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81 发表于 2025-5-8 01:48:43

智能教育机器人成热门!百元到六千多,凭啥受家长热捧?

在3C数码专柜,除了常见的手机、电脑以及智能穿戴设备,愈发多的造型呆萌、充满可爱的智能教育机器人正逐渐吸引着家长型消费者的注意;而在京东这个平台上,若搜索“教育机器人”,便会涌现出数百个品牌,其中更不乏华为、小米、百度、科大讯飞等知名科技企业的身影。这类产品的价格区间相当广泛,大致在百元左右至6000元以上,它们会依据适用的年龄段,如婴幼儿、学龄前儿童或中小学生等,进行分类。然而,目前市场上销量最高、最受中国家长们青睐的,是专为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设计的智能早教机器人。许多父母都抱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这种焦虑似乎是所有家长共有的。

教育机器人风口已至

国际市场调研机构™在其针对全球教育机器人市场的预测报告中指出,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预计2021年全球智能教育机器人市场的规模将大约为13亿美元;展望至2026年,该市场规模有望增至26亿美元;同时,这一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6.1%。北美目前占据全球教育机器人市场的首位,然而展望未来五年,亚太地区预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在这一区域内,诸如中日韩等国的政府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样为教育机器人市场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众多知名企业,如瑞士的ABB、日本的安川电机、德国的库卡以及中国的汉森机器人等,均已纷纷投身于这一市场领域。报告内容中特别指出,我国为中学生量身打造了教育机器人JIMU,同时,软银公司也为幼儿园的小朋友量身定制了教学辅助机器人NAO。

行业专家指出,教育机器人领域期望借助前沿的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及创新的工程技术,通过语音、图像、手势等多种交互方式,提升产品的创新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他们还希望激发孩子们在沟通、人际交往方面的潜能,以及提升他们写作和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除了针对一般儿童学习与成长所需的陪伴机器人,还涵盖了专为教育体系定制以及针对残障、自闭症等特殊需求儿童设计的专用教育机器人。2019年,在日本大约有500个日语教室中,引入了辅助英语学习的机器人辅助教学。

https://img1.baidu.com/it/u=926526050,58839823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00

而在中国,教育机器人行业也迅速发展。前瞻经济学人调研机构指出,我国教育机器人产业已构建起涵盖核心零部件、软件操作系统、内容融入及整机制造与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以2019年小学生、中学生及课外兴趣班参与者为基数,基于1.2%的渗透率估算,教育机器人市场潜力大约为276亿元。目前,无论是销售乐高玩具的公司,还是专注于教育领域的哈工大,亦或是从事电商业务的阿里,以及众多提供传统软硬件服务的供应商,均正积极在这一领域展开布局。

伙伴还是鸡肋?

尽管智能教育机器人的潮流已经形成,然而,目前消费者对于市面上产品的评价却呈现出不一致的看法。

在京东上,售价为199元的小米米兔早教机收获了40万条用户评价。不少消费者表示,该产品非常适合小朋友使用,因为它的外观吸引人,孩子们看到后都会非常喜欢,甚至睡觉时也会抱着它。此外,音质和音效表现良好,能够播放儿歌、故事、诗词等多种内容,还能上传自定义内容,操作简单,非常适合儿童操作。其他好评还包括“能有效防止孩子长时间盯着屏幕伤害视力”以及“可以作为夜灯陪伴孩子入睡”等。然而,部分消费者对产品评价不佳,原因包括“孩子缺乏兴趣”、“产品频繁断网”、“实际玩耍体验不如预期”以及产品制造工艺、音质等方面的不足。

科大讯飞旗下的阿尔法蛋A10,尽管售价仅千元左右,却收获了超过八万条的评价。从外观设计到功能配置,它都超越了米兔。此外,它还具备小学可视化编程和移动功能。然而,与米兔相似,它也遭遇了一些小消费者不喜欢的情形,比如反应迟缓、无法识别某些儿童语言等。有人认为它仅适合听歌、讲故事,实际上功能单一,更像是一个智能音箱,性价比不高。”

https://img2.baidu.com/it/u=1257683909,160268597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50&h=500

即便价格高达3999元的优必选顶级产品,也遭遇了用户对其反应速度慢、语音技术表现不佳、与预期效果有差距,以及无法识别幼儿语音等问题的反馈,“花费4000元购得一款玩具,新鲜感一过便被闲置。”

网友“@把都装进包”在分享其担任智能教育机器人产品客服的经历时,谈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他指出,当前智能教育机器人领域存在过度炒作的现象,部分商家利用各种夸大其词的推销手段,迎合家长对孩子成材的渴望,劝说他们以及包括祖父母在内的长辈为孩子购买相关产品。他们声称这些机器具有极高的智能水平,能够与孩子进行如人类般的交流,提供教育辅导,甚至对传统线下教育进行贬低。孩子的学习成绩优劣和学习热情高低都被归结为学习兴趣问题,同时提出智能教育机器人能够增强学习兴趣。然而,实际上,众多行业产品并未实现其宣称的效果,更有甚者,某些品牌背后缺乏稳定的技术支持,仅仅是将零散的部件设计并组装,并嵌入一些通用的软件。他透露,曾收到家长反映,机器人的预设程序存在错误,向孩子们传授了诸如1加1等于1这样的错误知识。“在英汉互译、口语识别等方面,机器人常常无法给出正确答案;此外,有些数学问题的解答也是错误的,这可能是由于软件系统存在缺陷。”他提醒家长们不要过度信任或依赖智能教育机器人,因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还远未成熟完善。

行业分析师指出,智能教育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品牌间的竞争却异常激烈。这主要是因为该领域尚属新兴,市场秩序尚不成熟,部分小厂商采取低价策略,产品质量和内容难以得到保证;部分品牌则追求虚假的高端形象,科技含量不足;当然,也有一些品牌致力于深耕这一行业。此外,机器人与教育领域的融合,必然要求与教育机构的紧密协作,这一过程中涉及众多跨学科的研究,比如儿童心理学、行为学等领域,同时还要关注教育资源是否适宜、是否充足,这些并非仅凭硬件的进步就能决定胜负。

此外,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智能教育机器人主要扮演的是辅助角色,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父母的育儿压力。然而,即便是再优秀的机器人,也无法替代父母讲述故事的温馨;“再优秀的机器人也无法与父母讲述的故事相提并论。”此外,一些消费者指出,孩子过度依赖教育机器人并非良习,“孩子连简单的5+5运算都要询问机器人,这不利于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智能教育机器人成热门!百元到六千多,凭啥受家长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