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81 发表于 2025-5-6 03:59:34

孩子闯祸怕挨骂?掌握这招,让爱传递,温暖孩子内心

作为父母,我们心中无不充满对孩子的深情厚爱。然而,有时即便内心如火般炽热,在孩子面前却似隔着一层寒冰——孩子常会觉得“父母似乎并不那么爱我”。实际上,爱的传递是一门艺术,尤其是我们口中的言语,必须让孩子切实感受到那份温暖。

(1)“别怕,有爸妈在呢”

孩子们时常会犯错误:比如打翻了牛奶,考试成绩不尽人意,或是与朋友产生了争执……在这种时刻,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恐惧与焦虑,仿佛受伤的小动物蜷缩在角落。作为父母,我们不应急于责问“怎么又搞砸了”,而是应蹲下身来,紧紧拥抱孩子,轻声安慰道:“别担心,有爸爸妈妈在这里,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去年冬天,我家的小宝贝不小心把爷爷赠送的陶瓷小狗打碎了,他蹲在地上,哭声断断续续。我没有立即去清理碎片,而是先轻轻地为他拭去泪水:“这个小狗是你最心爱的,摔坏了你心里一定很难过。别担心,我们一起把它修补好,如果修补不成,我们再另想办法做一个新的。”当我看着孩子抬头望向我时,他眼中的慌乱逐渐消散了。孩子需要的并非是避免犯错,而是无论遭遇何种情况,都能确信父母的怀抱始终是他们可靠的避风港。

(2)“你心里的委屈,爸妈都懂”

https://img2.baidu.com/it/u=2210560432,277428959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280

在孩子的心田,同样存在着深深的忧愁:遭遇老师的误解会感到痛苦,竞赛失利会心生失落,想要与小伙伴们玩耍却又不敢张口会感到焦虑。这些在我们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心中却如山般沉重。此时,我们不应急于提供答案,而是应弯下腰,与孩子视线持平:“今天在幼儿园没有得到小红花,是不是有点不高兴呢?”“比赛时是不是太紧张了,感觉到了吗?”换作是妈妈,可能也会有点慌呢。”

上周我家的孩子在大型的演讲活动中突然忘记了词,回家后便躲进了自己的房间,一声不吭。我轻轻推开房门,并未提及比赛的事情:“你为了这次演讲准备了这么久,结果上台时一紧张就忘了词,心里一定非常难过吧?记得我上学时,上台唱歌也曾经忘过词,不过后来慢慢地就克服了。你愿意和妈妈谈谈你那时候的心情吗?”孩子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说着说着,眼泪不禁流了下来,但语气中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尴尬和不自然。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他们所体验的每一种情感都应当得到关注,而父母则是他们最信赖的倾听对象。

(3)“甭管你什么样,爸妈都爱你”

https://img1.baidu.com/it/u=238619476,392244585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8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习惯于将爱与“出色”紧密相连:孩子考出好成绩便给予奖励,获得奖状便称赞“宝贝真厉害”,然而,一旦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言语中便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失望之情。实际上,孩子最渴望的,是明白“即便我不完美,父母的爱依旧如初”。

我有一位友人,他的儿子异常顽皮,曾有一次将班级中的花盆全部推倒,导致老师打电话来投诉。当友人前往学校接儿子时,儿子却躲在了教室的角落里,不敢露面。然而,友人却走到他面前,轻声问道:“听说了吗,你今天和花盆发生了冲突?有没有受伤呢?我们先回家,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你给我说说,为何要和花盆为敌呢?”孩子顿时愣住了,他原本以为会受到责备,却未曾料到妈妈最挂念的是他是否受伤。后来,朋友向我透露,自那之后,孩子遇到任何事情都愿意向她倾诉,因为他深知“无论我做了什么,妈妈都不会对我产生厌恶”。

作为父母,我们应当教育孩子认识到:父母之爱并非建立在“你考满分我才爱你”或“你听话懂事我才爱你”的基础之上,而是因为“你是我孩子”的身份,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让我对你充满怜爱,对你关怀备至。清晨醒来时的一句“你昨晚睡得可好”,归家时的一次紧紧拥抱,还有在孩子情绪激动时轻声安慰的“我明白你此刻心情烦躁,待你平复后我们再好好谈谈”,这些琐碎的言语,都在向孩子传达:于父母而言,你的存在无与伦比,至关重要。

每个孩子都渴望在父母的关爱中,如同嫩芽般坚韧地挺立,面向阳光,健康地成长。无论将来遭遇何种风浪,心中始终清晰:父母的爱,始终是那最温馨的避风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闯祸怕挨骂?掌握这招,让爱传递,温暖孩子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