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81 发表于 2025-5-5 01:33:33

程长庚:京剧创始人之一,民主意识成就优秀领导者

请你提供一下具体需要改写的句子内容,以便我按照要求进行改写。

论程长庚的民主意识

刘玉来

程长庚是京剧创始人之一,他对京剧艺术的形成发展贡献巨大,这不仅体现在他完善与提高京剧技术性、完备与成熟京剧形式上,还体现在他能出色担任戏班及精忠庙会的领导职务,团结众艺人共同为京剧艺术奋斗上。当我们依据程长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言行事迹展开分析,探寻其思想内涵的时候,就会发现,在他身上,民主意识的出现是促使他成为京剧史上优秀领导者的内部动力 。

程长庚民主思想意识得以形成发展,这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也和他在戏班内特有的地位密切相关,还和他在戏曲界内特有的地位密切相关。

程长庚是民间艺人,他不具备接受较高文化教育的条件,因其从事文化职业,能通过表演历史剧学习某些传统文化,受到某些历史英雄人物思想行为的熏陶,这一方面使他有民间艺人的纯朴,却缺乏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教养,另一方面在历史人物具象形态与思维形式上往往形成较高的思想境界。历史英雄人物有着为国为民执着谋求的优秀高尚思想品格,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忠报国”等等,通过他亲身的表演,能使他的灵魂得到净化。剧中人有着为民做主、为国分忧、勇于献身的伟大情操,这种伟大情操本身就是一种具体感人、激荡肝胆的民主思想意识的绝好体现。因此演戏生涯锤炼了程长庚的思想情操,使他逐渐形成自己特色的处世法则,其行为表现显得高尚,其中包含着民主思想意识。

https://img1.baidu.com/it/u=1554342025,427545179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00&h=800

程长庚是戏曲艺人,然而他并非普通的艺人。从他所处的环境来讲,往大了说,在社会上艺人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在达官贵人、世俗之人眼中他是戏子,是供人寻欢作乐的“玩物”;往小了说,在戏曲界,他是精忠庙会首,是三庆班主,受到戏曲界极高的尊敬,拥有一定的权威和权力。不过应该看到,对于社会而言,他是被压迫者,对于戏曲界而言,他又并非压迫者。精忠庙会是艺人用以自我生存、相互依傍的民间社团组织,戏班是艺人自愿参加以谋生的生产性表演团体,并非束缚艺人的枷锁。程长庚在这种具有双重身份的权力者之中,只起到维系众艺人、为团体工作出力,从而达到共同谋生求存的核心作用。在戏班众多的社会里,他唯有自我生出一股向心力,众人才会自动聚集到他的旗下,不然他无法让三庆班具备竞争力进而解体,有选择自由的艺人就不会和他合作。三庆班在他的带领下在众多戏班中社会声誉高,许多优秀艺人被他的向心力吸引是关键所在,而这股向心力主要源于程长庚的民主思想意识 。他的管理建立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他的管理建立在为大家图存求生的基础上,这让大家感觉他对人有尊重感,这让大家感觉他对人有平等感,所以才使三庆班形成了众望所归具有凝聚力的局面。

程长庚所主持的封建精忠庙会,属于封建时代的民间社团组织,它带有哥老会一类下层人民自救互助的色彩。在这类组织中,萌生着互相平等的思想,比如有衣同穿、有饭同吃等。这种民主思想在程长庚的头脑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种带有自发式的传统下层人民平等思想,为他形成较高级的民主思想,打下了基础。他想要成为被戏曲界推崇的人物,技艺得精湛,人品也要高,尤其是民主思想境界要高于他人,如此才能被众艺人拥戴。程长庚在京剧形成发展史上功绩杰出,他明白,要让三庆班流传下去,就得让众艺人团结在他身边,就得能容人,能平等待人,这使他形成了众艺人彼此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的民主思想意识。在戏班这个小社会里,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处理和其他艺人的关系时,他能以平等姿态示人,从他身上看不到盛气凌人的作风。在封建社会,因腐朽阶级的影响,很多行业出现了封建把头这类人物。在戏曲界,这类人大都有轻视戏班、欺压艺人的习气,许多名角儿也染上了这种习气。我们在文史记载中没见到程长庚有此习气,在“口碑”方面也没听说过,相反听到的是一片交口称赞声,这表明程长庚为人确实高尚。由此可见,程长庚坚持将律人律己置于平等的天平上,他不利用权力搞欺压、谋私利,而是处处从维护众艺人利益出发,还会对破坏班规者进行斗争。实质上,他公正的管理作风所贯穿的乃是对艺人存在价值的尊重。

在封建社会各阶层中存在等级观念,存在论资排辈、互相排挤、以强凌弱的恶习,这种恶习是在这种观念下派生出来的社会丑恶现象,程长庚没有沾染这种恶习,为了戏班的整体利益,他可以向气势凌人的台柱子徐小香忍让屈尊,对于有名气的演员不愿演出的零碎配角儿,他不仅能去演,而且能说出“正角唱戏,配角亦何独不唱戏耶?”同一唱戏,哪里会有高低之分呢,又哪里会有贵贱之别呢?”(张江裁《程长庚传》)需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觉得程长庚仅仅保持了民间艺人那种淳朴的作风与品德,应该看到,在那个时代,尽管新兴的无产阶级还没有诞生,然而因为国家存在内乱外患,国家民族正处于帝国列强的蚕食鲸吞之时,这对于一个有正义感、有着朴素爱国情感、以塑造历史英雄人物和表现世态人情的艺人来说,刺激是深刻的。程长庚将表演历史人物与自身现实感情融合在一起,这成为他思想境界得以升华的阶梯,使他对艺人们展现出尊重人格、扶助生存的态度以及秉正公道的品格,而贯穿其中的正是他在人权方面的民主意识。这也正好表明,程长庚的民主思想意识,没有仅仅停留在朴素的传统互帮互助的萌芽状态,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他自身阅历的加深,他的民主思想意识也在发生变化,并且随着我国广大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向较高级的为国为民阶段发展。

我们上面谈论了程长庚的民主意识,以及这种民主意识的演变与升华,现在在这里我们要对其内涵展开探讨。

程长庚的民主意识内容和他生活的时代相关,他的民主思想主要体现在爱国情操以及争取人权平等方面。程长庚生活的主要时代为1840 - 1879年间,这个时期我国正从封建社会逐步迈向半封建半殖民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等重大社会事件都具有全国性影响且持续时间长久 。这对程长庚有着深刻影响与刺激,他对腐朽封建统治者愤恨却无奈,身为社会底层艺人,他未妄自菲薄,感到自己对国家兴亡负有责任,于是依职业特点抒发心中不平,戏中“寓以讽世之词”,“聊以泄吾悲耳”(张江裁《燕都名伶传》),由此可知他“泄吾悲”并非源于自我琐碎私利得失与个人恩怨喜恶,而是借高台抨击时政的爱国行为。所以当他以“泄吾悲”的姿态进行演出时,人物的品格渗透到了他的品格之中,他不再是在演戏,而是将演戏视作人生,把自己化作了人物。在这种演剧观的指引下,他对于现实的悲愤常常会借助剧中人物喷发宣泄出来。当都察院强制他表演《击鼓骂曹》时,他借人物弥衡之口,朝着台下官吏们愤怒斥责道,“如今外患尚未平定,内忧隐患重重,你们这帮奴党却还在这里饮酒作乐,难道不愧疚吗!你们无法保护忠良,也不能弹劾权奸……”(赵炳麟《程长庚传》)这种借人物之口宣泄爱国情操的行为,与他身受封建势力欺压,自身人权被粗暴剥夺紧密相关,而且这也很容易让他更能体会到广大下层人民所遭受的压迫,以及失去人权的痛苦。这使得他萌生旧民主思想意识是极其自然的,身为封建社会中下九流的戏子,他宣扬正义,鞭斥权贵的顽恶,其爱国情操可与日月同辉,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民主思想真谛的理解。程长庚作为华夏的一名普通人,倘若缺少较高层次的民主意识,是很难有如此冒死击恶鞭浊的行为的。

其次,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戏曲艺人地位极低 ,他们的人格无法得到应有的承认与尊重 。旧戏规中 ,演员出演前要“站台” ,供人观赏取乐 ,若被达官贵人或有钱人相中 ,还要去陪酒留宿 ,这实际上是将艺人与娼妓等同 。艺术在封建统治者手中遭受这般摧残 ,艺人哪有人格可言 ?又何来人权地位 !是程长康最先破除了这种亵渎人权的陋习,让演员能够求得社会地位的平等,所以受到了广大演员的拥护。

程长庚是从小做科的艺人,他拥有下层民众纯朴的思想与品质,他对戏班成员同情爱护,不过这种同情爱护的内涵到了晚年愈发显示出与绿林式或哥老会式不同,而是闪现出旧民主主义思想的光泽。当因为战乱辍演的演员生活出现困难时,他总能给予帮助;当遇到帝王丧期城内禁止演戏时,生活并不困难的他就带领戏班艺人到城外清唱,帮助艺人们度过生活难关。他这样做并非是为了个人出风头或者为某个人解决困难,而是为了让一个艺术群体得以保存下去。正如他自己讲的,原因是“自从我进入三庆部以来,到现在几十年了,一直支撑到如今也很不容易。我一旦停止演出,整个戏班就会解散,实在觉得可惜!”而且依靠某生活的同人,确实有不少人,三庆解散后,这些人谋求生计艰难,某没能果断舍弃,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徐珂《清稗类钞》),这种从艺术和艺术团体角度考虑的思想,实际上已经和旧式的拔刀相助、扶危济困以及一般性的亲朋间相互周济有所不同了。他从事的是艺术事业,艺人们与其他人一样具有生存的权益,在他的思想中已有了这样的认识,他感觉到了肩上担子的重大,这并不仅只为了个人的小利益,他要从戏班前景及全班人生存的角度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程长能够从整体利益出发的行为,正反映了他已认识到艺人并不是供人赏玩的玩物,艺人同社会上所有人一样拥有生活和平等的权益。我们从他把演出所得收入用于全班,不多拿一分钱可以看出,他没有将自己置于众人之上,不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他平等待人,为众人谋求生存之道,这是他民主思想意识具体体现的一种方式。

https://img2.baidu.com/it/u=2269701706,13132398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728

程长庚在处理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关系时,具有一定的民生思想意识。他身为三庆班主,却不将自己置于班规之外,所以在严于律人的同时也严于律己。他善于运用权力,使三庆班形成了众望所归的局面,进而让广大艺人能够在集体的庇护下生存,也让戏曲艺术得以绵延下去。当名角刘赶三破坏班规独自去应堂会时,他没有因刘赶三是名角、台柱子就留情面,而是毫不留情地给予了严厉处置,这种处置是为了保护众艺人利益。同时,面对达官贵人以绑架高压手段强迫自己去应堂会,他死也不从。程长庚坚持律人律己用同等准绳,有敢于向恶势力斗争的精神,这反映了他主持三庆班时的民主思想意识之一斑。他能在行为中表现出这样的公正行为,是因为他的民权思想起到了主要支配作用。他说:“众人搭三庆班乃因我程长庚,众人为我,我何敢不以手足视众人……”(张江裁《程长庚传》)他这种视众人为手足的思想,表明他心中人权是互相平等的,不应凭借任何外在条件互相倾压。民权思想意识是重要的思想根基,其中能够视众人为手足。这自然要高于那种以讲意气为本源的思想行为。程长庚的民主思想意识高,在于它是以一种有组织的形式体现出一贯性领导作风,不是个人意气的随意表露,不图任何形式的回报与其他目的。

再次,程长庚的民主意识体现在挑选班主继承人问题上,他的标准很明确,要选个能像自己一样对待班主权力和艺术事业的人。他曾请孙菊仙接替自己职务,理由是他觉得孙能继承三庆班事业。他又让权给杨月楼,认为杨艺术造诣高且有管理才能,他提出的条件还是“子必与三庆相终始”(《京剧二百年之历史》) 。联系他的一贯作风,可以看到,他的让位处处从三庆班利益着想。

在封建社会,艺人的业务能力是其立足社会的根本。所以他们大多即便到了老年,依旧不服老地拼搏,还瞧不上后起之秀,然而程长庚并非如此。他从三庆班的利益考虑,觉得只有选个好班主,才能传承自己的事业。“武大郎开店—不能比我强”这种思想方法同样适用于一般“让贤”者的心态,但是在程长庚身上丝毫没有这种小肚鸡肠的作风。徐兰沅先生讲过,程长庚年老之际,杨月楼正处于鼎盛时期。有一回,三庆班在京城大栅栏的三庆园进行演出。杨月楼的《阳平关》被安排在压轴。程长康与徐小香的《镇潭州》作为大轴戏上演。那时杨月楼只要一登台亮相,整个剧场就像沸腾了一般,掌声持续不断。彩声阵阵,传到了后台正在化装的程大老板耳朵里,这让他感到自己年老力衰,无法与杨月楼相比,……于是,大轴改成了杨月楼的《黄金台》,观众的欢迎掌声依旧,程大老板看到这种情形,……说道:“三庆班内接我的该是杨久昌了。”程长庚能正确认识他人和自己,关键在于他没有自诩为老前辈、艺坛巨子,而是将自己与后起之秀放在同一个天平上平等对待 ,从此不正能看到他思想中民主意识的闪光吗 ?(《徐兰沅的操琴生活》)

总之程长庚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一般性的争取个人权利的范畴,带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意味,他所反对和坚持的也超出了维护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范畴,带有向封建势力挑战的性质,他所争取的超出了经济领域,带有时代所特有的争取人权平等的政治色彩,所以可以说,争取人格与人权平等的旧民主主义思想观念已成为程长庚思想意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程长庚的民主思想意识具有旧民主主义性质,如今时代已不同,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艺人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即便如此,这并不影响其在今天具有积极意义,他治理三庆班时的一些原则,对今天剧院团的思想建设仍具有借鉴价值,对组织建设也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程长庚离不开广大艺人的配合,他和艺人是鱼水关系,要是没有艺人与他配戏,他就成了孤家寡人,众艺人要是离开了他,没有有号召力的首领,众人便成了一盘散沙,现实造就了程长庚的民主意识,这种民主意识让他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建好剧院团可从程长庚身上的民主意识获得启示,院团领导须是有民主意识的业务骨干,其能平等待人、尊重人,在台下是演员心中可依赖之人,在台上受观众欢迎,在剧院团发现此类人才不难,将其推向领导岗位,加以扶持,爱护其艺术与积极性,鼓励其大胆领导开展工作。接着再去帮助他们提升一心为公、不畏惧劳苦的品质,并且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如此便能够在剧院团形成一个具有向心力的局面 。在这个基础之上开展改革,让剧院团艺术生产力得到提高,进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并非无法实现的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程长庚:京剧创始人之一,民主意识成就优秀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