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感冒不打针不吃药能好,咋成肺炎了?医生来解惑
说好的不打针不吃药,感冒就能好……为啥成肺炎了?
还有父母持有这样的观点:要是孩子向来体质虚弱、容易生病,一旦出现任何状况,就应该积极去就医,并且用药,不能拖延。
针对父母们的顾虑,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呼吸科主治医师田野表示,寒冷不会致使宝宝多病或病重,细菌或病毒才是根源。父母们担心孩子一冷就生病,而真正的问题,或许恰恰在于护理孩子的环境、意识以及预防理念上。
接下来,田野医生会阐述,会从养病环境方面阐述,会从养病过程方面阐述,会从自身素质方面阐述,会从疾病认知方面阐述,会从预防观念方面阐述,这五个方面会一一阐述 。
1.“养病环境”:是养病还是致病?
低温、寒冷不是导致感冒发烧的真凶。但,病毒/细菌,才是!
田野表示,大部分致使感冒的病毒都是经由空气传播 ,但父母们做的诸多事 ,恰恰是在帮助坏人做坏事 。
一方面,天气寒冷,空气湿度降低,呼吸道黏膜容易充血,其分泌黏液、“淹死”病毒的能力大幅下降,通过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的病毒趁虚而入,更易黏附在呼吸道内,侵袭机体。
另一方面,很多家庭(包括幼儿园)有这样的想法,孩子生病就怕冻着,觉得冷了容易感冒,所以长时间关窗,细菌、病毒都被关在密闭、干燥的室内,整个房间就变成病毒繁殖的大温床,病着或大病初愈的孩子和病毒贴身相处,极易一病再病,田野强调 。
郑重提醒:要想防感冒,通风很重要。每天多开窗,病毒都吹跑。
2.“养病过程”:还是那个病嘛
如果孩子感冒后,一直没好转,父母要做些排除法:
首先,排除“反复感染”这种最常见的情况。A娃第一次“感冒”后稍有好转就去上学,或者到人口密集的场所,这样很容易被其他人传染,进而出现第二次“感冒” 。
其次,要排除“其他部位继发感染”。比如普通感冒后,感染原会在体内肆意活动,进而引发中耳炎、鼻窦炎等病症。甚至,因为孩子抵抗力差,病原体毒力又强,病情会恶化,出现肺炎、败血症、脓毒血症等严重情况。
列张表,给大家看下。
再次,排除“治疗不彻底”。
https://img0.baidu.com/it/u=4150513835,328499431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田野强调,孩子反复生病,和“没早点用药”,没有绝对关系。
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目前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不存在“早治疗、早痊愈”这种说法。
若化验证实存在细菌感染,或存在肺炎支原体等其他病原体感染。早期进行用药,且足疗程用药,意义十分重大。如此能够缩短病程,还可避免病情进展。
此时,又分出两种情况。
有些家长,在孩子病情稍微好转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自己停止了治疗,进而导致病情出现反复。
其二,有些家长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不愿给孩子用药。
过敏体质的孩子,或者平素有哮喘的孩子,感冒之后,如果咳嗽一直不好,很可能意味着常规抗感染以及止咳药物没有效果,这种情况下需要增加抗过敏以及雾化治疗。然而一些父母担忧激素会产生不良反应,所以迟迟不愿意进行雾化 。
郑重提醒:要想身体好,人堆少跑跑。用药遵医嘱,治疗才有效。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药——神仙也很无奈呀!)
3.“自身素质”:易病是“天生”的
田野指出,有时,孩子反复感冒,有时,孩子感冒后经久不愈,这预示着其他疾病 。
1.新生儿
2.有心肺基础疾病的孩子
3.有免疫缺陷的孩子
4.有哮喘等过敏疾病的孩子
5.营养状况不佳者
上述5类孩子,感冒后,更易“小病成大病”。
要是孩子存在以上那些问题,一旦身体出现状况,确实得格外警惕,要及时去看医生,还要加强护理。
4.“疾病认知”:如何“预知”病越来越重
https://img2.baidu.com/it/u=1703514571,84167734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8
在父母当中,“病了马上奔急诊”这种观点很有市场,“病了不愿去医院”这种观点同样很有市场。
孩子病情变化快。虽然我们细心呵护,但TA就是越病越重。
田野整理出一份“常见问题就医一览表”,这份表用来提醒父母,要是孩子身体不舒服,而且出现了表内所列出的情况,那就需要尽快前往医院 。
(点击看大图)
通用声明:如果孩子身体不舒服的状况持续超过1周,并且没有明显的好转迹象,那么一定要去就医!
5.“预防观念”:你做对了吗
关于“防止疾病恶化”,田野认为,父母应该强化5方面认知:
①每天通风、房间保湿。
每天都需要确保有一定时长用于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长为30至60分钟。与此同时,还要对空气湿度进行监控。美国Mayo给出建议,冬季室内湿度水平应处于30%至60%之间,最为理想的状态是维持在45%左右。
②教孩子学会“咳嗽的礼仪”。
咳嗽的时候,用手捂嘴,或者用胳膊肘捂嘴,咳嗽之后,要及时洗手,在饭前便后,也要洗手,这些做法都能够减少交叉感染。
③调整“坚持学习、天天向上”的“鸡娃心理”。
一旦出现感冒发烧的情况,能够先在家进行观察。要是发生了上述表格里所列举的恶化征象,那就需要及时前往医院。等到症状基本上消失了,再去思考上学的问题。建造学习的大楼,不差这一两天的时间。
④教孩子“洗鼻”。
洗鼻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还能减轻鼻塞、流涕等不适症状。对于学龄期儿童来说,有不少可供选择的产品。而对于幼龄童而言,可以尝试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⑤吃药/保健品防病,没有根据。
那些父母和老辈,他们主张“有事没事喝点板蓝根防感冒”,请听好,这招没用。
一方面,中成药成分复杂,其药理机制不太明确,板蓝根等中成药预防“感冒”的效果,缺乏科学的研究,也缺乏系统的观察。
另一方面,中成药通常味道不佳,你越是强迫孩子服用,孩子就越会抗拒,结果常常是双方都受到伤害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