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81 发表于 2025-5-7 23:27:28

外卖市场三国杀!饿了么疯狂补贴,盈利目标还能如期实现吗?

外卖市场硝烟重启。

京东的强势介入,通过巨额补贴,不仅吸引了众多用户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而且也迫使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不得不对这股“鲶鱼效应”给予高度重视。

美团与饿了么这两大巨头原本的对峙格局已被完全打破,形势逐渐转变为红、黄、蓝三方的激烈竞争局面。

自4月18日提出“摒弃言辞纷争,专送美味虾”的口号,直至如今宣布的“超百亿补贴”政策。在这场后外卖市场竞争中,饿了么在五一假期前夕加大了投入力度,不仅如此,还引入了集团内部的“大哥”,出手相当大方。

这同样预示着,即将迎来盈利时刻的饿了么,或许需要放慢脚步。

2024年,饿了么曾设定了三年内实现盈利的宏伟蓝图。据我们所掌握的信息,该公司在同年某个月份实现了盈利。总体来看,饿了么若要按照既定计划达成盈利目标,实际上并非一件难事。

京东的加入多少打乱了饿了么原有的发展步调,然而,这对于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整体战略布局来说,却是一个不容错过的良机。

雷峰网报道,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电商平台淘宝和天猫的即时零售服务“小时达”已升级更名为“淘宝闪购”,该服务在淘宝APP首页的Tab栏中设立了“闪购”这一顶级流量入口,同时,还将与饿了么平台携手,共同增强补贴措施。

草蛇灰线,暗藏千里,在阿里电商生态圈中,即时零售的布局预示着更加辽阔的发展空间;而饿了么,将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01站在盈利门口的饿了么

如果没有第三者的强势加入,饿了么已经站在盈利的门口。

阿里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对应公历2024年第四季度)中透露,得益于饿了么和高德订单量的增加,其本地生活服务集团在季度内的收入同比上升了12%,达到了169.88亿元人民币。同时,由于运营效率的提高和业务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使得本地生活服务集团的亏损额从去年同期的20.68亿元进一步减少,降至5.96亿元。

俞永福卸任阿里本地生活CEO之职,将领导权移交给80后团队后,阿里本地生活部门呈现出的第三份成绩单显示:其收入连续三个季度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同时亏损状况也显著减少。

在财报会议上,阿里高层明确指出高德已经实现了盈利。除去高德的微小利润,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核心业务主要只剩下饿了么。换言之,饿了么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亏损预计将在6亿至7亿元之间。

众多业界专家指出,鉴于饿了么庞大的业务量,这样的亏损数额实际上并不算高。目前来看,饿了么若要实现盈利,并非难以达成。

2023年,饿了么的单体经济模型实现了盈利,然而,其模型并未将中台等成本因素纳入考量。尽管如此,过去两年间,饿了么的整体亏损持续减少,这一现象确实存在。

一位与阿里本地生活部门关系密切的人士透露,饿了么在2024年某个月份实现了包含所有成本在内的用户交易额为正数,换言之,该平台在一个月内实现了盈利。如需了解更多关于阿里本地生活的详情,欢迎通过微信进行咨询。

多年来,阿里对本地生活的运营,既不能放手,又显得有些食之无味,盈利和增长潜力一直受到外界广泛质疑。因此,在2021年,阿里特意请来了救火专家俞永福,由他接管高德、饿了么、飞猪等构成的本地生活业务板块。

俞永福任职期间,他主要致力于两大举措,其一是战略的优化调整,其二是对组织的重新构建。前者明确了前进的方向,而后者则提高了执行效能。自那时起,阿里巴巴的本地生活服务业务开始步入正轨:口碑与高德实现合并,共同负责目的地业务,而饿了么则专注于到家生态位的业务拓展。

财务报告揭示,在俞永福担任职务的三年间,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板块的年度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从446.16亿元上升至598.02亿元;同时,亏损额大幅减少,从220.92亿元降至98.12亿元;亏损比例亦大幅下降,从超过50%降至16%。

https://img1.baidu.com/it/u=1625440904,38757093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24&h=500

2023财年第一季度,饿了么成功完成了UE的正向转变。二级市场投资者高继业向雷峰网透露,只有当UE为正,才能说明这是一项成功的生意。今年,饿了么计划延续过去两年提升经营效率的模式,继续扩大其规模。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整体的利润有望覆盖中台、总部以及职能部门的成本,从而实现真正的盈利。

02一场声东击西式的闪现

市场分析指出,京东外卖的强势进入市场,可能会对饿了么的盈利速度产生负面影响,后者在争夺市场份额和实现盈亏平衡的过程中,不得不做出更多关键决策。京东外卖的激烈竞争策略,可能导致美团和饿了么不得不加入补贴战,从而引发一轮新的市场竞争与防御。

但此次阿里系的出招方式仍出乎外界预料。

京东与美团激烈竞争之际,沉寂了一个月的饿了么今日早晨意外地宣布加大投资力度至超百亿“饿补”,在五一长假来临之前,引爆了激烈的正面竞争。

在另一边,淘宝闪购正式亮相,与此同时,饿了么也全面启动,两者共同从两个方向展开攻势,正式加入了即时零售领域的竞争战。

雷峰网报道,淘宝天猫的即时零售服务“小时达”已升级更名为“淘宝闪购”,同时在淘宝app的首页Tab栏以“闪购”作为一级流量入口进行展示。此次升级后的“淘宝闪购”与饿了么携手,共同增加了补贴力度。

饿了么在此次活动中全面开放了对淘宝闪购的供应,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了淘宝天猫在品牌电商领域的商家优势,淘宝闪购将携手品牌商家在城市仓储和线下门店展开合作,实现天猫官方旗舰店与小时达服务在商品库存和价格上的无缝对接。

对于阿里来说,在今年的外卖竞争激烈的大战中,它并未仅让饿了么单独应战,反而在淘宝平台上实施了大规模的补贴政策。这种采取集体作战的策略,对于阿里来说,无疑预示着更高的投资回报比。

行业人士指出,这种投资策略能够为双方提供支持,同时,它还能对竞争对手实施同步的包围和夹击。

实际上,若细致审视近期外卖领域的口水战之外的发展态势,便能明显察觉,饿了么并未彻底消失于公众视野。近期,众多用户注意到,尽管饿了么并未进行直接的宣传活动,但其却在不断强化对补贴的投入力度。

该平台不仅专向88VIP用户派发红包券,而且即便是普通用户随手领取的红包,其膨胀额度也在不断增长。

外卖行业虽然艰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是一个有利可图的行当,毕竟众多企业纷纷投身其中,前赴后继。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的是流量经济的商机。通过高频低利润的业务带动低频高利润的业务,这才是各大企业追求的最终盈利策略。

行业冷暖变化,身处业务一线的人最先有感知。

王雷,美团众包的骑手,向雷峰网透露,当他听闻京东开始涉足外卖业务时,便心生一探究竟的念头。于是,他仅缴纳了最低的100元保证金,并未购置任何装备,便迅速完成了注册并开始接单。起初,在京东平台上接单,每单能多赚几块钱,但订单数量却颇为稀少。此外,他并非专属的配送骑手,必须依靠自己抢夺订单,而新平台上的时间限制繁多,操作起来颇为繁琐。有时,定位误差甚至达到几百米,稍有不慎就会扣除收入。自20号左右起,京东外卖的订单量迎来显著增长,与此同时,饿了么的订单量则呈现出下降态势。在这次百亿补贴活动结束后,外卖订单量无疑将呈现出新的分布倾向。

03争夺即时电商话语权

外卖大战背后,即时零售才是靶心。

四月初,前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部门员工郭子睿在接受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采访时透露,尽管京东外卖的声势浩大,但他认为其不会持续太久,原因在于京东的流量资源和外卖业务的利润率不足以支撑其长期运营。

郭子睿认为,京东发展外卖业务主要目的是为了打造自身的同城配送体系,为即时零售的竞争布局。美团与京东之间的竞争,从长远来看,对饿了么来说是个好消息,这样的竞争有助于加快同城零售市场心智和网络的构建。

武安祺,淘宝闪购项目的员工,他提出,如果项目在这个时间节点退出市场,公司可以节省大量的营销开支,并将这些资金用于对消费者的大规模补贴。

https://img2.baidu.com/it/u=4097457826,410180354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776

京东目前已决定于5月1日终止对商家的免佣政策,并且正逐步减少对消费者端的补贴力度;在此背景下,淘宝选择在这一关键时点加入闪购市场,其选择的时间点颇具象征意义。

然而,目前尚无法预知京东能维持多久,这一问题尚无确切答案。然而,大多数人普遍认为,在表面外卖业务背后,真正竞争激烈的领域是即时零售这一更为广阔的市场。

实际上,细察京东与美团的历史财务报告,可以发现它们过去的盈利水平并不理想。然而,从近两年起,这种状况有了显著改观。

媒体对两家公司自2019年起发布的财务报告进行了整理,发现从2023年至2024年,京东与美团的盈利能力持续攀升。其中,京东的利润率区间为2.1%至3.2%,而美团则更高,分别为3.6%至4.1%以及10.6%至13%。经过深入分析,该媒体指出,即时零售的兴起是导致这两家公司利润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知情人士向雷峰网透露,在三年前,美团闪购尚处于萌芽阶段,当公司决定自建仓储体系时,有高层人士曾预测,京东与美团之间终将有一场较量。如今,京东才开始着手布局外卖业务,试图与美团争夺市场主导权,这已经略显迟缓。换言之,即时零售的兴起正在逐步削弱京东在零售领域的根基,而京东在即时零售方面的进展又无法与那些高频次的外卖平台相提并论,最终不得不亲自加入竞争。

“外卖竞争”的背后,反映了线上线下电商领域的融合日益加深。随着这种界限的日益不清晰,预示着传统电商企业的市场份额将面临挑战,直接竞争的情况也难以避免。

饿了么加大了对即时零售领域的投入力度,这一决心逐渐显露。到了2024年三月末,俞永福从一线岗位退下,新一届管理层展望未来三年,确立了“1+2”的长期发展策略。其中,“1”指的是饿了么将致力于实现健康且可持续的增长,并成为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的餐饮服务平台。“2”则意味着饿了么将聚焦于两个新兴领域,即即时零售业务和即时物流网络的建设。

在确保外卖业务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即时零售领域将再次成为饿了么寻求发展的新机遇。

目前,在饿了么的整体业务结构中,即时零售业务所占比例介于10%至20%之间,这一比例中包含了淘宝小时达所贡献的部分生态业务。

在流量入口领域,饿了么的业务主要依赖四大途径展开:其中,首要的途径是饿了么自身的应用程序;紧随其后的是支付宝、微信、淘宝、抖音等平台上的众多小程序。

当前,即时零售业务在饿了么整体业务中的占比为10%-20%,其中包括淘宝小时达为其带来的部分生态业务。

去年七月,淘宝将“小时达”功能提升为App的主入口,同时与饿了么进行了深入的合作,这一举措涵盖了包括超市便利店、药店、蔬菜水果、酒水饮料以及鲜花绿植在内的多种商品类别。

如今,淘宝闪购再度加码,有哪些考量?

武安祺指出,这得益于淘宝多年来对即时零售的布局与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力。淘宝已促使众多品类和品牌投身于即时零售领域,而饿了么在社会化仓储配送、即时配送、超级计算平台以及地图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也已趋于完善。这恰好体现了阿里在业务上的策略,即把握最佳时机,集中优势资源,全力以赴推进。

雷峰网报道,在此次淘宝闪购的升级中,公司内部设定的目标是迅速将覆盖范围扩大至200家核心连锁品牌。

除了品牌商家的供应支持,运输能力同样是成功开展即时零售业务的关键因素。具体到运输能力,淘宝的闪购服务主要由饿了么负责,确保其配送任务的顺利完成。

业内人士指出,美团仅靠外卖业务便能够实现盈利,这主要得益于其规模优势;此外,通过拓展到店服务,美团的利润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相较之下,饿了么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送餐上门,主要通过扩大规模来分摊成本。从短期来看,饿了么实现盈利的途径较为直接,即减少营销补贴。然而,从长远角度考虑,饿了么期望实现多元化增长,例如涉足即时零售和第三方物流领域,目前这两个领域每年都保持着一定的增长幅度。

本地市场的竞争是一场既不剧烈却相当严酷的拉锯战。在这场拉锯战中,新加入的竞争者京东能够维持多久,以及它将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中心议题。然而,阿里巴巴的快速行动可能在将来对整个行业的格局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卖市场三国杀!饿了么疯狂补贴,盈利目标还能如期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