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81 发表于 2025-5-9 17:18:21

消费贷和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规模一季度暴涨?增长超七成

消费贷和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规模,在今年一季度迎来暴涨。

银登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揭示,本年度第一季度,经该中心挂牌的不良贷款转让总额(包括未偿还本金及利息)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增幅达到了190.46%,而成交总额的同比增长则达到了138.75%。具体来看,个人消费贷款及信用卡不良贷款的成交总额分别实现了785.15%和879.25%的显著增长。

消费贷不良转让规模激增

部分项目转让价“脚踝斩”

根据历年数据观察,一季度通常在不良贷款转让领域呈现出较为清淡的态势。然而,今年的情况却呈现出异样的特点。

银登中心提供的数据揭示,今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的转售市场相较于往年同期呈现出显著的增长势头。该中心的不良贷款转售挂牌项目达到了206宗,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9.53%,达到了86宗。同时,转售的规模也大幅提升,达到了742.7亿元,几乎是去年一季度255.7亿元的近两倍。

交易量显著攀升。在本年度第一季度,不良贷款的转让交易数量达到了159笔,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两倍,即从66笔增至159笔;同时,交易总额也实现了大幅增长,达到了483亿元,同比增长了138.75%。

从业务类别分析,在一季度的不良贷款转让交易总额中,超过七成份额源自个人不良贷款的大规模转让交易(以下简称“批量个人业务”)。进一步细分,在批量个人业务中,个人消费贷款占据了主要部分,占比高达72.4%,而信用卡透支和个人经营贷款则分别占据了14%和13.5%的份额。

https://img2.baidu.com/it/u=1422451713,3496799800&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50&h=500

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去年第一季度,大量个人业务的交易量显著上升。据银登中心提供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大量个人业务的交易额达到了370.4亿元,这一数字是去年同期交易额的8.6倍。个人消费贷款的不良贷款交易额达到了268.2亿元,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的水平增长了785.15%;信用卡透支的不良贷款交易额为51.9亿元,同比增长了879.25%;而个人经营贷款的不良贷款交易额则是50.1亿元,同比增长了568%。

交易量大幅增长,然而,大量个人业务的折扣和回收比率却均降至历史低点。具体来看,平均折扣率达到了4.1%,较之去年同期的4.6%、4.1%、5.8%和4.8%均有下降;平均本金回收率也降至6.9%,与去年四个季度的8.8%、9.0%、9.4%和7.3%相比,同样出现了下滑趋势。

南都湾财社记者经过调查发现,众多不良资产包的出售起始价已经跌至一折以下,这无疑是真真切切的“脚踝斩”现象。以平安银行2025年第26期个人不良贷款(包括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转让项目为例,其未偿本息总额高达18254.89万元,然而竞拍起始价仅为181万元,仅占原价的0.99%。

股份行密集转让不良“包袱”

分析称可用智能工具精准催收

从出让方的角度分析,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转让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一季度其成交额高达203.6亿元;紧随其后的是消费金融公司,转让金额为143.8亿元。此外,城市商业银行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成交规模分别为93.4亿元和41.3亿元。而在受让方方面,约七成的不良贷款被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承接,剩余部分则流向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都是哪些股份行在“甩卖”不良贷款?

南都湾财社的记者依据银登中心发布的不良贷款转让信息进行的不完全统计揭示,自今年起,平安银行在银登中心至少发布了65份不良贷款转让的公告,这些公告所涉及的未偿还本金和利息总额超过了200亿元人民币。在这些转让项目中,信用卡透支、个人消费贷款以及经营性不良贷款的转让案例尤为突出。

在业绩发布会之前,平安银行副行长项有志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时指出,在风险防控领域,平安银行不仅将确保新放贷的贷款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对于现有的不良资产,银行将不断强化催收工作,运用其精锐的“催收铁军”团队,增强资产处置效率,力求每年都能回收一定比例的不良资产,从而缓解资产质量的压力。

https://img0.baidu.com/it/u=2657209306,283210884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551

不止平安银行在推行不良资产的“大甩卖”。依据银登中心网站公布的数据,今年至今,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亦相继发布了大量关于不良资产转让的公告。

南都湾财社记者经过不完全统计,揭示浦发银行自今年起在银登中心公布的不良资产转让信息至少达到14起,其中国有公司的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有8起,这些项目涉及的未偿还本金和利息共计5.15亿元,主要涉及杭州、青岛、呼和浩特和深圳等地的分行。在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转让领域,浦发银行今年已挂牌5起转让,涉及的未偿还本金和利息总额高达65.06亿元。此外,宁波分行推出了一项经营性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该笔贷款的未偿还本金和利息总额达到了1.17亿元。

中信银行对外发布了多起个人消费贷款及经营性不良贷款的转让公告,涉及金额总计达5.83亿元,这些项目主要涉及北京、深圳、广州和石家庄等地的分行。

华夏银行公布了五期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的转让信息公告,该公告中提及的未偿还本金及利息总额达到了81.28亿元。光大银行亦发布了三笔对公不良贷款的转让业务,这些业务涉及的未偿还本金及利息共计7.53亿元,此外,还有两笔涉及个人消费和经营性不良贷款的转让,这两笔贷款的未偿还本金及利息总额为10.94亿元。

股份行纷纷“狂甩”个人不良贷款背后是零售业务的承压。

南都湾财社先前进行的数据分析显示,在2024年年底,仅有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率实现了同比的降低,它们分别是兴业银行和浙商银行。具体来看,兴业银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率下降了0.07个百分点,降至1.35%,而浙商银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率则下降了0.13个百分点,达到了1.78%。在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零售贷款的不良率则普遍呈现上升的趋势。

在业绩说明会上,多家股份制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对该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招商银行行长王良为例,他指出,零售信贷所面临的风险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具体而言,风险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的减少,以及失业率的上升,这两者都对借款者的还款能力构成了不小的考验。

分析指出,在零售业务面临压力的情况下,一季度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量急剧上升,这反映出银行零售资产质量压力正在集中显现。未来,股份制银行在处理零售不良贷款方面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力度,然而,必须警惕转让价格持续下降可能会加剧银行的账面损失。此外,如果底层资产质量没有得到改善,可能会形成“转让—新增不良—再转让”的恶性循环。提倡采用数字技术以及智能催收手段来增强不良贷款的回收效果,不应仅仅局限于大规模的贷款转让。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消费贷和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规模一季度暴涨?增长超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