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组织大学生暑期实践!文旅行业破局重生难题咋解?
为助力青年学子深入理解并掌握与社会紧密相连的“大思政”课程,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教育、提升能力、贡献力量”,外国语学院充分利用自身学科特色,细致策划并实施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针对六个主题领域,共组建了九个实践团队,150名学生分赴庐山、遂川、铅山以及泰和四个地区,进行了社会调研、先进文化推广、中小学生文化辅导等多项实践活动。探寻文旅现状,共谋发展新机
在疫情之后的新时期,如何让文化旅游业实现突破并重获新生,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庐山旅游业的当前发展状况,并帮助其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于6月29日,我们学院组成的成就考察团(以下简称观摩团)前往庐山市的牯岭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鼎力协助下,观摩团陆续深入特色企业生产一线,与庐山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成员进行了直面交流,实地考察了牯岭镇的多家民宿,全面掌握了当地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在调研期间,观摩团与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携手商讨了关于“开拓文化旅游发展新路径”的旅游开发策略,通过文化塑造旅游,以旅游彰显文化,推动庐山文化旅游经济产业在继承与革新中稳健前行,并付诸实践,助力该产业实现规模扩大、实力增强和品质提升。
图一:观摩团在庐山云雾茶茶场采访场长
聚焦文明实践,助力乡风建设
7月5日至6日,乡村振兴促进团(以下简称促进团)对雩田镇雩田村、塘背村以及皋村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研活动。
雩田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农民剧团视为核心的文化支撑。在每一个重要的节日里,农民剧团都会精心筹备并举办一系列规模可观的文艺表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特别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九腔•十番》和《铜钱歌》等民间音乐的传承与推广。塘背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自2019年设立以来,便正式开启了“童伴妈妈”项目,并全力构建“党建+互助养老之家”,旨在为居民们的生活增添幸福的光彩。皋村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注重实践,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倡导乡贤返乡,同时,通过引入朱熹的理学思想,创建学禄书院等措施,积极倡导并推广“厚德重礼、崇文尚学”的进取人文精神。
通过实地考察,团组织深入了解了雩田村、塘背村以及皋村村的情况,这些村庄均以党建工作为核心,致力于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功能。他们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成功实现了宣传、教育、关怀和服务群众工作的全面覆盖,有效缩短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https://img0.baidu.com/it/u=1237459392,57242026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6&h=500
图二:促进团在双发农牧业产业基地合影
且看少年芳华,聚力筑梦汇演
百年奋斗之旅尚漫漫,乘风破浪勇前行。7月8日,我们学院的红文化宣传队伍(以下简称宣讲团)在遂川县组织了一场活动,活动地点是雩田中心小学。此次活动以“坚定信念跟党走,勇攀新高峰”为主题,宣讲团带领遂川中学的同学们共同参与,成功举办了一场汇报演出。充满激情的红色故事演讲,生动形象的情景剧《少年》、《山河颂》,逼真的英文配音作品《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以及感人至深的诗歌朗诵《盛世中国》……这一系列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众多老师、同学和家长的目光,现场掌声不断,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图三:汇报演出全体成员合影
传承民族文化,赓续畲乡发展
中华文明是在与其他文明持续交流与借鉴中逐渐形成的,所以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普遍现象。然而,随着这种融合的日益加深,由于对本民族独特文化的保护不足,我国某些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正逐渐消失。为了维护文化多样性、继承中华文明,民族文化调研团(以下简称调研团)深入太源畲族乡下辖的四个村庄——马鞍村、太源村、西坑村、畲族村,对当地的民族文化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团通过参观畲族文化馆和清代畲族民居,深入了解了畲乡的传统文化和美丽的传说故事,品尝了独具特色的畲族美食,还身着华丽的畲族服饰,体验了一把畲族乡民的生活。在“欢庆二十大,山歌颂党恩”的太源畲族乡畲歌传唱盛会上,非遗文化传承者雷晓珍向队员们传授了优美的畲族山歌,并指导了基础的畲语及畲族舞蹈。这种独特的民族歌舞,以及纯真的民族风情,让队员们陶醉其中,难以忘怀。在乡政府的调研团座谈会上,调研团成员们得知当地政府正致力于传承畲族文化,为此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他们通过网络宣传、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以及从儿童教育入手等多个角度,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和策略,旨在加强畲族文化的根基,并促进畲乡民族文化建设的进步与发展。
图四:队员向畲族文化传承人学习畲族舞蹈
杏岭校史寻根访,红色基因百代传
https://img0.baidu.com/it/u=2276751810,26578423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50&h=500
在江西省的泰和县杏岭村,一个前往泰和进行调研的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实践团)参观了国立中正大学的旧址。在导游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们对江西师范大学的过往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跟随导游的脚步,逐步回顾了江西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体会到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正大”师生们的勤奋与坚韧,同时也领略了江西师范大学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实践团抵达姚名达烈士墓前,缅怀抗战时期英勇奋斗、为救国捐躯的教授们,他们那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的爱国情操令人动容。姚名达教授的英勇事迹和不畏牺牲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师大众多学子,坚定了他们报效国家的决心和信念。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树立远大志向、培养高尚品德、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参观国立中正大学旧址,瞻仰姚名达烈士之墓,与泰和中学携手举办暑期夏令营的启动大会……实践团的师生们追寻着江西师范大学“杏岭肇基”时期的历史脉络,追寻着革命先辈们的脚步,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寻访与对话。继承了红色基因,继承了先辈们救国教育的革命意志,发扬了学校致力于救国、勤俭办学、热爱祖国、荣耀学校的办学宗旨,持续激励师生们勇往直前,汇聚起强大的前进动力。
图五:实践团在参观国立中正大学旧址
博雅国学明行德,文化赓续映初心
针对泰和中学七年级全体学生,教学团(以下简称教学团)举办了以“乐学促教”为主题的英文版《论语》双语课堂活动。教学团以“子以四教”——即文、行、忠、信为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展示及中英对照的形式,向同学们直观地呈现了这些内容,并借助转盘游戏的形式,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回答与课程主题相关的问题。活动巧妙地将我国传统国学瑰宝与全球视角相结合,采用中英双语教学,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论语》深意的领悟,还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国学经典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领域,丰富了他们的认知视野,并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六:泰和中学同学在认真聆听《论语》课堂
暑期社会实践圆满落幕。在活动进行期间,学院积极回应“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领悟、在磨练中成熟”的号召,高度重视将社会实践作为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途径,并不断推陈出新,设计多样化活动形式。这些活动既贴合专业特点,又满足地方需求,因而广受欢迎,并获得了众多社会媒体的广泛报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