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必看!档案能否安全及时到达至关重要?你忽视了吗
学生毕业后,档案的准确送达、及时递送以及安全抵达生源地的人才服务机构及具备人事管理权限的用人单位至关重要。海口市就业局的档案管理负责人提醒,应届毕业生在忙碌的生活中,务必重视个人档案,因为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是用人单位选拔和聘用人才的关键凭证。1.什么是档案?
人事档案这类承载着个人学习、工作及成长历程的文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凭证、依据及参考角色。若对其长期疏于关注,可能会在招聘录用、选拔晋升等环节引发诸多不便。以求职者应聘国企、报考机关事业单位或参加公务员考试为例,相关单位需调取求职者的档案以审查其政治历史状况。档案一旦遗失或内容长时间未更新,尽管其他途径也能提供佐证,但这样做无疑会使得整个流程变得繁琐复杂。鉴于此,我们应当重视个人档案的维护,并定期补充相关可存档资料,这体现了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认真态度。
海口市就业局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管理法》明确指出,档案资料不得私自保存或携带。
2.应届高校毕业生档案中应该有哪些材料?
入学登记所需文件包括:大学本科生的入学登记表、学术成绩记录、校园内的奖惩记录、加入共青团或共产党的申请书、健康体检报告、毕业生的登记表格以及毕业生的报到通知单。
3.高校毕业生如何找到自己的人事档案?
毕业生可向其母校的就业辅导机构咨询人事档案的派遣地点,通常位于其户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机构,亦或是大中专院校的就业辅导中心,或者是具备人事管理职能的单位。
4.档案有什么作用?
考研、转正定级、职称评定、人事手续办理、工龄计算、养老待遇以及因公出国政审等方面,都与档案紧密相连。毕业生务必给予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个人档案。
5.毕业生去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档案如何管理?
大学毕业生若选择在拥有档案管理资质的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此类机构具备档案接收的权限,能够直接对这些档案进行接收与保管。
哪些应届高校毕业生需要将个人档案交由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进行管理?
在非公有制企业或社会团体中就职的人员,自行支付费用出国深造的学子,从事自由职业或灵活就业者,以及尚未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中的党员,若需将组织关系转入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具体操作是怎样的呢?
应届毕业生需携带由学校发放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至目标存档单位完成档案转入流程。对于中共预备党员,须在预备期届满之前完成档案转入的相关手续。
8.毕业了,档案怎么办?
未确定工作单位的人员,其档案可暂时保存在就读学校,待两年择业期限届满后,学校将把档案送回其户籍所在地。海口市就业局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指出,若档案滞留于学校,将无法进行相关手续办理,反而给学校和毕业生本人带来额外困扰,因此不推荐毕业生将档案留在学校;毕业生可选择将档案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或学校所在地的就业市场,存放期限均为两年,一旦就业,需及时办理就业手续。自2015年1月1日开始,流动人员档案,包括毕业生档案,已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且不再对档案管理收取任何费用。对于成功落实就业的人员,若其就业单位具备人事管理权限,档案可被直接转入该单位。若就业单位不具备人事管理权限,则需将档案转移至工作所在地的人事部门或人才公共服务部门进行托管。海口市就业局的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提出,应避免将档案存放在不具备人事管理权限的企业或就业机构,以免在离职时档案遭到扣押;同时,若遇到资质不健全的企业,档案遗失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还有一种情形是毕业生选择自愿将档案送回户籍所在地,不论他们是否已就业,均可将个人档案存入户籍地的人事局或人才市场,一旦寻得工作单位,还可通过发函的方式将档案调出。海口市就业局档案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提出,尚未就业的离校毕业生应当尽快将个人档案转移至户籍所在地的人事部门或人才公共服务机构。
档案虽轻,但它承载着你的整个生命历程。我们应当关注并维护档案,如此一来,方能做到有备无患。
(文/钟圆圆 戴丹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