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81 发表于 2025-5-9 17:06:05

16家银行一年增长超7500亿消费贷?这些银行数据惊人

01 16家银行一年增长超7500亿消费贷

根据上述数据,中国银行和广发银行未公布相关消费贷款信息,而在剩余的18家银行中,只有平安银行和上海银行的消费贷款规模出现了下降趋势。

平安银行是整个业务结构发生了变化(超链接:)。

在个人贷款领域,住房按揭贷款实现了7.4%的增长,而信用卡应收账款、消费贷款以及经营贷款的规模则分别同比缩减了15.4%、13.0%和13.6%。

上海银行的贷款规模在多个领域均有所下降,涉及个人消费贷款、住房按揭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以及信用卡贷款等方面。

这16家消费贷规模实现正增长的银行,若将它们在2024年的消费贷增长额累加起来,总额将超过7500亿元。

6家国有大行中,建行、农行、交通银行一年新增消费贷超千亿!

交通银行,更是一年新增了1552亿消费贷。

其消费贷款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高达86.94%。在其财务报告中指出——个人消费贷款的增长率已连续四年位居同行业前列。

邮储银行的“个人其他消费贷”规模最大,余额超过6000亿。

在众多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增长幅度超过了31%,然而,就规模而言,平安银行依旧位居首位,其贷款总额高达4746亿元。

在众多城市商业银行中,宁波银行的消费贷款业务量位居首位,其规模高达3228.58亿元;然而,在增长幅度上,南京银行的表现尤为突出,其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8.39%。

02 不良到底有多少?

看完规模增长,再来看不良数据。

上述20家银行,有7家没有明确披露消费贷的不良情况。

剩下13家,消费贷不良贷款累计达到662亿。

工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消费贷不良率已经超过2%。

特别是工商银行的消费贷款不良贷款额超过了100亿元,其消费贷款的不良率更是攀升至2.39%。

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消费贷不良规模增长,但消费贷不良率下降。

平安银行在消费贷款领域的不良贷款规模有所下降,降幅接近三亿元,然而,其不良贷款比率却上升了0.12个百分点。

传统银行通常更倾向于为那些信用记录优良、收入稳定、拥有抵押品或固定职业的客户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消费金融公司则专注于那些传统银行未能全面覆盖的较低信用等级的群体。

在之前发表的关于消费金融公司2024年度业绩的报道里,并未对各家机构的坏账比率进行详尽的统计和分析。

或许,通过阅读今天这篇文章中提及的银行消费贷款的不良数据,我们或许可以推断出那些持有牌照的消费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不良贷款情况。

即便银行的数据尚且如此,消费金融企业,又或是那些更低层级的贷款机构,它们的数据状况能更加理想吗?

03 主流银行消费贷拓展方向

大多数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金融机构,还有部分领先的城商行,都拥有相对完善的自营产品体系。

大部分主流银行自营消费贷主要面向更优质的客群。

工行的消费贷款服务主要面向以下六大类客户群体: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安干警,以及那些来自优质企业(通常为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的员工。

这也是市场常提及的「白领贷」产品。

然而,在那些银行公布的财务报告中,关于消费贷款业务,亦显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创新举措。例如:

建设银行:

积极携手业内顶尖商家,承担发放补贴、消费券等优惠政策的任务,致力于满足民众日常购物及分期付款的需求。

交通银行:

国家推动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的战略举措,不断更新升级家居贷款等消费金融产品,以促进个人消费贷款的增量与覆盖面拓展。同时,拓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总对总合作,增加贷款发放力度,支持绿色低碳消费的发展。

招商银行:

在消费贷款领域,我们始终坚持精选目标客户群体,并加大力度向信用良好的客户发放贷款。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强化大数据风险控制水平,对具有不同需求的客户进行细致的分层分类管理,力求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取得平衡,从而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兴业银行:

拓展多样化的消费环境,构建具有分行特色的专项方案,以迎合客户的消费愿望;加强核心平台间的协作,稳步实施五个“自主”战略,增强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中信银行:

深入拓展住房、汽车等领域的消费金融服务,持续秉持积极而稳健的营销与风险控制策略,大力推动消费金融业务的开展。

民生银行:

对“民易贷”这一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产品进行功能升级和业务流程改进,以增强客户的服务感受。至报告期末,该产品的贷款余额已达到558.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0.52%。

华夏银行:

致力于数字化产品及服务的创新研发,我们正全力推进“龙e贷”消费信贷产品的打造。此举旨在迈向新市场定位、新产品的独特性、新服务体验的提供、新营销渠道的拓展以及新品牌的塑造,即“五新方向”的战略目标。

江苏银行:

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规模突破50亿元。

上海银行:

持续增强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的投放规模,在报告期间,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的发放金额达到了69.09亿元,至报告期末,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的剩余额度为129.83亿元,这一数字相较于上年末增长了8.84%。

南京银行:

积极推动消费信贷业务,集中力量支持家居装修、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汽车等关键消费板块,举办多样化促销活动,同时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对消费信贷产品要素进行优化,拓展还款和利息支付方式,提升线上和智能化服务功能,以满足客户对便捷和场景化消费融资的多样化需求。

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以及“以旧换新”型的家居消费领域,已成为各大主流银行在消费贷款业务上重点推进的方向。

此外,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细致化管理,还有在还款途径等商品特性上的改进,均旨在增强用户满意度,这些同样是众多银行在消费贷款领域努力改进的焦点。

今年三月,金监总局发布文件,号召金融机构推动消费金融业务,以促进消费活力的恢复。文件中特别指出,在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增强个人消费贷款的发放规模。

所以,今年银行的消费贷,大概率还会加大投放力度。

那,不良,又该如何控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6家银行一年增长超7500亿消费贷?这些银行数据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