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大面积占领微商圈、抖音?这背后究竟藏着啥秘密?
没有谁能独善其身。空姐去哪了?
最近这段时间,我观察到一个反常的现象——
空姐变多了。
不是说飞机上的空姐变多了,而是朋友圈里的空姐变多了。
我这可不是瞎说,有图为证。这是卖护肤品、化妆品的。
这是卖束身衣的。
这是卖袜子的。
还有卖燕窝、枇杷膏、酵素、土特产的……
反正,只要是你能想到的朋友圈产品,几乎都出现了空姐的身影。
什么时候开始,空姐都大面积占领微商圈了?
不仅是在朋友圈中,我还听说有朋友深陷抖音无法自拔,甚至有人感慨:连空姐们也开始在抖音上活跃起来。
我在抖音平台上搜索了“空姐”这一关键词,结果如我所料,涌现出了众多与空姐相关的网红账号,这些账号中不乏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大号,而且其中许多还在抖音上开展了直播带货活动,生意做得相当红火。
不光是互联网,很多线下店,也多了空姐的身影。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一位来自海南航空的空姐转职投身汽车销售行业。凭借其出众的容貌和流利的口才,她迅速在销售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她甚至创造了单月销售15辆汽车的惊人业绩,成为销售界的一匹黑马。
为什么空姐突然变多了?不会是这些网红为了卖货,玩的吧?
带着满腔好奇心,我打开了浏览器,一个信息把我吓了一跳:
如今空姐的工资,竟然只有2000元!
这个形象与我们心目中那些光鲜亮丽的空姐形象相比,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为了确保数据的精确性,我在网络上进行了搜索,结果发现确实存在相关的新闻报道。
市界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提到,南方航空的乘务员小纯(化名)主要负责国际航线的飞行任务。过去,她每月能执行三四次航班,累积飞行时间超过90小时,这样的工作量能让她赚取大约一万一到一万四的薪水。然而,疫情爆发后,国际航线几乎全部停摆,国内航班也锐减,她一个月只能执行一次航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失业状态,收入大约只有2000多元。
以前一二万,现在一二千,落差的确很大。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像这样的情况还真不少:
真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依然没能完全回到正常的办公状态。看周围的女同事们,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转行做了微商或者当起了主播……
两个月前,我每月需飞行长达数十小时,收入仅有一两千元,勉强能支付五险一金。在这样的压力下,我开始考虑开展副业,否则仅靠兼职收入,我恐怕连车贷和房贷都无法偿还。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空姐的收入很稳定,但没想到完全相反。
https://img2.baidu.com/it/u=3539232484,259362454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437&h=574
空姐的工资基本是由基础工资、飞行时长两个大的部分组成。
其基础薪资大致介于两千至三千元之间,扣除五险一金后所剩不多,故而飞行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每月实际收入的高低。
原本,众多空姐连租金都无力承担,无奈之下只得在飞机着陆后采取“多样化自救”措施,不是改换职业,就是开展兼职活动。
三大航司,一年亏了400亿
翻看数据对比,空姐的数量确实在减少。
民航局信息中心发布的《2021年中国民航乘务员发展年度统计报告》揭示,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民航系统共有97307名乘务员取得了上岗资格。在这之中,97197名乘务员服务于运输类航空公司,另有110名乘务员在非运输类航空公司及机构工作。
在去年的报告中显示,总计有若干名乘务员获得了从业资格并开始工作,其中,有特定数量的人员在运输航空公司担任职务,而另外142名则服务于非运输航空公司或相关机构。
做个减法就知道——
在短短一年间,乘务员的人数锐减至5007名,具体来看,运输航空领域的乘务员人数下降了4975人,而非运输航空公司的乘务员人数则减少了32名。
另一方面,通过对比飞机交付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运输飞机的总数并未发生任何变动——飞机的数量保持稳定,然而,乘务人员的数量却减少了将近5000名。
从长远视角审视,这一数据变化尤为显著——2019年至2021年间,民航业乘务人员数量锐减,总计减少了11,648人。
国内乘务员数量变化,图源网络
无论是因裁员还是个人选择离职,空姐们正陆续告别民航行业。究其原因,背后反映出的是航空公司已近承受极限的困境。
上月底,我国三大主要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以及南方航空公司——公布了2021年度的财务报告。报告揭示,这些公司在去年均遭受了超过百亿元的亏损,总计亏损金额——
近410亿元。
即便是大型的航空公司也面临这样的困境,其他航空公司的情况不难想象。总体而言,2021年我国的民航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总计亏损高达842亿元,其中航空公司亏损额达到了671亿元。
海航与春秋航空均未出现亏损,前者系因业务调整与债务重组,后者则得益于政府给予的补贴。
航空公司亏损的原因显而易见,在疫情的影响下,其收入大幅下降,而成本却依然居高不下。
2020年,全球航空客运量达到了18.09亿人次,这一数字较前一年下降了超过六成。进入2021年,我国境内各运输机场的旅客吞吐量降至9.07亿人次,与2019年相比减少了33%。
乘坐飞机的旅客数量减少,相应的机票价格也有所降低。近期,由于疫情防控等因素的作用,众多热门航线的机票价格出现了显著下跌,有的甚至跌到了最低点。即便是清明假期,不少热门航线也出现了仅需一折的机票,这样的价格甚至比火车票还要低廉。
昔日,从上海飞往重庆的航班票价仅需50元。需注意的是,上海与重庆相隔1600余公里,按常规,机票价格至少应在1000元以上。
与此同时,燃料费用、飞机的维修与保养支出、以及人力成本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以2021年为例,中国国航的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了超过一倍,而华夏航空的增长幅度更是超过了两倍。
何况,民航企业通常要承担巨额的贷款和租赁支出,这给它们带来了沉重的还款负担,而那些资金链本就薄弱的航空公司则可能因此遭受重创。
在一片凄凉景象中,2020年,超过八成的航空公司人均薪酬出现了下降,其中吉祥航空、山航B、春秋航空等五家公司的员工人均薪酬降幅超过了10%。
你想想,飞机油费都快赚不回了,还哪来的钱养这么多空姐?
想办法自救
看着这亏损哗啦啦止不住,国家送来了温暖。
在2020年,相关部门推出了包括免除民航发展基金、提供重大运输飞行资金援助、减少管理费用在内的多项救助政策。进入2022年2月,航空业再度迎来了五项新的支持措施,其中包括暂缓缴纳增值税等措施。
https://img2.baidu.com/it/u=1560701213,400571268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1440
然而,至关重要的是航空公司的自我救赎。自2020年起,我国航空公司便施展了浑身解数——
南航着手提供企业团体餐饮服务,川航则投身于火锅外卖业务,而厦航则从生鲜电商平台“鹭鲜生”出发,其销售范围已拓展至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
部分客运航空企业已着手向货运领域拓展,提供定制化的包机服务;同时,若干国际航空运营商已启动固定班次的货运航线;此外,还有一些公司正通过在座位间放置轻便的货箱,来有效利用客舱资源。
坐人的飞机,开始干起了快递的生意。
此次疫情不仅对中国航空业造成了冲击,全球范围内的航空公司也都深受影响。各家航空公司在自救措施上各显神通,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策略,让人目不暇接。
在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的员工在业余时间得以从事兼职活动,他们既能担任教师,也能与其它企业签署劳动协议。
瑞士地区推崇失业飞行员转行驾驶火车,仅需经过为期六个月的培训,便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澳大利亚更厉害,飞行员被派去操作收割机,帮忙抢收庄稼。
新加坡航空,不仅裁员20%,还把闲置的飞机改成了餐厅。
泰国航空的创意堪称一绝,它们在曼谷和清迈共开设了七家油条店,并且还将总部员工餐厅巧妙地改造成了以飞机为主题的快闪餐厅。
除此之外,还有飞行员送外卖、做保安、开网约车的。
不仅飞行员们被动员起来,空姐们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致力于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在疫情肆虐的日本,许多空姐不得不转行,有的兼职担任巫女,有的投身于农业劳动,有的则成为了酒店的前台服务员或收银员……
航空业这场全方位的自救,还在继续。
尾声
黑天鹅还在扑腾。
截至目前,新冠病毒全球确诊病例总数已超五亿,死亡病例数亦已超过六百一十万。
在2020年,全球人口达到了约720亿之巨。换言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每14位居民中就有一位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
自1840年起至今的整个近现代历史中,新冠病毒引发的死亡案例数量仅略低于曾引发多次严重流感疫情的H1N1病毒。
航空业,仅仅是这场风暴下的冰山一角。
就在刚刚过去的月末,苏州的旅行社面临了极大的困境,其中183家会员单位,员工纷纷选择离职,离职率已超过30%。绝大多数旅行社,即超过90%,均无力承担四月份的员工工资、社保基金以及房租等费用。
全球范围内,近两年来多数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均达到近年来的最低点,全球经济呈现出疲软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进一步揭示了这一现象——
2020年,世界经济同比深度下滑3.1%。
在2020年,全球债务总额攀升至前所未有的226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一年,全球债务的增长量超过了自二战结束以来的任何一年……
这仅仅是宏观层面的数据表现,而那些更为剧烈的波动和撕裂,正发生在我们无法察觉的隐蔽之处。
时代的这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真的就是一座山。
熬得住,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今日一选>>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