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地方金融监管重点:风险防控、监管质效与支持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2024 年是金融监管总局全面履行职责的首个完整年度。对于各地方局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1 月 12 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监管工作会议之后,各地方金融监管局在近日陆续召开了 2025 年监管工作会议。这些会议总结了 2024 年的工作,并且部署了各地 2025 年的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各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后发布的通稿里提炼出了一些重点信息。
综合来看,过去和未来一段时间,各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工作重心在于做好风险防控、提升监管质效以及支持地方经济等方面。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及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等词汇,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围绕这些重点工作,地方金融监管局推出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举措。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监管质效
2024 年,金融监管总局的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四级垂管”的监管架构得以形成。记者进行梳理后发现,在去年,提升监管的质量和效率,全面落实强化监管、严格监管的要求等,是各个地方局普遍提到的重点工作之一,并且这些工作也普遍被列入各地方局的 2025 年度重点工作。
天津金融监管局称,其对央地协同新路径进行了探索。自行打造了睿威风险监测系统,以此提升监管的数智化水平。在市场准入方面,加强了规划、规制以及规范的建设。并且增强了检查处罚的精准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山东金融监管局提出,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增强监管的质效。要持续深入推进强监管、严监管行动。加强监管方面的法治建设,将差异化监管做扎实,持续提升监管能力,强化监管的整体合力,切实把监管理念进行转变,对监管方式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以及协同性。
广西金融监管局发文表明,需强化央地协同。积极主动地向地方党委政府进行汇报并请示工作。切实落实央地定期通报以及重大事项会商等相关制度。将工作聚焦于高风险机构的处置、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以及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等重点任务上。进一步加强在准入关口、监测预警、早期干预、风险处置等全流程方面的协同合作。
海南金融监管局提及,一直持续提升金融监管的质量与效率。去年全年,儋州监管分局以及 16 家支局挂牌成立,“1+2+16”的监管架构正式得以形成。贵州金融监管局也提到,平稳且有序地完成了机构改革。去年,完成了全辖 71 家县域监管支局的组建工作,省市县三级的“三定”方案得以有序落地。制定了支局的监管职责清单,推动了属地监管与分级负责的有机衔接。
有力有序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https://img0.baidu.com/it/u=2254412729,181341791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8&h=500
金融监管总局会议提到,去年该局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方面做得有力且有序。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呈现出明显的收敛态势。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经落地并取得成效,“白名单”项目经审批通过的贷款超过了 5 万亿元。同时,该局积极支持配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全年累计处置的不良资产超过了 3 万亿元。在各地方局的工作会议中,也都披露了相关的进展情况。
北京金融监管局称,其在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以及转型发展方面积极作为,并且有力且有序地防范和化解了重点领域的风险。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落地并取得成效,北京市有 128 个项目被纳入“白名单”,授信审批的金额超过 1300 亿元。同时,该局还在积极推动大型企业债务风险的有序化解工作。
上海金融监管局称,其把握好风险处置的时度效,以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化险工作。加快把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起来,加大对稳楼市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上海市把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工作机制健全起来,注重打早和打小,深化联合治理。
深圳金融监管局表示,在其管辖范围内,风险防控工作开展得稳妥且有序。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以及化解风险的任务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房地产融资的协调机制在范围上得以扩大且效果得到提升,“白名单”项目的贷款规模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处于较为靠前的位置。已经启动了基层网格化的防范非法和打击非法的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横向覆盖全面、纵向贯穿到底的打击非法工作格局。
山西金融监管局称,以改革发展来破解难题。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的风险呈现出明显的收敛态势。在法人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方面,早期干预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支持并配合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央地协同构建了山西省防“爆雷”以及防非打非这两项工作机制,牢牢地守住了风险的底线。
去年年末,市场对“白名单”项目工作的推动和落实予以高度关注。湖北金融监管局透露,其辖内全省“白名单”机制的审批金额为 2383.37 亿元,累计投放了 1704 亿元。湖南金融监管局称,“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的贷款为 1808.3 亿元。青海金融监管局披露,辖内机构为 43 个项目投放了 68.87 亿元。江西金融监管局披露,年末全省“白名单”授信964亿元。
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进行时
金融监管总局 2025 年的六大重点工作里,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这一工作处于首位。同时,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这一工作位于第二位。
综合来看,中小机构改革化险工作在多个地方局的工作会议上都被重点提及。不少地方还表示已取得实质性进展。2025 年之内,中小机构改革化险工作依然会是多个地方金融监管局的重点工作。
四川金融监管局称,重点问题机构的风险处置获得了实质性的推进。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正在稳步向前推进,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已顺利开业,南充以及达州市级的统一法人农商行改革也已完成。在 2025 年,将会协同努力进行攻坚,加快推动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以化解风险。加强全省的统筹工作,进行整体的谋划,做到标本兼治。协同省委和省政府,全力推动地方法人机构的改革以化解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黑龙江金融监管局称,大力推动地方法人机构进行改革以化解风险。积极推进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与风险化解工作,成功使 6 家村镇银行被主发起行收购并改为分支机构。协同地方政府制定并出台了支持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若干措施,促使各方形成合力,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超额完成了处置任务。
内蒙古金融监管局称,要高质量地完成改革化险的任务,并且要扎实地推进内蒙古农商银行的组建工作,同时要处置高风险机构,防控重点领域的风险隐患,还要具备抵御风险新增反弹的能力。
https://img0.baidu.com/it/u=750784488,181421062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1454
山东金融监管局提出,要加快对中小金融机构进行改革以化解风险。要坚定地承担起防范和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首要主要责任,既要做到上下统筹,又要进行分工包案,还要通过挂图作战来凝聚合力,全力对高风险机构进行处置。要积极推动减量与提质工作。要强化全链条的防爆雷措施,确保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改革化险的年度目标任务。
海南金融监管局称,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化险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同时,海南农商银行的组建得以顺利推动,全省统一法人改革这一国家试点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江西金融监管局称,在风险防范化解方面取得了实际成效。对相关事务进行了分工包案,增强了中央与地方的协同力度,全力推动风险处置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强了沟通协调,促使江西农商联合银行获得批准并开始筹建。
此外,湖北金融监管局表明中小机构的改革化险工作获得了标志性的进展。辽宁金融监管局称中小银行的风险处置取得了新的重大标志性成果。重庆金融监管局称,在其辖区内,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化险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高风险机构已实现动态清零。青海金融监管局表示,在防范化解风险方面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将重点放在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上,依次推进改革化险的各项工作。压紧压实机构的主体责任,逐步推进中小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负责牵头制定全省村镇银行的改革重组方案,并稳定地实施该方案和重组规划。
推动金融支持扩大有效需求
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促进发展是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需要关注的是,在各地的工作会议里,2025 年的政策方向被披露了。支持扩大消费以及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一体实施等,是各个地方局所关注的重点。
福建金融监管局称,要推动金融给予支持以扩大有效需求,助力开展消费专项行动。需加强对重点投资的融资保障,对外贸金融服务进行优化。要服务于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战略,助力福建“山海”经济等特色经济实现发展转型。还要协同打通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过程中的堵点卡点,持续增加养老金融资源的投入。推动保险业加大风险减量服务的力度,助力地方灾害应急保障体系得以完善,切实将服务保障落实到惠民生的工作中。
河南金融监管局称,会全力促使金融对经济大省挑大梁予以推动。会强化“两重”“两新”的金融服务。会分别研究并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扩大消费以及金融支持稳外贸的指导意见。会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
广东金融监管局称,要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打好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的突破战。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作为牵引力量,促使金融业朝着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方向进行改革开放,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重庆金融监管局称,会以重庆市“六个区”的建设为主线,加快对“五篇大文章”进行提质增效的工作,全力促使一揽子增量政策能够落地并得到落实,推动西部大开发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一同实施。
新疆金融监管局称,会充分利用好一整套增量政策,以此来助力提升消费。不断加大对核心区、自贸区、“十大产业集群”、南疆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做深做扎实,更加有力地促进低成本信贷资金快速且便捷地抵达小微企业。主动发展多层次的农业保险,推动兵团以及各地州的“惠民保”得以落地。积极推动多灾因巨灾保险制度在全疆得以落地,以此助力筑牢经济安全的网络、社会保障的网络以及灾害防控的网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