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金融危机为何爆发?为何没能提前发现并防范?
(学之智经济原创)2008年,一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迅速波及全球,引发了自1930年代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危机发生后,发达经济体长时间呈现出利率低、物价低、增长低、债务高的“三低一高”现象,直至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这一状况才得以改变,而改变的仅限于利率和物价这两个方面。危机一旦爆发,全球化的脚步便逐渐放慢,反全球化的声音逐渐增强,全球范围内的产能过剩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同时也加剧了地缘政治的风险。回顾过去,我们不禁要问,这场金融危机为何会突然爆发?为何未能提前察觉并有效预防?事实上,在危机爆发前的美国经济繁荣阶段,危机的隐患就已经悄然滋生。
里根改革带来的经济繁荣
自1980年代初里根实施改革举措以来,美国经济展现出勃勃生机。特别是在1981年2月发布的《经济复兴计划》中,采纳了供应学派的核心理念,即“供给推动需求”的论点,并融合了货币主义的一些策略思想,以应对美国当时面临的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问题。进入1988年,开始借鉴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通过政府介入来刺激需求,实施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此推动经济增长。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逐渐崭露头角,经济战略融合了哈耶克、弗里德曼、卢卡斯、布坎南、费尔德斯坦等众多经济学家的理论精华,提倡自主经营、开放贸易、放宽监管、拓展国际化。美国实施的经济措施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显著作用,不仅引领了全球经济的增长,还加速了全球经济的自由化与高效化进程。
这一阶段,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展现出诸多新的特点,整体上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态势。
https://img1.baidu.com/it/u=793123599,327336640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67&h=500
首先,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海洋技术、原子能以及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其次,这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人们的衣着、饮食、居住、出行以及日常用品等各个方面都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最终,这些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
其次,产业结构的升级步伐正在加速。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正在经历从制造业为主导向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变,其生产制造业环节正逐步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与此同时,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以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加紧的工业化进程,共同推动了全球产业转移呈现出类似雁阵模式和阶梯式转移的特点。
第三,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众多国家开始认识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必要性,纷纷主动推动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进程,以期获取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资源;与此同时,跨国公司迅速崛起,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投资、生产和销售等业务活动,从而推动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
第四项是关于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改革。众多主要国家开始逐步放宽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旨在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增强其竞争力。具体措施涵盖取消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扩大金融机构的业务权限、降低对外汇交易的限制等;此外,美国等发达国家还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和科技进步,以此提升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和透明度。
1980年代到90年代,世界迎来了经济繁荣的黄金时代,国际产业分工模式由产业间的垂直分工转向了产业内部的垂直分工。这一时期,跨国投资增多、贸易自由化以及金融国际化成为了鲜明的标志。尽管如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使得全球经济紧密相连,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消极影响。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要素流动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进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持续进步;另一方面,这一现象也加深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同时加剧了经济危机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风险。特别是金融自由化改革所引发的风险与挑战尤为突出,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加快,金融市场趋于更加紧密的一体化,这种情况可能引发某些国家金融市场泡沫化以及过度投机行为。泡沫一旦破裂,必将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甚至可能引发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https://img2.baidu.com/it/u=449589058,285668236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453
伴随经济繁荣的互联网泡沫
在1980年代末期,伴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美国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促进了新兴产业迅猛成长以及传统产业向海外的大规模转移。自1993年起,美国经济步入了一段持续超过六年的繁荣阶段,这一时期被冠以“新经济时代”的美誉。所谓新经济,指的是信息技术革命催生的繁荣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众多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其中,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科技以及信息服务公司等领域的快速崛起尤为显著,它们共同推动了经济领域中新兴业态和新型模式的层出不穷。亚马逊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虚拟平台,用于图书和电子产品的销售;eBay构建了一个跨越国界的在线拍卖市场,为数以万计的商品提供服务;证券交易得以通过互联网,借助计算机技术高效地完成股票的买卖;航空公司通过互联网以极低的成本在线销售机票;酒店则为远在千里之外的旅客提供住宿服务......
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美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与低失业率的良性循环,创造了过去30年中最卓越的经济成果。在1992年至1999年期间,经济增长率维持在2.5%至5%之间,失业率从8%降至4%,这一数字创下了30年来的新低。在1980年至1999年期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3万美元攀升至3.5万美元,同时,通货膨胀率从13.5%降至大约2%,创下了自60年代以来的最低通胀水平。在这一阶段,信息技术的革新显著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全球化的推进大幅增强了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这些因素共同抵消了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有效遏制了通货膨胀,进而降低了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联性。美国商务部的研究数据揭示,在1995至1997年间,信息技术行业的增值部分大约占据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而广义的IT产业所贡献的产值也仅占GDP的8%,然而,这一领域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却十分显著,其贡献率竟高达3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