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81 发表于 2025-5-6 14:42:29

头戴安全帽脚踩洗煤水!这是国际法学教授的日常?

身披安全帽,脚沾污黑的洗煤污水,他正身处煤矿工厂的洗煤车间,与工人们进行着热烈的讨论……这样的工作场景,似乎与人们心中对国际法学家的印象大相径庭,然而,这正是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龚向前教授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位国际法学研究者,需深刻领悟国家领导人的法治理念,增强法治意识,贴近实际,关注天下百姓,切实把握事件的真相与实质,方能更精准地运用法律来捍卫公平与正义。2007年,龚向前作为清华大学法学院首位出站的博士后,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担任教职。2009年,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宣告成立,龚向前由一名年轻教师蜕变成为法学领域的教授,他不仅从一名“新北理工人”蜕变为北理工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的领军人物,还担任了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副院长一职。在北理工度过的14年职业生涯中,龚向前始终与学院的发展保持一致,为培养具备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涉外法律人才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二十年如一日,沉淀“炼金”

涉外法治虽属高度国际化的范畴,却同样亟需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采用切实可行的本土方法。我们不能仅因查阅了外文资料便妄自尊大。因此,我的学术理念与学校倡导的实事求是、不盲目自信的学风紧密融合。龚向前如此表述。

疫情索赔不过是场政治闹剧。毕竟,人类同舟共济,命运相连。唯有各国携手,共同推动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的积极互动和进步,方能探寻保障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有效途径。在环球网发表的《为何说疫情索赔是政治闹剧》一文中,作者笔锋犀利,言辞激昂,字字句句都充满了力量。

https://img1.baidu.com/it/u=2525723396,368682297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1037&h=800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一些国家却无端编造谎言,对我国的防疫努力进行指责和诋毁。龚向前在各大主流媒体上迅速作出回应,将国际法知识巧妙融入其言辞之中,每一句话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不实言论进行了坚决反击。此外,他还撰写了超过十篇咨询报告,为国际防疫合作贡献了宝贵的智力资源,充分体现了北京理工大学法律学子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担当。

龚向前在国际法治领域的深厚积淀,近20年的不懈努力,使他能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迅速发出有力且深刻的呼声。这样的成就并非短时间内能够达成,而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结果。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之际,武汉大学国际法所的博士研究生龚向前便着手对《国际卫生条例》及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文献进行了深入研究。随后,他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的“四大纵向”课题。在此期间,龚向前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中国法学》、《法学家》以及SSCI检索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如《病毒共享的国际法问题研究》等。其中,有10余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自2007年起,他拓展了研究范围,涉足全球能源与环境法治领域,荣获了全国高等学校在人文社科类别中的优秀成果二等奖,以及中国能源法研究会的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关心融入细节,责任至上

他不仅是杰出的法律专家,而且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者。在进行法学探究之际,龚向前将对学生倾注的关爱贯穿于教学的点点滴滴。

龚向前表示,能与每位同学相遇,对他而言是一种幸运,他非常看重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时光。谈到学生,龚向前如数家珍,那些曾经“厌学逃课”的少年如今已成长为知名律师,而那位一周内就能撰写出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端人才项目计划的小姑娘,也已成为驻外工作的法治精英。回想起与学生们共度的点点滴滴,他心中充满了自豪。

提及那位昔日的逃学者,龚向前对其记忆犹新,这主要源于一次课堂上的“消失”。在2014年的秋季,这位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频繁的学生吸引了龚向前的目光。“他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极为出色,通常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他便能够灵活运用,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龚向前如此回忆道。然而,几周后的一次课堂测验中,他竟然缺席了,接下来的几天课程,他依旧没有出现。龚向前感到非常焦虑,对孩子的情况感到担忧。直到询问了他的室友,才了解到这期间他一直在网吧沉迷于游戏。尽管担忧的心情有所缓解,但龚向前对于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仍旧十分忧虑。随后,在持续的交流过程中,龚向前耐心引导,最终他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完成学业,并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律师。

https://img0.baidu.com/it/u=4058622505,118188283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7&h=500

在与他父母的沟通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普天下父母的情感,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作为教师肩负的沉重使命。抵达北理工之后,得益于学校的大力扶持,龚向前曾两次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英国的邓迪大学和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在整个交流期间,他并未放松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始终保持着不懈的努力,即便面临时差带来的挑战,也总能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那天,我面临一件急迫的事务,于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我急于与龚老师取得联系。不料,我竟忘记那时正是老师所在时区的深夜。然而,令我深感意外的是,老师竟在第一时间给予了我回应,并耐心、细致地为我进行了指导。张萌同学如是说。

以“土办法”治学,教学相长

龚老师一直强调,我们必须一字一句地研读英文判决书和法律条文,尽管其中部分内容颇为艰涩,但经过深入研读,我们总能有所领悟。学生蔡伊蝶这样说道。在授课过程中,龚向前老师始终秉持着让学生“原汁原味”阅读英文文献的原则。无论是法律条文还是案例分析,他都会要求学生对照原文和国际法庭的判决书进行阅读,逐字逐句地探究和理解。

龚向前记忆中,蔡伊蝶是那些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之一;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过程中,她对英文原著的钻研达到了近乎狂热的程度;如今,她已经蜕变成为了一名在国际岗位上从事高端法治工作的专业人才。得益于这种教学理念,蔡伊蝶成功积累了深厚的法学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而发表了她的首篇英文论文。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发布项目征集通知之际,她迅速完成了计划书的撰写,并顺利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首批高端国际化法治人才项目的资助。

十四年间,龚向前目睹了法学院从初创到壮大,再到蓬勃发展的全过程,并且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他不仅传授知识,更实现了教学相长。在授课时,他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而在课堂之外,他成为了学生们学习和做人的楷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头戴安全帽脚踩洗煤水!这是国际法学教授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