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回复: 0

孔子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如何影响中国教育发展

[复制链接]

6463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461
发表于 2025-4-24 10: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孕育出了无尽的智慧。创造这些智慧的古人,令我们心生敬仰。如今,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同时他还是古代极为伟大的教育家。在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这一举措之后,儒家思想对中国的统治长达 2000 年之久。

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有七十二人。他的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如今我们人人都能够去上学,这一点是值得感谢孔子的。

有教无类 让百姓家的孩子走进学堂

古代只有贵族子弟能够上学。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之后,逐渐出现了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可以入学的情况。

孔子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民办学校。他的学生曾有三千多人。其中比较优秀的有七十二人。后人将此称作“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孔子做了一件意义非凡的事,那就是平民教育。他为众多中华民族的子孙开启了受教育的大门。

因材施教 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朱熹称:“孔子用以教导他人,是依据各人的资质。”孔子言:“人的本性是相近的,而习性却相差很远。”由此可见,孔子极为重视教育对于个人发展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

弟子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询问了相同的问题,然而孔子给予了不同的答复。孔子作出解释:“冉求在做事时常常退缩,所以我促使他前进;子路行事好勇超过他人,所以我让他有所收敛。”冉求时常表现出退缩的行为,故而孔子给予他鼓励;仲由的勇敢程度超过常人,所以孔子对他进行约束。



在他“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子路能够为了“礼”而甘愿赴死;颜回即便只是一箪食一瓢饮,也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快乐;曾参更是喊出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样的话语。

“因材施教”这一理念要求教育者能够看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并且要尊重这些差异,同时还要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现在几乎所有孩子都在学校接受标准化应试教育。在家中,他们也被寄予同样的期望,那就是成绩要优秀,能够考上好大学。

很多父母对别人家孩子的成绩感到羡慕,自家孩子的成绩达不到预期时,就会搬出“别人家的孩子”,以此来打击自家孩子的自信。

很少有父母知晓孩子的擅长之处,也有父母不正视孩子的爱好,让孩子只去学习该学的课堂知识。在这种标准化的教育模式中,孩子的闪光点逐渐被消磨掉。

希望家长们能够具备像孔子那样的品质,尊重孩子的独特性,依据孩子的特点给予恰当的教育,相信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成绩的提升。

德育为先 先做好人 再做好事

孔子认为品德修养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论语·学而》中讲到: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且讲信用,广泛关爱众人,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在家需孝顺父母,出门要顺从兄长,行为应当谨慎,要博爱大众,并且亲近仁者,若还有余力,就可以演习六艺之文。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影响下,颜回培养出了高尚的品德;子贡成为了杰出的外交家;曾参成就为大学问家;子路最终因护卫主人而英勇地战死。



古人一直提倡的教育是先注重德育,而后进行智育。先教导好孩子如何做人,接着再要求他取得好成绩。

现代竞争环境带来压力,很多父母将注意力更多地聚焦在孩子的文化课上,而德育教育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

我们在网上时常能看到孩子存在的各类“素质问题”,比如打父母、辱骂老人、实施校园霸凌以及青少年犯罪等等。家长绝对不能将这些视为小事,觉得等孩子长大了再进行教育也不迟。因为一旦孩子长到一定程度且性格已经定型,再想要去改变就会变得困难。

现在在家庭教育方面,必须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不管他以后的事业能否成功,都要成为一个品行正直且善良的人。

启发诱导 耐心启发孩子去思考

孔子称:“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在教学过程中,孔子重视对学生施行能够由此及彼、融会贯通的启发式教学。

孔子曾说:“有一个鄙陋的人向我询问,我当时一无所知。我从事情的两个极端去叩问,然后尽力去探究。”他提出要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去“叩其两端”,通过思考来分析并解决问题。

启发诱导这一教育方法在今天也很有用,值得每个父母深思。

疫情期间,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是“陪娃写作业”。很多家长都表示很崩溃,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给孩子说了很多遍,孩子还是会写错呢?

比起每次直接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不如耐心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从而得出答案。待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后,下次面对类似问题,就能够减少出错的概率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人智慧影响深远。

为人父母就像是一场持续的学习修行。今天,让我们一同去学习孔子先生的教育理念,希望这些理念能对我们的家庭教育起到帮助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科技】 ( 京ICP备20013102号-58 )

GMT+8, 2025-5-18 15:00 , Processed in 0.1188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