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一代又一代小读者成长的小溪流,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
《小溪流》曾荣获中国少儿报刊金奖、湖湘优秀出版物奖等奖项。《小溪流》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小读者成长。
为湘西小读者赠刊。
红网时刻记者 杨艳 通讯员 梁学明 陈浠墨 长沙报道
谈及《小溪流》,众多读者纷纷感慨:“正是《小溪流》陪伴我度过了成长的岁月!”
《小溪流》杂志自1980年创刊以来,与这个辉煌的时代并肩前行,度过了41个春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不仅留下了熊熊燃烧的激情,也留下了辛勤拼搏的汗水,更留下了不懈奋斗的探索历程。曾经只是一本薄薄的刊物,如今它已经成长为我国儿童文学期刊的领军者。
那欢快流淌的小溪,日夜不停地吟唱着,如同严文井笔下《小溪流的歌》中描绘的景象。这股细腻的文学之流,宛如一串串清脆的钟铃声,历经重重困难与险阻,始终坚定地捍卫着儿童文学的领域。它滋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家,守护着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茁壮成长。
小读者,大文学
《小溪流》杂志正如其名,水质清澈、纯净、充满生机,主要刊载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中短篇小说,推出了众多原创的优质佳作,在这片小小的文学领域中,映射出中国文学的广阔天空。
1980年,正当我国迎来生机勃勃、百业待举的时期,国内专门针对儿童的文学刊物寥寥无几,亿万儿童急需精神食粮。在湖南省文联主席康濯的鼎力支持下,编辑团队历经经费、场地等多重难关,《小溪流》杂志终于在湖南省作家协会办公楼的走廊上问世了。
https://img0.baidu.com/it/u=3176589679,296742485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47
创刊号的刊名由茅盾先生亲自题写,发刊词则出自康濯之手。该期杂志发表了众多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的新作品,包括张天翼的《寓言十二则》、陈伯吹的《一只“鸦鸦乌”的故事》、谢璞的《血牡丹》以及包蕾的《克雷博士和熊的传说汇编》等。此外,上海知名的儿童画家韩伍还精心设计了杂志的封面。细腻如雨润无声,《小溪流》杂志并非以说教为主,而是以纯净的文字描绘出真善美的境界,吸引了众多少年儿童。正是基于这种以儿童为本的办刊理念和追求纯美向善的文学精神,其理念与追求得以确立。
继后,众多国内外知名的儿童文学创作者、翻译者以及评论家,均以他们杰出的作品关注并支持了该杂志。叶圣陶特别对《稻草人》等作品进行了修订,并让《小溪流》予以刊登;峻青则寄来了《风雪》等作品,而叶君健则翻译了法朗士的短篇小说;蒋风撰写了诗歌方面的评论文章;此外,洪汛涛、贺宜、任大霖、张华、陈模等众多知名作家也在《小溪流》上贡献了自己的作品。
《小溪流》杂志自创刊至今已有四十余载,在我国儿童文学领域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汇聚了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孙幼军、葛翠琳、谢璞、包蕾、圣野、吴然、舒婷、张海迪、曹文轩、桂文亚、秦文君、沈石溪、彭学军、李少白、汤素兰、邓湘子、牧铃、谢乐军、皮朝晖、毛云尔、周静等众多知名作家。《小溪流》所发表的文学作品,几乎囊括了包括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张天翼儿童文学奖在内的所有全国知名的儿童文学奖项。
在《小溪流》杂志迎来十周年之际,冰心先生挥毫泼墨,题赠佳句:“愿《小溪流》长伴小读者心间。”巴金先生亦寄语:“真诚表达,将心比心,与读者相融。”严文井先生则送来祝福:“清澈如水,永不停歇。”除此之外,陈伯吹、束沛德、樊发稼等众多作家纷纷以贺信或作品的形式,表达对《小溪流》杂志及儿童文学事业的坚定支持。
儿童文学被誉为“启蒙之文学”,它担负着塑造青少年精神家园的重任。卓越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超越年龄界限,成为传世之作。无论世事如何更迭,《小溪流》对文学品质的追求始终如一,同时致力于开拓儿童文学的新领域、拓宽其边界,广邀各年龄层、各风格流派的作家为孩子们创作,展现了一片宽广的天地与宏伟的格局。
小刊物,大“摇篮”
《小溪流》是我国知名的儿童文学杂志,也是湖南地区重要的文学交流平台。该刊物不仅发表了众多佳作,还培育了大量文学新秀。湖南的老年、中年以及青年儿童文学作家们,都同《小溪流》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共同见证了它的成长历程。
若非当年那本《小溪流》的降临,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的人生道路或许会截然不同。1986年春,汤素兰已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顺利毕业,并受聘于郴州的一所学校担任教师。那时,她收到了一封邮件,里面装有《小溪流》杂志的最新一期。当她翻开杂志,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童话作品《两条小溪流》被刊登其中,心情无比激动。汤素兰在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完成了研究生学业,此后她专注于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并逐渐成长为我国国家一级作家。
同样,这一成果也惠及了《小溪流》杂志的执行主编邓湘子。他,一位源自邵阳绥宁偏远山区的儿童文学创作者,昔日曾是中学教师,而《小溪流》杂志,正是他儿童文学创作生涯的起点。面对《小溪流》的邀请,他深感肩负重任。在精心编辑刊物的同时,他还频繁组织编辑和作家们走进校园、社区以及农村,积极参与公益阅读推广活动。邓湘子表示,他希望通过这本杂志,传播美好情感,并引导更多的孩子们学会去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小溪流》这座文学殿堂不仅是作家们成长的摇篮,更是孩子们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的窗口,它对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启迪智慧、涵养性情具有显著的效果。
引导少年儿童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
《小溪流》杂志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宗旨,紧密贴合时代脉搏,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战脱贫攻坚、建党100周年等关键历史时刻,主动策划并组织稿件,发表了众多红色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包括薛涛的《满山打鬼子》、刘海栖的《得胜回营》、李东华的《少年沙良》、陶永灿的《红五星》等,旨在引导当代青少年直面民族历史,深入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增强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
始终坚守着为作家群体和青少年儿童提供服务的宗旨和责任,《小溪流》杂志赢得了众多荣誉:它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定为向全国青少年儿童推荐的百种精品报刊、全国百种重点社会科学期刊、湖南省评选出的十佳社会科学期刊,还曾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中国少儿报刊金奖、湖湘优秀出版物奖等荣誉,并成功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小融合,大发展
https://img0.baidu.com/it/u=3751514292,79663912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7
1992年,海内外华人少年作文夏令营在南岳举办。
《小溪流》源自湘江之侧,却早早地便将愉悦的歌声传遍了广袤的五湖四海。
在20世纪90年代,《小溪流》杂志成功举办了“世界华文儿童文学笔会”,众多儿童文学作家和评论家从中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汇聚南岳,此外,他们还远赴芬兰赫尔辛基,参加了第28届国际期刊出版联合会的活动;到了2018年,第14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在长沙盛大开幕,《小溪流》期刊荣幸地作为特邀嘉宾,迎来了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近300位儿童文学工作者的参与。
2020年,《小溪流》创刊40周年座谈会召开。
如同细流融入浩瀚江河,2020年,得益于湖南省委宣传部的鼎力相助,《小溪流》杂志从湖南省作家协会的怀抱踏入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这不仅是份美好的际遇,也是文学的一次归巢,更是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踏入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小溪流》杂志依然保持着童趣与生机,确立了“儿童文学的细流,心灵栖息的桃花源”这一办刊理念,致力于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内容方面,策划推出了“溪歌·非虚构”、“溪流双人展”等创新栏目,不仅积极邀请知名作家投稿,还致力于发现和培养新锐作者,致力于打造湖南乃至全国儿童文学的重要阵地;形式方面,封面及内页插图均由插画师亲手绘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审美需求,采用了多样化的绘画风格,并且特邀书法家摘录精彩篇章,以增添文学的艺术魅力。
未来,《小溪流》杂志将充分利用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在资源、平台和渠道方面的优势,精心开展编辑、出版、发行及数字化等工作。旨在新时期探索一条少儿期刊转型升级的创新之路,从而使品牌形象更加鲜明,内容更为丰富,价值显著提升,最终成为儿童文学期刊领域的常青之树。
面向未来,湖南少儿出版社的总经理兼总编辑、《小溪流》杂志的主编吴双英,提出了一项更为宏伟的规划:不仅《小溪流》杂志要积极拓展省外市场,更要勇闯海外,将版权输出至亚洲的华文区域,同时构筑起国内与国际市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与此同时,将融合创新与IP运营纳入了讨论日程。吴双英指出,互动式书刊、纸质与数字内容的结合、内容的二次利用将是《小溪流》所追求和努力实现的目标。他们计划围绕《小溪流》的优质内容资源,开发影视、游戏、动漫等关联产品,并设计制作一系列文创周边产品。此举旨在打破出版业与其他产业间的界限,以实现品牌价值的进一步释放。
正值四十岁风华正茂之际,那小小的“溪流”始终欢快地歌唱,奔腾不息,既充满生机又勇往直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