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后杨文占返乡创办玩具厂,带领乡亲家门口就业增收?
三年前,来自广东和浙江的70后杨文占,结束了在外地打工的生活,返回故里竹林桥镇,着手创办了一家玩具制造厂。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实现了个人财富的积累,还带动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增加了收入。返乡创办玩具厂
1998年8月,杨文占踏上了南下的征程,远离了家乡。他在广东东莞和惠州的企业中,先后从事了玩具和服装的销售与制作。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找到了一份使用电动缝纫机制作毛绒玩具的工作。他勤奋学习,几年间技艺不断提升。在此期间,他还遇到了他的人生伴侣,并与之组建了家庭。
https://img0.baidu.com/it/u=3981559123,1166622560&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27&h=418
在异乡的漂泊岁月里,他时常沉思,若是家乡能拥有工厂该有多妙,他渴望有一天能返回故土,开创自己的事业,不再让年迈的双亲和家人担忧。数年间,他从小小的毛绒玩具生意起步,逐步涉足制衣与手袋制造,从国内订单拓展至欧美国际订单,从生产工艺到公司运营管理,他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未来的创业之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近几年来,沿海地区发达城市的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使得企业招聘员工变得愈发困难。杨文占观察到,家乡众多留守人员因当地就业岗位匮乏而无所事事,于是在2020年春节期间,因疫情滞留而决定回乡创业。2021年,他与妻子果断地创立了位于老河口市的海洋玩具制造厂。
致富不忘众乡亲
返乡创业之路必然充满挑战,难以一蹴而就。在过去的四年里,无论是资金短缺还是招募工人等难题,竹林桥镇的经济发展办公室、宣传办公室、竹林桥村以及镇人社中心等相关部门,都给予了及时的援助与支持,使得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疫情得到缓解之际,恰逢广东等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逐步迁往内地,杨文占重返昔日供职的企业,积极洽谈业务、争取订单。不久,竹林桥镇海洋玩具厂增设了加工部门,该企业专注于婴儿工艺制品的生产,其产品远销至广州、深圳等城市,每月的订单金额大约在四万元上下。正当玩具厂发展势头强劲,急需招聘一批缝纫工人的时候,招聘员工却变成了最为棘手的问题。竹林桥村与镇人社中心主动展开宣传活动,并针对性地组织人员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及薪酬福利,从而在家门口为50多位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
https://img2.baidu.com/it/u=3720575016,357854432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53&h=500
2022年6月,为了拓展生产规模,这对夫妇在薛集镇的潘洼村增设了第二个加工点。紧接着,他们又在张集镇设立了新的加工点,使得当地村民能够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机会。工作时长灵活,报酬按件计算,通常情况下,一天的工作可以赚取80元至150元。前来就业的多数是周边的村民,熟练工人每月的收入可达4000多元,普通工人也能拿到大约2000元,因此颇受村民的喜爱。
这位女工喜形于色地表示:“如今我不仅能够肩负起家庭的责任,而且还能外出工作赚取收入,每个月都能拿到2000多元的薪水。”
竹林桥村时期,生产车间厂房面积有限,供电状况不稳定,且与当地居民时有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生产造成了影响。镇政府对这一情况有所了解后,联合竹林桥社区的干部们,经过不懈努力,于2023年10月,在社区仿古街新租赁了四间房屋,从而一举解决了场地不足、员工上下班不便以及影响周边居民等问题,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家乡创业同样可行,那里同样是个不错的选择。选择回到家乡创业,不仅代表了一种个人抉择,更承载着一份担当与使命。杨文占期望有更多人携带着自己的技术、人际关系和资源回到家乡,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并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力量。(闫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