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联网的概念、特征、通信技术及体系架构解析
第二章:物联网的概念和特征2.1 物联网的概念2.2 物联网的技术特征
物联网的技术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
2.2.1 全面感知
“感知” 是物联网的核心。
2.2.2 可靠传递
物联网的主要通信技术包含多种,有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有移动通信技术,有卫星通信技术,还有以太网通信技术等 。
2.2.3 智能处理
物联网的目的:
实现对各种物品(含人)智能化识别的功能,实现对各种物品(含人)定位的功能,实现对各种物品(含人)跟踪的功能,实现对各种物品(含人)监控的功能,实现对各种物品(含人)管理的功能。要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针对不同应用需求,对物品实施智能化控制。
2.3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2.3.1 C3SD技术架构
C3SD是建立在
上集成的架构。
技术视角:
https://img1.baidu.com/it/u=22811681,22220389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48&h=500
2.3.2 EPC/UID系统2.3.3 四层体系结构
物联网具有四层体系结构,其中包括感知控制层,还包括数据传输层,也包括数据处理层,另外还包括应用决策层。
2.4 七大关键技术
物联网涉及七大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包括感知技术,还包括智能技术,也包括计算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还有控制技术,另外有数据技术,最后是安全技术。
2.4.1 感知技术
感知技术的定义:完成物品标识和信息的智能采集工作。
2.4.2 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的定义是,它能够完成数据传输,其中涵盖了各类无线通信技术,还包括互联网技术,以及传感网技术等。
2.4.3 计算技术
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
2.4.4 数据技术
数据技术:实现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决策与高效利用。
大数据技术涵盖数据收集,涵盖数据存取,涵盖基础架构,涵盖数据处理,涵盖统计分析,涵盖数据挖掘,涵盖模型预测,涵盖结果呈现。
2.4.5 控制技术
https://img0.baidu.com/it/u=2786730634,123071134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6&h=475
控制技术: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控制。
2.4.6 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实现安全与隐私保护。
保证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如下:
防火墙是一种过滤机制,它建立在内外网络的边界上,内部网络被视作安全且可信赖的,外部网络则被看作不安全且不可信赖的。防火墙能够监控进出网络的流量,只允许安全、核准的信息进入,同时抵御对企业构成威胁的数据。防火墙的主要实现技术包括数据包过滤、应用网关和代理服务等 。
信息加密旨在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以及控制信息,还能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成数据存储加密与数据传输加密,数据传输加密主要针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实施加密,加密属于一种主动安全防御策略,它能用较小的代价为信息给予相当大的安全保护,是一种限制网络上传输数据访问权的技术。
系统核查用户身份证明的过程就是身份认证,其本质是弄清楚用户有没有所请求资源的使用权。用户向系统出示自己身份证明的过程就是身份识别。身份认证起码要涵盖验证协议和授权协议。当下的身份认证技术,除了传统的静态密码认证技术,还有动态密码认证技术、IC卡技术、数字证书、指纹识别认证技术等。
安全协议得以建立,安全协议得以完善,这是安全保密系统走上规范化道路的基本因素,也是安全保密系统走上标准化道路的基本因素。
一个较为完善的内部网和安全保密系统,至少要达成加密机制,要达成验证机制,要达成保护机制。目前所使用的安全协议包含加密协议,包含密钥管理协议,包含数据验证协议,包含安全审计协议等 。
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专用系统,用于对网络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它处于防火墙之后,能与防火墙及路由器配合工作,可检查一个LAN网段上的所有通信,还能记录和禁止网络活动,并且可以通过重新配置来禁止从防火墙外部进入的恶意活动。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对网络上的信息展开快速分析,也能够在主机上对用户进行审计分析,并且通过集中控制台来实施管理与检测。
2.4.7 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包含五大核心技术,分别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技术,生物识别技术。
2.5 物联网的应用
1、智能物流
页:
[1]