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81 发表于 2025-4-22 11:28:09

琴瑟和鸣中的瑟是什么乐器?为何现在见不到瑟了?考古发现揭示瑟的历史

当我们描述一对夫妻感情和睦时,会运用“琴瑟和鸣”这个成语。大家都知晓“琴”指的是古琴,然而“瑟”究竟是何种乐器呢?为何在平时我们都难以见到它呢?

现在依旧风靡在人群中的古琴

从战国古墓中发掘出的的瑟

李商隐曾在诗中写到“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传说中,伏羲氏制作了瑟。最初的瑟有五十根弦。李商隐在诗中表达的意思是瑟原本是有五十根弦的。后来黄帝在听瑟时深受触动。黄帝不再想要如此哀伤的乐器。于是黄帝将瑟一分为二。把五十弦改为二十五弦。

《尔雅》有注释说:“琴有二十七根弦。据世本记载,庖牺制作了五十根弦。黄帝让素女弹奏瑟,她哀伤得难以自持,于是就把瑟破成了二十五根弦。”

考古学家在春秋晚期到汉代的古墓中出土了几十件古瑟。从文物留下的痕迹可以看出,当时的弦都是用五声音阶调弦的。

https://img2.baidu.com/it/u=2155914720,255142960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3

古瑟在南北朝时代之后就失传了。唐宋以后,不断有人依据古书来复原古瑟,然而这些复原后的古瑟都只是用于宫廷雅乐的演奏,在民间几乎已经看不到了。

瑟作为乐器逐渐消亡,最重要的原因是出现了竞争者———筝

最初的筝是在竹筒上弦后进行弹奏的乐器。最初它只有五根弦,弹奏时会发出铮铮的声响。后来秦将蒙恬对其进行了改良,使其共鸣箱变成了木制。

“琴瑟”的两个字中有“王”字,“王”字象形琴弦。“筝”字是竹字头。由此可见,原始的筝是以竹作为材料的。

仿唐制13弦筝

筝变为木制之后,民间一直在对它进行改良。民间增加了琴弦数,以此来丰富音色。民间增大了共鸣箱,以此来提高音乐的音量。

筝的弦数比瑟要少,其造价也比瑟低,并且便于携带。然而,十三弦就能够满足在民间演奏中的使用需求。正因如此,筝的流行程度远远高于瑟,所以瑟也就逐渐被筝所取代了。

解放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古筝制作师们对传统古筝进行了全面的革新。他们制作出了现在我们常见的 S 型岳山 21 弦古筝。足够多的弦数以及大型共鸣箱,使得现在的古筝能够毫无压力地演奏出色的现代古筝曲目。同时,也让古筝走进了千千万万的家庭。

现代的筝

https://img1.baidu.com/it/u=2170365372,10117438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1067&h=800

筝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终于变成了当初瑟的模样。

瑟最初因弦数过多而在演奏时遇到困难,于是从五十弦减少到了 25 弦,最终在历史的进程中被淘汰并被雪藏起来。

可是另一个乐器筝,它的弦数较少,导致音乐较为单调。在其发展推广的过程中,逐渐增多并且变大,最终占据了瑟的地位。

如果我们带着一个现代的筝回到古代,一定会被人认为是瑟的。

从乐器角度来说,失传的不是瑟而是原始的筝。

现在已经见不到这样的乐器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琴瑟和鸣中的瑟是什么乐器?为何现在见不到瑟了?考古发现揭示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