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酷讯走出的30多位80后创业者:唱吧陈华、梅花天使吴世春等成功背后的故事
理性·建设性第一排:左二吴世春,右二陈华
第二排,左一为谢欣,他是今日头条的 VP;左二是仲毅,他是游啊游的联合创始人。
左三,谭中意,橙猫创始人;左四,陈驰,小猪短租创始人;
右一是刘曹峰,他是融 360 的联合创始人。右三是曾廷坤,他是玩蟹科技的联合创始人。
第三排:右一,黄浩,趣炒股创始人。
大多数年轻人或许不知道历史上曾有一家叫酷讯的公司,然而有些人可能多次听说过一些名字——像唱吧的创始人陈华、梅花天使创投的创始人吴世春、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张一鸣……酷讯在世间仅存续了 10 年。这家在巅峰时期仅有 170 人规模的公司,现今走出了 30 多位活跃的创业者。他们当中的大部分成员是 80 后。
有人曾打趣道:“将这些创业者的公司合并起来,大概能达到近千亿元的价值。”
张海军称,这样的加总没有意义。因为与张一鸣的今日头条相比,其他酷讯系创业公司看起来都显得比较小。张海军是酷讯的最后一任 CEO,他见证了酷讯在 2015 年被美团收购,同年他创立了蘑菇旅行。
今日头条的创始人是张一鸣,他曾是酷讯的第一位工程师。今日头条的估值超过 90 亿美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是最具影响力的产品之一。
酷讯系创业公司的估值较为可观,即便不算今日头条。趣分期的估值超过 150 亿元人民币,融 360 的估值接近 70 亿元,唱吧的估值是 42 亿元,小猪的估值为 32 亿元,好车无忧的估值达 10 亿元。这几家公司的估值总和超过 300 亿元。其他酷讯系创业公司大多已完成了 A 轮融资。
2006 年,陈华与吴世春创立的酷讯,在生活搜索领域极具“独角兽”潜质。2008 年金融危机过后,两位创始人先后被资本逐出公司。2009 年,酷讯被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所收购。2015 年,酷讯被并入美团。就如同一缕清泉汇入浩瀚大海,未留下一丝痕迹。
酷讯人曾有设想,若酷讯发展顺利,至少能成为与去哪儿量级相同的公司。2013 年,去哪儿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市值超 40 亿美元。但从今日来看,“酷讯创业帮”所达成的成就远远超过了酷讯可能取得的最佳成绩。
这是一个所有酷讯人都没有猜到的结局。
左:吴世春(梅花天使创投创始人),右:陈华(唱吧创始人)
拍摄于2006年4月,酷讯创始地点:华清嘉园
过去中国做对了,现在有可能做错
从市值角度来看,张一鸣创立了今日头条,他无疑是酷讯创业帮中到目前为止最为闪亮的明星。然而,若要说在这群创业者当中最独特的一位,当属吴世春。他是酷讯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第一任 COO,很多出身酷讯的创业者都将他视作兄长。
曾廷坤是第一个离开酷讯并踏上创业之路的人。2009 年 10 月,这位酷讯的老将创立了玩蟹科技,并且获得了吴世春 40 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这 40 万元投资也是吴世春人生中的第一笔天使投资。
2012 年,玩蟹科技发行了网络手机游戏“大掌门”。这款游戏成为了中国最火爆的武侠手游之一。2013 年,掌趣科技以 17.39 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这家公司。
40 万元获得了 6 亿元的收益,这使吴世春在创投圈声名大噪。同时,这也开启了吴早期的投资模式,即投资那些曾经在酷讯工作过的人。
2014 年,吴世春创立了梅花天使创投。如今,他掌管着三支人民币基金,管理的资金规模在 7 亿元以上。吴世春表示,酷讯的人要创业,大部分都会来找他。
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和各种创业者进行沟通。很少能看到他穿着西装革履的样子,通常都是一身白色 T 恤。他说话的语速较为缓慢,态度不温不火,对年轻人很有耐心。
2011 年,吴世春给陈华投了 40 万元。陈华是酷讯的创始人且担任第一任 CEO。他被视为酷讯毋庸置疑的精神领袖。陈华于 2008 年秋天离开酷讯,比吴世春晚了几个月。
吴世春与陈华有事先的约定。陈华和吴世春彼此间有着特殊的信任。在老酷讯人看来,陈华具备一些标签,比如没有城府、不善言辞且是技术天才。吴世春给人的感觉是“他的思维速度远超其语速”,不太擅长表达自身,但性格随和,拥有广泛的人脉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会主动为大家对接资源。
2012 年,陈华推出了唱吧这一产品。仅过了一个月,唱吧的用户数量就达到了 100 万以上。当下,唱吧在移动 K 歌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用户数量接近 3 亿。在进行了 D 轮融资之后,唱吧的估值为 42 亿元人民币。对唱吧进行的投资给吴世春带来了非常高的收益,是数百倍之多。
陈华称,自己与吴世春有着诸多默契,“我和他之间不存在任何隐瞒”。就在这个 8 月,身处北京太阳宫大厦 21 层的唱吧总部,陈华谈起了酷讯的过往。他已经离开酷讯有整整 8 年之久。陈华穿着淡紫色的 T 恤衫,并且搭配着米色短裤,脚上穿着一双 Crocs 洞洞鞋。他的办公室呈长方形布局,办公桌与会客沙发之间显得有些空旷,地毯上未放置任何物品。正午的阳光透过宽阔的落地窗撒进屋里,温暖而和煦。
陈华担任梅花天使的 GP(普通合伙人),同时他也是梅花天使的 LP(有限合伙人)。陈华个人进行的天使投资,都是借助梅花天使来予以完成的。
吴世春和陈华在创立梅花天使的这一年投资了趣分期。趣分期是一家为年轻人提供分期购物的商城,并且全部支持零首付分期支付。目前趣分期已经完成了 Pre-IPO 融资,其估值近 30 亿美元。这个项目使吴世春获得了数百倍的收益。
趣分期的联合创始人徐铮在酷讯担任过工程师和研发经理。他被视为酷讯人中性格最为温和的创业者。一些关系很好的老酷讯同事如今仍称他为“铮姐”。
徐铮加入趣分期的创始团队,这得益于陈华和吴世春的大力推荐。趣分期的创始人罗敏与徐铮从彼此陌生开始,然后逐渐相识,并且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在整个过程中,徐铮一直担任着趣分期的技术负责人这一职务。
在一些投资人的视角里,玩蟹科技、唱吧以及趣分期,只要投资其中一家就能够在投资圈中获得名声。这三家公司当中,有两家是酷讯系创业者所创造的,另外一家和酷讯也有着紧密的关联。身为酷讯的创始人之一,吴世春没有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投资的对象是投人,并且是投熟悉的人。吴世春的这种投资逻辑在酷讯系的创业者身上不断得到验证。
黄浩的背后有吴世春和陈华。他是陈华在北大计算机系的同窗师兄。黄浩离开酷讯后,先后前往了赶集和 360。在这期间,他一直在思考创业之事。
2014 年 10 月,在亚运村附近的一家湘菜馆中。陈华、吴世春以及黄浩三人再次相逢。仅一顿饭的时间,黄浩就得到了陈华和吴世春的天使投资。之后,黄浩创建了趣炒股,并且邀请了曾在酷讯担任机票事业部总监的老同事许飞加入创业团队。许飞离开酷讯后,一直都在连续创业的道路上努力奋斗。
还有彭程。他在酷讯系中有着最丰富的工作经历。他是陈华在北大计算机系的师弟,毕业后先后在微软和谷歌任职。2006 年,他加入酷讯并担任研发经理。2008 年离开酷讯后,他去百度工作了一年,接着去了赶集。
https://img1.baidu.com/it/u=3687598360,391913773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27&h=418
“想不想创业?”吴世春时常这样问彭程。
2014 年,彭程从赶集离职。他有了创业的打算,然而尚未确定方向,所以找吴世春进行商量。彭程原本计划打造一个针对高净值人群的在线社区,并且以高尔夫球作为开始的切入点。然而,这个想法被吴世春给否定了。之后,彭程谈起了互联网洗车这件事。吴世春直接说道“没有商业模式。”
彭程最终将注意力集中在二手车平台上。彭程与吴世春就这个项目进行了两次交谈,两次交谈之间仅间隔一周时间。接着,彭程获得了梅花天使 300 万元的天使投资,并创立了“好车无忧”。一年之后,“好车无忧”完成了 50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当下,“好车无忧”的估值超过 10 亿元人民币。
由于熟悉且了解,投资酷讯的创业者的决策进展得很迅速。酷讯有一位早期的开发工程师叫刘佳,他在 2015 年创立了“家的要素”,吴世春和陈华是他的投资人。刘佳见到吴世春时,未曾想到对话会如此轻松。一天之后,吴世春和陈华在微信上做出了投资的决定。
张海军在 2008 年末开始掌管酷讯。经过大幅裁员以及流量变现的操作,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酷讯达到了盈亏平衡。然而,他终究没能改变酷讯的命运。2015 年底,酷讯被美团收购。接着,张海军与杨建创立了蘑菇旅行,并且获得了数千万元的天使投资。在如今的“酷讯创业帮”里,张海军和杨建是创业最晚的。
酷讯人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张海军是酷讯系的第 33 位创业者,杨建是酷讯系的第 34 位创业者。在这个创业者名单当中,融 360 联合创始人是刘曹峰,游啊游创始人有邓文龙和仲毅,口碑旅行创始人是周青松和严峻,提分网创始人是曾志平,6 人游创始人是贾建强,滑雪族创始人是侯丽琼,游谱旅行创始人是赵杨……
今日头条是酷讯创业者所开展的项目中规模最为庞大的。张一鸣属于最早的员工之列,并且还是酷讯的首位工程师。在 2008 年,他从酷讯离职,随后迅速加入了微软,不过却觉得“不适应”。
他们最为看重的是你能依照流程里的每一条细则。流程中的条条框框较多,我觉得这样不太适合那些特别有想法且特别有冲劲的人。之后,张一鸣以技术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饭否,然而最终饭否被关停了。
2009 年酷讯被收购之前,SIG 的合伙人王琼找到了张一鸣。他希望把酷讯的房产搜索业务独立出来,让张一鸣全权负责。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一鸣创立了“九九房”,这是一款垂直房产搜索引擎,人们把它看作张一鸣第一次独立创业。在创立今日头条之前,张一鸣曾尝试打造一款类似的图片社交平台,但在尝试“内涵段子”时获得了较好的反响。张一鸣最终在推荐引擎方面找到了灵感,接着在 2012 年创立了今日头条,其投资方包含 SIG。
目前,今日头条的估值达到了 90 多亿美元。据悉,张一鸣如今很少参加以前酷讯同事的聚会,然而他与一些关系较为亲密的老友始终保持着联系。
酷讯十年:酷过,爱过
陈华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于 1978 年出生。1978 年的时候,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推行“分田到户”的家庭承包责任制。
陈华等人在研究生毕业前开发出了“天网”FTP 和“天网”Maze,这两者早已名声在外。1999 年,当时还在北京大学读大三的陈华,经由师兄雷鸣的引荐,加入了北大的“天网”开发团队。“天网”是由北京大学网络实验室进行研究开发的,它是国内首个基于网页索引搜索的搜索引擎。
雷鸣后来成为“百度创始七剑客”中的一员。他曾被李彦宏称作“中国最好的工程师之一”。李彦宏在 2000 年 1 月于中关村创立了如日中天的搜索公司百度。
陈华于 2004 年研究生毕业。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是微软亚洲研究院。
吴世春比陈华年长一岁,当时他在运营一家叫商之讯的公司。吴世春曾是百度的前几十号员工,有着一段难忘的工程师经历。在一次偶然情形下,百度的老同事段晖让吴世春和陈华相识了。陈华给吴世春兼职担任技术顾问,每月有 8000 元顾问费,除了每周六工作一天外,平时只需在周三或者周四下班后前往吴世春的公司。
2005 年的冬天,陈华有回老家过年的打算。在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情况让他苦不堪言。为了能够随时关注火车票的转让信息,他动手开发了一个在线搜索系统。没想到,通过这个系统,火车票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之后,陈华找到了吴世春,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款火车票搜索引擎也就成为了酷讯的雏形。
吴世春身为商之讯的 CTO,无偿给陈华提供了一台服务器。在 2006 年 1 月 1 日,也就是搜索引擎上线的那一天,服务器由于承受不了负荷而出现了瘫痪的情况。那一天,酷讯有几万人同时在进行在线操作。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陈华满是自豪,他觉得当时的情况超乎自己的想象,非常火爆。
2005 年到 2006 年期间,中国正处在“Web2.0”的创业时期。在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之后,豆瓣崛起了,土豆崛起了,优酷崛起了,去哪儿崛起了,58 同城崛起了,赶集也崛起了……一批专注于深耕内容的互联网公司陆续发展起来。酷讯赶上了那波搜索引擎优化的浪潮。
2006 年 3 月,酷讯拿到了联创策源 100 万美元的投资。过了几个月,又达成了 1000 万美元的第二轮融资,其投资方有联创策源以及海纳亚洲(SIG)。在这一年,陈华 27 岁,吴世春 28 岁。
此后,酷讯进入了野蛮生长的阶段。到 2006 年年底的时候,酷讯每天的查询次数达到 400 万次,浏览量达到上千万,在全球的排名处于 1000 名左右。酷讯公司有 50 名员工,他们同时对 8 个搜索频道进行维护和升级。
2007 年 1 月,阿里巴巴打算以 1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酷讯。据悉,当时投资方联创策源持有这样的态度:倘若酷讯有机会自行上市,那为何要将其卖给阿里呢?在那时候,阿里巴巴的估值达到了几十亿美金。7 年过后,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完成挂牌上市。现今,阿里巴巴的市值已超过 2400 亿美元。
2007 年 6 月,谷歌推出了生活搜索。陈华回忆称,那时酷讯进行了连续三周的密集宣传,从各个角度对谷歌的抄袭行径进行批判,“主要就是对谷歌进行责骂。”
酷讯拒绝了阿里,但仍然没有盈利,其压力是显而易见的。酷讯选择了进行大规模扩张,很快就拥有了 11 条搜索业务线,这些业务线包括房产、火车票、机票、酒店、度假、招聘、购物、图片、交友、车以及社区。
那时的吴世春满怀乐观。吴世春回忆起,在 2008 年 2 月,他以酷讯的代表身份参加了一场国航的发布会。当时,时任去哪儿 CEO 的庄辰超也在现场。彼时,酷讯和去哪儿是国航最为重要的两家线上合作公司。吴世春称,国航所公布的销量数据表明,酷讯比去哪儿稍微领先一些。
然而危机已悄然临近。全球范围内有一场金融海啸在持续升级。投资方与酷讯创始团队之间的摩擦正不断在酝酿。酷讯创始人回忆道,联创策源称酷讯的用户数据增长速度过慢。SIG 方面觉得,酷讯的花销过大,一直没有实现盈利。
此后 S 公司推荐的首席执行官空降酷讯。在随后的某一次董事会里,投资方与创始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董事会进行投票并作出决议,吴世春被免去了首席运营官的职务。
陈华投了赞成票。吴世春回忆当时陈华的行为,称他认为舍弃一个人能换来更好的结局。陈华觉得自己太软弱,他当时不知道要去争取自己的权利。此时,身为酷讯员工的陈华仅拥有 CTO 的头衔。他心想,早知会这样,大不了就在公司请两个保安,见到投资人就打,打完回家。陈华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调侃之中还带着叹息。他说当时他们还很年轻,投资人也过于着急。一旦创始人离开团队,这家公司就注定会失去生命力。
那时,酷讯被认为是去哪儿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
2008 年底,张海军掌管了酷讯。他再也无法改变这家公司的命运。酷讯先是被收购,接着又一次被收购。2015 年 8 月,酷讯被美团收入麾下,据说当时的估价仅有数千万美元。
美团正式收购酷讯之前,吴世春曾去找张海军,想要商量把酷讯买回来的办法。张海军叹息道:“你怎么不早说呢。”两周前,美团与对方签下了收购协议。说起酷讯,吴世春一直将“既往不恋,纵情向前”这句话挂在嘴边。
解码酷讯创业者现象
卖给美团或许是酷讯一个不错的结局。在工体南边的那座写字楼里,张海军背对着如血的夕阳,回忆着酷讯的过往。他最终选择了创业,并不认为自己能去当高管,也不觉得自己还能像吴世春那样去做投资。他觉得创业是很辛苦的,但自己的乐趣就在于掌控一件事,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推动它。那就去努力做好——其实并不复杂。张海军称,酷讯具备一种不安分的基因。在他看来,大部分酷讯人都怀有创业的情怀与梦想,他渴望成就一些事情。当他们在酷讯时,酷讯呈现出一种类似硅谷的氛围。他们始终期望通过技术来实现改变。他和陈华都是工程师出身,工程师最为没有架子,不懂得什么是官威,也不了解政治斗争,与董事会打交道时毫无经验。吴世春对酷讯的氛围进行了这样的概括:酷讯的氛围是平等的,酷讯的氛围是包容的,酷讯的氛围是自由的,酷讯是技术派的,酷讯有工程师文化,在酷讯大家都尊重能力出众的人。
张海军表示:很多公司将销售视为最重要的,把赚钱当作最重要的。工程师与赚钱和业务的距离最远,然而在酷讯,工程师却是最受尊敬的。
你突然会觉得,IT 原本是能够改变一些极为顽固的、你以为根本不可能改变的事情的。在这个时候,你会感到这件事特别有意义。黄浩表示,他觉得这非常酷。“敢于创新、不甘于平庸”这些,都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想到这些,陈驰心中满是感激。不过他也说,工程师文化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然而,优点是具备简单的特质,有着平等的态度,尊重技术,并且有着执着的信念,想要去做一些与别人不同的东西。
酷讯为何会出现那么多创业者呢?黄浩感觉,酷讯营造了一种全员创业的氛围。大家进入酷讯之后,都觉得自己是潜在的创业者,他们首先会把自己定位为在改变一些事情,而不是仅仅把自己定位为员工。
黄浩本科就读于北大期间,做了一个名为飞鱼网吧的项目。那是在 1997 年。研究生毕业之后,他又进行了一次创业,然而却以失败告终。在加入酷讯的那一年,黄浩 30 岁,当时他是酷讯公司年龄最大的工程师。
黄浩以做传统软件为开端。酷讯使他真正懂得了传统软件与互联网的差异。黄浩记得,他到酷讯去接受第一个任务时,询问完成的时间。得到的答案是明天上线。那时,黄浩心中十分不安,按照他的想法,应该先写完代码,经过测试,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做到全面、周到。然而,第二天就直接上线了,并且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做传统软件时,你通常会将一些未知的东西纳入你的时间范围之内。然而在互联网开发中,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那些未知的情况,你只需要把已知的部分考虑清楚,当未知出现时再去解决问题。
酷讯让黄浩首次知晓了 VC。在此之前进行创业时,他并不清楚别人给你钱,你出让一部分股份,还能让你拥有决策权。而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
黄浩在酷讯的工号是 34。2009 年他离开酷讯时,比他工号早的人都已离开了。之后黄浩曾在赶集工作过一段时间,也在 360 干过一段时间,最终他选择了创业。他第一次创业选择做法律垂直搜索,但没有获得成功。休息了两个月后,他开始做趣炒股。
酷讯创业的基因是由陈华和吴世春所留下的。陈驰加入酷讯的时候,那两位创始人早已离开了。在 2011 年,陈驰离开了酷讯,他当时的年薪有 100 多万。他回忆道,本质上自己还是想要自己去创业。他觉得在一个外资公司的意义不是特别大,甚至觉得有些浪费时间。
https://img2.baidu.com/it/u=3926673581,398663848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72&h=500
我是 CEO,陈华也是 CEO,我们都极力推崇和倡导创业精神。很多加入酷讯的人,都被这种思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真正做企业时会发现,它是双刃剑。鼓励年轻人冒险和创业,就会培育出很多不安分的心,此时人才流失在所难免。张海军如是说。
某种程度而言,酷讯犹如一个创业训练营或者孵化器。刚到酷讯的每个人都有专人带领,带领他的人被称作“导师”。一位导师一次仅带一人,最多同时带两人。导师会一直带领新人从试用期转正。好车无忧的创始人彭程的导师是张一鸣。而黄浩是周青松的导师,周青松是口碑旅行的创始人之一。
酷讯内部存在两个“民间组织”,分别是技术委员会和产品委员会。其中,技术委员会由张一鸣发起创立,产品委员会由寇建发起创立。寇建离开酷讯后,在去哪儿工作了 8 年,现在担任去哪儿酒店云事业部 CEO。
酷讯员工常常通过两个委员会自发组织交流和学习。下班之后,会有专人负责选题,并且组织一些兴趣讲座。只要有意愿听,就都可以参与其中。
能学到很多东西。日常处理工作是其中一个方面,然而大家都存在思维盲点。从这些交流中可以获得诸多启发。有的人或许擅长爬虫方向,那么在这一期他就可以开展一个关于爬虫结构和算法的专题,这与沙龙的形式很相似。后来创立了游啊游的邓文龙如此说道。
每周例会除了委员会的讨论外,还为大家提供了交流机会。会讨论每个部门的产品以及所有的研发。大家都能各抒己见。周青松表示:“不像现在的一些公司,大家提问题却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而我们当时大家都非常踊跃地参与其中,都把自己当作了创业团队的一员。”
这种相互学习的氛围一直得以延续。即便离开了酷讯之后,我们后续所做的很多事情,也会向之前的朋友进行咨询。这种氛围极具吸引力,并且不存在层级之分。口碑旅行是周青松的第二次创业,他的第一次创业发生在 2012 年。
黄浩有时会思考,酷讯有那么多人去创业,或许跟酷讯没取得成功有着很大的关联。“人就是这般模样,有些梦原本连碰都不敢去碰,想都不敢去想,然而酷讯却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了。最美好的梦是如此之近,就只差那么一点儿距离。你曾经投身其中,贡献了诸多力量,大家自然而然地都变得不安分了。”
有人会说起杨建。杨建是“陪伴酷讯最久的人”。陈华和吴世春创立酷讯之时,他就一直在。酷讯先后被和美团收购,他也未曾离开。杨建与去哪儿前 CEO 庄辰超是多年好友。在他和张海军创业蘑菇旅行之前,庄辰超多次邀约他跳槽,他一直未答应。
2014 年的酷讯有一次聚餐,杨建喝了几杯。在回家途中,他突然开始嚎啕大哭,说:“我不相信我们做不过去哪儿。”当时,去哪儿已在纽交所上市,其市值曾一度超过 50 亿美元。
酷讯曾是他们的过往。酷讯也是这个大众创业时代极具启迪意义的案例之一。
酷讯创业帮不完全名录
陈华是唱吧的创始人,也是酷讯的创始人。在 2006 年 3 月至 2008 年 9 月这段时间里,他先后担任了酷讯的 CEO 和 CTO 这两个职务。
吴世春是梅花天使创投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酷讯的联合创始人。在 2006 年 3 月至 2008 年 5 月期间,他担任酷讯的 COO。
张一鸣是今日头条的创始人。2006 年 3 月他加入了酷讯。2008 年他从酷讯离开。他曾在酷讯担任技术总监。
寇建是去哪儿网酒店云事业部的 CEO。他在 2006 年 3 月加入了酷讯。2008 年 5 月,他从酷讯离职。此前,他曾担任酷讯的产品总监。
彭程是好车无忧的创始人。他在 2006 年 4 月加入了酷讯。2008 年 6 月从酷讯离职。他曾担任过酷讯的研发经理。
徐铮是趣分期的联合创始人。2006 年 5 月研究生毕业之后加入了酷讯,他在酷讯是第二名工程师。2009 年 5 月他从酷讯离职。他先后在酷讯担任了工程师这一职位以及研发经理这一职位。
刘曹峰是融 360 的联合创始人。他在 2006 年 6 月加入了酷讯。2008 年 9 月,他从酷讯离职。此前,他曾担任酷讯旅游度假组的技术负责人。
邓文龙是游啊游的联合创始人。他在 2006 年 6 月加入了酷讯。到 2009 年 10 月时他离职了。期间他先后担任了酷讯的产品经理以及机票产品总监。
刘佳是家的要素的创始人。他在 2006 年 7 月加入酷讯,于 2009 年 2 月离职。此前,他在酷讯担任开发工程师。之后,他担任小红书的技术副总裁。2015 年开始创业,并获得了吴世春的天使投资。
曾志平是提分网的创始人。他在 2006 年加入了酷讯。2008 年的时候离职了。他曾经负责酷讯的机票搜索工作。2014 年开始创业,并且获得了吴世春的天使投资。
黄浩是趣炒股的创始人。2006 年 10 月他加入了酷讯。2009 年 8 月他从酷讯离职。他先后担任过搜索组的负责人、房产组的负责人以及机票组的负责人。2014 年他开始创业,并获得了吴世春的天使投资。
许飞曾担任酷讯的总裁助理,之后又担任机票事业部总监,还担任过公司销售副总裁。他在 2006 年 10 月加入酷讯,于 2009 年 4 月离职。近期他加入了酷讯系的创业项目趣炒股,并在其中担任产品经理。
谭中意是橙猫的 CEO ,也是中意斯正装的创始人。他在 2006 年 11 月加入了酷讯,之后于 2007 年 7 月离职。在此期间,他曾担任酷讯的求职搜索产品经理。
王晓宇担任瓜子二手车的产品副总裁。他在 2006 年 11 月加入了酷讯。之后在 2008 年 10 月离职。
严峻是口碑旅行的联合创始人。他在 2007 年 3 月加入酷讯,之后于 2008 年 11 月离职。在此期间,他曾担任酷讯实验室的项目负责人。
周青松是口碑旅行的联合创始人。他在 2007 年 5 月加入了酷讯。2008 年 11 月从酷讯离职。曾经担任酷讯房产搜索引擎的负责人。
张海军是蘑菇旅行的创始人。他在 2007 年 8 月加入了酷讯,之后于 2015 年 8 月离职。期间,他先后担任了酷讯的 VP、酷讯的 COO 以及酷讯的 CEO。
谢欣是今日头条的 VP。他在 2007 年加入酷讯,于 2014 年离职。曾经担任过酷讯的技术负责人。在 2010 年,他曾代表酷讯参与了“非你莫属”的节目录制。
李烨是掌象(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 CEO。他在 2007 年 5 月加入了酷讯。之后在 2008 年 11 月离职。他曾经担任过酷讯的产品经理。
仲毅是游啊游的联合创始人。他在 2008 年 2 月加入酷讯,之后于 2010 年 3 月离职。在此期间,他先后在酷讯担任机票研发工程师以及火车票研发工程师。
陈驰是小猪短租的创始人。2009 年 5 月他加入酷讯,并且在酷讯担任销售副总裁这一职务。在 2010 年到 2011 年期间,他还兼任酒店和机票事业部的总经理。2011 年 6 月,他离职了。
贾建强是 6 人游的创始人。在 2010 年 5 月他加入了酷讯。到了 2012 年 12 月他离职了。他曾经担任过酷讯度假业务的 VP 以及产品运营中心的总经理。
侯丽琼是滑雪族的创始人,她有个外号叫“大命”。在 2010 年 7 月的时候加入了酷讯,到 2014 年 8 月离职了。她曾经担任过酷讯广告部的销售总监。
赵杨是游谱旅行的创始人。他在 2010 年 12 月加入了酷讯。2014 年 4 月从酷讯离职。曾经担任酷讯酒店事业部的总经理并且兼任商务 VP。
经 济 观 察 报∣理性 建设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