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京剧界王珮瑜被称瑜老板的缘由,与冬皇孟小冬有关?
相信不少朋友都知道王珮瑜,近年来她参加了不少综艺节目,比如《朗读者》、《跨界歌王》、《奇葩大会》,还有后来的《喝彩中华》等。王珮瑜是当代中国京剧界第一女老生,是上海京剧院著名京剧余派(余叔岩)传人,在京剧界有“小冬皇”之称,人称“瑜老板”。那么“冬皇”究竟是谁呢 ,“冬皇”指的是孟小冬 ,这是孟小冬的别称 。孟小冬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徒弟 ,她扮相威武且神气 ,唱腔端严又厚重 ,坤生毫无雌声 ,是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 。
今天要说的是,王珮瑜为何被称作“瑜老板”?实际上网上对此并无相关解释,王珮瑜本人也未提及此事。这个问题,实则包含两个问题,其一,王珮瑜为何被叫做“老板”?其二,为何是“瑜老板”,而非“王老板”?
什么是“老板”?
先说说什么是“老板”,“老板”一词有多种来源说法,有的说法与五代十国的“钱板”有关,有的说法称“板”是英文“board”的音译,还有的说法认为最早来源于戏班班主的称呼,今天讲的是京剧界的事,所以就按京剧界的说法来。
清代张焘在《津门杂记》中记载,“优伶”有个好听的称呼叫“相公”,这其实是“像姑”的讹音,意思是说这些人虽是男性却有着女子般的容貌。他们以往住在侯家后,居住的地方叫“下处”,负责人称作“老板”,这些“老板”大多出身梨园子弟,积攒了一些钱财后,便收养年幼的伶人,自立门户 。可见,“老板”一词最早用于称呼戏班班主。比如在夏雨主演的《天下第一丑》中,徽班领袖、三庆班班主程长庚被称作“大老板”。刘赶三被尊称为“三老板”。追本溯源,这应是从唱曲中的“拍板”演变而来的。唱戏注重有板有眼,“板”就是节奏、拍子,“拍板”是指打拍子的长条板子,由长形硬木板构成,数量有六个、八个或九个等不同情况,一端穿有牛皮细带,“打拍板”是指挥演唱。戏班班主是梨园中杰出人物,唱得字正腔圆、板眼纯正,因此称为“老板”非常形象。后来,“老板”一词渐渐用于各行业 。
初试“老板”
https://img2.baidu.com/it/u=4022664682,149564115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67&h=500
王珮瑜在25岁之前,是京剧界的传奇人物,她14岁考入上海戏曲学院,成为建国后专业戏校培养的首位女老生,15岁时受到梅葆玖的赏识,18岁时谭元寿称赞说:“这难道不是活脱脱的孟小冬吗?”从此,她便有了“梨园小冬皇”“当今坤生(女老生)第一人”的光环,20岁前几乎拿遍了所有京剧大奖,25岁进入上海京剧院担任一团副团长 。似乎是上帝吃了喜糖写的剧本。
2004年,王珮瑜脱离了体制,离开了上海京剧院,怀揣几十万存款,拉拢几个同伴,仿照于魁智工作室、张火丁工作室,成立了“王珮瑜戏剧工作室”,她试图如梅兰芳、马连良、周信芳等大师那般,在当今时代再创京剧的盛世辉煌。然而不到2年,积蓄用光了,只好又回到上海京剧院。商海比唱戏复杂得多,当老板不容易,做名角也不容易。王珮瑜创业失败了,不过这次尝试,不管是作为工作室的创办人,还是团队的领导,亦或是“戏班”的班主,她确确实实从京剧界的“小冬皇”变成了市场的“瑜老板”。
再试水“老板”
2010年,王珮瑜再度离开上海京剧院,未脱离体制,而是以新的合作方式创立了工作室“瑜音社”,“瑜音社”有六七个固定工作人员,其主要职责是发布个人信息与推动专业活动,它借助微信、微博等各类新媒体手段,渗透到戏迷、粉丝身边,做到“点对点”,这也让王珮瑜在舞台之外有了“发声”之处。进而,形成“个人品牌化”。此后,她在商业的路上越走越远。在淘宝售卖“瑜茶”等周边产品,在喜马拉雅开设节目《京剧其实很好玩》,打造京昆清音会《乱弹·三月》,清唱京剧并把伴奏乐器搬到舞台中央,之后又把直播和弹幕概念引入京剧清音会,摄像机直播演员在后台化妆、扮戏,观众能把赞美和吐槽发送到舞台屏幕上 。
2015年到2016年期间,王珮瑜先后注册了上海瑜戎实业有限公司和上海瑜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此时,“瑜老板”这个身份称得上是名副其实了。
偏好“瑜”字
那么为何称作“瑜老板”,而非“王老板”呢?首先,我个人认为,“王老板”这个词听起来很俗气,像是卖海鲜的或者奸商之类的。我觉得凡是从事艺术的人,都不会喜欢被冠以这个名号,尽管她确实姓“王”。
https://img1.baidu.com/it/u=3093878726,333536702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08&h=873
为什么会选择“瑜”呢?能够理解为这是她对“瑜”这个字的偏爱,又或者说是一种情结 。
在汉语词典当中,瑜的意思是美玉或者玉的光泽,有一个成语叫做瑕不掩瑜,这个瑜字将她的名字、职业以及形象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 。
另外王珮瑜是余派的传承人,瑜老板非常多变,她的星座是双鱼座,所有这些都和“yu”相关。
所以对这个字有偏好,后来成立的“瑜音社”名字中有“瑜”字,两家公司的名字中也有“瑜”字。“瑜音社”下有好几个品牌,很多都与这个字有关,比如第1个品牌是“瑜乐京剧课”,第2个是“瑜音缭绕”京剧清唱会,第3个是“余脉相传”传统骨子老戏。“瑜音社”在淘宝上卖的周边产品叫“瑜茶” 。
也有人会提议,称呼为“珮瑜老板”也行。这样做是可行的,然而,你难道不认为这既繁琐,而且听起来还很怪异吗?
【京剧的天空】公众号,每日更新,敬请关注:
* 欢迎阅读、转发。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