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81 发表于 2025-5-9 17:30:39

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规模激增761%?背后原因惊人

本文共1900字

阅读完约4分钟

向纭嬉金融投资报记者吉雪娇

近期,银登中心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报告》揭示,本年度第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领域的交易额高达370.4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增幅高达761%。

然而,在贷款转让的过程中,个人不良贷款的平均折扣率和平均本金回收率均呈现下降趋势。目前,银行推出的不良资产包在转让时的起始定价,甚至出现了低于原价十倍的“极低价格”现象。这一现象使得贷款转让市场表现出规模急剧扩大和价格大幅下跌的双重特征。

个贷不良转让规模激增

数据表明,不良贷款的转让交易量呈现显著上升。具体来看,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此类业务的总交易额高达4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38.8%。特别是个人不良贷款的批量转让,其规模更是激增至370.4亿元,同比增长了761%,并且完成了128笔交易。

个人消费贷款在各类贷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一季度中,其转让交易的总额达到了268.2亿元,这一比例高达72.4%,并且这个比例已经连续在两个季度中呈现上升趋势。

https://img2.baidu.com/it/u=966682033,380417030&fm=253&fmt=JPEG&app=120&f=JPEG?w=944&h=500

众多银行及金融机构加快了不良贷款的处置进程,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转让市场的成交额位居前三,具体金额分别为198.15亿元、53.55亿元和49.73亿元。

另一方面,不良贷款转让市场的价格出现了显著下跌。首先,平均折扣率和本金回收率均有所降低,具体数据显示,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平均折扣率达到了4.1%,而平均本金回收率仅为6.9%,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0.5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

此外,部分贷款包折扣极低。某股份制银行在2025年发布的第13期个人不良贷款(包括个人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转让项目的公告中透露,该项目的未偿还本金和利息总额高达1.9亿元,而转让的起始价格仅为147万元;同样,某国有商业银行河北省分行发布的2025年第2期个人不良贷款(主要指个人经营性贷款)转让项目的公告显示,其未偿还本金和利息总额为4496.8万元,转让起始价设定为430万元,两者均以低于一折的折扣率进行出售。

银行强化风险管控

在面临结构性调整的巨大压力之下,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依旧承受着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在零售业务领域,不良贷款的风险正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到了2024年年底,信用卡逾期超过半年的未偿还贷款总额达到了1239.64亿元,这一数字占到了信用卡应还贷款总额的1.43%。

业界专家指出,在当前的环境下,大规模处理不良个人贷款对于银行加强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目前,股份制银行的零售业务比重较大,而长期累积的不良个人贷款不仅损害了银行的盈利,同时也严重耗费了银行的大量资本和信贷资源。银行通过大量转售不良个人贷款,能够迅速释放被占用的资金额度,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使资金能够重新流入到优质的资产和业务板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减少潜在的风险。

监管部门不仅通过拓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的覆盖领域,例如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纳入第二批试点,而且还发布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旨在明确支持资产管理公司扩大收购资产的类型,包括重组资产和信用减值资产,以此加快金融机构风险资产的处置速度,进而激活现有资产,并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进行优化。

行业专家表示,目前银行业采取大规模转让方式来处理零售端的不良贷款风险,这不仅是为了缓解短期内资产质量的压力而采取的策略,同时也是为了遵循监管部门的指引、促进现有风险有效退出的一个持续有效的机制。

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https://img2.baidu.com/it/u=1566375249,26751229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79&h=445

尽管金融机构以较低的价格大规模处理不良资产,但信用不良资产由于缺少抵押品作为保障,其回收率明显偏低。据银登中心的数据统计,逾期超过五年的信用贷款债权平均回收率不到5%,这一比率比抵押类资产低出超过12个百分点。

在不良资产处理的生态系统中,银行在完成不良资产的批量转让之后,资产管理公司(AMC)便正式承担起清算的职责。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复杂且难以解决的挑战,比如涉及债务人个人信息的保护、催收活动的合法性等问题,如何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和提高清收效率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成为了当前最为凸显的关键矛盾。

监管部门对此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催收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禁止实施恐吓、骚扰等13种不恰当行为。此外,还严格规定不得泄露任何个人信息,对债务人的隐私进行严格保护。同时,该办法还保留了原合同中的权益保护条款,旨在确保债务人在债权转让过程中,其合法权益不会受到任何损害。



业界人士指出,银行在今后应当不断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贷前审核,以从根本上减少不良贷款比率;监管机构需深化规范,健全相关配套措施,保障政策得以切实执行;资产管理公司需增强专业水平,探索新的处理手段,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提升回收效率。只有各相关方共同努力,方能在当前困境中找到出路,确保不良资产处理市场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编辑|吉雪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规模激增761%?背后原因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