体诗歌、现代诗歌、儿童文学为孩子们增添“细粮”,以练就扎实的语言和文化“童子功”。如今,全国有十几个省,并且这些省中有 200 多所学校加入了“12 岁以前的语文教育联盟”。同时,还连续举办了两届“12 岁以前的语文”高层论坛。

孙双金通过举办“儿童诗”“儿童论语”“走近李白”等讲座和示范课,来让教师们能更好地利用这套校本教材,以此重构语文课堂。他还组织教师开展国学、儿童文学课堂教学比赛,并且邀请方素珍、梅子涵等专家前来指导。在这套校本教材的浸润下,孩子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家长表示:“我的孩子之前买衣服必定要是名牌才肯要。然而,自从他读了校本教材中‘衣贵洁,不贵华’这句内容之后,就再也没有想要买名牌衣服的念头了。”

前几日,孙双金在六(3)班执教了一节《李白与美酒》。学生张予安说:“我们的校长很可爱。他一站在讲台上,就显得特别沉稳、大气,还让我们觉得很温暖。”同班的张可函说:“我三年级就开始写诗,孙校长还专门与我单独谈过关于诗歌创作的事。”今年我出了诗集,他还为我写了序,鼓励我继续创作。”

孙双金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了很多奖项。然而,在他心中,一位江西小学生在公开课上颁发给他的“最佳老师”奖意义最为重大。那只是一张五角星形状的纸片,但那四个童真的字却永远印在了他的心里,并且激励着他不断地向前迈进。

做教师成长的领跑者

孙双金认为,他要求自己的领导团队成为领跑者,这是北京小学最重要的管理理念之一。并且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如果要教师做到某些事情,那么自己首先要做到。

北小秉持“课程自由”的理念,鼓励每位教师在完成国家规定的课标之后,踊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课程。孙双金为了践行这一理念,在暑假期间,前往图书馆把所有关于李白的书籍都阅览了一遍,基于此开发出了自己的《走近李白》系列课程。他身先士卒,对北小的教师们产生了影响。北小的教师们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个人课程:安颖莹开设了《儿童诗创作》课程,鼓励孩子们创作自己的诗歌,使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语言能够自然地生长;朱萍开设了《绘本作文》课程,让儿童绘本成为触发孩子们自由想象的载体;王淼开设了《水墨画》课程,让孩子们在山水花鸟中品味高雅,怡情养性;支名瑗开设了《小古文》课程,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浸润于国学经典、诗词歌赋之中……

其实,开发属于教师自己的课程这件事,对我们而言并不容易。支名瑗向记者坦言,一方面要在课程的编排和设计等方面耗费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更多的压力来源于应试的挑战。她说,为了在自己的班上开展小古文课程全学段实验,国标语文课本的教学时间被压缩到了一个月,而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背诵《弟子规》《千字文》等古代蒙学教材。当我们班孩子的语文成绩不太好的时候,我心里有些沮丧。然而,孙校长一直鼓励我要把实验坚持下去。他还说,随着时间不断地过去,孩子们的成长会给我们带来最满意的答案。

朱萍是孙双金正式的“签约徒弟”,如今她已成为特级教师。她极为佩服孙双金的执着。在教科研方面,他尤其有一股“轴”劲,做事时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做好。正因为这样,在教师们的眼中,他是严厉但又不乏温暖的。

培养青年教师需沉到课堂,沉到具体环节,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磨”。孙双金这样说道。在课堂教学方面,对结构、语言、问题以及课的内在张力等进行反复打磨;在论文写作上,从文章大标题到小标题,从案例选择到语言运用都反复修改。当下,磨课和磨文已成为北小教研的“经典项目”,北小也已然成为名师成长的摇篮。

这些年,孙双金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点滴之中。早餐时,他常手拿着早餐,面带微笑地与青年教师相对而坐。这样,一次次小型的语文研课、磨文活动就在餐桌边悄然开始了。逐渐地,青年教师纷纷“抢占”孙双金对面的座位,借助早餐时间和他进行一次次高效的思想交流以及观点的碰撞。这已经成为北小校园里特有的“早餐文化”。

用梦想点亮人生,能激发教师的巨大热情;用文化滋润精神,可丰富教师美好的情怀;用智慧开启智慧,会让教师的人生更敞亮;用才干引导才干,能让教师的人生更精彩。在孙双金看来,成长意味着生命的舒展和心灵的自由,培养教师首先要在他们心中播下一颗有梦想且有追求的种子,“引导而不强制,启发而不包办,循序渐进、善于诱导,这也是一种智慧。”

【记者手记】:



记者来到孙双金的办公室展开访谈时,他正在为第二天要上的课做准备工作,即《李白与美酒》。翻开教案能看到,两课时的教学内容包含 6 小部分。一是酒仙美名的由来,二是得意时饮酒,三是交友时饮酒,四是失意时饮酒,五是饮酒的 N 点理由,六是饮酒后升天。每个小标题后都列举了相关诗歌,并且精心设置了讨论题。他告知我们,依据计划,后续的专题包含《李白与朋友》《李白与名川》《李白与送别》《李白与旅游》等。可以想象得出,每一个专题都需要教者在课前获取大量的资料,并且对教者在文化积淀、文学品位、思辨能力等情感和智慧方面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采访当中,孙双金明确表示,身为校长这一职务,平日里的很多时间都被行政方面的事务给占据了。他还开玩笑说自己是“上班时段在当校长,下班之后就去做语文老师”。像查阅资料、开发课程以及设计教案这些事情,大多都是他凭借着业余时间来完成的。从这些方面可以明显看出孙双金对古诗文研究以及语文教学的热爱。

“情智教育”发展到“情智管理”,在孙双金的实践里,“情”和“智”相互交融、共同生长。他指出,无论是教育还是管理,都要把“人”放在首要位置。也正因为如此,他既注重人性,又遵循人性,北小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情景使我们体会到了教育的“温度”。

(李旭)

【对话】

记者: 如何理解“情智教育”?

孙双金称:“情”能够被理解为情怀、情感以及情趣。课堂教学应当具备情趣,从事教育工作需要有情怀,对教育事业要怀有深厚的情感。儿童正处于情感的萌芽、生长以及发育阶段,所以“情”处于首要位置。“情智教育”,起始于情,推动着智;凭借情开启智慧,用智陶冶情感。致力于追求情与智的相互融合、和谐共生。“情”和“智”彼此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一同发展,并非相互割裂的。“人”,一撇一捺必然存在一个交叉点,这个交叉点便是情智共生且共融。“情智教育”期望教育者凭借自身丰富的情怀以及灵动的智慧,构建出情智共生的教育环境,推动儿童情智和谐地发展。

记者: 为什么推出 《12岁以前的语文》校本教材?

孙双金称:曾将知识划分成两类,一类是“根的知识”,另一类是“叶的知识”。“根的知识”具备再生性,“叶的知识”则无法再生。现今,许多学生学到了大量“叶的知识”,诸如做练习、背诵概念等,之后便遗忘了。然而,“种子的语文”是能够生长的,并且能为一生奠定基础。目前小学语文课本大多是白话文选文,对在我国文明进程中占据更长时间且更经典的古文有所忽视。《12 岁以前的语文》校本教材,在完成原有的国标课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后,加大了国学经典、诗歌经典以及儿童文学经典的教学内容。童年是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应该教给他们美好的语言。让他们通过涵咏经典文本。让他们通过吟诵经典文本。让他们通过感悟经典文本。让他们通过积累经典文本。从而打下扎实的语文“童子功”。

【另眼看他】:

孙双金的气场在课堂上有所体现:许多学生家长送孩子上学时,都期盼和热望着“跟随孙双金学语文”;他的气场在校园里也很明显:非常注重以文化人,对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很重视,让“走情智教育之路,育情智共生之人”成为师生们的共识,成为“北小人”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状态;他的气场在校园之外同样存在:借用现在流行的说法,他有自己的“粉丝”和“粉丝团”。一位名师,要从风格发展到流派,从个体拓展到群体,从地域延伸到全国,一定的“粉丝”数量是不可或缺的。孙双金提出“12 岁以前的语文”,他一呼喊,就有很多人响应,由此可以看出他在小语界的影响力非常大。

——省教育学会会长 杨九俊

孙双金是一位思想者,他的思维常常别具一格。他的教学思想以及对教材的处理方式往往独具匠心、新颖独特。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既是善于思考的人,又是勇于实践的人。孙双金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相信他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行,收获的将会是更多的“双金”。众多的“双金”最终将会汇聚成“一金”,那便是教育家!

——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9 02:22 , Processed in 0.0950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