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创投黑帮李竹专访:AI市场回暖,软硬件结合与无人车将成新爆发点
2 月 13 日新智元对 AI 创业大赛评委、创投风云人物李竹进行了专访。李竹是清华创投“黑帮”的发起人之一。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市场正在“回暖”,最新的爆发点以及 AI 独角兽会出现在“软硬件结合”和“无人车”领域。他还认为中国必定会出现“千亿美元”巨型 AI 公司,而相反美国在软硬件结合的产品方面步伐偏小。在投资方面,李竹对“群体智慧”这一观点表示认同。他正在清华培养一批天使投资人,目的是共同去寻找有价值的公司。最后,他担任新智元创业大赛的评委之一,他说“大公司的创新需求就是小公司的创业机会”,同时他认为那些没有找到应用场景的团队是非常“危险”的。李竹是英诺天使基金的创始合伙人,同时担任中国青年天使会会长以及清华校友 TMT 协会荣誉会长。他于 1989 年从清华计算机系毕业,有过两次创业经历。从 2000 年起开始从事天使投资,累计参与投资的项目超过 150 个,其中有多个项目通过上市及并购的方式退出。目前,英诺天使可视为他的又一次创业。
清华创业“黑帮“是怎样一种力量
李竹提出了清华创业黑帮,它指的是从清华校友中从事创业投资的那一批人。实际上,在硅谷早就存在类似的“创业黑帮”,像斯坦福大学校友等,这些“黑帮”是硅谷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清华黑帮著名的创业家有:美团网的创业者是王兴;航班管家的创业者有王江和李黎军;搜狗的创业者是王小川;世纪互联的创业者是陈升;聚美优品的创业者是戴雨森;昆仑万维的创业者是周亚辉;神州泰岳的创业者是黄松浪;百合网的创业者有田范江和慕岩;中青龙图的创业者是杨圣辉;网信集团的创业者是盛佳;柠檬微趣的创业者是齐伟;点点网的创业者是许朝军等。源政投资的杨向阳在投资圈;IDG 的林栋梁在投资圈;软银中国的宋安澜在投资圈;华山资本的杨镭在投资圈;北极光创投的邓锋在投资圈;红杉资本的周逵在投资圈,汪潮涌在投资圈,倪正东在投资圈;复星投资的钱中华在投资圈;软银赛富的羊东在投资圈;洪泰基金的盛希泰在投资圈;源码资本的曹毅在投资圈;武岳峰资本的潘建岳在投资圈;高榕资本的张震在投资圈;华创资本的吴海燕在投资圈,他们是中国创投界不容忽视的一股巨大力量。
李竹投资的很多团队有清华背景,他称清华是他们扎根的地方。人工智能出现后,清华校友创业的情况很多。李竹投资过很多清华公司,像做无人驾驶控制系统的智行者,他们投资的激光雷达公司也出自清华,费马科技是清华计算机系校友创建的,还有速感科技等。
除此之外,李竹对其他科研院所背景的创业团队也有投入,比如北理工的创业团队。像北理工做飞行汽车的酷黑科技,还有沈阳科研所的通用机器人等。英诺很早就确定了要挖掘搞科研且有积累的科研院所人员这一基调。在国外,像他们投资的推想科技,其来自芝加哥大学,之前也是从事科研工作的。
二十多个合伙人加大量眼线迸发“群体智慧”
李竹在 2013 年发起并设立了英诺天使基金。该基金主要对处于天使轮的项目进行投资。其单笔投资的额度通常在 100 万到 1000 万人民币之间。在四年的时间里,李竹所管理的英诺设立了 1 亿人民币的种子基金以及 20 亿人民币的天使基金。并且共对约 200 家企业进行了投资。
英诺天使合伙人数量较为罕见,有 20 个之多。中国最大的投资机构红杉资本,合伙人也就十来个。李竹表示:我们是一个投资平台。我看到新智元发布的相关文章,并且非常认同。以投资界的情况来看,很多投资人都一致看好的项目,当然是不错的。然而,那种只有一个投资人特别看好,而其他投资人存在疑问的项目,反而往往是最好的。
他表示:“我们凭借群体智慧以及自组织的理论来进行投资,并且去探寻‘意外流行’。”
另外一点你如何发现这种意外流行呢?每个合伙人在一个时间段内只看两个方向。其一,你需要专注,要成为领域专家;例如,AI 项目由李竹和祝晓成负责,企业服务则找另外一个人,每个人的权重各不相同。这种平台的益处在于,转场速度特别快,就如同罗胖跨年时所说,技术发展极为迅速,转场需要时间。我们借助学习型组织,转场会更加迅速。转场在群体组织里是有效的。我们以这种集体计算的思路,来搭建英诺自组织知识的一个平台。
英诺进步迅速。在清科的天使投资榜单里,其第一年位列第 10 ;第二年升至第 7 ;第三年达到第 5 。很少有机构能连续进入前十名,而英诺却一直处于上升阶段。
李竹表明,他对国内的真格、创新工场等老牌天使机构持有尊重的态度,并且一直保持着向它们学习的行为。与此同时,他也在向硅谷学习经验。在硅谷,风投的合伙人持续进行更换和进化,然而投资回报率却是最高的。美国的投资机构总数呈现下降的趋势,原因是 5%的机构赚取了 90%的资金。英诺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具有创新能力的天使平台。
李竹称:我们给予投资团队 60%的 carry 分成,在业界这是较为少见的情况。只要业绩足够出色,新人便能迅速成为合伙人,无需历经漫长的等待。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将群体智慧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我们坚信这会成为未来从事天使投资的一个趋势。当下创新层出不穷,个人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今正处于 GPU 的时代,也是并行计算的时代。
他不仅拥有最多的合伙人,还调动了更多群体的智慧。比如,他们在清华举办了“一起学天使”的课程,凭借着“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有价值的创业公司。同时,还开设了有学分的创业课。
https://img1.baidu.com/it/u=1893410794,325305291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1029&h=500
“三万亿”引导基金引爆2017年人工智能市场
李竹称有许多例子表明人工智能领域正呈现回暖态势,尤其是在技术创新领域。从模式创新到技术创新,这是一个较大的趋势。今年春节前后,有很多公司获得了下一轮融资,其中约有十家获得了四千万以上的 A 轮融资。像硅谷的异构智能,其估值达到了上亿美元。推想获得了十个机构的条款书,在春节前获得了红杉 5000 万人民币的投资。
现在大家都在说存在资产荒的情况,而另一方面资金又特别多。国家在这方面首批投入了“三万亿”进入整个行业,那么这些引导基金将会投向哪些方面呢?
第二类看好“无人驾驶”相关领域,包括关键零部件这一方面,还有无人驾驶的控制,以及智能车和电动车。今年这些方面会发展得非常快。今年在 CES 上看来,发展最快的是无人驾驶,其技术正在逐渐成熟,目前仅仅差法律法规的支持。不过在园区用车方面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了。汽车行业进入前装市场较为困难,往往需要花费数年时间。智能车为创业公司带来的机遇在于,车厂需要重新挑选前装合作伙伴,像为汽车制造座椅、发动机、玻璃的公司等。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要进入前装市场,至少每年要有几亿的收入才可能成为上市公司。肯定会出现一批独角兽企业,且不止一家,只是它们出现的时间窗口各不相同。例如,激光雷达可能在这两年就会确定其市场格局。一定的格局确定之后,即便技术再优秀也会面临很大困难。这次升级换代所带来的机会极为巨大,传统汽车厂商必须要与拥有新技术的人展开合作。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如果自身没有能力与车厂进行结合,那么其最好的结局就是被车厂所收购。
英诺在这个阶段决定对人工智能投入大量资金的原因,李竹以经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投资为例进行了说明。他讲道,经纬在当时投资了一百多家公司,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并且一开始,那些被投资的公司也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成果。然而,经纬凭借着顶住压力的决心,抓住了机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闯出了一片天地。类比人工智能这次机会,一定会出现一批独角兽公司,也一定会出现一批千亿美元的超级公司,同时一定会成就一批敢于抓住机会的投资机构。
不符合这五点成不了独角兽
李竹作为新智元“寻找 AI 独角兽”创业大赛的评委之一,在评价一家公司的“独角兽潜力”时,看重的是什么?
总的来说,从李竹的访谈我们总结出,成为独角兽必备的五点是:
1. 必须全球化
2. 必须技术创新或者有实现盈利的模式创新
3. 必须有应用场景
4. 对于软硬件结合公司,必须闯过供应链管理的生死之关
5. 对于技术创新公司,必须建立知识产权壁垒
1. 全球化
李竹觉得能长成独角兽的公司得具备国际化的特质,要面向全球市场。模式创新或许需要与本土相结合,而技术创新则要面向全球。我们一旦看到这样具有全球化特质且有闯劲的公司,就会产生兴趣。
2. 必须有技术创新或者有实现盈利的模式创新;
李竹觉得“好的资产”,其一为技术创新类的,像人工智能这类,这毫无疑问是引导基金的一个趋向,中国当下的经济转型必然要进行技术创新。其二是风险相对低一些的,已经达成盈利的模式创新公司。这两类公司的估值将会大幅提升。
3. 必须有应用场景
李竹在整个访谈中一直强调的观点为:重点应该投向那些找到了应用场景的公司。那些没有抓住应用场景的公司会处于很“危险”的境地。他们现在投资科研院所的团队时,也必须要找到其中具有市场感觉的团队。
英诺投资计算平台公司“异构智能”,属于底层技术公司中的少数派。它能够为其他公司提供“计算力”以及技术支撑,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关键节点的位置。并且,它自身的产品方向正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https://img0.baidu.com/it/u=3846881026,357855568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7&h=500
4. 对于软硬件结合公司,必须闯过供应链管理的生死之关
李竹认为,AI 公司的软硬件结合不仅会出现独角兽,还会出现千亿美元公司。他不确定会是哪家公司,但他确定的是,在数据壁垒形成之后,一定会有这样的公司出现。
李竹断言:未来的三星会在中国,且规模达千亿美元,索尼也会在中国,规模同样达千亿美元,将来会是中国的天下。美国的公司胆量不够大,步伐迈得小,而中国公司的闯劲与它们不同。
对于软硬件结合的公司而言,即便在获得融资之后,也需要留意供应链的完善与管控,这是多数创业公司未能跨越的一道门槛。例如,在春节前,有几家无人机公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使得资金压力上升,裁员超过一半。如今那些取得成功的企业,它们熬过了供应链管控这一关卡,尽管起初它们的成品率也很低。因此,供应链的管控乃是关乎生死的关键。
5. 对于技术创新公司,必须建立知识产权壁垒
新智元询问,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处于 B 轮之后的公司,应当如何构建护城河?李竹表明,对于已达到 B 轮的公司,可从应用方向和知识产权方面构筑壁垒。公司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通过查看这一数据便能知晓其发展状况如何。
短期内2B比2C靠谱,大公司的创新需求就是小公司创业机会
谈到创业公司难以避免要与 BAT 对抗的情况。李竹觉得对于小公司来说,只做纯技术方面的公司需要谨慎,因为这是 BAT 的强项;做面向消费者(2C)的公司也得谨慎,因为绕不开 BAT。
从机会方面来看,如今扁平化的趋势越发良好。一些原本应当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事情,现在可以放到企业外部去完成。以往的模式是,像腾讯那样,一旦发现某个东西特别好,就会山寨一个。然而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允许了。如今,BAT 的并购数量与国内 IPO 的数额大致相当,在美国,60%的创业公司是通过兼并退出的,而现在国内也达到了一半一半的比例。大公司存在创新需求,而这恰恰就是小公司的创业机会。我们应当注重将大企业的创新与小企业进行结合。
之前提到的多数公司采用的是 2B 的商业模式。比如大疆,其大部分利润来源于 2B 业务,这属于刚性需求。而对于 2C 领域,李竹仍在期待之中。以消费机器人为例,他觉得目前全球范围内没有一家能做得很好的公司,需要像乔布斯那样具有拼凑式能力的神人来把体验做好。他表示:现在的体验都还不够好,但从长期来看,还是看好消费级机器人的。2B 业务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说明了当下与大公司合作是小公司所拥有的机会。
附录:过去一年英诺天使在AI领域投资名单
【寻找AI独角兽】新智元联手10大资本
启动2017创业大赛
AI 创业大赛由新智元发起,并且与 10 家主流 AI 创投机构携手,这 10 家机构分别是蓝驰创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高瓴智成人工智能基金、蓝湖资本、蓝象资本、IDG 资本、高榕资本、中信建投证券、明势资本、松禾远望基金。该大赛由新智元主办,同时得到了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的支持,这是一场汇聚了 AI 技术领袖和投资领袖的盛会。新智元为满怀雄心的未来 AI 独角兽提供了强大的创投资源对接机会,其中顶级风投 TS 正等你来获取。
点击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然后在线填写报名申请的报名表。这个报名表是参与评选必须要填写的资料。
若有更多介绍资料,比如 BP 等,可将其发送至。邮件标题需注明公司名称。若有任何咨询问题,也欢迎向该邮箱发送信件进行联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